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大学图书馆的借书卡。
科隆大学图书馆的全名叫做:
科隆大学及科隆市图书馆
也就是说,这个图书馆同时是大学的,也同时为科隆市民服务。
我们当然可以说,德国人素质很高,德国人比较少,只有在德国这样才行得通,中国的国情……
但是从我读本科的经验和在德国大学使用图书馆的经验来看,问题其实并不(单纯地)出在这种方面。
我本科就读于东北某地级市高校(你懂的),图书馆全封闭管理,不刷卡不能进。大量的“珍品图书”不能外借。
听上去是不是棒棒哒?
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呢?
每次找书,找不到!找不到!找!不!到!
而且你一遍一遍扫看黑格尔康德尼采海德格尔胡塞尔这个架子的时候眼前还会时不时飘过:
……朱熹……军事……印度思想……经济发展……中国历史………………
?????
而我在德国大学图书馆借书,基本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
难道我们24k纯金地级市三本高校的生源还比不过龙蛇混杂、难民问题爆炸、准备被绿教占领的科隆???中华民族还有什么希望????(狗头)
乳滑了乳滑了……
是这样吗?
我在美因茨曾经办过一张市立图书馆的借书证:
美因茨的市立图书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严肃的图书馆(在莱茵河边,我一次都没去过(捂脸)),还有一个是这个所谓的öffentliche Bücherei Anna Seghers,它就在火车站旁边(走路一分钟),主要是一些非严肃类的书(当然纯批是肯定会有的,没有就不是德国了),比如畅销小说啊,德福备考资料啥的。
这个小型的图书室,存放的方式基本就类似于国内的存放方式:按照类型(文学、心理、语言、物理、化学……)上架。
那么这个图书室的管理状况如何呢?
如果以雅利安人种优越论理论(狗头保命)来推想的话,这个图书馆应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书都很有秩序。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今日丢五本、明日丢十本,这也找不到,那也找不到……
所以同在莱茵河上,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等等……我用美因茨大学图书馆用得好好的呀,没问题呀?
定!体!问!
以下是我的思考:
鄙东北某校(等等,我这样黑东北会不会又被当成地域黑被东北人打死啊狗头保命啊啊啊啊啊)图书馆和美因茨的小型图书室之所以管理不善,常常丢书,乃是因为它们采取了:
1)图书分类;
2)开架借阅
的方式。
这两种方式的结果是,读者很容易直接从书架上找到他想要的书来看,并且很容易就在这附近看书,从而导致:
1)座位不够用;
2)匿名当堂阅读,图书损坏还不知道是谁搞的;
3)哎呀都看完了随便找个角落放回去就算了——书乱放导致的事实上丢失;
4)哇塞这个书好棒棒我要找个角落藏起来以后只有我能看哼——书乱放导致的事实上丢失。
相较之下,科隆大学-市图书馆和美因茨大学图书馆的模式是:
1)大部分的书闭架,要借先预约;
2)就算不用预约可以直接借的书,也是按照某个随机顺序(比如入库顺序)摆放。
这样的好处是:
1)大部分情况下,读者知道自己要找什么书,一书、一证、一人;
2)不会一排一排横着书架找,弄乱书架,导致图书事实上消失。比如,你到可以自由借阅的区域内扫一眼书架就会看到类似“英国脱欧……食品安全……ps教程……《尤利西斯》解读……”这样的顺序,对正常人而言,是无法引起类似你跑到鄙校哲学区看所看到的“胡塞尔……胡塞尔……胡塞尔……”那样的快感的。
3)节省了大量空间:入库的书可以堆得很紧,开架的书,因为读者基本是有备而来,也不会逗留拥挤在书架边,基本拿了就走。
4)解决了这个答案下很多人的困扰:干扰学生自习。由于采取上述管理模式,读者被迫在借书之前已经想好所需要的图书,从而理论上可以即拿即走,不会在图书馆逗留,干扰学生学习。
5)可以减少图书损坏的情形:只要管理员在还书的时候仔细检查,图书损坏基本只可能发生在当堂匿名阅读,而用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当堂匿名阅读,更好地保护图书。
综上所述,只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方式,我觉得大学图书馆面向大众开放完全可行,而且不会影响学生对图书的正常使用和在图书馆的自习。
至于我为什么觉得所有公民都有利用大学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权利,这就是个意识形态问题,不便展开了。
【注:本答案只是要说明,如果管理方式恰当,向公众开放高校图书馆并不必然导致很多答主所说的那些弊端,而开放的益处我不愿意在此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