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怕生、胆小,这种现象其实非常地常见,很多家庭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小七老师就经常收到家长们的私信:
小七老师好,我家宝贝17个月,接触的人比较少,有个明显特征就是家里来人,女的抱她和她玩,她不哭,男的,他就哭,他就害怕。但她平时和爸爸关系特别好,是怎么回事儿?
小七老师,我的宝宝现在一岁十个月,见到陌生人躲避,上亲子课不与老师小朋友互动,也阻止妈妈与老师互动。就是不参与,而且非常慢热,有时多半天才能和一个阿姨熟悉,但眼神交流时,还是不好意思的躲避啊,怎么办啊?
小7老师你好,我家宝宝是2周岁女宝宝,在家话很多声很大,出门却一句都不敢讲,怎样鼓励引导都不敢讲,跟小朋友们玩也不怎么讲话,上早教课也不太敢在小朋友面前说话,说话声音很小,这种情况持续好几个月了,开始我是觉得不要逼她,多领她去人多的场合,但是还是不行,请问我该怎样引导她呢?
宝宝的怕生,的确是一个让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但其实“怕生”又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宝宝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会代表着以后他就内向了,也不会代表以后他的交际能力就很差了,更不会代表他就一直这么胆小下去了。
宝宝的怕生,有下面这么几个原因,各位家长稍作了解之后,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做出聪明的引导。
宝宝怕生的3个原因
1、孩子自身心理发展
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0—6个月),是无法分辨出陌生人和熟人的。这个时候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谁抱他都可以,谁逗他也不怕。
当宝宝6—12个月时,他的心理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陌生人焦虑”,即对陌生人的接近,产生恐惧、抗拒和躲避的心理。
“陌生人焦虑症”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出现,只是由于孩子天性、焦虑程度有所差别,出现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其实对孩子来说,“怕生”是一个进步啊,家长在这个时候的正向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孩子交往环境单一,遇到陌生人不知如何交际
孩子的交往环境单一,就是我们的宝宝接触的人太少了,接触的环境太单一了。每天在家躺着,他怎么可能有社交能力,每天在家玩哪也不去,与他交往的人,就是自己家人,对不对?
有些家里头的孩子是这样的,只粘一个人,连其他家人都不理。比如她只粘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其他人照顾都不行。
这样会有什么问题呢?你可能会发现,有一种宝宝在家是条龙,出去以后是条虫。
就是说在家本来蹦蹦跳跳特别活泼,家里边来了个陌生人,来了个客人,这孩子就扭扭捏捏了,你要让她喊叔叔喊姐姐,他是不喊的。
甚至说家里来了个同龄的小朋友,比如邻居家小孩来了,这孩子也不一定敢和别人玩儿。其实这种不善于和陌生人交往和怕陌生的表现,就是不合群的表现。
年幼的孩子缺乏交际经验,孩子在不认识的人面前,不知道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不懂怎么交际,只好先暂时保持沉默、躲避。
没人和他玩,他当然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玩了。
张丹峰和洪欣曾在《宝宝抱抱》中提及,因为夫妻双方工作繁忙,女儿彤彤的生活环境很单一,就是在家里。
用张丹峰的话来说,就是“家里是头号小公主,一到外头就怕人。”
3、家长错误引导
孩子越怕生,越紧张,家长反而越坚持让孩子叫人,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怕生。
重庆一个奶奶因为4岁的孩子乐乐怕生,甚至打电话给重庆科教频道《教育第一线》的记者求助。
在记者到家里访谈的时候,尽管记者友好的和乐乐打招呼,但是孩子还是一言不发,急忙的躲在奶奶身后。
奶奶的奶奶见他这样羞怯,便开始唠叨着他不够大方,并在一旁不断地引导着他开口说话:
“你不能一句话都不说的,你就大方点嘛,你就大胆说话,作为奶奶的孙子,你怎么能这样呢?”
结果孩子还是一言不发,眼神里充满了恐慌和焦虑,眼泪都要滴出来了。
其实孩子有这样的反应十分正常,成年人甚至也会十分讨厌这种做法。
比如你很讨厌吃榴莲,结果别人非要你尝一口,一定要你大胆吃一口,你会不会更反感了呢?
那么孩子怕生,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家长的4个对策
1、保证安全感
两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自我认知的,宝宝对自己还没有那么好的的认识,所以孩子见到陌生人躲避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这个时候需要父母来做什么呢?需要父母来保护他,告诉他:
“宝宝,你是安全的,你可以在这里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
并且还要告诉他,“宝宝,爸爸妈妈是爱着你的!”
