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们对于核武器的威力是不是过于夸大了?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论上来说,核武器对人类的持续性伤害其实并不大,反而是类似核电站这样的地方,出现事故才更容易对人类生活造成长期的影响。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核武器中间的反应物纯度更高,并且反应过程越完全,所造成的杀伤力就越大。这就好比是你造鞭炮的时候,如果能把各个物质之间的比例调配到最佳的比例,并且各种反应物的纯度都是最高的,那么鞭炮爆炸后既不会留下什么残渣,鞭炮的响声和威力也最大。

反之,核电站对于反应物纯度的要求比核武器低得多。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核电站并不会对人造成什么危害。但如果核电站泄露,那么低纯度核物质在泄露后反而会在一个地方聚集,并需要非常非常长的时间才能消失。

目前来说,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一类核武器,其实并不是正规的核弹头,而是所谓的“脏弹”。脏弹的原理,就是利用普通炸药的爆炸力,将放射性核物质吹散。脏弹所使用的核物质,纯度比核武器里的核物质要低很多。比如之前《红海行动》中双方争夺的“黄饼”,就是铀矿石经碾磨、分选后得到的较纯净铀矿产品。想要用“黄饼”制作核武器,还要进一步提炼浓缩铀。但如果将黄饼粉碎后用炸药引爆,那黄饼粉末就会附着到人的身上,随人一起移动,造成持续的放射性伤害。

总的来说,军事级别的核武器的威力在其爆炸的那一瞬间是最大的,爆炸完了过段时间就什么都没了(广岛、长崎在50年代就已经重新建设起来了)。而核电站、脏弹这类东西乍看起来危害似乎没那么大,但它们的影响时间更长,也更隐蔽(到现在进入切尔诺贝利还需要盖革计数器实时监测)。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当然是过分夸大了,成天在那吹嘘能毁灭地球几十次,实际上0.0000000000001次都毁灭不了。

对核辐射的恐惧也是典型的无知恐惧。广岛长崎的辐射污染对人有害的时间不到3个月。切尔诺贝利绝大部分地方的辐射对人已经无害,有人居住,还可以去旅游,在切尔诺贝利玩一天受到的辐射小于你从中国坐飞机过去的路上受到的自然界辐射。

将全球核武库全部起爆,对地球来说其造成的一切影响都可以忽略。

谈对人类的危害的话,全球核武库的量太小,按人口中心配置也消灭不了人类。

全部空爆的场合,在爆炸区域附近数千米内对人致命的辐射在2天内就会结束。对人的全部有害影响在数年内消失。

全部地爆的场合,在辐射落尘中心区域对人致命的辐射在数年内就会结束。对人的全部有害影响在50年内消失。

所谓核冬天根本不存在。

以上两种攻击方式能炸毁的区域都不能覆盖全球城市面积,全部地爆的辐射落尘也不能。遑论小镇、农村、部落、北极圈居住点、南极科考站之类地方的人。人类根本不会被这样的攻击歼灭。

全球核武库里大部分处于拆开保存状态,现在实际上根本就没法起爆。


美国1975年估计全球核大战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每有100亿吨TNT当量的核爆炸,之后20年里每一亿名幸存者会有三万到五万人受到足以造成伤害的照射。这和短期效应是比不了的。1000枚100万吨TNT当量热核武器总计10亿吨TNT当量,对美国发动攻击可以瞬间消灭至少1.5亿美国人,后效应可能进一步杀死90%幸存者。

每有100亿吨TNT当量的核爆炸(其中一半为落地爆),可以炸飞250亿立方米岩石和土壤,向平流层注入大量粉尘与微粒。这注入量约为1883年克拉卡托火山爆发的2倍。这不会造成重大的全球气候变化。

每有100亿吨TNT当量的核爆炸,可以在大气里产生5000万吨一氧化氮。如果这爆炸全部发生在北半球,可以造成北半球臭氧层里30~70%的臭氧被化学分解。这导致的紫外线辐射加强需要至少20年来恢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40年间的皮肤癌发病率会在目前基础上增加3~30%。这其实也是个萌萌哒的效应,它的基础值很低,而且影响时间还不如地爆本身的辐射落尘污染时间久,人类不会毫无防护地在地表活动。

到了21世纪,核冬天吹不动了之后,论文里的数据也开始变得能看一点了。

印巴核大战送上去5Tg黑炭,可以在4年内降低中国水稻总产量21%,之后6年恢复到降低10%,北中国的水稻产量大幅下降但是东南沿海的水稻产量反而上升。

研究者做担忧状。



你可以去日本防卫省官网看他们每年的防卫白皮书的资料篇里引用的世界核武器数量表。要注意空射核弹头的算法有和常识不同的地方。中国的数据一般是载具数代替弹头数,见附录。

弹头数:

美国约3800/配备中的战略弹头1365/配备中的搬运手段约656具,

俄罗斯约4350/配备中的战略弹头约1461/配备中的战术弹头约1830/配备中的搬运手段约524具,

英国约215,

法国约300,

中国约280(载具数),

印度约130~140,

巴基斯坦约140~150,

以色列约90,

朝鲜约10~20

飞机投掷的弹头数是拿载具数充当的。北约不确定搭载的是分导弹头还是单一弹头的一部分中国导弹也是将弹数当做弹头数计算的。俄罗斯、美国、中国的弹头数因此不是精确值。

不计拆开保存的弹头。


另一统计方式的结果:

弹头数:

俄罗斯6500

美国6185

法国300

中国290(载具数)

英国200

巴基斯坦150~160

印度130~140

以色列80~90

朝鲜20~30


附录:

按北约估算,中国核武库总当量约28800万吨~47800万吨TNT当量。这是根据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资料与情报计算的,当年也这样算苏联的核武库,与苏联解密档案对比可证明北约曾正确地推算苏联核武库规模。

