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换方向了。
换方向本不稀奇,但心路历程和这道夸张的题目小有关系,因此分享出来供大家一笑。时光退回到我本科那时,机器学习这个名词还没火起来,我就读的某普通美国学校都还没有相关的课程和专业,那个时候最类似的课程叫做intelligent system(智能系统),主要讲perceptron,SOM和简单的MLP。我研究生时去了深度学习很前沿的一所学校,一年多的学习后我对机器学习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各种基本算法。而上完研究生/博士必修的机器学习课后,我去申请成为一门本科机器学习课的助教,结果被老师当场用一堆矩阵推导给劝退了。其实机器学习要想研究的话是无穷无尽的,本身就不是能速成的内容。
后来去业界工作了几年,做建模、咨询相关的工作。阴差阳错钻到了某个小方向,做了一些自主研究和开发,发了一些还过的去文章和轮子。后来想不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如夯实理论基础,做点深入工作,就又回到了学校读博。
读博的开始当然是上课,上课和各种研讨会上认识了很多年轻的大佬,未来或许都是能在机器学习某个领域执牛耳者。和他们一起上课和交流,我最大的震撼不是他们有多聪明或是多努力,因为这些都只是入场券,并没啥特别的,而是他们对自己研究的热爱与兴趣。就是那种对自己研究谈起时就滔滔不绝,能为了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推演一下午。自从观察到这点后,我就已经认清了如果拼理论和算法,那我注定不在一个起跑点上,是一场没开始就结束的比赛。不管你有多努力,可能都不会有机会和他们同台竞技。就像武侠世界,还没出招,我就知道这比试输了。
人贵在了解自己。比如我的兴趣一直都是机器学习模型在复杂社会、商业、教育、健康领域的迁移、部署、应用,和理解它们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更加偏应用和政策方向,这很适合我喜欢交流的性格。毕竟不同领域都需要理解机器学习的人来推动跨领域研究。从纯做机器学习理论和算法的人角度来看,这种是“低价值”的工作。不论这种看法是否有偏见,但对我而言这是高价值且有可能做到出色的方向。同理,是否做算法岗也是如此,你不能把短期行业前景当做决策的全部,而忽略了自己才是这个选择中最重要的变量。
这世界上有那么多有意思的课题,有那么多技能可能培养,有那么多契合你个人特质的行业。不能总把“我没得选”“何不食肉糜”挂在嘴边。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只是想宣泄自己的愤懑,而非真的想解决问题。我能理解总有特例,但绝大部分人是符合正态分布的,不可能人人都没得选。我也是做过两年电路设计的人,发现不适合自己后转向了软件工程,后来才转向了机器学习。我们往往怠于思考自己的方向,而倾向于选择模仿。以为是低成本的优化方向,却可能是对自己不负责的做法。
所以我并不会劝退或是劝进,因为这没意义,我只会劝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就像鲁迅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劝退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你该问问自己,自己是否有机会在所在的领域做到拔尖,你的个人特质能否作为自己的护城河,下一步是否会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如果让你选一道菜吃十年,什么才会是你的心头好呢?
不要把转行当做出路,不要把转行当做末日。
女王:求求题主放过我,我可不敢有什么政绩。。。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