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给哪些牛人发过邮件?有哪些结果? 第2页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99年,我给一个小公司的Tony的人写了一封邮件,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我对他们公司产品的改进建议和bug清单。

后来Tony邀请我去他们公司面试,我嫌太远没去。

后来Tony来北京约我见面聊聊,我已经找到了工作,也没去

这个公司就是后来的腾讯。


user avatar   GuLyn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一第一学期的时候上了一门题为「Intro to Translation Studies」的课,这门课期末的 final project 有五个题目,前四个题目并不怎么有趣,诸如翻译十页作品再介绍作者生平、关于一本翻译相关的戏剧写一篇论文之类。第五个题目却瞬间吸引我的注意,题目要求联系一位著名译者,对译者进行一次十五分钟的采访,录下音频,再根据采访写八页左右的作者生平介绍与采访感悟。当然,具体译者与采访主题的选择必须事先征得教授同意。

看到这个题目我立刻心痒痒了,因为跟其它四个循规蹈矩的题目比起来,采访著名译者真是酷得没朋友,如果他刚好翻译了我喜欢的作品那就更棒了,简直就是利用学术借口做脑残粉嘛。(而且另一方面别的题目都要写十页而这个因为有采访剩下只要写八页还能偷一点懒_(:з」∠)_)

好了,既然决定做这个题目,那么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译者了。在此之前我并不认识哪位著名译者,而且最重要的是,教授明确要求这位译者必须从事由其它语言翻译英语的工作,我喜欢的许多中国译者第一我不认识,第二他们大多从事外语翻译中文的工作,一时我还真没有想到有任何途径联系到任何适合接受采访的译者。

就在这个当口儿,《三体》第一部英文版出版了。

记得那个时候期末压力比较大,做完作业闲下来便重温《三体》,有一次读到一半,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何不试试联系《三体》译者刘宇昆!小刘的原创作品我只读过获得雨果奖的 The Paper Menagerie 与 Mono No Aware,但相比其他译者多少比较熟悉,加之之前也在晚上读过《三体》英文版的选段,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文革时期各种专有名词的注解,当时心里便想,要让西方读者读懂的同时又不要让注解太多影响阅读体验,也是难为小刘了。现在刚好有这样一个采访的课题,如果有机会联系到他,关于他翻译的《三体》第一部好好聊聊,做成采访音频,没有比这更酷的期末作业了哈哈。

于是我在网上搜尽了刘宇昆的联系方式,很明显什么都找不到。当时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也确实觉得希望渺茫,毕竟《三体》刚刚出版,估计小刘也很忙,即使不忙大概也不会鸟我这样的无名小卒。最重要的是,很有可能我甚至无法联系到他,连一个给他不鸟我的机会都没有。与此同时我也拜托一位母亲是翻译教授的朋友帮我请他母亲寻找其他译者,但我心里始终没有放弃联系刘宇昆的希望。

就这样在心里纠结了很久,最后抱着试一试的希望在刘宇昆 Facebook 的公共主页上留了言。确实,在当时 Facebook 公共主页是我能找到的唯一也许可以联系他的方式。

我写了这样一封私信:

Dear Ken Liu,

Hope this message finds you well.

My name is Lynda Gu. I come from Shanghai, China and I am currently a first-year student at Barnard College. I'm taking a course called "Intro to Translation Studies" at Barnard, and for the final project of this course, we are asked to conduct a 15-minute interview with a translator who translates from our native language(in my case, Chinese) to English. The moment I read the assignment instructions, I thought about you.

I have read your "Paper Menagerie" for many time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and each time I read this story I cried. I am also a big fan of Cixin Liu and Boyong Ma. I have read the "Three Body Trilogy" in Chinese twice and I am now reading the English version that you translated. As a big fan of you, I really wish I could have a chance to talk to you and conduct an interview with you as my final project for the course.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interview, would you please reply to the message or email xxx@columbia.edu. You will find the details of our assignment instruction below.

Please excuse me for my abrupt message. I understand that it is perfectly okay if you say no. After all, I'm only taking my chance and trying to see if I'm lucky enough :)

The assignment instructions are as follows:

(此处太长略去)

And below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urse "Intro to Translation Studies":

(此处太长略去)

Also, if you kindly agree to do the interview, we can either use Skype or if you prefer, I travel to Boston and meet you in person.

