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出身底层的人即使阶级跃升了,骨子里(品位)也无法改变吗?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啦,不然为啥会聘请破落户的子女做家庭教师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巴尔扎克是个俗气的死胖子,每当骗到笔预付稿费就去搞花里胡哨的装饰,大家都觉得他没品味。但现在,读他书的人,会被觉得有品味。

勃拉姆斯从小穷困,所以得去卖酒的地方弹钢琴养活自己。成名后大家也觉得他没什么教养,粗鲁没品味,他自己都承认。但现在他的曲子,是史上最有品味的之一。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首演时,门德尔松的父亲(一个银行家)去听了,觉得是乌鸦叫,毫无品味。那个年代,维也纳人觉得听罗西尼的歌剧才有品味。但现在贝多芬的曲子搁那儿呢,你听了就是有品味。

陶渊明的诗在钟嵘《诗品》的评价里不高,没什么品。但到宋朝,苏轼觉得陶渊明品味高得不得了;自那之后,陶渊明的品味就被拔高得无边无际了。

麦尔维尔《白鲸》刚出来时,大家觉得就一个航海捕鲸小说,很土;一百年后,这玩意被承认为名著了,品味绝高。有一段时间,英国还有人把读《白鲸》比作读《尤利西斯》,有品得无边无际。

这些曾经被认为很没品的家伙,创造了一些后世别人追着觉得特有品的文本。你觉得他们是有品还是没品呢?

法国大师丹纳认为,路易十四到路易十五那段的法国人最有品。谈吐雅致,说话语调不高不低,书信简洁幽默,善于揶揄。绘画,比如华托的作品,也是精细典雅,比如下面这个:

在18世纪,这样的仪态和打扮,算是有品味。但狄德罗已经不爽了。在狄德罗看来,所谓品味,大概就是:在一大群受了类似教育的人群里,亦步亦趋,不要做过度的事,在他们的许可范围内做事。

之所以这种品味会被认为是正当的?因为这群人有钱,或有势,或者简单点:

话语权。

夏多布里昂更直白些:在一个美洲部落里,一个欧洲基督徒的品味会被认为造作庸俗;而在一个基督徒的世界里,一个美洲部落人的品味会被认为激烈过火。



所以说,品味,是一个浮动的东西,是圈子内默认的,中庸平衡的政治正确。但品味,作为一个没有可度量标准的玩意,是会改变的。

1905年你在巴黎的圈子里谈毕加索是没品味,到1919年你在巴黎的艺术家圈子里不谈毕加索就是没品味。


又比如,品味在不同的圈子里,也不一样。因为品味本身带有社交属性,所以越是小圈子,越要求品味得独一无二一点。在我们那里,老爷爷圈子,普遍品味是喝碧螺春比喝粗茶要有品;而到我某位长辈的圈子里,要自己去茶山包茶树喝起来才像那么回事。不同圈子的品味是有鄙视链的。

如果你是为了进入这个圈子,你可以去追逐品味,在衣食住行每个方面都阅历、见识,实在不行就直接模仿追随,是可以速成出一套品味准则的。但经常记住:品味是会变化的,而掌握品味标准的,通常是最有话语权的人。《基督山伯爵》里,水手出身的唐泰斯变成基督山,只要显得特别有钱,再加上显得对航海、银行、葡萄酒、饮食、礼仪、历史都很有修养,大家都觉得他有品了。

著名的贝阿特丽丝-罗斯柴尔德奶奶,早年喜欢新派艺术,认为古典艺术土鳖;到大家都喜欢新派艺术时,她在尼斯海岬造了一个纯路易十六+威尼斯混搭风的别墅。大家都觉得她有品味爆了——为什么呢?因为她确实有钱买得起路易十六王后以前用的东西,以及她确实有钱有势到让大家都拜服她裙下。

品味是会变的。在圈子里就跟一跟,在一个大政治正确的范围里,中正平衡,就是有品。但千万,千万别太当真,以及,别试图去引领品味。因为品味的决定者,要么极其有钱,要么极其有才。

如果你真够硬气,就成为一个具有品味话语权的人,到时候,哪怕你一辈子没品,到最后大家都追随你觉得你才是品味的标准——比如巴尔扎克和勃拉姆斯们。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自己的一个朋友,曾经土鳖,后来奋斗多年成为富帅之后,大家纷纷夸他品味非凡,家教极好。

