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其实是一个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设计解决方案”。
同一道菜,市面上不同作者可能会提供N种解决方案。其加工方式,配料比例,甚至因其个人口味偏好不同,所要呈现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国人有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并非所有菜谱都是金科玉律,改动不得,读懂菜谱是与创作者思想交流,揣摩其创意;同时辨别优劣找到适合自己料理方式的过程。这往往需要一定的基本功,例如对食材的理解,烹饪的科学原理和各种简单技巧的操作。不能理解“少许”、“适量”的读者,往往既缺乏科学理论知识,又没有太多实操经验,对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无法有个大致的预判,因此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个人认为,看懂菜谱包含如下三层意思:
1.理解菜谱创作者的用意及想要呈现的最终效果。
菜谱是的倒果为因的逆推过程。既是“解决方案”,菜谱最主要的目的是指明方向。好的菜谱会有个明确的主题,例如口感上是要嫩滑还是爽脆?味道上是要鲜美还是浓香?即便是多层次的口感与味道,当中也有君臣佐使,主次分明,才能有和谐的味觉享受。由所要呈现的最终效果,倒推流程,就能轻松掌握主干和要点。
2.知道每个先后步骤之间的联系,材料比例背后的原因,甚至能够举一反三,评估该菜谱在配料和流程上是否合理?有没有改良优化的可能?
3.准确按照预定效果执行。这需要使用者对食材在不同料理方式下产生的质地变化,料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有基础的认知。
同时,看菜谱也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不断答疑的过程:
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原材料,别的品种、部位不行吗?
为什么原材料要用这种预处理方式,而不是切丝、切条、切片、滚刀吗?
为什么流程顺序必须这么做?当中几个步骤调转可以吗?
每一道流程的用意何在?有存在的必要吗?对效果有多大影响?
整套流程中最主要的难点在哪里?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当以上许多问题都有答案的时候,就不会纠结于“中火”“适量”“少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