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盲盒文化? 第1页

  

user avatar   wei-ming-78-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是文化,连赌博都算不上,赤裸裸的诈骗,智商税产品。盲盒的横行证明监管的不到位,最低限度应该按照博彩管理才对。


user avatar   fu-ke-6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抱歉,做为一个资深玩家和玩具自媒体,我完全不知道现在这种“盲盒文化”指的是什么

中国的盲盒市场可以简单划分为“前泡泡玛特”和“后泡泡玛特”。作为最早从日本流传的盲盒购买方式,在岛国时盲盒和扭蛋盒蛋类似,是大家路过扭蛋机、便利店随手消费的小东西,其乐趣在于开启后带给玩家的小惊喜——可能是你喜欢的款式,也可能不是。


上图是日本传统盲盒/盒蛋/扭蛋,基本基于动漫或者搞笑,可爱造型,每套有一主题,不打开每只盒子不知道里面是哪一款

到了中国后,因为国内不像日本有庞大的线下实体玩具消费场景,5-6年前的盲盒/盒蛋基本在淘宝上销售,题材也基本都是日本动漫IP或者日本品牌产品。这时盲盒在中国还是小圈子里流传,而且国内玩友的消费习惯不同,大多喜欢整盒一套购买(一整盒包括全部盲盒款式)或者直接选定自己喜欢的款式,而不是享受拆盒带来的小惊喜感

以上所说的是潮玩和盲盒结合之前的剧情

后来随着潮玩逐渐进入中国,由日本medicom出品的Bearbrick小熊,和Sonny angel被国内很多玩友熟知。这两个品牌把潮玩和盲盒玩法结合在一起,并因为其造型不依托于传统二次元动漫,在国内一些针对女生市场的线下店开始火爆起来,很多女孩在线下抽到重复或不想要的款式时,会在玩友QQ群或微信群里互相交换自己没有的款式,虽然因为B熊的各个款式配比率不同而每款价格上下有差别,但玩友之间主要还是交换收藏为主,很少有人囤货稀有款炒作的,当时更没有“潮玩黄牛”这一概念

上图是4-5年前,我和老婆在实体店买的部分B熊盲盒,一些重复的款式都和玩友交换了,当时店主也有代售业务,抽出不喜欢的可以在店里直接交换或卖掉

以上是泡泡玛特Molly火爆之前的剧情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泡泡玛特看到B熊和Sonny angle潮玩市场火爆后,签约了很多香港设计师转型潮玩领域,在大力推广旗下签约设计师盲盒玩法的同时,结合线下店铺、盲盒机、潮玩展会和线上APP与资本力量,最终让潮玩+盲盒的玩法成功破圈,从本来在国内的一小众亚文化圈子产物进入大众流行视野

到上述为止,一切都还很美好

但这半年来,我发现从各种玩具圈外媒体传出对盲盒,潮玩的理解都集中在了一个“炒”字。今年中旬的上海WF展会后,央视财经频道在微博发视频赤裸裸的宣扬玩具价格4个月涨30倍,但所指却不是WF主流原型师作品,而是泡泡玛特的盲盒拉布布


当看到这篇充满黄牛味道的报道时我是很震惊的,当时还在就是玩具公众号写了一篇《央视财经,请别再用一副黄牛口吻报道WF了》,之后央视财经在微博上删除了此篇视频。

时隔三个月,昨天朋友圈突然看到很多玩具圈外媒体,包括财经、基金、投资类媒体和大V统一发稿,口气一致是“XX盲盒价值翻39倍”,一看就是有品牌集体投放了公关稿,而这些文章背后,都落在了泡泡玛特身上(下方是我的截图,大家可以看下发文机构)






除了以上相信还有很多我没有看到的稿子。最后回到问题如何看待“盲盒文化”,我真不知道这些媒体口中宣扬的盲盒文化是什么,或者有没有文化在其中?