美国核武库里数十分钟内可以发射的部分之总当量约117200万吨TNT当量。1959~1960年,美国核武库总当量曾达到2000000万吨TNT当量。

按照美国在冷战中的计算,给苏联毁灭性打击的底线是合计40000万吨TNT当量的约500~2000个核弹头直接命中苏联境内预定目标(弹头数不宜过少。单个巨大核炸弹不但难以投送而且破坏效率不及较低当量的多个弹头)。为减少被先发制人时的损失,美国的核装备载具数量不宜低于200~250。这些结论对中国核武库也是适用的,估计中国现有核装备载具数不低于320。按照可携带的分导弹头计算,中国的弹头数可以达到800~1292。

有时会遇到拿法国弹头数看起来比中国多去吹嘘法国核武库的萌货。
法国TN-71弹头为15万吨TNT当量,TN-75弹头为10~11万吨TNT当量,TNO弹头为10万吨TNT当量,用于投射的潜射导弹中M-45射程4000~6000千米,M-51射程6000~8000千米,每枚导弹携带上述分导弹头4~6个;TN-81弹头为30万吨TNT当量。用于投射的空射导弹中ASMP射程300千米,ASMP-A射程600千米。法国300的弹头数,是将分导弹头拆开计算的。
按照北约估计,中国东风-5A导弹在携带一个弹头时,该弹头约为400万~500万吨TNT当量,射程约13000千米。东风-5B导弹在携带一个弹头时,该弹头约为500万吨TNT当量,在携带4~6个分导弹头(一说3~8个)时,每个弹头约为50万吨TNT当量,射程约15000千米。巨浪-2导弹各型号射程约8600~14000千米,每枚导弹携带3~10个分导弹头,每个约为25~50万吨TNT当量。由于中国极少自己公开数据,统计中国的弹头数时往往是以载具数计算。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是,不信玄的人,可以试验一下,找个三十层楼,测试一下路过28楼被窗口的速度,听不到风声的不算。


user avatar   qian-ni-ma-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战和一战都是暴君躲在城堡里,让平民到战场绞肉机去送死。

核武器真正作用是彻底摧毁统治阶级的生存环境,让发动战争的资产阶级明白,核战争打击的不是无产阶级,而将直接打击他们自己的资产。从而在这一意义上,阻止资产阶级发动战争。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核弹作为杀伤性武器,最一开始的目的本来就不是靠放射性尘埃污染来杀伤的。

而是靠着爆炸中心成百上千万度的高温以及快速释放能量的冲击波来杀伤的。

现在人们对于核武器的威力全部停留在核污染上,我觉得反而是对于核武器威力的认知过于小看了。

就比如一些漫画中,经常把不死不灭的反派丢进太阳就能解决,但是核武器爆心的温度跟太阳中心相差无几,如果核武器杀不死,凭什么丢进太阳就能弄死?

小看核武器,就是从认为核武器的可怕只有核污染开始的。


user avatar   chou-gong-zi-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知道世界上有个马云就不把钱当钱了好不好。

一个炮仗,炸伤了手,你说疼死宝宝了,这炮仗威力真大。

一个炸弹炸半个街区,你说威力好大,隔这么远我家玻璃都震碎了。

一个核武器炸一个城市,你说切,才一个城市,根本对地球没有任何影响。


user avatar   dou-yi-n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针对题主的问题回答一下吧。

给题主“核武器威力被夸大”的感觉的主要原因,我觉得是很多人笃信的“核冬天”假设,即当使用大量的核武器,特别是对城市这样的易燃目标使用核武器,会让大量的烟尘进入地球的大气层,这将可能导致非常寒冷的天气。当核爆炸时,巨大的能量将大量的烟尘注入大气,有的还高达12公里以上进入平流层。由于核爆炸所产生的烟尘微粒有相当大部分直径小于1微米,它们能在高空停留数天乃至一年以上,因为它们的平均直径小于红外波长(约10微米)[1],它们对从太阳来的可见光辐射有较强吸收力,而对地面向外的红外光辐射的吸收力较弱,导致高层大气升温,地表温度下降,产生了与温室效应相反的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如严寒冬天般的景观,称为核冬天。

必须指出的是,核冬天是基于数据化模型做出的假设,对于该假设的准确性并没有决定性的论证,在最新研究中(2006),科学家支持的原版核冬天理论的模型有误,而实际上的14-20度降温只会持续几小时,并在3-4个月内恢复正常。

但这个假设到底成不成立呢?我不是卡尔·萨根所以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冷战期间,无论是北约还是华约,都是打算在开片第一时间用战术核武器洗地的~~试想一下,美苏领导人也好高级将领也好,爆发战争后想的第一个问题永远是如何打败敌人,可打败敌人是为了干什么?是为了自己做地球球主啊!要真核冬天了全世界人民死光光,他还做个屁的球主啊……运气好可能能做个酋长,运气不好……那就直接GG了……

也就是说,如果美苏两国领导人和他们的智囊团(包括科技顾问)真的觉得核冬天假设成立的话,你就不会看到战术核武器这种东西……

再介绍一下关于核武器的误区吧,以下资料来自贴吧大佬@卢卡斯影业的原创科普贴《核武器危害及全面核战的影响》,我只是勤劳的搬运工,如果喜欢的话请去原贴给大佬点赞,不过前阵子百度抽风要审核贴吧所有内容,因此大佬的贴子中间莫名其妙少了好多……非常遗憾。

多图预警警告


本文主要论点


  ①核武器无法毁灭地球,亦无法摧毁地球生态


  ②应警惕并反对核战争,亦应正确认识核武器的危害


  ③核武器是可怕的,全面核战会重创人类文明,但很难灭绝人类这一物种


  ④核武器放射性污染与核电站不同,主流核武器并不会留下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核武器最大威胁在于其扬起粉尘可能造成的核冬天


