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他们之间的差距,大概是康奈尔那个被我让3个子的“职业棋手”和柯洁的差距。
那个“职业棋手”估计也是康奈尔大学当“围棋特长生”录取的呢!
你还真别不信美国研究生水平突然变强的鬼话,因为某种程度这就是现实。
有以下几个原因
高中的培养目标会最关注高考得高分,但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这里肯定很多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本科绝对不是培养你去考研拿高分的,一个人终究是要走上社会的,没人一辈子揣着自己的成绩单。当然,我也承认,对于很多本科生,尤其是天坑专业的,考研还是他们上岸的最靠谱途径。但如果你把考研分数当作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了。
然后回到题主原来的问题,“哈佛麻省普林斯坦福的本科生水平能赶上清北复交吗”因为这两种人我都有不少机会接触到,我觉得美国名校的本科生平均做题能力肯定不行,智力平均水平估计也有差距,但他们美国名校学生中少数的翘楚在美国的学术环境下可以取得比北清复交本科生好很多的学术发展机会,这也是非常遗憾的。
当然,现在国内学校的学术环境已经好了非常多,可如果我们只比较顶级的名校,就会发现这里面不只是像高考那样120分和140分的差距,也有办学路线的差异,学校招生管理的差异,本科生文化的差异。我觉得目前高考和考研的制度,的确在程序上是公平的,让穷人家的孩子似乎也能看到一条晋身之路,但也伤害了年轻人的学术能力,也多少磨灭了一个人对学习的兴趣。
其实我不太愿意谈美国阶级固化和基础教育的问题,因为太多朋友会有一个预设的立场来进入讨论,同样的数据也会有多种解读。而且这些东西和本回答中的观点基本不相关。但看到很多朋友这么热心,又说我睡不醒,我心里觉得好笑,就多说两句吧。
不少朋友提到了阶级固化的问题,这是对我回答中提出很多博士都来自博士家庭这个事实上提出的个人意见或者看法,我觉得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不是把这个问题做成选择题,而且还是单选题。如果所有问题都是在固定的范围里选一个答案,那我们科学如何进步?
以下回答中使用了大量2015年nsf对美国博士统计的数据[3]
(其实博士阶级固化就是伪命题,因为博士并不是个阶级,很多人读本科后早就业会得到比博士更好的发展,我觉得读博士更多是个人生选择而并不是阶级超越,读博也不能让你保住中产阶级不掉落,至少我知道有博士最后当了流浪汉。但我还是顺应着知乎网友的思路讨论一下,假定博士是个阶级吧,而且是个较高端,至少不是个底层的阶级)
先来看看是不是阶级固化,我们知道阶级流动受阻叫阶级固化,但实际流动是双向的,阶级掉落或者阶级超越,如果阶级掉落少,说明这个社会很稳定,如果阶级超越少 ,说明这个社会的底层人民已经失去或者减弱了进阶的希望。而我们痛恨的阶级固化,其实主要是关注后者而不是前者,大家同意吧?而我原来回答中给出的数据只能间接体现博士家庭阶级掉落的问题(其实这点都需要额外的数据支撑)对吧?那有些朋友就会说,你掉落少,不就超越少吗?那就要看博士人数这个蛋糕是在做大还是在萎缩,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零和游戏,博士也不是要死一个才能补一个。
大家可以大致看一下博士学位获得者数目的增长。
当然有些朋友又会说,你得给我看底层人民是不是也有机会读博士,得提供他们的比例。其实不用看,这个比例肯定低啊,因为不管在哪里实现阶级超越都需要你额外的努力或者天赋,而我们说阶级固化也不是说底层人民用一代人就全能翻身做主,你说对吧?我们只要看这个底层人民读phd的上升通道是否通畅。下面数据展现了美国博士家长的种族和受教育情况,可以看到西裔和非裔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的确较白人和亚裔低,但是如果看增长幅度,又是相近的,我觉得这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底层人民在知识领域的上升通道是同样通畅的。同样的数据其实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这个我希望大家能自己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很遗憾,我没有更直接的数据来支持或者否定的我的观点,如果热心的朋友有相关的数据,请提供,多谢!)