如果真如某大企业和这些媒体所言,盲盒的文化就在“炒”,在于一年XX万的花费,在于抽出隐藏就能一夜暴富的美梦,那我想我们这些真正喜欢玩具,喜欢伴随着盲盒开盒带来“小惊喜”的老玩家们,是最不懂现今“盲盒文化”的一群人

我所认为的盲盒文化是类似于每日收集一两个的小快乐,每次开盒不确定性带来的小惊喜,和与玩友相互交换的小乐趣——在盲盒还没这么火时,我还是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我相信现在这种文化依然存在,只不过是被某些炒作的铜臭味掩过了而已

而宣扬炒作价格,是最没文化的玩法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在以太坊的主链上,有一个开发团队开发了一个游戏叫做CryptoKitties,简称以太猫。玩法很简单,就是花以太坊购买小猫的图片,然后让小猫之间「配对」生小猫。整个游戏就三个操作:买、卖和生。

以太猫简介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7881524333400064

所有的小猫图片都是对应在以太坊链上的一个ERC721通证(Token)而小猫图片的特征也对应着通证上的「基因编码」。ERC721的通证和通常发行的ERC20不同,ERC721是「非同质」的,也就是每一个通证都和其他的通证有区别,能够在链上被唯一的识别。于是每个小猫图片就成为了一件「电子艺术品」——因为它几乎满足艺术品的所有特征:需要花费一些资源来生成,付出同样的努力可能获得质量相差很大的最终产品,无法复制。

在以太猫最红火的时期,整个以太坊网络为之而阻塞,疯狂的投资人不断炒作着稀有的小猫图片,并且不断的购入配对,以期待能够产生更加稀有的下一代。

但是,潮流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久之后,以太猫的热度就如同潮水一般退去,又回到了「门前车马稀」的时光。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它几乎满足了一切艺术品应该有的特征,但是唯独有一条它没有满足,那就是艺术品所能带给人的真正的享受,以及人们对于艺术品高昂价格的坚实信念。根据随机的特征由程序自己生成的小猫图片,如果不是出于新奇好玩,如果不是出于投机,大部分人难道会真心诚意的把它当作「艺术品」供起来呢?根本就没有这个信念能够产生的土壤啊。

这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东西的内在价值,都来自于其对人类感觉上所带来的变化,经济学上称之为「效用」。投机需求依附于内在价值,并不排除有的时候甚至于可以偏离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比如众所周知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就是其中一例。但是除了几个源远流长,价值共识颠扑不破的泡沫能够长期存在——比如黄金和白银之外,投机需求基本上都无法长期的偏离其内在的价值,这也是股市中常说的「回归基本面」。基本面不等于成本,比如有些限量版的稀有游戏卡牌和手办也能卖到天价,那也是因为有些人就愿意为了自己的情怀付出天价,而情怀本身也是效用的体现。

盲盒,其实就有点像上面说的以太猫这个游戏。或许有一小部分人真心的喜欢盲盒,能够发自内心的欣赏和搜集盲盒,就像集邮,集古代钱币一样。那么如果盲盒就在这么一小撮人内部相互买卖,那么其价格是能够得到内在价值的支撑的。因为「搜集齐备一套盲盒」给一个人带来的心理上和感官上的「效用」,确实大于其付出的金钱损失。因为这种交换所带来双赢,所以这个市场甚至于还可以容纳一些人的投机行为从中牟利。

但是,当这个市场绝大部分人都是投机取向的时候,盲盒的整体价格就无法被那么一小部分人的真心喜欢所支撑了,那么必然就会经历一个泡沫从产生到膨胀,然后破裂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历史上已经重复很多次了,无非是一个小众群体的爱好因为偶然的机会突然被外界所知,然后大量投机者的涌入互相之间来回购买外加囤货居奇,导致价格节节升高,最终又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引发崩盘,盲盒又如何能例外?

并且,从保证稀缺性的机制上讲,盲盒别说和黄金比,就是比以太猫都差远了,这也注定其投机价值昙花一现。以太猫的缺点只是在于内在价值,其稀缺度是完全可以由去中心化的共识算法来保证的——展示出来一张小猫图片,然后说是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概率生成的稀有猫,那就真的是这么多的概率,无人能够作假;说不能复制就真的不能复制——ERC721的标准也是公开的,并不存在任何造假的困扰。即便是游戏的创始人,也没有办法违背算法规律,偷偷的生成无数的稀有猫来套利;但是盲盒这种由一个企业中心化生产,所谓的「稀有」完全由企业信誉来保证的,假想稀有盲盒的价格达到了一万倍乃至于十万倍;那么盲盒的生产者预计到不会再也更好的行情了,并且泡沫马上就要破裂,那么生产者显然可以轻而易举的在车间里大量的制造稀有盲盒,然后在市场上卖出套利。打个比方,以太猫的稀缺是模拟的天然的稀缺,就像土里的石头、水里的鱼一样,开发团队设定好概率之后,上线了就成为了以太坊链上的智能合约,开发团队并不能轻易的修改它;而盲盒的稀缺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稀缺,就像一个人故意把碗口大的水管掐成手指头那么细,然后一点 一点的倒水卖钱,并且说自己会一直这么公平的掐着,不对任何人偷偷放水。