  【本文有关核冬天的中心句】


  “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


  误区1:全面核战带来的辐射将彻底污染环境,废土时代即将来临


  误区2:辐射能穿透一切,没人能逃脱其致命的影响


  误区3:核弹爆炸形成的“火风暴”将耗尽城市上空的氧气,城市居民将在炙热中全部丧生


  误区4:广岛、长崎在遭受核打击后,所有地表建筑被毁,所有人在冲击波、大火与辐射中丧生。


误区5:当量为小男孩原子弹1000倍的现代核武器,可以毁灭1000个广岛。


  误区6:美苏核战将彻底摧毁双方所有的城市。


  误区7:水源与存粮被放射性尘埃污染,幸存者因饥荒而死。


  误区8:核战将导致畸形儿的诞生,其影响可达数代人之久


  误区9:人类现有核武器足以毁灭人类数次


  误区10-1:核战会造成臭氧层破坏,从此幸存者将不得不在更强烈的宇宙射线下艰难求生


  误区10-2:全面核战必然导致核冬天


  【误区1】:全面核战带来的辐射将彻底污染环境,废土时代即将来临

  【事实1】:废土世界从来都是不存在的,环境的确会受到污染,但并不是持久性的。

首先,辐射落尘(Fallout即放射性尘埃)主要来源于核武器的触地爆炸(Ground Burst)。触地爆炸大多用于摧毁坚固的军事设施或其他重要的国有资产(如核弹发射井、水电站大坝等)。触地爆炸会形成火山口一般的大坑,而坑内原有的地表物质就会随着蘑菇云被抛入大气层,于是就形成了放射性性尘埃。

  这些放射性尘埃的质量大小不一,质量最大者甚至会在核爆后几分钟内便沉降到地表,当然一般而言,核爆后大规模放射性尘埃的沉降一般会持续数小时。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肉眼不可见的小颗粒会持续停留在六公里处的高空长达几周甚至几年,只有降水才能加速其沉降的过程。不过,这些微小颗粒的广泛扩散以及放射性衰变将使它们的威胁大大降低。

  要理解“核辐射并不是持久的”就必须记住“核辐射随时间的推移而削弱”这句话。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在核爆初期是相当迅速的,快速衰变至一个较低水准,然后衰变速度逐渐放缓。

  下面我将引用一张显示核爆后前两天辐射衰减速度的图表。R表示伦琴(roentgen),一般用来衡量X射线和γ射线的强度。Dose Rate是放射剂量率的意思。图表中非常清晰得展示了,核爆后第一小时辐射剂量为1000R/小时,7小时后,衰减至100R/小时,48小时后衰减至10R/小时。一般,在两周后,辐射剂量率就会下降到1R/小时。同时,气象因素也将显著影响辐射剂量率的变化,降水能冲刷植被、房屋上所附着的辐射落尘,继而加速辐射剂量率的衰减。这一图表也同时表明,辐射落尘颗粒越小、沉降速度越慢,其到达地表后的威胁度就越低,也从侧面反映了核武器空爆(Air Burst)很难形成有效的辐射落尘杀伤

  一般而言,核打击两周后,外界辐射剂量率下降到一个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不再致命),人防设施内避难的民众已经可以离开掩体,外出寻求救援。当然,“两周”这个时间概念并不适用于重点打击区域的下风向地区,这些地区的民众可能需要在防空洞内待更长的时间。

  辐射致死剂量对于不同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健康状况良好者甚至可能在接受了600R剂量后仍然幸存。450R是一个中间值,约有一半的人口会因接受450R的剂量而死。而对于缺乏抗生素、消洗条件的幸存者来说,这个中间值会下降到350R。但人类的躯体并不是不堪一击的。我们的自愈能力足以应付低剂量辐射,因此,倘若幸存者在核爆炸初期的两周内严格控制每日外出时间,仍有极大的可能熬到战争结束(强调一下,全面核战不代表战争因此结束,各国幸存的军队仍会在焦土上继续作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在核爆炸后前两周接受的辐射剂量不高于100R,那么在之后的两个月中,他所能承受的每日辐射剂量上限为6R。


  【误区2】:辐射能穿透一切,没人能逃脱其致命的影响

  【事实2】:避难所与人防设施是安全的。

  部分γ射线的确能穿透哪怕最顶尖避难所的屏蔽防护层,威胁避难者的健康。然而,这些顶尖防御工事内幸存者每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甚至低于和平年代普通人一天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核战掩体或优秀的人防设施都采用了足够厚的泥土、混凝土、铅板甚至贫铀来增强其防护力。γ射线穿透力虽强,但足够厚的混凝土也能将漏网的射线控制在一个安全值内。下图显示了不同数量的夯土填充层对γ射线的削弱效果。图中每一层夯土填充层的厚度都为225px,是夯土的减半厚度。(减半厚度指某种材料吸收一半射线所需要的最小厚度,换言之,伽马射线穿透225px的夯土后能量减半)。同时,混凝土的减半厚度仅为6厘米。

  当然,人防设施并不是通过夯土填充层来防御的,γ射线在穿透专用屏蔽材料时也不是直线行进,会因散射等因素而被进一步削弱。因此,下图仅为居住于非城市环境的居民提供了“乡村地下室避难所”的参考,仅帮助大家理解屏蔽γ射线的原理。


  【误区3】:核弹爆炸形成的“火风暴”将耗尽城市上空的氧气,城市居民将在炙热中全部丧生

  【事实3】:火风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作用距离是有限的,幸存者在人防设施中是安全的。

  晴朗的天气下,热辐射会在冲击波的帮助下形成火风暴(Fire Strom),点燃爆心周围的易燃物(比如窗帘、壁纸、报纸、干草),其作用距离可达数公里。例如:距离100万吨级核弹爆心15公里外人们,若未及时躲入室内,其暴露在外的皮肤可能会受到二度烧伤。此外,不用的气象条件也是影响热辐射作用距离的重要因素。潮湿的空气会吸收很大一部分热量,进而降低火风暴的毁伤能力。很多人误以为,城市会在核爆的高温中灰飞烟灭渣都不剩,事实上,只有原爆点(Ground Zero)附近数才有如此景象,而更广阔的城市区域受到的主要威胁则来自冲击波和热辐射。而火风暴只会在建筑密度极高的区域发生,而大部分地下人防设施则基本不会被大规模火灾波及。

