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手术之后身体出现的意外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qian20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些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性格改变,而且可能与捐献者的性格靠近。但是这个改变很难被科学解释。

图源pinterest.com。心脏移植示意图

接受移植的患者我们称他们为受者,可能因为心脏衰竭、肾衰竭、肝衰竭、肺心病等原因接受器官移植。一般移植过程主要包括:

1、麻醉、衰竭器官的切除、新脏器的植入、大量失血、低体温、凝血机制异常、缺氧;

2、术后可能要在ICU进一步经过监护、血滤、呼吸机等治疗;

3、逐渐恢复之后可以转入普通病房,观察器官功能恢复情况;

4、出院后跟进治疗,包括口服抗排斥药物,定期复诊。

一些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会在术后出现性格大跨越地改变,一些人将这种改变归结于“心脏可能有记忆细胞”。据统计,每10例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

比如之前国内报道一个小男孩在接受心脏移植前是学渣,而且性格暴躁,没有耐心,不听话。但是在心脏移植一年后,重回校园竟然变成一个乖宝宝,而且转身变成学霸,成绩名列前茅。一些人将这种巨大的转变归结于“他移植了一颗学霸的心脏”。

美国之前也报道过瘾君子加暴力犯罪者因为移植了一个犹太裔学者的心脏,术后性格变化巨大,他喜欢上艺术,喜欢读哲学书,并且戒除毒瘾,滴酒不沾,还热心公益。周围人将他这种巨大的性格转变归结于他移植了一个“有学术造诣的心脏”。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著名心理学教授盖里·希瓦兹提出一种假设,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可能是受者在移植心脏后继承了捐献者性格的原因。

图源all-free-download.com。心脏会不会影响大脑意识呢?

但是这种假说没有科学依据。

一些人认为可能与心脏分泌的肽类影响了大脑的意识。这种假设认为,心脏在供血时会分泌心房利钠肽等肽类激素,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受者的大脑。在受者的移植心脏逐渐恢复功能的同时,这些肽类会缓慢影响受者的大脑,从而导致被捐献者的性格、生活习惯等发生改变。

不过,在我看来,以上两种说法都缺乏足够的统计分析数据和实验支持。

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受者在移植前已经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症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会出现暴躁、焦虑、抑郁等情绪

但是在移植手术后,患者迎来了第二次生命,身体机能逐渐增强和恢复,这些变化会带来积极影响,包括患者的生活和情绪,让患者处于一种“安全、健康、有希望”的状态,情绪自然会出现积极的一面。

这与移植的器官上有没有所谓“记忆细胞”没有关联。




  

相关话题

  国内疫情基本平息,十一长假想要尽情出游还需注意什么? 
  酵素现在被推崇得很高,就是市场上所谓的果蔬提取酵素,究竟其作用机理在哪? 
  高度近视患者有可能一辈子平平安安眼睛不出大问题吗? 
  学医之后真的就不怕鬼,不怕尸体,不怕恐怖片了吗? 
  印度新冠肺炎确诊超 700 万例,未来是否会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对全球疫情防控有何影响? 
  在十年后可能出现『遏止慢性肾衰竭』的药或者『在家即可用的家用透析机』或者『人工(辅助)肾』吗? 
  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心态开始逐渐衰老的呢? 
  泰拳比赛经常有人被侧踢扫断手臂或小腿,遇到这种攻击怎么抵挡? 
  4 月 2 日 31 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1455 例,本土无症状 11691 例,各地情况如何? 
  为什么那么多博士生都急着毕业? 

前一个讨论
顺产剖腹产到底哪个好?
下一个讨论
羊水过多怎么降?





© 2025-04-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