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江月 邀。
科学大致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支。
通常情况下,生活中的种种具体无奈,都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科学原理和方法加以缓解、开解、宽解、排解、一定程度解决和彻底解决,后者包括成功地转移和消解无奈情绪,也就是暂时或者长期不再感到某种生活的无奈。
具体运用时,可能以上述一类科学的某些分支为主,也可能需要综合上述三类科学,这取决于无奈的主人对各种科学的基本了解和较深刻的理解(自己着手解决时),或者取决于无奈的主人对自己感受所作描述是否详细和准确(求助他人解决时)。如果还有速度要求,无奈的主人则需要更多的努力。
但作为正常生活在具体社会环境中的人,一定会遇到或者创生出新的无奈,包括每一位科学家,没有例外。而且每次用于排解无奈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极大可能前后不一,即便是同一种无奈,年轻和年老、男人和女人、得意和失意状态下,排解思路也显著不同。
比如瑜伽、绘画、工作、科研、音乐、酒吧、咨询、旅游、放纵等等都可以有效排解一些生活中的无奈,心理学、社会学、概率论、运筹学、遗传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艺术学等等更可以给出种种模型架构和理论分析,其研究论文上至cns下至少年科普都可以找到无数,但具体操作方式和真实效果却又必然因人因事而异(一切万能良策皆与科学无关)。又或者今天你的某个无奈很快被某位专家排解了,而这位专家对你明天的无奈却毫无办法(包治百病的专家也一定是骗子)。
换句话说,科学无法一劳永逸地排解一个人生活中的无奈。
宗教和死亡,或许可以。
因为题主没有呈现任何具体的无奈表述,所以暂时只能这样回答。
不过答主的无奈,还是很清楚的,以本题为例:
这种泛泛的无奈或者问题,其实更多的是留给了看到这个问题的人,并成功地使多数人感到很无奈。对他们来说,比较科学的办法就是视而不见,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做题,即便做了也是应付差事(其中动机也很复杂,不细表),顶多心情好的时候抖个机灵,换一两个赞或者谢,大概率是无人理会,包括提问的人。
对题主来说,如果果真有探讨问题的意图,应该也有科学的办法加以改进。比如让自己学会如何严谨地、具体地、准确地提出问题,并使心中所想与文字表达尽可能一致起来(类似教程和书籍网上无数)。当然,这并不容易做到,而且需要当事人,也就是题主主动配合,否则多半无效。君不见知乎每天有无数让人无可奈何,因而长期无人或零星回答的问题,其中就有许多类似的泛泛而问。
以上结论的科学依据与三大支科学皆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