Thank you for reading my message. I very much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Best Regards,
Lynda Gu

刘宇昆老师您好!这是我来美国读大学的第一年。尽管直接在 Facebook 上留言多有冒昧,我仍然希望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邀请。对于我的学校 Barnard College、该门课程 Intro to Translation Studies 以及我们的作业要求有任何疑问,欢迎您回信或发邮件至 xxx@columbia.edu 询问。

最后,无论您是否能够接受采访,我都十分感谢您阅读我的留言,也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一方面知道比起中文、刘宇昆更熟悉英语,一方面又觉得同为华人,全说英语有些太奇怪,于是私信里中英文还各写了一遍 =_=

发完私信的瞬间,整个人如释重负又坐卧不安起来。如释重负是因为我终于说服自己迈出这步做了件在当时的我看来天真幼稚、希望极为渺茫的事,坐卧不安又是因为,即使我觉得希望渺茫,潜意识里却依旧隐隐等着回复。

那天晚上我熬夜许久,却什么正事都没做,重新读了一遍刘宇昆的 The Paper Menagerie,又一如既往地哭得一塌糊涂。我在豆瓣上翻遍了之前刘宇昆的访谈,满脑子都想着,如果真的有幸采访到了他,关于他本人,关于《三体》,我该问些什么呢。

没想到,不出四个小时,刘宇昆就回复了。简洁明了——

Lynda, thanks for your email. Can you email me at (此处保护隐私删去) to work out a time for a Skype session? I have young children at home so timing is tricky. Best regards, Ken

那时已是凌晨四点,读完这简短的回复整个人都颤抖起来。

后来我联系了教授 office hours,在此之前也跟教授安利了《三体》与刘宇昆。教授告诉我他之前听说过这本最新出版的科幻小说,有兴趣一读,也读了我在邮件中附上的刘宇昆的 The Paper Menagerie。我问教授,did you cry? 教授竟然说没有,我说 you're the first person I know that didn't cry after reading it! 当然,教授说采访刘宇昆是个 great idea,我直接上 Facebook 找到他也确实另辟蹊径。他告诉我整堂课一百多个学生包括我在内只有两个人选择了这第五个题目,而且几乎每年都只有一两个,他很期待我的采访。

确实,事后想想我也觉得自己太幸运,如果当时没有搜到刘宇昆的联系方式就放弃 Facebook 留言的希望,如果当时觉得这种行为太「天真幼稚」就不付出尝试,也许最后我还是只能写一篇普普通通的论文了。

之后便是我与刘宇昆来往邮件约定采访时间,我提前想好了许多问题发给他,这样他可以为采访提前做好准备。印象很深,2014 年 11 月 27 日晚上,感恩节的前一天,我和刘宇昆进行了 Skype 采访。我准备的问题很多,关于每个问题刘宇昆的回答也格外翔实,题目规定的十五分钟采访我们进行了半个小时,之后还和刘宇昆聊了一刻钟。

当然我觉得因为自己太紧张,真的上场采访发挥很糟糕。由于采访音频要直接发给教授听,感觉比课堂上做 presentation 还要可怕,尤其当时还面对着喜欢的译者刘宇昆。我有时候甚至紧张到一个最简单的词突然想不起来、想起来了也舌头打结不知说什么,不过所幸这只在半小时的采访里发生了一两次,但愿教授不要注意这个细节╮(╯_╰)╭

当然最后我这门课不出意料拿了个 A 哈哈哈哈。

当时多花了十几个小时把整个采访的内容听写下来了,现在放到 Dropbox 上,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眼哈哈。

dropbox.com/s/j7m41q4nl

和刘宇昆本人交流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特别、特别、特别没有架子。他回邮件速度极快,简单明了不需要我费心询问任何就能主动回答我的各种疑问。采访过程中我表现紧张、对某些特定话题还不够熟悉,他也完全不会介意(现在想想也许我已经比大多数采访他的记者更熟悉话题了吧)。原以为能联系到他、采访他太不容易,到最后一切都如此顺风顺水,轻而易举。他针对我采访问题的回答也很有深度,绝非随口应付了事,因此我在之后写采访心得也是酣畅淋漓,稍不留神就超了教授的字数规定。刘宇昆本人从哈佛毕业,在哈佛学习的内容与我现在所学的很像,想必他也经历过作为大一学生第一个学期上大学努力而稚嫩地完成论文的体验,当然他的学术水平一定比我高很多。那次采访及与之相关的私人交流,让我越来越喜欢刘宇昆。

通过四十多分钟与刘宇昆的细聊,我也感受到了翻译《三体》过程中许多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困难之处。不仅有诸如专有名词的注解之类,刘宇昆也额外提到了直译中文人名的不同译法等等的问题。最近《三体》英文版第一部获雨果奖,知乎上关于《三体》的讨论也热起来,也出现了

如何评价科幻小说《三体》英文版(The Three-Body Problem)? - 三体(系列小说)

这样直接关于英文版的问题。虽然我也是大刘脑残粉,但我确实觉得刘宇昆为《三体》获奖帮了大忙,没有他扎实的中英文功底、对中国文化与科幻本身的熟悉还有悉心的修改,西方读者很难看到《三体》的美,也更难获奖了。

真心为二刘感到高兴。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初三那年自学了PHP,汉化了一款移动端管理数据库的程序 phpmyadmin-wap ,不知怎么就突发奇想把它邮给美国的开发者,先是用中文写好,然后用谷歌翻译,复制粘贴就发送了

没想到大概一个星期后竟然回信了,用谷歌翻译了下,是封感谢信,他们把我的汉化版上架了官网,当时把我激动的。。

事后多年再看那封信,发现谷歌翻译的很生硬,不知道开发者怎么看懂的,搞笑


user avatar   protes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就知道伴名人,伴名人......

