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毙了亚硝酸盐相当于直接根除了加工型肉类,这也许并不划算。
这次我们重点回答后一个问题,为什么食品公司不以人类健康为首要考量?
比如在加工红肉中的亚硝酸钠,是因为长保质期的加工肉类的pH值通常都在4.6以上(不够酸),因此肉毒杆菌污染的风险较高,为了避免吃一口死一个的可怕局面,因此亚硝酸盐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开辟了「加工肉类」安全饮食的天地。
要是没有亚硝酸盐,你永远不可能安全地去吃午餐肉,火腿肠,萨拉米,熏肉,腊肉,腊肠了。这种美味的损失,肯定是比偶尔吃点亚硝酸盐带来的愉悦损失大得多的。毕竟加了亚硝酸盐你可以选择少吃点,而不加亚硝酸盐你就彻底不敢吃了。
所以这里就引发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
「健康」的维度有很多,你觉得不加亚硝酸盐是是企业应该做的,但是更多的人觉得企业应该是提供安全有保障的食品,而营养与健康是个人的抉择。尤其是美食实际上还有个重要的属性——愉悦感,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更难了。
所以对最基础层面的健康饮食而言,都不能只看某种食物,而要综合判断「饮食结构」和「膳食质量」才能判断出饮食是否健康。
更何况再上升一个维度,来看综合的健康寿命,那就要看:饮食,运动,心情乃至世界观这种更加虚和宏观的东西,才能判断是否健康。
我经常援引这个例子,就是最严格按照证据吃喝的人未必是最健康的。否则最健康长寿少病的人岂不该是营养师或者医学从业者?然而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所以对于含有亚硝酸盐的加工肉致癌这件事,我们自然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去拒绝,而是要注意一个摄入的度。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整体的饮食结构」才能判定健不健康,而不要去死磕某种单一的食物。更大一个层面来说,要想获得整体生命的健康,是一定要平衡饮食,运动,心态甚至人生观才行的。这就更加否定了“因为亚硝酸盐致癌,就彻底把加工型肉类踢出人类食物名单”的做法。
要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个月吃一次腊味煲仔饭的愉悦感带来的健康获益,说不定顶着上一周天天水煮西蓝花鸡胸肉的收益呢!
因此因为亚硝酸盐致癌,就直接从人类食物中枪毙了加工肉类,显然是因小失大的。
要想知道吃多少加工肉是安全的,就得知道这类实验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通常来说要研究一种食物与健康的风险,都会采用膳食调差表去调查人群吃的数量,或者份数。而这个间隔通常是以2-3天为单位统计总量,然后除以天数,就得到每天的平均摄入量。
而多数针对加工肉与健康关系的实验里,是这样比较风险的:
1.摄入最高的那群人比摄入最低那群人疾病风险高多少。(通常是观察性流行病学实验)
2.每摄入多一份(50g)[1][2],患疾病风险高多少。(这叫剂量-反应荟萃分析)
这个意思就是实验并不是比较那类“完全不吃”加工肉的人群与吃加工肉人群的风险,而是比较吃的最少那群人和吃的最多那群人的风险。
所以我们根据实验结论,并不能认为加工肉跟烟酒一样,是没有安全剂量的。所以为什么吸烟喝酒都是明令不被支持,但是加工肉只是推崇「少吃」,而不说「吃了有害」。
这也是营养学需要考虑的问题——食物的风险和营养并存。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大量数据也发现红肉摄入与结肠癌风险呈线性相关[1],但是依然没有直接把“不吃红肉”放进膳食指南,就是考虑到红肉诸多独特的健康获益对部分人群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容易缺铁的人群,和孕妇,儿童)。
退一步来说,加工型肉再是一级致癌物,它也是肉啊。很多地区的人群本身是吃不够肉,甚至吃不够蛋白质的。那么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是冒着营养不良的风险不让他们吃加工肉呢,还是给他们加工肉让它们冒着一定致癌的风险呢?
因此综上所述,为什么不能不加亚硝酸盐,也不命令禁止加工肉就是因为:
亚硝酸盐是迄今为止加工肉安全的最佳保障手法
加工肉不是说一点都不能吃,实验数据支持的是「尽可能少吃或不吃」
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定要综合考虑,包括愉悦感都需要考虑进去
这类问题我回答过很多次了,无奈还是很多很多人不知道,所以原谅我经常复读,看过的可以跳过
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没错,但是也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中应用广泛。
因为肉制品可能会感染肉毒杆菌,那玩意是真的会死人。所以为了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就加一些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加的量非常少。
告诉大家一个食品常识:
哦补充另一个常识:
安全和健康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加工红肉制品是安全的,但它不是健康食品。你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是短期毒害,一个是长期毒害。
另外亚硝酸钠除了防腐,也可以作为发色剂使用,就是让红肉制品保持红色,更有卖相。
亚硝酸盐本身其实不致癌,致癌的是亚硝胺,它是亚硝酸盐和蛋白质在体内形成的化合物。
而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亚硝酸盐形成亚硝胺。
因此许多添加了亚硝酸盐的食物中,也会同时添加维生素C或者它的类似物,以抵消亚硝酸盐的危害,在配料表中通常写作「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
我去超市拍了几张配料表图片
可以看到在这些肉制品中,亚硝酸钠和D-异抗坏血酸钠是共同出现的,D-异抗坏血酸钠还排在前面,说明添加量比亚硝酸钠多。D-异抗坏血酸钠就是维生素C的同分异构体的钠盐,具有和维C一样的还原性,但没有酸味,广泛应用在各种咸味食品中。
但是,也有的是不加维生素C的,或者由于需要加热食用,在加热的时候维生素C会被破坏,达不到效果。
因此我提供一个有效方法——
在吃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的同时,可以搭配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
或者直接吃一两片维生素C补充剂。
觉得有用请给我点个赞,谢谢。
补充:评论有些人不要以为吃维C就可以大吃特吃了,虽然吃维C有一定效果但是为了健康最好还是要少吃这些加工肉制品。
以及更多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内容看这里
肉毒杆菌会产生肉毒杆菌毒素,这玩意儿只需要一丢丢就能让你看着自己死去。它会抑制神经元细胞释放肌肉收缩剂——乙酰胆碱,从而抑制肌肉收缩。这个后果是很恐怖的,而且如果过程发生在肺部,你既不能呼也不能吸,死因多数为窒息——虽然你的肺部充满了空气。
不过也正因为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机理,科学家发现严密计算之后控制剂量使用,是可以消除皱纹的——皱纹产生原因就是肌肉过度收缩引起的,只要让局部肌肉放松就可以美容了。
肉毒杆菌极易污染肉蛋奶蔬菜,也是最麻烦的食源性污染菌。 因为普通措施对已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品是无效的。
当你用诸如加热之类的手段杀灭肉毒杆菌后,挂掉的肉毒杆菌就会释放出前毒素蛋白,再经过人体内的酶作用下变成有活性的毒素。 加热处理不能阻止悲剧发生,只有彻底抑制住肉毒杆菌的生长才行。
科学家发现,亚硝酸盐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但是亚硝酸盐是一类致癌物,这个等级就是明确的“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
有趣的是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在酸性条件下(胃酸),亚硝酸盐会和蛋白质反应产生亚硝胺,这个才是罪魁祸首。 这下就有搞头了,如果能够阻止亚硝胺的产生,那么既能防止肉毒杆菌产生又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的防腐措施是可行的。
避免亚硝胺产生的方法是既简单又暴力——加入维生素C或者维生素C类似物(D-异抗坏血酸钠)就可以了。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