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明白一点“专业知识”是应该服务于以后的工作的。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特别是“市场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科技的发展进步,学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往往是落后于“市场变化”的。这种情形会一直存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上高中那阵,我的一个表哥上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那个时候,Windows系统已经很常见了,但是他在大学里学的还是“DOS系统”,因为那时候还没有Windows系统的相关教材.....等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作为他们专业的“高材生”,他竟然找不到相关的工作,因为,他所学的“专业技术”已经落伍了.....好在,他学习能力强,先去一个相关单位当实习生,没有工资的那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慢慢的熬出了头......
你想想,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本就排不上用场是个怎么样的心情........
其实,严格来说,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所以,建议现在的大学生们不要只在“象牙塔里”享受安逸的学习生活了,多利用空余时间到社会上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所学专业对口企业的情况,多接触一些新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利用寒暑假去相关的企业工作体验一下,会让你们毕业时的“迷茫感”减少很多。
最后,切记“学以致用”,“没有用处的学习,只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就像是以前说的那个“屠龙”的故事一样!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