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河南瓜农抓偷西瓜小偷,造成小偷受伤要赔钱这个事情? 第1页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了全篇,从微博上有个人那看到这张图,这应该算是正解


user avatar   tedcjk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的答案似乎都有点「偏」。

先放结论:

西瓜价值较小,情节显著轻微,确实不构成「盗窃罪」,但警方处理也有待斟酌,针对偷窃少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情况,可以通过治安管理处罚予以惩戒,本案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可能更为妥当一些。


略作展开:

一、西瓜价值较小,盗取行为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盗窃罪」。

注意新闻信息「河南瓜农」,锁定地域「河南」。

依据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关于印发《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的规定》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的规定,结合我省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现对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元为起点。

《刑法》中盗窃罪在第二百六十四条,要求「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本案显然没有入户、携带凶器、扒窃等情节,能否入罪取决于是否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

由于全国各地方发展水平不同,各省针对盗窃罪的数额较大有各自不同的规定,河南省《规定》中将「数额较大」的起点设定为一千元。

而本案中,八、九个西瓜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一千元,因此本案中母女盗取西瓜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二、针对偷窃少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情况,可以通过治安管理处罚予以惩戒。

盗窃罪的数额要求本质上是个「罪量问题」,我在「如何看待“台湾一店员偷吃2颗茶叶蛋被判三个月”?」中说过:

大陆地区定量犯罪概念与我国社会治安二元制裁体系[(刑罚、治安处罚)直接对应匹配。这一制度设计使得我国可以最大程度集中力量打击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及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犯罪,适配我国人口众多、司法资源相对稀缺的现实国情,是一种因地制宜。

数额未达到刑事处罚标准,只是意味着不构成刑事犯罪,除了刑事处罚外,还有治安管理处罚专门针对此类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本条由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二十三条而来,原二十三条主文表述即为「有下列侵犯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综上,本案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可能更为妥当一些。


三、额外提一点,(就现有信息)本案不构成抢劫,目前最高票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目前最高票提到:

如果瓜农发现偷瓜,出来阻止,偷瓜的继续拿着瓜走,这不是应该是抢劫吗?

个人推测可能是母女的逃逸行为让其联想到了「转化型抢劫」。

「转化型抢劫」的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原文是:

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如果是为了逃逸/窝藏赃物主动撞人,确实有可能构成转化型抢劫,但是按照警情通报,三人受伤的原因是「庞某(瓜农)追赶中拉拽电动车把」,仅仅驾车逃离很难被认定为「当场使用暴力」,只就警情通报来说,也没有以暴力相威胁的情况,当然庞某(瓜农)为了维护自身财产挺身追击没有任何问题,但三人受伤的结果显然既非庞某(瓜农)所愿,也出乎母女的意料之外,此时认定为转化型抢劫是有失偏颇的。

(其实从偷瓜母女先报警这一点来看,反倒是母女比较担心瓜农对其暴力相向)


小结:

公众对热点事件的讨论很多时候会超越讨论的事件本身。

八、九个瓜确实金额较小,但无论金额多小,都禁不住日夜偷盗,人们的愤怒针对的是偷窃行为,被抓住的偷瓜母女其实承担了瓜农对所有偷瓜者的愤恨。

情节显著轻微难以入罪,即使拘留也只是数日而已,但无论惩罚多轻,都不应当「和稀泥」,人们愤怒的是警方的不作为、不担当,本案民警其实承担了民众对所有警方不作为的愤怒。

然而尽管我们理解这种情绪,在个案的评价中,仍然应当就事论事。偷瓜者只应当为自己的偷瓜行为负责,就本案金额、情节,治安处罚很可能就是上限;民警只在调解及处罚部分欠妥当,本身也不能越过法律对母女定罪。合理的批评和讨论多多益善,但不宜过度展开、随意类比。


以上。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he-ming-ju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至少在中国,它被写进法律,是没有法理依据的……

目前为止,反对虐待动物的道德论证有二(规范伦理学学派很多,但已经稳定成型的反对虐待动物的道德论证只有这两个),一个来自于功利主义,另一个来自于德性伦理学……

功利主义的论证:

动物的效用可以和人的效用相互比较

只要动物的效用损失足够大,就会超出虐待动物者获得的效用

如果要实现总效用的最大化,那么就应该为了动物的效用而牺牲一定量的人类的效用

因此,虐待动物是不道德的

但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一个论证,也同样可以得出结论“交通防护栏在火灾时成为了阻挡动物逃离火场的墙,因此为了动物火灾时的安全,应该牺牲人类平时的交通安全”,这是澳大利亚的动物权利组织实际主张过的,理由和上面完全一致……

而如果我们不认为澳大利亚的动物权利组织的主张是正确的,那么就有理由否定最开始的大前提“动物的效用可以和人的效用相互比较”,进而也顺延着承认“虐待动物无法被功利主义所反对”,进而,上述论证无法成为我们对虐待动物立法的法理依据(尽管它可以成为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对虐待动物立法的法理依据)……

德性伦理学的论证:

一种行为如果表现出德性的缺失,就是不道德的

同理心是一种德性

虐待动物的行为表现出了同理心的缺失

因此虐待动物是不道德的

看起来它终于支持了动物权利主义者的主张了,但是非常遗憾的,一旦动物权利主义者支持任何一种对虐待动物者的惩罚,甚至包括社会谴责,就已经同样表现出了同理心的缺失(他对他要求惩罚的对象没有同理心,这和那个虐待动物的人没有区别)……

