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和「紫光阁大饭店」齐名的侠客岛「旅游度假村」发布的一篇文章:《贬低“四大发明”就遭停课处分,是不是太过分?》
文中写道:
讨论“四大发明”的相关问题,应该属于学术论争;学术话题可以争对错,但不宜对当事人打板子,上纲上线就更不对;大学教育贵在启发,贵在碰撞,应该营造、保护争鸣的局面。
这段话,说出了大学教育的本质。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难道学术大师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命中注定的天选之人吗?非也,大师的的学问,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离不开思想的碰撞。
就「四大发明」对生产力的意义而言,抛开民族主义自尊心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鲁迅先生就曾经发出过振聋发聩的批驳: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难道说,鲁迅先生数典忘宗,侮辱了我们的老祖宗吗?但正是被鲁迅先生唤醒的一代有为青年,开始正视现代科学的进步,不再沉湎于天朝上国的幻想中,推动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进步。
而鲁迅先生的话,又让笔者想到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如果我们听了这句话,便怒不可遏,驳斥李约瑟「辱华」,将他的提问列为学术的禁区,将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学者们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难道中国的科研实力就能自动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了嘛?
退一步说,郑文锋教授可能的确说错了,也许四大发明的确在当时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飞跃,但为何不通过摆事实、列依据的方式作出回应呢?
或许你可以翻开厚重的历史,看神机营如何用自己的火铳「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看有多少文化典籍通过印刷术流传、话本小说又如何充实了市井生活又从中汲取创意。你没有吹过几百年前的风,没有亲眼见到船队从泉州港起锚,但去看看南海一号上的文物,你也可以感受到祖先们如何用智慧铺就了海上丝绸之路。
如果你能通过这些论据,去反驳权威,那么又将是如何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然而,假如学生不是通过事实层面进行反驳,而是通过人身攻击让老师失态,为进行举报套出口实,再让行政力量介入,实现私欲,这样的沟通方式就存在问题了。而郑文锋老师,也没能耐心应对学生的追问,有失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状态,同样应承担部分责任,双方的做法都值得商榷。
引用侠客岛文章的一句话做结:
做学问的话,绝对不该是这个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