  下图为空爆(Air Burst)示意图。【误区1】中已经提到,辐射落尘不是空爆的主要杀伤方式,冲击波、热辐射才是其致命所在。


  【误区4】:广岛、长崎在遭受核打击后,所有地表建筑被毁,所有人在冲击波、大火与辐射中丧生

  【事实4】:火风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作用距离是有限的,幸存者在人防设施中是安全的。

  在长崎,在距离原爆点约500米处的常规防空洞内,有些幸存者甚至毫发未损。而对于现代大厦地下停车场来说,即便在核打击来临时防爆门未及时闭合,地表建筑严重受损也不意味着地下车库的避难者将因此受伤。换言之,防爆门并不是必须的,一些开放、但内部空间巨大的地下人防设施的防御效果较小型封闭避难所而言更好。

  回到长崎,许多家庭自建的地下室也都撑过了“胖子”的打击。哪怕地表建筑被火风暴或冲击波抹去,这些表面覆有厚土的地下设施仍基本完好无损。下图显示的是一个典型的覆土家庭后院放空设施(摄于长崎遭受核打击后)。这个家用防空设施距原爆点仅90米,但实质上并未在核爆中受损。日方统计数据认为,这一幸存的家用防空设施在核爆中承受了65 psi的高压。(65磅每平方英寸,约合0.45兆帕,大概是四个半标准大气压)

【误区4的拓展阅读 · 广岛、长崎的简易家庭用防空设施】

下面的两张黑白照片都是覆土的木质结构简易家庭用防空设施。左图已经在【误区4】中出现过,大家都不陌生,该防空设施是长崎核爆炸中距离原爆点仅90米仍然幸存的少数木质建筑之一。而右图则是广岛核爆炸中距原爆点274米仍然幸存的少数木质建筑之一

注:下图已经过压缩,原图分辨率过高,体积太大,发不上来

我在写【误区4】时所参考的文献中并没有直接出现90米字样,原文是 less than 100 yards(不到100码),而我在发帖时直接换算成了公制单位。不过,该图的原始出处却明确地标有90metres字样。左图最早出现在1946年由H.M. Stationery Office出版的The Effects of the Atomic Bombsat Hiroshima and Nagasaki: Report of the British Mission to Japan一书中。而右图则最早作为配图出现于1963年Science(顶顶有名的《科学》杂志)第142期的一篇名为AdequateShelters and Quick Reactions to Warning: A key to Civil Defense的文章中,照片出现位置的具体页码为该期Science的第665页。

而在由Cresson H.Kearny撰写,于1979由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publication出版发行的 Nuclear War Survival Skills(也是我【误区4】的引用来源)一书中,Dr.Kearny详细解释了这两张照片中简易木质结构防空设施的具体构造。作者在书中强调,由于日本在二战后期极度缺乏钢材,因此民用设施大多以木材为主要建筑原料。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脆弱的木质结构却也能在核爆炸的冲击波和热辐射中幸免于难。这种简易防空设施顶部盖有3英尺厚(约90厘米,Dr. Kearny在原文中用的都是英制单位)的覆土。狭小的防空洞与3英尺厚的覆土共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穹架结构,吧友们可以从黑白照片中清晰得看出,两个防空洞都是呈弧形的。足够厚的覆土极大得削弱了来自空中的冲击波,进而保护力覆土下的木质结构防空洞。这种穹架构造直到1957年才引起美方的重视,继而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美方将其称为Expedient Small-Pole Shelter。对于这一点,我在【误区4】中已经提到,测试发现这种穹架结构平均能承受53psi的压力。而其内压力的增速也非常缓慢,避难所外的高压甚至不会对避难者的耳膜造成损伤。一个家庭可在数日内完成对上述简易避难设施的建设。

左图的原始出处链接:
books.google.com/books/

右图的原始出处链接:
ncbi.nlm.nih.gov/pubmed

重点讲一下切尔诺贝利事故对东欧国家居民健康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UN Chernobyl Forum Expert Group "Health"小组的报告,有30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员工和消防员在抢救核电站过程中因接受大剂量的辐射在事故发生后四个月内陆续死亡。其中,28名员工是因急性辐射病而死,其他两名员工是在石墨堆爆炸现场受伤致死的,一位当场死亡,另一位则于当晚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就是切尔诺贝利事故最早的30名受害者。

28名辐射病死亡员工只是参与抢救人员中的少数。事故当晚共计有600名核电站员工以及包括消防员在内的应急救援人员参与了核电站的抢救。他们中有134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辐射病,其余人虽然也接受较高剂量的辐射,但UNSCEAR(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跟踪调查显示,到21世纪初,除确定患有辐射病的134人外其他参与救援人员的各项发病率均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

但切尔诺贝利的受害者不止于此。事故发生后的数周内,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有超过10万民众被紧急撤离。撤离过程中,这些居民不同程度得接受了一定剂量的辐射,平均剂量为0.17Gy。成年人接受剂量较小,而婴幼儿接受剂量较大。事故后,世界卫生组织在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联邦的调查显示,有超过6000例被证实的甲状腺癌可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相联系。这6000例甲状腺癌都发生在事故当年(1986年)年龄小于18周岁的儿童身上,这其中又以5周岁以下儿童居多。2006年,WHO的Health小组在其报告内强调,截止2005年已经有15名甲状腺癌患者死亡。报告中也提到,事故发生时年龄大于5周岁的儿童虽然仍受到甲状腺癌的折磨,但大多数病情正在好转。尤其是事故发生时年龄大于10周岁的儿童,由于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甲状腺癌在发病初期就已得到控制,至今无死亡个案产生。也就是说从1986年到2005年的近二十年时间里,这6000多例甲状腺患者中仅有15名死亡。