因此,即使从这个论点能论证虐待动物的不道德,但是,任何主张对不道德者进行惩罚的人,也必然是同等不道德的(因此,这种思想要求废除死刑,要求把监狱犯人待遇提高到旅馆水平,因为不能用监狱来惩罚犯罪者,而只能将其与社会其余部分隔离),因此它无法成为我们对虐待动物立法的法理依据(尽管它可以成为已经废除了死刑并且监狱的生活质量较高的国家对虐待动物立法的法理依据)……

因此,综上所述,虐待动物在中国进入法律,是缺乏法理依据的,甚至哪怕是进入道德的伦理依据,都十分可疑……

因为——绝大多数在中国反对虐待动物的人,都不认为有必要逐步拆除高速公路的交通防护栏以保障动物的通行,不认为有必要逐步走向农业全盘有机化不使用任何除草剂和杀虫剂,更不认为应该废除死刑并且把监狱的生活质量提高到旅馆的程度——而这些措施,在禁止虐待动物的国家,是值得探讨的,有很多的支持者,甚至有些已经成为了现实……

我不认为有必要逐步拆除高速公路的交通防护栏以保障动物的通行,不认为有必要逐步走向农业全盘有机化不使用任何除草剂和杀虫剂,更不认为应该废除死刑并且把监狱的生活质量提高到旅馆的程度——因此,我是肯定会拒绝动物权利保护法的,这在任何国家,我都会认为它是个立法机关根本不懂道德而导致的错误……


user avatar   sun-tao-77-36-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至少在中国,它被写进法律,是没有法理依据的……

目前为止,反对虐待动物的道德论证有二(规范伦理学学派很多,但已经稳定成型的反对虐待动物的道德论证只有这两个),一个来自于功利主义,另一个来自于德性伦理学……

功利主义的论证:

动物的效用可以和人的效用相互比较

只要动物的效用损失足够大,就会超出虐待动物者获得的效用

如果要实现总效用的最大化,那么就应该为了动物的效用而牺牲一定量的人类的效用

因此,虐待动物是不道德的

但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一个论证,也同样可以得出结论“交通防护栏在火灾时成为了阻挡动物逃离火场的墙,因此为了动物火灾时的安全,应该牺牲人类平时的交通安全”,这是澳大利亚的动物权利组织实际主张过的,理由和上面完全一致……

而如果我们不认为澳大利亚的动物权利组织的主张是正确的,那么就有理由否定最开始的大前提“动物的效用可以和人的效用相互比较”,进而也顺延着承认“虐待动物无法被功利主义所反对”,进而,上述论证无法成为我们对虐待动物立法的法理依据(尽管它可以成为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对虐待动物立法的法理依据)……

德性伦理学的论证:

一种行为如果表现出德性的缺失,就是不道德的

同理心是一种德性

虐待动物的行为表现出了同理心的缺失

因此虐待动物是不道德的

看起来它终于支持了动物权利主义者的主张了,但是非常遗憾的,一旦动物权利主义者支持任何一种对虐待动物者的惩罚,甚至包括社会谴责,就已经同样表现出了同理心的缺失(他对他要求惩罚的对象没有同理心,这和那个虐待动物的人没有区别)……

因此,即使从这个论点能论证虐待动物的不道德,但是,任何主张对不道德者进行惩罚的人,也必然是同等不道德的(因此,这种思想要求废除死刑,要求把监狱犯人待遇提高到旅馆水平,因为不能用监狱来惩罚犯罪者,而只能将其与社会其余部分隔离),因此它无法成为我们对虐待动物立法的法理依据(尽管它可以成为已经废除了死刑并且监狱的生活质量较高的国家对虐待动物立法的法理依据)……

因此,综上所述,虐待动物在中国进入法律,是缺乏法理依据的,甚至哪怕是进入道德的伦理依据,都十分可疑……

因为——绝大多数在中国反对虐待动物的人,都不认为有必要逐步拆除高速公路的交通防护栏以保障动物的通行,不认为有必要逐步走向农业全盘有机化不使用任何除草剂和杀虫剂,更不认为应该废除死刑并且把监狱的生活质量提高到旅馆的程度——而这些措施,在禁止虐待动物的国家,是值得探讨的,有很多的支持者,甚至有些已经成为了现实……

我不认为有必要逐步拆除高速公路的交通防护栏以保障动物的通行,不认为有必要逐步走向农业全盘有机化不使用任何除草剂和杀虫剂,更不认为应该废除死刑并且把监狱的生活质量提高到旅馆的程度——因此,我是肯定会拒绝动物权利保护法的,这在任何国家,我都会认为它是个立法机关根本不懂道德而导致的错误……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华为的“李洪元案10问”? 
  贵州公交坠湖司机因对拆迁不满报复社会,会对今后拆迁工作造成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TikTok遭美国用户集体诉讼? 
  如何看待ACCN经常性的攻击网络公司进行敲诈勒索并且没有得到治理的现象? 
  湘菜、鲁菜比河南菜好吃么? 
  如何看待毒花生和电瓶被盗案中报案人和车主被行拘 9 日处罚? 
  我方开车将闯红灯并且速度很快骑三轮的人撞死,我方正常行驶,没有酒驾没有超速但在打电话,责任怎么划分? 
  偷过东西吗?什么感觉? 
  小区打包销售车位,一业主买下 753 个车位遭质疑,物业称「合法合规」,这操作合理吗?其他人如何停车? 
  媒体报道中国一留学生在美国「被注射毒品死亡」,其男友因涉嫌谋杀被捕,该事件还有哪些信息需要关注? 

前一个讨论
有什么针对白人自身特点的讽刺性反击手势?
下一个讨论
一支mac口红也就170上下 为什么还总是有人买二手又没保障的?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