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学老师的授课能力和研究能力成正比吗?你是否认为大学老师应该更注重课堂教学? 第1页

  

user avatar   xi-nan-da-hu-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天是陈寅恪先生逝世50年,借着这个题目谈一谈陈寅恪是如何授课和教学的。

众所周知,陈寅恪记性好,慈禧的二十五字谥号他能随口背出;傅斯年写《明成祖生母记疑》请教陈寅恪,陈随口点出《明诗综》、《陶庵梦忆》、《枣林杂俎》中的相关资料供傅斯年引用;即使对陈寅恪颇不在意的胡适,在贬低陈寅恪的时候,也说得是:陈寅恪就是记性好。(何炳棣《忆胡适》)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陈寅恪这种博览群书、博闻强识之人(郭沫若在特殊时期曾将“在史料积累上超过陈寅恪”作为在钢铁产量上赶英超美一起作为下一步的目标),上课必然是不需要做什么准备就能信口拈来、侃侃而谈。

事实真的如此吗?

按照季羡林在《病榻杂记》中的记载,他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

寅恪先生一生教书。我曾以为,他十几岁时就已遍通经史。有的课程,他已经讲过许多遍。他还需要备什么课呢?

陈寅恪教书的确可以不需要讲义,也不需要备课,即使上来就开讲,也能古今中外无所不谈。

论国学,按照他在哈佛的同学俞大维(这位俞大维也是超级学霸)回忆,陈寅恪对于十三经大部分能背诵,并且每个字必求正解。对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的序文,也都能背诵;

论西学,虽然陈寅恪的东方学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并不是最顶尖的学者,这一点是要承认的,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他没有从事东方学研究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国内能得到的多语种资料太少。并且,陈寅恪后来基本也不谈西学(包括他十分擅长的东方学研究)。但是,陈寅恪的东方学水平,是实打实的在欧美顶尖大学跟着顶尖学者打下了有深厚底子的,这一点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可以说基本无人能出其右,就像桑兵教授所说:

即使在西学的正统方面,以国人为范围进行比较,陈寅恪的西学也在出类拔萃之列。此处之较,不仅与当时一般的中国人比,而且与专门的学问家比,甚至是与以输入新知为职志、号称通西学者比较。或者指陈寅恪未必通西学,如果以为西人有西学,并以西人为范围整体而言固然,可是要说陈寅恪是近代中国学人当中西学最好的有数之人,亦非过誉。

顺便说一句,中国藏学之父于清泉(沈卫荣语)的老师钢和泰男爵,当初就是在北京城中和陈寅恪砥砺学问。

但是,就是这位记性又好、资料掌握得又多,并且“能畅读英法德文,并通希伯来、拉丁、土耳其、西夏、蒙古、西藏、满洲等十余国文字。”(姚从吾语)的陈寅恪,上课之前是如何备课的呢?还是看季羡林的《病榻杂记》:

事实上他对备课异常认真。我列举几点资料(见《陈寅恪集·书信集》,三联书店出版)。
  P.28中“陈君学问确是可靠,且时时努力求进,非其他国学教员之身(?)以多教钟点而绝无新发明者同也。”
  P.39左起第3行“且一年以来,为清华预备功课几全费去时间精力。”
  P.50右起3-4行“在他人,回来即可上课,弟则非休息及预备功课数日不能上课。”
  P.206中“因弟在此所授课有‘佛经翻译’一课,若无大藏则征引无从矣。”
  羡林按:30年代初,我在清华旁听先生的课听的就是这一门“佛经翻译文学”。上面这一段话是在1938年写的,中间大概已经讲过数次;然而他仍然耿耿于没有《大藏经》,无从征引。仅这一个小例子就足以证明先生备课之认真,对学生之负责。

看陈寅恪自己的叙述“在他人,回来即可上课,弟则非休息及预备功课数日不能上课”,简直以为他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椒”,每次上课还整得如此隆重,居然“且一年以来,为清华预备功课几全费去时间精力”。

而恰恰是在清华上课且认真备课的十年时间(1927-1937),也正是陈寅恪的学术井喷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清华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五十余篇极具创新观点的学术论文,涉及中国中古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见俞大维《怀念陈寅恪先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存在授课能力不行这一说,只存在不想把有限的捞钱时间浪费在没有钱的学生身上这一说。当初我们邀请余贻鑫院士给我们开讲座,八十岁的老人提前两周开始备课(据他的秘书跟我说),连讲四个小时,中间自己只休息一次。所以,那些认为研究更重要的“学者”们,真的有这个资格吗?




  

相关话题

  「高手在民间」的现象是否会越来越少,最终消失? 
  如果高考改成开卷考试,会怎样? 
  怎样看待大学里的学长学姐在路上推销笔这一行为? 
  缺乏地理常识,是种怎样的体验?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超 2.18 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在未来数年是否也会面临日本的无缘社会?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学生强奸案,当事人仅予以留校察看处分?是否合理? 
  如何看待本来能上清华的考生,因为高额奖学金而选择复读两年? 
  袁腾飞的历史素养如何? 
  为什么当代青少年自杀频发?是孩子变脆弱了还是家长忽视孩子的痛苦? 

前一个讨论
李氏朝鲜士人的这种头巾有何特定称呼?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海关查获了昭和五十一年的「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委任状」?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