又有人说美国基础教育效率低,自己培养不出来人才读phd,能持有这个观点我不知道是基于什么数据,难道是看硅谷公司里中国和印度人很多?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的确更依赖科技移民,但要说这就代表美国的情况,就有些以偏概全。从我的数据来看,最近二十年美国phd中本国和外国人的比例都是稳定的,增长幅度也相近,而且本国人更多。
再来看知乎网友最关注的科技工程领域phd,2000年前,本国phd的确有所下降,但现在的又是基本稳定上升,总量一直超过外国phd,而且增长幅度和外国phd增长幅度匹配甚至略有超越。要知道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全球吸血,大量中国和印度的优秀学生都会去美国读phd,看看清华和中科大很多专业的出国比例你就知道我不是在说假话,而且中印是什么人口基数?这样美国还能维持这样的本国phd比例,可见美国的教育效率并不糟糕,我觉得你要在这个事实面前还说美国教育培养不出人来,那我真觉得你有点草率了,其实明明是自己家的高等教育被人家抽了血,摘了桃子,却说人家培养不出人才,好像缺了咱们人家就玩不转了一样,不能这么阿Q好不好?
我再稍微说一点我对基础教育的看法,我觉得对于有天分和爱学习的人来说,很多发达国家放羊而且简单的基础教育有它的可取之处,这样真正有天赋的人有更多时间去关注他真正喜欢的东西,再有好的老师和家长在一旁引导,让他视野开阔,接触一些中学里没有的东西,其实未必要做多少题,把知识运用的多熟练,主要是锻炼自己学习的能力,让他有自己思考的空间,让他善于把信息整理消化成自己的知识。回到博士的话题,我觉得读博士的人更多是个人选择,申请和读博的过程是这个学生和他导师的双向选择。在是否能读博这件事上,学生个人和他家长的见识和视野非常重要。而不是说某个人做题做的溜,咱们就读个博士吧,这样的博士毕业会有困难的。
我是不赞成填鸭教育的,让孩子们在十几岁的时候陷入题海,思维固化,变成一个做题机器,报个志愿都要来知乎问,还只问将来钱多少而不管自己适合什么。当然,我承认我们现在国内的高中教育没什么选择,只有极少量的高中能真正做到开阔同学眼界、培养学生兴趣和高考成绩的平衡。像我以前的高中,就没有这个师资,搞个竞赛班都很困难,而且在高考的强压下,无论师生也没有余力来搞其他的东西。但我们能不能反思一下,这样的看似公平的高考制度的背后,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
我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大家重视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以为我们的基础教育真的就多牛了,就算现在很牛,那也有很多地方或许还可以更好。我希望我能够看到社会的进步,能够有机会改良现有的大学招生录取制度,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并真心向学。
这个问题从大的方面来看就行了,
假如美国大学学生生源比中国要强,美国的大学也比中国要好,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凭什么在高科技领域奋起直追。
对,今天中美在高科技领域依然相差巨大,但是看看评判科研成果的“自然指数”,有没有发现中国增长得速度惊人?
那么问题来了,人才不如人家,资金不如人家,高校不如人家,凭什么自然指数就快速拉近了?
难道说,真的是因为中国人偷了美国的技术?偷成了世界第二?
还是说,咱们要大唱赞歌说中国政府体制好得能把二流人才用成一流水平?
真实的情况其实是这样的,
无论你搞什么科研项目,搞什么研究,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北京人难道天生就比江苏人聪明?并不是,北京的就业机会多,科研机构多,高校多,所以人在这种环境里接触到前沿和高科技的机会就更大。科研领域也好,技术领域也好,一个萝卜一个坑,谁先站住这个位置,只要能胜任那么就是你了!
你觉得高考差985录取线1分的孩子跟刚刚过线的孩子之间到底有多大差别?可是过个二十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本科生源应该好过藤校。美国人智商99.5,中国大陆 103.0(世界经合组织 2009 数据)。假设都符合高斯分布。美国藤校对黑人搞政治正确,我们这里的985对贫困地区搞教育公平,都不完全达尔文主义。 (是 PISA 数据,但是这个103不止上海,上海是111.6)
美国顶尖大学不能保证本科生数理下限都能达到140 280,但是能让顶尖的数学本科生发Annals of math。——这在国内哪怕是教授发了也可以上学校官网首页的。
中途岛战役……
我翻译下“不针对任何国家”的意思:
“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