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等离子专业强答一波,不对的地方还请斧正。
现有的磁约束技术并不是完美的,在等离子体的边界区域会周期性的产生类似于太阳耀斑爆发的效果,称为边界局域模(edge-localized modes,ELM)。
大幅度的ELM的爆发对聚变堆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侵蚀甚至融化包裹等离子体的第一壁材料。导致表层原子剥离,使得等离子体被污染甚至破裂,无法稳定运行。
不过,实验中还观察到一种小幅度的ELM模式,其强度大约只有普通ELM的1/20,对壁材料、等离子体的影响很小。
可惜的是,人们虽然观察到了这种小幅度的ELM,但产生的原理是什么,以及如何稳定的实现这种模式?也就是Why和How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回答。
而本项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台基分布演化过程中剥离气球模不稳定性边界的移动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学机制。
他们还稳定重复地实现了小幅度ELM的高性能稳态运行,确认了获得这一模式的物理条件。这些物理条件和ITER/CFETR装置的工况是兼容的,因此这项工作有助于这些装置在未来的稳态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