在有客人来之前,可以先提前告知孩子,将会有陌生人来,先给孩子心理准备。
或者要去一个陌生环境之前,先对孩子描述那个环境是怎么样的,甚至可以提前带孩子去陌生环境看看。
2、先接纳情绪,再回应行为
孩子害怕陌生人,胆小,往往是基于 “恐惧”或者“害怕”的情绪之上的。
我们允许宝宝害怕,也允许宝宝胆子小,我们尊重他的情绪。
最重要的,是父母先要对宝宝的状态和情绪有回应,然后再来区分行为。
可以先问宝宝,
“宝宝,你是不是害怕这个老师?”
“宝宝,你是不是害怕人多的地方?”
父母不要操之过急,先理解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完全放松,或者有想交流的欲望的时候,再鼓励孩子去叫人。
比如父母和他一起遇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不愿意去参与的时候,怎么办?
如果他躲到一边玩,也就说明他还是喜欢玩儿的,而不是不玩儿,他是害怕别人参与。
所以这个一个小诀窍是这样的:
你可以先问他:
“你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
或者“宝宝,你现在是不想过去跟他们一起玩是吗?那没关系,妈妈陪你在这儿玩儿就好。”
你跟宝宝要去交流,要尊重她的表现。
然后你可以跟他讲说,“妈妈去跟他们玩好不好?”如果他不让也没关系,你就陪他玩,你先陪孩子,在他愿意玩儿的地方,在离别的孩子还有点距离的地方在这先跟他玩儿一会儿。
然后你跟他讲说:“那妈妈邀请那个小朋友,来加入咱们俩,可不可以?”,这是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
最后可以和孩子说:“你就做那些你喜欢玩的事情,去玩那些就好了哦。”
在《妈妈是超人》中,包文婧带着女儿饺子去伊能静家做客,年幼的米粒看到姐姐很怕生。
伊能静慢慢鼓励饺子:“饺子,米粒她还小,不太会讲话,你可以有时候帮我照顾一下她吗?”
然后又牵起饺子的手说:“来,你摸摸她,她就像你的洋娃娃一样。”饺子摸了摸米粒的头,结果拉近了两个孩子的距离,怕生的米粒被饺子姐姐一秒圈粉。
3、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很可能就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当孩子怕生,不和人玩,你不要立刻训斥他说,“你怎么这么不合群,你怎么这么胆小啊?”
千万不要给孩子贴这种负面的标签,不要立刻来训斥她,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的大方,所以当孩子怕生,抗拒陌生人,胆子小,我们不要觉得没面子。
这个很多家长会觉得没面子,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孩子各方面发育不完全,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话,对孩子有着非常强的心理暗示,当你说他胆小,不大方,他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不会去改变。
所以,面对孩子的胆小害羞,父母一定不要去贴标签。
4、给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
孩子怕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交能力差。
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好不好,并不是生下来就决定的,而是从他生下来到三岁这个期间决定的。
社交能力的锻炼,不是三岁以后才开始锻炼,最好要在三岁之前。
就是说,三岁上幼儿园了,这年龄是个分水岭。在三岁上幼儿园之后,这个孩子要面临大量的实际的社会交往,他要跟小朋友和老师来交往,所以在这之前这孩子能不能合群呢?
有两点各位家长需要注意的地方:
(1)避免孩子社交的环境单一。
平常可以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广场看看,如果孩子不想下来玩,把他抱在怀里,让他观察周围的环境就好了。
(2)孩子在三岁之前一定要有大量的和别人玩游戏的机会,并且让孩子具备初步的和别人平行游戏(和别人玩同一个玩具,或者同一个游戏),以及和别人合作协同游戏的能力。
平行游戏,是这个孩子以后和别人进行合群交往的基础和台阶。
比如说有两个小朋友,一个人在那儿搭积木,另外一个小朋友走近他,然后也坐在那一起玩儿这个积木。原来的小朋友有两种可能的做法:一是可能看他一眼,然后不理他,自己玩自己的;二是把手里的一个积木递给他。
有了这个平行游戏的基础,才有后边的共同合作完成游戏。
合作协同游戏,就是得好几个孩子才能一起玩的游戏。比如幼儿园里的丢手绢,几个孩子玩的捉迷藏,孩子能从中学到和别人一起玩的过程,能懂得如何和别人更好的相处。
在孩子怕生,胆小,不说话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
好啦,快用小七老师的办法试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