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GPA改革调研结果反馈?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微信推送看,大概没有这么简单:

1.将很多类似于“表示理解”的消极回应放在了推送中,且如楼上回答所讲,发之前未与课委会沟通,后来也拒绝删帖。更奇妙的是,全面开放评论,后台把该过滤的不该过滤的一并显示出来了,也就是所谓的“激化矛盾的言论”。

2.课委会也提到,“与学生会学习部的合作也仅仅是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反馈问卷”,一个本应替同学发声的组织在改革中的地位沦为了发问卷的,全无话语权,郁闷可想而知。而课委会虽然是学生组织,一直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十分高调,但更多的沦为校方在改革中代表民意的工具,这从前几日同学们集体对waiting list的吐槽中便可见一斑了。当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并不是同学们不认可课委会工作,只是课委会每次搞出来的方案都有点脱离群众,但最后也都以一种“没有让所有人满意的改革方案”和“我们是真心想解决问题,当然很难做”的姿态让大家服气了。

3.综上,试图揣度学生会的心情,大概是:“看啊,他们又在搞事了”、“这锅我们不背”的意思。同时,也大概希望通过这次放风让同学们多骂一骂,多反馈反馈意见,至少让会议从所谓的讨论会议上升到决策会议之前,能够得到同学们的关注。毕竟,总靠删帖、过滤负面评论、代发问卷、与归教务管理的学生组织开闭门讨论会议,还有表示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


user avatar   li-xiu-y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校会学习部前副部长(刚刚换届),推送文案的原作者

作为这篇推送的作者,我觉得我有必要答一下这个题。

@梦涅槃 提到了这个推送的问题,这里我有必要澄清一下。

首先,那个“可以理解”并不是我们的断章取义。我没有参加当时的会议,做推送时我是参照课咨委所做的会议记录来写的文案。涉及到GPA普遍偏低这一议题,在会议记录里校领导的回应就是“理解”两个字。

文中人物姓名抹掉了,上面三句话里老师和学生都在反映问题,提建议,而后面那句老师回应只有“理解”两个字。当时我做文案时,部里还特意讨论了,说这个“表示理解”是不是放上去不太好,之后我们仔细查了会议记录,发现记录里除了“理解”也没有别的表态了。那么我们只有三个选择:1、把这段删了,那么GPA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甚至被领导视为头等大事的议题就被跳过了;2、根据我们的臆测再往里加话,这个当然不好,会扭曲领导老师的意思;3、如实写上去。我们选择了第三个。

关于后面的校长表态,同样也是如此。会议记录原文如下:

这次会议讨论了诸多问题,GPA改革只是其中一项,写推送的时候我将最重要的“基本点”和校长关于等级制这一议题都写进去了。受限于篇幅,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已经努力把“坚持改革”和校长对问题解决的表态都囊括进去了。

这篇推送的效果是我始料未及的,对于如此敏感而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我在写文案时的确有些敷衍,未能充分和课咨委的小伙伴沟通。这是我的纰漏,但是我真的是力求用客观的态度来无偏差地报道这次会议,还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GPA改革的确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情绪化的表达是无助于改进的。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广泛的意见征集,更加客观理性的话语,更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更加公开透明的讨论。还希望同学们能够尽快看到一个更加准确、透明的会议结果,也希望问题能够尽快地得到实质上的解决。

以上。




  

相关话题

  名校生放低身段应聘家政、街道办,是降维打击还是理性择业? 
  教育部 2022 年将办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并筹备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研究生因学业压力自杀留下绝笔信,遇见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有效排解? 
  如何看待 2017 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言论?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 加强监管应该从哪方面发力? 
  在国内的黑人有什么特权? 
  如何看待高中分班(表面上是平行班实则快慢班)的现象?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三期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你会怎么选? 
  电视剧《安家》中提到的「霸占上海老洋房」事件,在现实中是怎样的? 
  如何看待王攀在招研资格被撤后首次发声:「自认为很冤,应该重启调查,特别是陶崇园的家庭微信群」?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暨南大学学生处在2017年不提倡在官方公众号发送圣诞节信息?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人一边说死者为大,一边唾弃秦桧?





© 2025-02-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