除儿童间产生的甲状腺癌与抢救核电站员工的急性辐射病外,核电站爆炸泄露的发射性物质并未对欧洲公众产生实质性的健康危害。包括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和WHO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联合调查显示,500万居住在“被污染区”周边的被撤离群众只接受了极少剂量的辐射,他们的健康没有受到实质影响。

此外,不同于广岛、长崎核爆后的白血病发病率上升,切尔诺贝利事件并没有引起白血病发病率的提高。只有那些接受了相对高剂量辐射的核电站员工和消防人员,在患白血病的可能性上比常人稍高。

UNSCEAR在近期的报告中承认,80年代末联合国在某些报告中引用了未经证实的论据,助长了世界范围内对切尔诺贝利事件不切实际的恐惧情绪。很多90年代后的新研究中往往能看到类似于“发病率比预期状况低、影响比预期小”的话语。可见,80年代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伊始,很多机构都高估了事故的不利影响。这种不理性的恐惧使得80年代末东欧地区堕胎率直线上升,许多前苏联的医生都建议孕妇堕胎以防胎儿畸形。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例胎儿因切尔诺贝利辐射而导致病变或畸形。这一“大堕胎”运动所杀死的胎儿数,远远超过实际死于辐射病的人数。

参考文献:
UN Chernobyl Forum Expert Group"Health", 2006, Health Effects ofthe Chernobyl Accident And Special Health Care Programm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
Exposures and effects of the Chernobylaccident, UNSCEAR 2000 Report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1991, TheInternational Chernobyl Project, 1990-91 - Assessment of RadiologicalConsequences and Evaluat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UNSCEAR, 2011, Health Effects due to Radiationfrom the Chernobyl Accident, UNSCEAR 2008 Report, vol II,
Deryabina, T.G 2015, ‘Long-term census datareveal abundant wildlife populations at Chernobyl’, Current Biology, Vol. 25, Issue 19
OECD Nuclear Energy Agency, 2002, Chernobyl:Assessment of Radiological and Health Impacts - 2002 Update of Chernobyl: TenYears On


  【误区5】:当量为小男孩原子弹1000倍的现代核武器,可以毁灭1000个广岛。

  【事实5】: 1000倍于小男孩原子弹当量的核武器,在同等条件下爆炸,其所能摧毁的木结构房屋面积为小男孩的130倍,而不是1000倍。

  比如,2万吨级在其最优核爆高度(optimum height of burst)空爆,将摧毁或重创距原爆点2.2公里范围内的建筑。具体作用效果要结合psi和严重结构性毁伤来详细讲解,这会在【下篇】的第一部分展开。

此处推荐一个核武器威力计算网页NUKEMAP:nuclearsecrecy.com/nuke
该网可自动为使用者计算不同当量的核武器在不同的爆高下所产生的杀伤具体作用效果要结合psi和严重结构性毁伤来详细讲解,这会在【下篇】的第一部分展开。

此处推荐一个核武器威力计算网页NUKEMAP:nuclearsecrecy.com/nuke

该网可自动为使用者计算不同当量的核武器在不同的爆高下所产生的杀伤


  【误区6】:美苏核战将彻底摧毁双方所有的城市。

  【事实6】:核战双方优先打击的是各类军事设施,其次才是各大城市,而很多小城市并不在此列。

  只要美苏领导者仍保持理性人逻辑,那么在先发制人的打击中(First Strike),双方将尽可能多得摧毁对方的核反击能力以及其他重要军事设施。在MAD打击中,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得打击对方工业能力,同时竭尽全力保护己方工业及人口。因此,摧毁敌方核打击、核反击能力就成为优先目标。重复打击敌方核弹发射井、核弹发射阵地以及早期预警雷达系统将是双方的主要策略。需要强调的是,攻击高价值固定目标必然采用触地爆炸的方式以期使目标彻底丧失原有功能。而地爆的杀伤范围远小于空爆,且各国的核弹发射井、核弹发射阵地往往远离城市。

  不同于彻底摧毁敌方核打击能力的需求,战争双方并不会追求针对敌方特大城市的毁灭性打击。为了追求效率最大化,双方会采用空爆的方式打击敌方城市。但由于空爆是一种追求打击面舍弃打击效果的攻击方式,远离原爆点的居民有极大的可能生还。此外,城市功能也不会因核打击而彻底丧失,在21世纪钢筋混凝土的时代,远离爆心的建筑不会受到真正遭受结构性损伤。

  但不幸的是,许多高价值军事目标,诸如军港、空军基地、军工企业,离聚居区并不会太远。因此各国的城市很可能因此受到波及,即使在有限核战争中,沿海城市也很可能因重复打击某军港的数十枚空爆核弹而遭到附带杀伤。

  冷战期间,美国军方在扣除用于打击华约核反击能力的核弹以及己方可能在初次打击中损失的核弹后,列举了1200个华约及中国城市,西起东柏林,东至北京(Burr 2015)。然而,截止2010年,中国中小型城市已达2160个,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会在全面核战中被攻击,即使是被重点照顾的各国特大城市,也不会被彻底摧毁。

  参考文献:

  Burr, W2015, “U.S. Cold War Nuclear Attack Target List of 1200 Soviet Bloc Cities”,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No. 538

  下图为当前美、中、俄、英、法等有核国家的核武器持有量。

  注:图片中Nuclear Weapon统计的是warhead的量,统计是核弹头的总数


【误区6】图片补充-1
The Strategic Air Command(1992年前的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在1956年撰写了一份预测性报告 Atomic Weapons Requirements Study for 1959。这份报告于2015年12月解密。下图显示了该报告中美国军方对华约主要城市的打击计划,可以看到仅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就要各挨150枚核弹。报告中的解释是,150枚核弹能基本确保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被彻底摧毁,而攻击北京的23枚核弹则更多意义上是惩戒作用,尽可能多得杀伤中国首都的人口,但对彻底摧毁北京不做任何要求。由此可见,摧毁一座特大城市,需要大量的核弹才能做到,但结合2016年的世界核弹头总数来看,一国显然没有能力将核弹头都浪费在摧毁敌国城市上。除首都和经济都会外,其他城市所受到的核打击并不足以使其彻底丧失城市功能,而未被打击的城市也显然不是少数。

