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刘备的携民渡江,是不是骗民渡江? 第1页

  

user avatar   dan-guo-feng-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众所周知,史书从来就没有什么“携民渡江”,那不过是小说为了黑刘备编的。


刘备为了抢占江陵,在樊城即与关羽分兵,连自己家属都不带,人家闲得坐船带你?


谁能想曹操那么优秀,一听讲他要来,吓得荆州人纷纷跑路,正好碰见了旁边路过的刘使君。

刘备:啊啊啊,你们别过来啊!!!!

就这样人越聚越多,拖家带口越走越慢,然后再聚来更多民众,恶性循环!到当阳时已经是只能日行十余里。

眼见即将进入丘陵和水网地带,却要坐以待毙,刘备的部下们都受不了了。于是,不忍心抛弃民众的刘备力排众议,说出了那句”以人为本“的千古名言。

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然后曹操追到,杀光了老百姓,刘备负担没了,当然是麻溜的跑路了。


不是,这点东西对你们来讲,难道很难理解吗?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ao-you-gen-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如果宋江和刘备生活在一个时代,然后用手段把刘备手底下的人都挖上山了,刘备怎么办? 
  假如你穿越成马谡,正赶上诸葛亮派你去守街亭,你打算怎么做(正史/演义开放性讨论,携不限量物品者慎入)? 
  像于禁这样的大干部为什么会晚节不保? 
  马超如果也和马腾一样入朝为官,而不是造反,会被曹操杀了吗? 
  为什么诸葛亮会被称为「葛公」或「葛侯」,而不是「诸葛公」?有什么深层原因?其他复姓有类似叫法吗? 
  东汉晚期到三国时有什么有意思的文物? 特别是武器,盔甲,生活场景复原方面相关的文物,谢谢!? 
  作为中国五大姓氏的李姓,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没有特别厉害的名人? 
  如果诸葛亮多活三十年,把刘禅的儿子培养成优秀的接班人,季汉能不能复兴汉室? 
  刘备如何才能避免夷陵之战的失败? 
  第一次是怎么接触三国的?是什么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学术会议开了半天就没什么人了?
下一个讨论
让子弹飞鸿门宴 为什么黄四郎好像认出了张麻子?





© 2025-04-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