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讲几点,抛砖引玉:
一、主播——平台,复杂问题简单化
通常来说,直播引发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涉及到三方——「主播」、「平台」、「消费者」,能够想到这是一个三方纠纷,考虑到「礼物」其实由平台收取按约定比例向主播分成、并进一步引入平台综合分析,确实是一种进步。
但恰恰是在本案中,并没有太多区分「主播」与「平台」的必要。
原因在于,针对直播行业,早在2016年11月4日,全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颁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其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
第十二条
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互联网直播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的认证登记。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核,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类备案,并在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保护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身份信息和隐私,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规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实施,换言之,自该日起,直播发布者(主播)在直播服务提供者(平台)后台即应是实名的。
尽管「图片与真人不符」对屏幕前的观众来说难以识别,但对涉案平台而言,主播姓甚名谁、芳龄几何其实一目了然,事实上确保直播发布者为登记者本人本身就是直播平台的义务(审核义务),明知「图人不符」,为了追求巨大的经济利益刻意放任甚至推波助澜,直播平台没有任何理由置身事外。
二、重大误解vs表演对价
支持退款一方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合同法中关于「重大误解」和「欺诈」的条款。相关依据源于《合同法》第五十四条,所导致的法律后果是「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且不谈学理上两者的差别,大而化之地讲,两者都依托于服务(或曰引发消费/赠与的「原因」)与实物间存在某种「偏差」。中年老太冒充妙龄少女,「欺诈」成立看似理所当然;但事实上,还存在另一种理解,即「直播的全部就是直播本身(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在(2018)粤0192民初3号案例中,原告以主播使用他人账号(非本人)、直播间观众数据造假为由主张撤销合同,法院认为:
刘奇琪系用自己的网名“慢热7”、自己的形象和声音在该直播间直播,俞彬华的“打赏”行为显然是基于对刘奇琪本人直播表演的评价而不是因其对刘奇琪直播账号的实名认证人的认识而作出,直播平台数据显然也不是俞彬华“打赏”的主要因素,即俞彬华并不是基于这些原因而陷入错误认识,进而作出“打赏”的行为,俞彬华称刘奇琪因这些行为而构成欺诈,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欺诈的构成要件,本院不予采纳。
「打赏行为是对主播本人直播表演的评价(因此是否实名在所不论」,如果参考案例的上述逻辑成立,在本案中,乔所获「礼物」也是基于遮脸直播的「直播表演」。
本案(于主播年龄颜值)或有误解,但打赏系「观赏直播真实感受」,或有欺瞒,但表演本身「真材实料」,以此而论,退款未必理所当然、有理有据。
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基于服务合同本身的人身属性、直播行业的行业惯例以及公平、诚信原则的适用,同样可能推出相反的答案(只是群情激愤大呼退款者众,此处放一段他方观点,笑)。
三、直播—线下,另一种可能
尽管(坦白说)打钱就能奔现的理解非常恶臭,但既然存在直播线上打赏转向线下发展的可能,尤其是涉案主播本人也有过「打赏满十万线下见面」承诺,为了讨论的完整,我们仍然需要讨论这一种情况。
假设部分打赏纯粹基于对直播表演的享受与欣赏,而另一部分则是以与主播关系进一步发展为目的,后者是否能够得到退款呢?
(2018)皖0521民初502号民事判决为类似情况提供了一个参考。
在本案中,原告与被告(主播)交往近半年,见面仅四次,就通过各种方式打款话费近150万元,判决书中,法院认为:
原告刘宁与被告徐俊相识于网络平台,又来往于现实生活,双方既存在网络直播主持人与用户在虚拟空间的游戏关系,又具有异性之间在实际生活中的非一般朋友关系,双方由此发生的利益之争,应当分别依法予以处理。
原告刘宁自愿依照有关规定和行业规则登录成为腾讯直播平台用户,理应按照约定履行该行业规则制定的权利和义务,其与主播之间互动发生的赠送礼物折算现金的行为,不属于法律禁止的情形,被告徐俊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应得利益具有正当性,故原告刘宁及其代理人要求被告徐俊返还直播赏金的诉请,本院不予支持。
被告徐俊在与原告刘宁现实交往过程中,不仅收受巨额钱款、贵重物品以及豪华车辆,而且还无底线的接受原告刘宁为其家庭装修支付装修费以及购置奢华的家居用品,从两人微信聊天以及原告刘宁忙于被告徐俊家庭新居装修的情况来看,其行为明显具有保持或者上升彼此关系的目的性,应当视为附条件赠与。所以,当双方交往基础丧失后,该赠与关系则视为无效,即归属于法律规定的不当得利,依法应当视情形予以返还。
直播对价照常支付,情侣过量支出支持返还,本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考原则。
然而与参考案例不同,本案所有支出都通过「打赏」形式支付,无法通过平台上/线下分割,同时打赏者与主播也从未建立过超出观众与主播的私人关系,如何证明「礼物」目的是线下交往从而获允退款,在本案中极其困难。
四、「是」与「应该」,「现实」与「未来」
司法判决垂范后世、影响深远,不仅厘清了当下,还会(某种意义上)锚定未来。因此我们不止需要关注「法律是什么」,还要关注「法律应当是什么」。
观众不止因为表演,而且基于表演者本人现实的颜值、身材甚至个人特质送出礼物,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一个事实,但它是否是法院应当默许乃至认可的行业惯例,又是否是判决应当支持的合理主张。
打赏不止因为直播效果的,而且夹带着谋求线下发展的暗示甚至成为线下关系的对价,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一个事实,但它是否是法院应当默许乃至认可的打赏诉求,又是否是判决应当导向的行业发展方向?
观众的私念与色欲固然不上台面,但利用私心与色欲敛财似乎又犹有过之,猎奇猎艳的直播环境里,哪一方值得保护?哪一方更值得保护?
如果成案,本案中有很多地方可以「以常理推定」、「依公序良俗调整」,然而问题更可能是,各方所认为应当维护的「常理」与「公序良俗」不那么一样。
以上。
这事在扶桑国有法可依。在天朝嘛~~~也许也能成为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