注:上图是结合解密文件以及本世纪情况制作的,可以看到预计死亡人口也更新到了现阶段的数据,比如人口2100万的北京死亡1900万。图中的核弹头指的也是现阶段主流的50万吨级弹头,比如美帝最常规的W88。


【误区6】图片补充-2
下图为美国最有可能遭受核打击的30大城市

【误区6】图片补充-3

下图为全球核弹头自1950年到2014年的变化量


【误区7】:水源与存粮被放射性尘埃污染,幸存者因饥荒而死
【事实7】:密封容器内的食物和水都是无害的。

首先,只有真正摄入沾有辐射落尘的食物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保存在密封容器中的罐装食品、袋装食品都不会被辐射落尘污染,褪去包装后可放心食用。果园中的水果在去除表皮后可正常食用,粮食贮藏处的存粮在除去其最表层20厘米的粮食后也可正常食用。(此外,α射线是无法穿透人类皮肤的,因此即使罐装食品表面沾满释放α射线的放射性尘埃,也可以安全得徒手清洗外包装,不会对个人健康造成任何影响。)

对于水资源而言,有盖的深井、蓄水池等都不易受辐射落尘影响,而密封容器内的瓶装水则更加安全。即使是含有可溶性放射性物质的“污水”,也可在简单的净水处理后变为可饮用的净水

参考文献:
Gus'kova AK,1977, ‘Review of 30 years study of Hiroshima and Nagasaki atomic bombsurvivors. The Japan Radiation Research Society Chiba. Japan, September, 1975’,Med Radi


【误区8】:核战将导致畸形儿的诞生,其影响可达数代人之久
【事实8】:核辐射会造成遗传损伤,但并不会导致可遗传的畸形。

《辐射》都怪你,统统都怪你,还有《哥斯拉》,你也别想跑,就是你们这些不负责任影视游戏作品传播了辐射畸形论。好了,不吐槽了,误区8确实是很多人对核武器以及辐射最大的误解了。

众所周知,人类迄今为止唯一的两次核打击就是广岛和长崎,因此研究核武器危害的最佳调查对象非这两座日本城市莫属了。战后,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内的美日权威机构,就核辐射的实质影响进行了为期数十年的调查。一份发表于1977年,调查周期长达30年的报告着重关注了广岛长崎幸存者的健康变化。调查发现,曾暴露于辐射中的幸存者夫妇们的战后新生儿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异常,也就是说这些“辐射”新生儿的异常发生率或者说畸变率并不比“正常”新生儿高。虽然在广岛、长崎核爆后幸存的孕妇中,有接近50例的小头畸形个案被查实,但并没有证据直接证明这50例小头畸形个案是由核爆炸导致,且畸形率的上升是极为短暂的,核爆后受孕者的小头畸形率没有发现异常。

当然,上述报告并没有否认“辐射能造成遗传损伤”这一事实,也没有表示大剂量辐射不会对胎儿造成损伤。(损伤不等于畸形)但上述报告以及其他调查通过压倒性的证据证明了关于辐射损伤遗传给后代的担忧是不被科学所支持的

参考文献:
Gus'kova AK,1977, ‘Review of 30 years study of Hiroshima and Nagasaki atomic bombsurvivors. The Japan Radiation Research Society Chiba. Japan, September, 1975’,Med Radi

————————————————————————————————————————
【误区8 · 补充】: 广岛、长崎核爆炸对居民长期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信核辐射导致畸形的人很有可能是将癌症发病率与婴儿畸形率混为一谈,下面将着重介绍一下广岛长崎核爆之后癌症发病率的相关情况。

核辐射除直接杀死细胞损坏人体组织外,还能损坏DNA。损坏DNA的后果有三,要么因辐射剂量过大而死亡,要么自我修复重归健康,要么将这种损坏的状态保留下来变成,也就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听听很吓人,但它的长期健康危害主要是致癌。


当这种基因突变积累到一定量以后,致癌的可能性就大大上升了。因此,广岛、长崎幸存者的癌症发病率高于正常水平。在所有长期健康影响中,最致命的是白血病。在1945年核爆之后的第三年,广岛长崎的白血病发病率到达了顶峰,并在其后的4到5年中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发病率水准。

下图显示了接受不同剂量的辐射后白血病的发病率,Gy(即Gray,戈瑞,1kg被辐照物质吸收1焦耳的能量为1戈瑞;戈瑞与西弗的换算比较复杂,此处不赘述)


而对于核爆炸幸存者的子孙后代而言,其癌症和肿瘤发病率并未比正常水平高,没有直接证据说明核辐射对DNA的影响能产生有效的遗传影响

参考文献:
Nakashima, E 1994, 'Relationship of five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at age 18 to radiation dose among atomic bomb survivors exposed in utero', Radiation Research, Vol. 138, No. 01
Seixas, N and Davis, S 2012, 'Effects of Radiation and Lifestyle Factors on Risks of Urothelial Carcinoma in the Life Span Study of Atomic Bomb Survivors', Radiation Research, Vol. 178, No. 01, pp. 86-98
Heidenreich, W. F. 2007, 'Promoting Action of Radiation in the Atomic Bomb Survivor Carcinogenesis Data?', Radiation Research, Vol. 168, No. 06, pp. 750-756


【误区9】:人类现有核武器足以毁灭人类数次
【事实9】:人类现有核武器在一定条件下足以杀死数倍于全球人口的人类个体。

千万不要小看两句话的差别,毁灭人类数次与在一定条件下杀死某个数量的人类个体完全是两个概念。要解释这一误区,就必须先解释“在一定条件下杀死某个数量的人类个体”的由来。

这种计算方法其实非常简单,计算者将长崎、广岛的伤亡作为样本,得出每千吨TNT当量的核武器所造成的伤亡,并将这一比值作为基准数据。然后简单得做加减乘除,根据当时全球核弹总当量乘以这个比值,得出当前全球核弹能杀死的总人数。很显然,这个数字将会远远大于现阶段地球总人口。