所以盲盒的这种「享受打开之前都是未知」的小情趣终究也只能是小情趣,就适合小众群体内部的搜集、互换和买卖,除非卖盲盒的公司能开发出来一个洗脑机,能够让足够多的人非投机的、发自内心的爱上盲盒的搜集——而如果该公司真能做到这一点的话,还卖什么盲盒呢?


user avatar   yu-hua-xia-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user avatar   tai-ping-yang-dian-na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得不说,徐峥是中国最没创意的导演。

首先依旧沿用囧这个字,继续拍电影,国内徐峥属于首例,而谁又能记得,人在囧途的导演并不是徐峥,而是香港导演叶伟民,而这位香港导演也没想到,自己当初拍脑子一热的电影,竟然在后来被一直沿用下去,在徐峥的导演下,获得了12.67亿票房。让演员徐峥蜕化成导演徐峥,并且一跃步入了亿元票房俱乐部。

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不管是人在囧途还是如今的囧妈,剧情与人设是否雷同。

同样的商业精英,同样的中年危机,同样的要孩子核心,同样有个把男主折腾到崩溃的男二或者女二。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看到冯巩,就知道对方会说我想死你了,看到蔡明就会联想到恶毒老太太。

一个系列电影拍的没有任何新意,甚至让人摸不到头脑,为什么一定要坐六天六夜的火车到俄罗斯,为什么当妈的控制欲那么强,为什么儿媳妇会毅然决然的要离婚。全部没交代。

很多情节极其牵强,这种问题从泰囧就已经出现了,而且一直沿用至今,而且老梗不停的玩,手机一定掉水里,绝对没信号,走错房间被打,男主一定是科技研发者,但绝不说明研发什么。

2020年了,徐峥的电影如同那个囧字一样过时。且很多创意,还都是人在囧途玩剩下的。

徐峥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年版的郭敬明,他把自己的精明隐藏了起来,用自己的一招鲜经验加以包装,最后再加点烂鸡汤,炖巴炖巴端到大家面前。

你喝第一口会觉得是那个味道,出门还在想第一次喝它时候的感觉,时间一久,你会幡然悔悟,“呀,这老小子怕不是骗我钱吧!”

没错,他应该也明白,囧这个系列,到囧妈也就到头了,再也不会有什么新意了。

如果放在春节档,肯定能收割一波压岁钱,但谁曾想到今年肺炎闹得人心惶惶,所有贺岁档均已下架,公共区域全部关闭。

但徐峥就是运气好,这一点从泰囧开始就凸显出来,当初泰囧为啥高票房,真是得益于同行的衬托,同期上映的不是苦大仇深就是发人深省,唯有一部泰囧脱颖而出,在大家报复性观影中,它夺得了当年票房冠军。

这次也是,在春节档全面撤退的情况下,竟然版权卖给了今日头条,既不用被大家吐槽江郎才尽,也不用担心票房,估计这片真上映,连6亿都达不到,大门不出,就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说徐峥是当代锦鲤,实在找不出别的形容词。

至于为什么选择网络平台,实话实说,这一点倒是不怨,看过电影的均知道,这基本上是个网大,甚至还到不了我和我的祖国中的质感。

但谁让人家免费,要饭还嫌饭馊可要不得,毕竟我国人民薅羊毛还薅不过来。

大过年的,看个乐得了,谁让我们不能出门呢?




  

相关话题

  西北工业大学封宿舍了,可以晒一下你的盲盒晚餐吗? 
  中国为什么少有嬉皮士,朋克,哥特族这些西方常见的亚文化群体? 
  如何评价 2018.3.31 网易云音乐全部下架周杰伦的歌曲? 
  如何评价涩图文化? 
  奥迪双钻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田宫? 
  哪些成人可以使用的玩具既可减压又可给无趣生活加点料? 
  如何用你所在的领域专业知识证明人类的本质是「套娃」? 
  如何评价MENG出品的Q版模型? 
  为什么日本手办厂商寿屋会被贬称为狗屋? 
  是否有人从鼓吹男女对立中获益?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每朝末年明明已经内忧外患,大臣还是各贪各的,压榨百姓,争来争去,压上最后一根稻草?
下一个讨论
有没有汉族女孩儿和回族男孩儿结婚的实例?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