其实在董卓讨伐战时候,董卓方还是均势,或者略占优势。毕竟盟军是“以地方讨伐中央”,董卓天生具有大义的名号。废个皇帝这事儿在汉朝不算个事儿:他的前辈们直接在宗室选秀都能善终。
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性会以为董卓讨伐战里盟军是“一呼百应”,但是实际上,绝大部分地方实力派保持了中立,或者是宣战后中立。真正打出旗号开片的也就十几家,还基本上是袁家和袁家小弟。
事实也证明了,董卓讨伐战就是一场比谁更蠢的游戏:盟军们自相残杀的比杀董卓军更多;董卓军这边直接被吓得跑去了长安。
当然,如果这时候董卓悬崖勒马还有得救。结果董卓在朝堂上玩一言堂,连炮制罪名这种事儿都懒得干,直接杀死政敌,这就把所有人推到对面去了。然后就是名场面连环计了……
如果你说董卓势力灭亡时必然,我不这么认为。毕竟从古到今:枪杆子下即真理,后来董卓残军不就靠这个反杀?
所以董卓势力灭亡只是必然大势下的一个偶然事件……
董卓的灭亡,完全是因为自己许下的政治诺言没法兑现而已。首鼠两端,自然两边都想砍翻他。
说好的打土豪分土地,结果呢?没想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背叛了革命。因为这个,要了董卓的命。
什么董卓脑残、董卓残暴,所以导致董卓失败,那就是扯淡。董卓是有失误、残暴,但这不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董卓是个什么身份?不过是凉州的一个土鳖军阀罢了!这种人也想入主中枢,真当袁太傅、王司徒是吃白饭的啊?
何进当年一心邀请董卓进京,无非是因为何进压根不想诛灭宦官,所以想借董卓之手,把水搅浑而已。
董卓入京,首都洛阳就不是士大夫们和宦官之间捉对厮杀,这种军头随时可能掺和一手,到时候袁绍、曹操和背后的袁太傅们就可能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和董卓一起率兵入京的,还有武猛校尉丁原的并州部队,济北相鲍信的兖州军队。
何进的意思,当然是洛阳的势力越多越好,水越浑越好,这样他这个大将军才可以左右逢源,谁都得巴结他。
问题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这个计划说起来,也算个不错的计划;问题是,执行下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首先,是袁绍曹操们这种少壮派根本不鸟何土鳖的恐吓。本来何进也未必真的打算邀请军头们入京,只不过想吓唬袁绍曹操们,让他们早点收手。总而言之,你们不要把你们士大夫和宦官的政治斗争上升到路线斗争上。你们再这样无法无天,等我把董卓丁原鲍信这类军头放进来,看你们怎么收场?
问题是,袁绍和曹操们,那是标准的艺高人胆大。总而言之,你何进不在这种路线斗争上站好队,我们肯定把你运作下台;更别拿董卓丁原鲍信之类的人吓我,他们就算进京了,老子也能摆平他们。
其次,宦官也不是等死的。我们把蹇硕交出去了,你何进还不放过我们;那我们只能让你去死了。
这样一通乱糟糟的意外走下来,就造成了最终的一个结果——何进死了,首都洛阳禁军群龙无首,直接归了董卓;然后董卓之后又收买了吕布,直接收编了丁原的并州军。
洛阳董卓一家独大了。
为什么董卓能一家独大?按照史书里的说法,自然是吕布是个脑残而又自私自利的小人。其实呢,这就是扯淡。
董卓能一家独大,那是因为他政治工作做的好啊!
董卓进京,一幅革命党入城的样子。革谁的命?当然是那帮白吃白喝的帝国蛀虫——士大夫们啊!
这种情况下,洛阳的禁军投降董卓了,并州军在吕布的带领下投降董卓了,顺带砍下了还想在并州军面前装逼的丁原的人头。
面对这种情况,鲍信建议和董卓决战。鲍信手里还有兖州军,袁绍手里还有司隶校尉的部队。问题是,面对董卓这种口号,鲍信和袁绍对自己手里军队的忠诚还有信心吗?估计是没有的。甚至而言,袁绍都怕自己像丁原一样,人头被手下的吕布们当了投名状啊。
一时间,董卓似乎赢者通吃了!