那篇文章的作者大概是这样评价的:知道他曾经的人知道他的一滴血一颗汗,不知道的人真当他个天生龙凤。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贵族只有一种,就是在任何逆境里都不忘骨子里那份奋发的人。这种人,就算生在社会底层,但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登到他能力的上限。

我猜想,每个人在年少的时候都有无穷无尽的担忧,有关于自己数不清的迷茫。以及铺天盖地的幻想。

我们恨不得明天自己就变成superman,有一个哆啦A梦的口袋,就像《泰坦尼克号》里的Jack一样随随便便打扮打扮唬弄一下就混入上层社会。

我们恨不得明天自己就有好几十亿的身价,坐拥庞大的商业帝国,西装革履品味优雅,对香水包包了解非凡,美酒名表堆满橱柜,一排排跑车里有着刚从世界各地淘来的珍奇古玩。

可你他妈连付出都没有付出过。

我见过一个半边瘫痪的阿姨,医生说她之后恢复得再好也要凭拐杖度过余生了,她硬生生地用针扎自己瘫痪的那条腿来获得知觉,凭微弱的感觉跌了无数次之后,终于独立地站起来了。

我见过一个晨起拾破烂的叔叔,二十多岁成了哑巴,但凭借自己一个人微薄的收入,供两个收养的孩子念上了大学,现在自己也用攒的钱租了一小摊位卖小吃。

和那位阿姨比,你的品味的改变难道要比她失去知觉的改变更难吗?

和那位叔叔比,你的品味的改变难道要比他成了哑巴需要做的改变更难吗?

我不是想给你灌鸡汤,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大道理。世上无难事,这句话是骗人的。

但有一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世上无易事,如若你无心。


品味这件事,要说简单也简单,要说容易也容易,何况从你的问题描述中体现出来的其实是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家庭原因,当然很重要,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即将的成年人,要学会自己治愈自己了。

家庭给你什么,你可以感激,也可以大声咒骂,但骂完之后,你要学会自己做选择了。

另外,这件事情也与阶级跃升没有直接关系。和品味搭配在一起,你的问题就好像是:我买得起钻石了,我追得到那个姑娘吗?

你现在买不起钻石,也没打算追姑娘,那就好好努力吧,要么拼命攒钱买钻石,也就是你说的阶层跃升;要么多花时间拼命追姑娘,也就是你说的提高素养。



你的问题:阶级跃升能不能改变素质,我的回答是:有些人能,有些人不能。

而你可以选择成为哪类“有些人”。

至于:

统计意义上,出身底层的人即便在成年后有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在认知能力、决策理性方面仍然难以跟童年经济环境好的人相提并论,他们的品味、道德准则也往往跟上层社会的主流不太相符。

对,统计意义上,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只有不到20%能进入本科大学念书,所以你决定要放弃高考么?

在年轻的时候,少纠结这类“统计意义”上的问题,这是我给我自己的告诫。因为这样的问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人们所愿意看的也只是一个一个鲜活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其实世界上的大道理就这么多,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然而有很多人都在这个无意义的问题纠结中度过了一生。


套用一句。

你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而。








做得太少。



那再说长远一点吧。

如果到最后你不能改变,你还是品味低的不得了素质也不咋的,那至少你要先晋升上层,让你的儿子有机会能改变,总不能让他也来知乎上问这个问题不是?


user avatar   redfuli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元璋,底层得不能再底层,跃升得不能再跃升。

品位无法改变:

看不惯皇帝用金器玉器进餐,改用瓷器吧。

看不惯宋朝皇帝官府喝的团茶,改喝叶子吧。

然后,社会的品位就变了,建盏搅茶叶末子变成本子的非遗了。

我觉得吧,关键还是实力是不是真强大,内心是不是真强大。骨子里随波逐流,到哪条河也不算真跃升。




  

相关话题

  如果用一句诗来推广家乡的旅游,你会用哪一句? 
  开黄 腔具有侮辱性、让人觉得恶心的原因是什么? 
  不恰当地读书有什么害处? 
  有什么关于安徽的冷知识? 
  熟悉历史的会不会感觉现在像伊斯兰大征服的前夜? 
  为什么英文中的 phoenix 被翻译成中国的凤凰?两者应该不是同一种生物吧? 
  如何看待《红楼梦》里“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这句话? 
  如果在中国可以持枪,我国会是什么社会形态? 
  如何看待台湾高雄「壹番堂」面馆拒绝接待大陆客人? 
  如何看待如今的明星多职业化发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蒙古国2025年起恢复使用回鹘蒙古文?对内蒙古有何连带影响?
下一个讨论
一看文献就犯困怎么办?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