这一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核弹对军事目标的重点打击,也没有考虑双方核武器在交战中的损失(核弹发射井被摧毁,战略核潜艇被击沉),更没有考虑二战长崎、广岛木质结构建筑遍地的事实。该方法简单得将所有人按照广岛、长崎的人口密度,平均铺洒在主要建筑为木质结构的超大城市中,且缺乏人防工事,很明显,这是相当不切实际的。

因此,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足以杀死数倍于全球人口的人类个体”这句话的确是正确的。但必须认识到,“一定条件”几乎是不可能被满足的。而原本逻辑清晰的话语因为以讹传讹,最终进化为根本不切实际的“现有核武器足以毁灭人类数次”。


【误区10-1】:核战会造成臭氧层破坏,从此幸存者将不得不在更强烈的宇宙射线下艰难求生
【事实10-1】:臭氧层的确会受到破坏,但其受损程度并不会严重影响人类活动

大规模核爆炸的确会向平流层注入大量氮氧化物(即破坏臭氧的气体)。然而,早起理论夸大了臭氧层在氮氧化物作用下所遭受的损伤。在Dr. Foley与Dr. Ruderman的预测中,美苏两国1952年至1962年间的核试验将导致臭氧层被削弱10%。可是,时至今日,臭氧层并未如上述两位科学研究者所预测的那样遭受严重的损伤,紫外线也并未如预测般得到增强。

当今主流战略导弹都在向低当量多弹头发展,如白杨M所载的55万吨单头以及三叉戟D5所载的47.5万吨弹头。这些小型化的核弹头较之上世纪核试验中的前辈而言,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这些现代化且反应充分的核武器在爆炸时所制造的氮氧化物量很小,而部分核武器所排放的极少量氮氧化物将迅速沉降,甚至难以对臭氧层造成影响。

此外,来自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的Dr. Donald Wuebbles在期刊The Role of Solar UltravioletRadiation in Marine Ecosystems的Ozone Depletion Calculations这一章节中强调,这些50万吨级核武器所排放的物质将会因光化学反应(Smog Reactions)而产生新的臭氧,继而一定程度上弥补臭氧层因氮氧化物所遭受的损失。

文献索引:
Foley, H1973, "Stratospheric NO production from past nuclear explosion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Vol.78, pp. 4441-4450
Wuebbles, D2013, ‘Ozone Depletion Calculations‘, TheRole of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Marine Ecosystems, Vol. 97, pp. 49-71

————————————————————————————————————————
如果直接援引美国国家科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对核爆炸所排放氮氧化物危害的意见,'would probably lie within normalglobal climatic variability, but the possibility of climatic changes of a moredramatic nature cannot be ruled out'。可以清楚得看到,NAS认为全面核战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应维持在正常气候变化的范围内,但也不排除气候剧烈变化的可能。而Dr. Brian Martin则在他的The global health effects of nuclear war一文中强调,NAS的报告中所涉及的核战规模是超过现如今核武器总当量的,因此气候变化的威胁实际上应比其所预测的更小,也就是说“但也不排除气候剧烈变化的可能”的可能性其实很低。

文献索引:
Martin, B1989, ‘The global health effects of nuclear war’, Current Affairs Bulletin, Vol. 59, No. 7, pp. 14-26

当然,全面核战破坏臭氧层是必然的,紫外线增强也是必然的。在臭氧层逐渐恢复战前状态之前,皮肤癌的发病率将会上升。因此,在战争之后的数年中,日光浴将淡出历史舞台,而长时间的外出劳作也需要做好防晒措施。

【误区10-2】:全面核战必然导致核冬天

【事实10-2】:现实世界中全球核武器总当量并不足以引发毁灭世界的核冬天

有不少人相信,只要引爆10亿吨(为当前世界核武器总当量的1/6)就足以引发毁灭全人类的核冬天:城市在核爆中燃烧,浓烟与尘埃遮蔽天空,持续数周的黑暗,持续数年的低温,哪怕在北半球的夏季,气温仍然徘徊在零度左右,世界末日来临。

这种“极端核冬天”理论的盛行导致成千上万人认为,任何试图在全面核战中求生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在他们看来,不论是人防工程的建设还是三防知识的宣传,都不过是对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这种对核战争的极端消极态度,也正是“极端核冬天”理论的最大危害所在。

“极端核冬天”理论将全面核战争直接与世界末日挂钩,告诉世人,核战就等于灭世,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没有任何文明的留存。破解这一切的唯一答案就是销毁全球的所有核武器。

没错,“极端核冬天”的根本目的是正确的,支持核裁军以确保人类文明的稳定延续是每位公民的责任。但我们都知道,核裁军是个漫长的过程,美俄双方谁都不愿意放弃手中既有的权力,英法也不愿将大国地位拱手想让,更有无数国家挤破头皮想加入核弹俱乐部,就连口头说着和平崛起的中特帝,也从未停止对核武器的开发。在可预见的未来,“销毁全球所有核武器”不过是痴人说梦。

【因此,我们在反对核战争,加速核裁军进程的同时,也要做好在核战争中艰难求生的准备。】但很显然,“极端核冬天”理论只对【反对核战争,加速核裁军进程】有所帮助,而对【做好在核战争中艰难求生的准备】则全无裨益。

如果每个人都认同“极端核冬天”,那么原本各大城市兴建的人防设施都会被叫停,原本在核弹来袭时可以挽救数千万人生命的可能性就从此荡然无存;原本应该在民众间普及的三防知识也会被轻视、无视,原本可以在战后获救的幸存者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白白死去。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认识核冬天理论呢?