问题是,你许下的政治诺言,你要兑现啊!
董卓在手下一帮土鳖“打土豪、分土地”的欢呼声中取得了执政的位置。问题是,你真敢革士大夫们的命?那董卓肯定是不想活了。
我们可以看看,后来的李自成打进北京,公然革官员的命,是什么下场?
当然了,李自成是一千多年后的事。问题是,董卓自然不是傻子,这个道理董卓也懂啊!
所以,董卓取得权力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老老实实地给党锢之祸的人平反。
当然了,这种做法也是有说教的,因为董卓取得了最高权力,自然不能像以前当军阀一样无法无天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统治者,都要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董卓入京之后,是一门心思想搞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
在这其中呢,大概也就革了袁太傅这类公然反对董太师执政的反动派的命。问题是,这种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的行为,自然让凉州的老兄弟、并州的新兄弟们不满了。
革命成果有限,蛋糕太小,但凉州的老革命、并州的起义军都想吃一口。大家都盯着政府的位置,希望董太师让士大夫们赶紧滚蛋,把位置腾出来。你董太师混了个太师、相国,我们自然也想混一个大将军、骠骑将军,或者司徒、尚书令之类的官职玩玩。
问题是,董卓哪敢呢?董卓西迁长安之后,主持中央政府日常工作的,当然是士大夫的王司徒。政府的高级官员,也大都是士大夫们。当然了,从大道理上说,让凉州和并州的军头、土鳖,去当政府的高级官员,去给政府管人收税,也的确不太合适。
这种情况下,董卓虽然取得了帝国的执政权,但手下的日子过的比二战后的大英帝国还紧张,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到最后,居然干起来派兵抄掠陈留、颍川这种事来,公然在帝国境内打草谷。
当然了,以吕布为首的并州的新兄弟,过的比凉州的老兄弟似乎还差一点。吕布自然会想,老子当年背叛丁原,一心跟着董太师闹革命,结果混的一日不如一日,这是图啥呢?
甚至而言,凉州的老革命,和并州的起义军,穷的为了抢点蛋糕,都公然内讧了。胡珍不就一直想给吕布小鞋穿么。你吕布这种人,说好听的叫起义军,说难听点那就是投机者,也敢跟我胡珍这种老革命抢饭吃?当然吕布也绝不是省油的灯,你敢给我穿小鞋,我就敢让你下不了台,当时就把胡珍玩的跟傻子一样。
说到底,董太师的革命成果太有限了,吃的人却太多了。
就好像,辛亥革命革了半天,也革不出几两米来。这种情况下,大家自然觉得孙大炮太无能了。大家都一幅饿死鬼投胎,嗷嗷待哺的样子,你孙大炮既没法让反动派满清政府滚蛋,把位置腾出来;又拿不出真金白银出来慰劳革命党。大家自然欢迎袁大总统来领导革命,干翻反动派满清政府,让大家多吃点啊!就辛亥革命革出的那几两米,给猪吃都不够的。
大家都不满意董太师的执政了。
士大夫就是董太师一直跪舔都舔不到的女神,一心想弄死他。因为你这样公然革袁太傅的命,我们怎么合法地玩我爸是李刚呢?
以吕布为代表的新锐力量,自然也是一心想弄死他。总而言之,说好打土豪,你却什么都不敢;那你他妈的之前都是忽悠我来着?骗我来说吃香的喝辣的,结果我过来却连口剩饭都捞不到,饿的两眼都发绿了。
凉州的老革命,虽然还不至于想弄死董卓,但也是怨恨董卓。因为这就叫“只听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啊!
总的来说,孙大炮还算比较识相。一看大家磨刀霍霍的样子,孙大炮自然赶紧自己找个台阶下台。当然了,也是因为孙大炮混的不咋的,孙大炮下台也没啥负担。
问题是,董太师自然是不想下台的。因为凉州的军头们还要靠董太师吃饭呢,董太师自然不能不顾自己的老兄弟,在合法退休的年纪光荣退休的。
这时候,董卓不死,那就没天理了。士大夫王允,和吕布一个联合,就把董卓干翻在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