读小学时,老师要我们给老山前线的官兵写一封信。信,也算是邮件吧。。。

过了一段时间,居然回信了。信纸就是烟的包装纸,反过来那一面,铅笔写的,字歪歪斜斜的,具体内容我早已记不得了,估计也就是感谢能给我们写信啦,我们不辛苦啦,你们要好好学习之类的。。

突然想起,当初回信的几位叔叔,现在可好?


user avatar   chenbaba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我一个觉得楼上说的牛人全是洋人?



扯个谈。
高一的时候曾给国家地理编辑部用邮件反馈月刊内容里的了一个小错误(错别字),随后他们回复了我,然后打电话给我的阿姨鼓励我这样的小少年勇于找茬,然后送了我整整一年12本月刊。

顺便让我再找一下有没有错别字。


user avatar   chang-jiang-60-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比尔盖茨写过信,也收到了回信。

2004年同学校有一个印度人给比尔盖茨写信,说自己过得如何如何不好,在德国生活如何困难,心情如何如何郁闷,希望能得到比尔盖茨的帮助。

结果比尔盖茨给他回信了,信是打印的,但签名是用笔写的比尔盖茨。

最主要的是,信里面直接夹了1000欧元现金。

我们Zollrain5那幢宿舍楼的学生知道后都激动了,交口称赞,果真是首富啊,想得真周到,怕印度人在德国没地方花美金,直接给的欧元。

然后有消息灵通人士打探到了印度人手里比尔盖茨的通信地址,都开始写信。

我当时没当回事,以为是谣言。直到我对面屋的那个德国人给我看比尔盖茨给他回的信和信里的500欧元,我才相信。

我去,给我后悔坏了,当天晚上提笔写信,第二天去邮局寄的国际信件。

然后我就等啊、等啊。。。

等了快两个月,终于来回信了。

给我激动坏了。课都没上,把信放在胸口兜里,直接坐公交车回家了。外面飘着雪,但隔着衣服我都能感受到首富的温暖。

到家后,我赶紧找了把剪刀把信口小心翼翼的拆开,然后把信抽了出来。

信上写的和我对门的一模一样,看来都是格式信件。无非是希望我们要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接着我把信扔到了一边,赶紧继续往信封里看,

SHIT,竟然狗屁都没有。

你一分钱都不给我,让我怎么克服困难啊!

从此首富一生黑!哈哈哈

本来以为只有我这么倒霉,结果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我这批之后,首富连鼓励信都没了。

看来骗子太多,首富钱不够用了。


user avatar   su-mu-wb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年前在新东方报了一个班,后来因为行程原因上不了了,就打电话要退费。

班是深圳的,我人在湖北,那边的工作人员说一定要本人去办手续,怎么沟通都不行。

我一气之下就给俞敏洪先生发了一封吐槽邮件。

第二天深圳的工作人员就打电话来给我道歉然后把费退了。


user avatar   JingYangUof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硕士的时候给一个叫valery fabrikant的写过邮件,问他书里面的几个细节,不愧是作者,回答的超级清楚,然后我就写了三篇文章发表了。但是这哥们已经坐牢十几年了,在加拿大concordia大学杀了同事,他的文章通讯地址是jail的地址。。。


user avatar   eac-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二时,我买了一本外国小说,看完后发现书的末尾有译者的邮箱地址,便脑子一抽,给对方发过去一封邮件,内容我对翻译的见解和热爱之类的(现在再看,幼稚得让我尴尬...)。

然而隔天译者就回复了,他很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并认真地给我推荐了几本相关书籍。

我且惊且喜,回件致谢,顺便提出新的问题。

他再次回复,并推荐新的文章。

我再次回复。

他再次回复。

我再次回复。

... ...

几年过去了,我们依旧保持明信片和电子邮件的联系,节假日也会相互问候。有一次,我提起某本散文的翻译很糟糕,但是国内找不到原版,他便给我买了一本,从美国寄了过来。

与他的相识,是我人生中十分珍贵的经历。


user avatar   emma-48-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给不少牛人发过邮件、写过信。

最萌的,肯定是圣诞老人的回信。

不过,这不算太特别。

我想说一个比这重磅百倍的邮件回复,

来自AI界的大神—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

没错!哈萨比斯,就是AlphaGo之父

那个开发出AlphaGo围棋软件,让柯洁都留下男儿泪的AI界领军人物。

2010年,哈萨比斯创立了DeepMind--世上最牛的AI企业。

我男友作为神经科学方面的学霸,特别想进DeepMind工作,可阴差阳错,竟错过了公司招聘。

正常途径应聘未遂, 有何突破口?

