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穷谁焦虑~
相亲几个大龄剩女 真没看出来焦虑 都是一副高冷的姿态 想让男生去追她 这可不像焦虑的样子
现在正在聊的这个女生 微信上从来都是你发一句 她回一句 而且还是隔几个小时才回
约她见面 人家说什么白天工作太忙 刚去公司不好意思请假 晚上懒 回家就睡了 没得时间见 已经不打算继续聊了
她们说急着找对象结婚都是嘴上说说 心里根本不急 我们不一样 我们是心里真着急 嘴上又不能说
唉,这都快到年底了,我就说点实在话吧,不然大家一天天的都不把单身当回事了。
之前和不少大龄单身的男士女士聊过,事实情况是:如果真的比较成熟,对于婚恋市场有着最基本的认知的话,那么不论男女,都会着急。
因为说句实在话,到了30岁之后的分水岭之后,认知比较现实和成熟的人,都剩下了两种状态:一种是彻底不着急的,因为他们已经打定主意了单身过一辈子;一种是十分着急的,因为他们意识到再不赶紧脱单,以后会越来越困难的。
你可能会诧异,成熟的大龄单身男女,居然还会脱单困难?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优质的资源只会越来越少,剩下的人几乎都是“路边没有人采的果实”。
觉得相亲遇到的不满意的多吗?你放心,越往后,你相亲当中遇到的满意的会越来越少——因为优质的人,早就被各种渠道抢走了。
从大学到毕业后两三年,这个时候是优质的单身男女最容易被抢走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对现实条件没有那么挑剔,所以大批的优质男女生已经被挑走了;
然后剩下的普通的男女生,只要人品没有什么问题,稍微有一点闪光点,也会在年龄增加的情况下逐渐感觉到焦虑,相互之间内部消化;
最后剩下的那些那些男生女生呢,最普普通通的人,如果是诚心想找对象,也是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单身问题。
我不是说剩到最后的人条件都不行,我只是说即使你可能真的不错,但是到了最后,你处在一个主体都是“某些条件有硬伤”的群体当中,你会特别难找——本来信息就不对称,你又想找这些人当中的稀缺人士,怎么找?
所以,从资源角度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男女生都会感觉到巨大的焦虑:因为他们清楚的意识到,越往后,可供选择的选项就越少。
其次,“心理阈值”的增加,会让“谈恋爱”这件事越变越难。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你是优秀与否,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你就会发现两个人相爱越来越难:
因为随着和异性的不断相处,他们的心理阈值都变高了——过去可能一句话就会让他们脸红心跳半天,但是现在情深意切的说一堆话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已经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
过去两个人一起去奶茶店都可以开开心心的唠一下午,现在一顿上千的晚餐也让他们觉得不过如此;
过去对方给我们买一个礼物我们会感动的不行,但是现在我们收到对方的礼物,反而会开始挑剔这个礼物有多么不合心意……
这就是“心理阈值”的坏处:简单来说,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对这件事的感觉却在被逐渐冲淡了。
一个人在相亲场上呆的时间越久,真的是越会变得挑剔:有的时候他不是故意的,而是那些事情真的引起不了他内心的一丝丝波澜。
所以,大龄单身男女自然而然会感觉到焦虑:你过去脱单可能真的很简单,两个人聊着聊着感觉就有了,约会几次差不多两个人就确定关系了。
但是现在脱单就没那么容易了:大家聊半天也可能没有什么火花,约会几次之后也会觉得不过如此,相处了一段时间,对方对你的评价可能也是“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
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管是男是女,都会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难度正在不断增加。
最后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时间拖的越久,考察的因素就越全面,而大部分人都很难完美的通过婚恋市场上的层层考察。
