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箍缩的原理很简单,向柱形导体提供一个轴向的极大电流(电流非常大,即使是固体导体在大电流加热加速下也会变成等离子体),电流会产生一个角向的磁场,载流子在该磁场洛伦兹力作用下向心约束。Z箍缩主要用于研究等离子体,也作为X射线源来使用,Z箍缩约束氘氚等离子就可以作为一个受控核聚变装置。聚龙一号就是国内最大的Z箍缩装置。
Z箍缩是最近十年才高速发展,被认为可以作为实现受控核聚变的一个选项的。目前最大的Z箍缩实现了26MA(美国),离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理论值50MA不远,正在设计的装置已经可以达到。
聚变最容易实现的是氘氚聚变,其约束条件相对而言是最容易达到的,但是氚很贵,必须靠人工核反应生产,需要提供中子对锂辐照来产生,还好氘氚聚变反应有中子产生,可以用这个中子来生产氚,麻烦就是这个中子的能量很高,达到14MeV,给聚变堆设计带来很大麻烦。
但是,还有这样一个问题:用中子生产一个氚核,这个氚核和氘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只有17.6MeV,而用这个中子去轰击一个可裂变的重核(不光是铀235这样的易裂变核素,在一般反应堆中难以利用铀238在这么高能量的中子面前也是可以被打裂变的),可以释放出200MeV左右的能量,并且有3~4个中子产生。如果把增殖氚的包层,做成一个次临界反应堆,这样一个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可以产生比聚变功率大11倍左右的总功率。聚变部分是需要消耗能量约束的,即使聚变产生能量和约束能量的比值较小,通过裂变包层也可以实现很高的能量放大,经济性更好。并且这样一个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可以利用一般聚变堆难以利用的可裂变核素比如铀238、钍232,而且氚的增殖效率也高得多。高能中子还可以用来嬗变销毁裂变核电厂的核废料,使其变成半衰期短得多的新核素,从而免去地质处置,
当然聚变-裂变堆的缺点也在裂变部分,尽管聚变-裂变堆的裂变部分是次临界的,不存在反应堆功率失控的问题,安全性好于常规的裂变堆;但是仍然含有比单纯的聚变堆-氚生产设计有大得多的放射性——当然纯聚变堆也有相当数量的放射性需要管理,但放射性的半衰期要短,总量也要小一些。
为了实现冷却和氚增殖,必须用锂或者锂合金作为冷却剂,反应堆的温度高于现有的裂变反应堆,加上高能中子的存在,结构上材料上的困难很大,当然纯聚变堆也面临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