【说明1】:核冬天理论的具体解释会在【下篇】中展开,本层仅驳斥“极端核冬天”理论
【说明2】:“极端核冬天”的夸大其词并不代表“核冬天”是个伪概念,【下篇】的相关部分会展示80年代末及90年代对核冬天理论的具体修正
————————————————————————————————————————

1986年,一篇名为Nuclear Winter Reappraised(核冬天再评估)的文章首次对TTAPS小组(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及其他四位核冬天理论提出者组成的研究小组)的”核冬天“理论进行了驳斥。这篇文章被发表在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最富盛名的季刊Foreign Affairs上,作者则是两位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资深大气物理学家,Dr. Starley Thompson和Dr. Stephen Schneider。他们在文章中强调,由核冬天导致世界末日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a vanishing low level of probability)。

不同于卡尔萨根及其同事们预测的为期数周的持续降温,核冬天再评估一文中认为,夏季发生的核战争将致使美国平均气温下降10到20度,该降温将持续数天。而后续的研究也表明,Dr. Thompson和Dr. Schneider的研究仍然高估了平均气温下降的幅度。

实际上,卡尔·萨根为首的TTAPS小组与前苏联科研工作者的相关研究是遥相呼应的。冷战结束后,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将矛头指向美苏政府利用“极端核冬天理论”进行的政治宣传。美方政治宣传者利用TTAPS小组夸张的“核冬天理论”来获取民众对核裁军的支持。由于80年代美方核武器总当量小于苏联,因此美国亟需逼迫前苏联销毁其陆基大当量核武器以强化美方海基核打击力量的优势。同时,前苏联也希望通过夸大核战争的危害,来进一步增强其核打击力量占优的这一优势。众所周知,华约综合国力远不及北约,前苏联相对薄弱的常规军事力量需要战略火箭军来壮声势,所以宣传核冬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西欧各国感到更加恐惧。

(当然,哪怕没有核冬天的宣传,西欧在苏联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西欧普遍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由前苏联发动。苏联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后会利用优势装甲军横扫西欧,而此时西欧的唯一选择是利用幸存的部队拼死抵抗直到美国爸爸援军到来。西欧在冷战结束前都一直生活在前苏联的核阴影中,西德、法国采取的都是消极防御的国防政策。)

参考文献:
Starley L.Thompson and Stephen H. Schneider, 1986 “Nuclear Winter Reappraised,” Foreign Affairs Vol. 64, No.5
————————————————————————————————————————
虽然核战影响要放在【下篇】详细论述,但还是先贴一段OTA在其分析报告中The effects of Nuclear War报所划分的五类核战影响。

第一类是彻底玩完的(Totally screwed),人口伤亡过半,原有政府无力控制全国,政府收缩到核心控制区,等待己方阵营boss来救命,比如英、法、德、韩这些国土狭小的主要参战国家。

第二类是受损严重的(Heavily damaged),失去大多数城市人口,主要城市全部被毁,但由于城镇化率较高且国土面积广,工农业仍有较大留存,政府仍能组织民众恢复生产,比如美、中、俄这些发动战争的国家。

第三类是轻微受损国家(Lightly damaged),这些国家可能只有首都和部分都会被打击,全国幸存人口大,但由于原有贸易体系的崩溃,以及邻国难民的涌入,但人均生活水平仍应优于美俄中,比如北欧国家。

第四类是起初未受损国家(Initially unscathed),这类国家与第三类略有重合,但多位于南半球。第四类国家的都会也可能遭受打击,但由于国土广阔,或战前保持中立,而受到的打击极小,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但由于全面核战的辐射落尘会向全球扩散,哪怕没有受到核打击,这些南半球国家仍会受到影响。

第五类是虽然没被打击但仍然崩溃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控制力在战前就非常薄弱,国内矛盾严重,且严重依赖国际救援或对外贸易。因此战时虽未受到直接打击,但由于失去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国内矛盾爆发,内战开始。比如非洲国家和部分南美国家。


就先贴这么多吧,题主如果有意的话可以去找找原贴学习一个。

直接百度这个文章的题目就行……


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今天真有人来秀下限来了嗷~

既然您不怕丢人,那我让大家好好开开眼咯~

鉴于现在没法发图,我就直接把这位鬼才的评论置顶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康康~

此处手动放上这位鬼才的知乎个人链接zhihu.com/people/8227ad

一个三无小号你说宁X呢?民科请的水军吗?跑到我这儿找存在感来了?

@大白

谈切尔诺贝利是吧?四号机组爆炸时反应堆里有多少燃料棒?这些燃料棒加起来等于多少kg的放射性物质?

动动您那不太聪明的小脑瓜想想,一颗核弹里的放射性物质有多少?小男孩的核装药质量连给切尔诺贝利提鞋都不陪,还在这儿拿切尔诺贝利举例子?地摊文看多了吧?

而且可能某些民科大家不知道,即使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炸了,其余几个机组仍然运行到了九十年代,包括挨着四号机组的三号机组,也就是说,爆炸发生后直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彻底关闭,依然有工作人员每天在核电站值守确保电站正常运行~嘻嘻,没想到吧?按您的意思,切尔诺贝利那可就是生命禁区了,进去就死翘翘了~

那这些工作人员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还是属哥斯拉的喜欢吃辐射哦?

真的是不上知乎不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建议重修呢宝贝~




  

相关话题

  把以色列放在东亚地区他能打到第几? 
  二战后美国有四年时间,可以凭借原子弹统一全球,为什么放弃? 
  躺在地上背后压着一颗跳雷,真的就没办法拆掉吗? 
  假如美国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侵略一个国家,却发现那个国家真的有,会发生什么事? 
  乌克兰东部内战的结局会是怎么样? 
  如何评价「伊朗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将不对浓缩铀提炼做任何限制!」? 
  外媒称塔利班士兵在阿富汗东部省份朝集会人群开火,造成数人死伤,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皇太极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屡试不爽,明朝该怎么应对? 
  军舰为什么不安装反应装甲? 
  最近知乎,关于俄乌之战,俄国舆论战失利的原因? 

前一个讨论
网文是垃圾文学吗?
下一个讨论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抑商,他们不知道把土地分给三分之一的人,其他人从事工商业这样对国家好处更大吗?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