他决定放大招, 直接联系大老板哈萨比斯,让我帮着起草邮件。

(此处省略艰辛的起草过程一万字...)


最终,我们发给哈萨比斯的邮件,不足100字。

大意是说:男友认为自己能为DeepMind作出独特贡献,可网上不支持投简了,请他看看简历,望有机会面试细聊。

结果,哈萨比斯秒回了邮件。

还抄送给招聘的头,让她立即跟进。

之后的整个应聘过程,都像快进了32x似的,特别顺利。

不得不赞叹大老板的嗅觉和效率。

我们一次就被他圈粉,更深刻明白为何DeepMind在他的领导下,能大步飞进。


------------干货分割线------------

故事讲完,进入干货部分。

我以前在纽约某机构干过 ,常要厚脸皮给名媛大咖们发邮件、拉赞助,所以有一系列给牛人发邮件的心得。

在此分享些实战经验~

  • 关于邮件标题

这两种标题最抓人:

A) 让人看到用处的(provide utility)

B) 让人产生好奇的(create curiosity)

闲人容易打开B类邮件;

大忙人则更倾向于阅读A类。

如果能AB结合,效果当然最佳。

如果首次给大咖发邮件,最好克制住自己,别在标题就说大实话提大需求,这样只会降低人家点进去的概率。

(关于邮件点击率的研究参考:kraut.hciresearch.org/s


  • 迷你裙式的邮件长度

给大牛发邮件,一定要短!

80字起180字止。

Tim Ferriss曾挑战普林斯顿的学生,让他们给大咖发邮件,写什么都ok,拿到回复算你行。

有个同学最牛,成功让谷歌老板Eric Schmidt回了信。

此同学的邮件仅20字,简明扼要。

谷歌老板回了他,就一个字:Tomorrow!

在Email界,能让人2分钟内读完,用一两句话就能回复到位的,才叫好邮件。


  • 找到不寻常的共同点

心理学家西奥迪尼说,

“相似性,能将两人联系在一起,
而罕见的相似性,粘性最强”

同理,想与陌生的大牛迅速建立关系,可尽量挖掘些你俩不寻常的共同点。

比如说:

你们同去听过一次意义非凡的演讲;

小时候都想成为魔术师;

都讨厌Swift的代码模式等等…..

这类不寻常的共同点,能为你的邮件暖场,增加回复率。


  • 清楚说明为啥非ta莫属

我们给牛人写邮件,常忘了说明为什么要找他,而不找别人。

有个社交研究报告显示: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对你不会有特殊贡献时,他帮忙的欲望和责任感,都会降低。

所以好邮件,应该明确说明

-你为啥找他?

-他能给你带来什么独特的帮助。

三言两语即可。


  • 通篇犀利,最后温柔

牛人没时间矫情,因此邮件应该一针见血,快板节奏。

但最后的收尾,可稍微放慢脚步,

表达出带着喜悦的感恩之情。

总之,邮件的说事部分如女强人,感恩部分如小女人就对了。


最后,在前面的理论基础上,给大家送个英文模板。

以下邮件,出自美国一小白写手,他希望得到畅销作家Adam Grant的指点。

通篇文笔机灵、谦逊、轻松自然。

勾搭牛人的邮件,他这种风格最讨喜了。

听过一种说法:

衡量一个人是否能成大事,可以看他搭讪陌生牛人的自如程度。


大家不妨找些牛人练练笔。

就从私信知乎大V开始吧,看你有没本事让人家回信。




其他收藏比赞多的回答:

什么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却没有?

有哪些很酷的公司文化?

怎样欣赏交响乐、歌剧、美声这些古典音乐?

有哪些意、法、西、葡等罗曼语里面很普通的词,在英语里面非常少用或者高大上?




        

相关话题

  你小学的时候流行过哪些不正经的顺口溜? 
  是不是人所能行探索自身边界的事总要从犯错开始? 
  父母脾气不好,孩子的脾气一定不好吗?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吗? 
  在自习室,听到许多同学用笔写字沙沙的声音,感觉很烦,该怎么说服他们选择用电子产品代替呢? 
  家境好的人会在哪些方面输给家境不好的人? 
  开始平淡无奇细品后美到哭的诗词? 
  有哪些是你高考后才明白的事? 
  默写很花时间怎么办?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豪门巨族?现代又有哪些呢? 
  你在这次疫情中学会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以色列人不去印度做生意?
下一个讨论
印度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如何保留足够的外汇储备?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