你在大学的时候谈个恋爱很简单,就考察双方的感觉,甚至有技巧的死缠烂打的一点儿,外貌有时候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好的,刚出社会的确要考虑现实因素了,但是年轻人好在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用“潜力”当遮羞布,你们还能够用“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这样的话来糊弄双方家长和彼此;
但是到了最后的时候,拼的都是硬实力,考察的东西都很全面:因为大家没有时间去磨合试错了,大家都恨不得找一个没有任何问题,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人直接享受既得利益。
可是说句实在话:有谁能够同时兼顾在外内在,有稳定的收入还有持续增长的空间,素质高且原声家庭特别幸福,有房有车能赚钱的同时还能有生活情趣和品味?真的很少。
而这个时候,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这些条件重要了,但是大家同时也发现自己身上不完全,所以就产生了恐慌:一方面怕有这样条件的人早早的就被预订自己再也没有了机会,另一方面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不达标”。
说难听一点儿就是:好糊弄的小年轻,越来越少了。
不管男士还是女士,谁不着急?即使女性有的硬条件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对于年龄的要求,也让她们越来越担心自己失去优势。
因此,如果你现在已经算作了大龄单身男女,请尽快赶紧上心去找对象,拖下去的情况只会更差,没有几个人等到最后会是“终于等到你”的结果。
如果你现在还是年轻人,抓住你身边靠谱的另一半,好好珍惜一直走下去:说来你可能不信,如果你失去了这个靠谱的另一半,可能这辈子你都不会再遇到比这个人更好的人了。
真的,我没有在吓唬你。
以上,我是能靠颜值非要靠才华的 @国士九颜,我想用我的文字让每个人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大龄剩女更焦虑吧,毕竟大龄剩女是不愿意降低标准所谓的她们的将就的,所以她们还想找高帅富,但高帅富会找大龄剩女吗?大龄剩男说白了,要么丑要么穷,丑没办法改变了,焦虑也没用。穷,就努力赚钱吧,有钱了都会好的。30岁,男人还不算很老,如果到了40岁呢?大龄剩女还能找什么样的男人?而40岁的男人,如果有钱了,依然还是有机会的。但没钱,也就继续单身吧。
人类没有“进化”(更准确的表达是:演化)出爱情,只是“发明”了爱情。
它不具备演化的以下特征。
1,演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物种存在的基础。爱情不是。
例如直立行走、大脑的应用,都是人类这个种群延续至今必要条件。而爱情在人类的延续的百万年历史中,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国历史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没有影响人类发展的数量,也没有影响人类发展的质量。
2,爱情并非必现的结果,它充满了随机性。
爱情不仅不是人类的特征,它更像是一个神迹。人的爱情在不同时刻可以投射到不同人的身上,甚至同时投射到多个人身上,而很多人终生都不出现爱情。
3,爱情无法被明确定义,没有特征。
爱情的定义至今为止只有一个框架,而没有明确的定义。比如其生物学基础“荷尔蒙”,在很多爱情定义中解读为“性欲不是爱情”;比如其生殖导向,被解读为“繁殖恋不是爱情”。……实际上对爱情所有定义,都可以被特例挑战。他不具备任何显著特征。
为什么说爱情是被人类发明的?
我之前就回答过类似的题目,爱情这个概念的出现得非常晚。西方世界里类似于爱情的定义(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最早大约出现在1500年前,而且是柏拉图用来描述男性之间的情感。现代意义的爱情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物,不到500年。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爱情的东西,但大部分是现代意义的“喜欢”,如心“悦”君兮君不知。直到80年代末,文艺作品的百花齐放,加上商业话语的逐渐丰富。爱情这个框架,以各种形式和定义“教育”大众,最终形成了今天大家所说的这个没有明确定义和内核的爱情云团。
脱离了这个教育的过程,爱情并不会自发的产生。比如经济和文化不发达的地区,人们会普遍的表现出“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的特征。
爱情不是演化的结果,而且和哲学、价值观这类东西一样,是人工发明的产物。
别问
问 就是美国加油南波湾 世界最美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