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了。
根据周围朋友介绍的潜规则,女生一个人或者一两个人在酒吧里喝酒,身旁没有男朋友或者男性朋友照顾的,就代表有机会。
有一些人专挑这些人下手,帮她们买酒,然后喝醉了就伺机带走,当然之中也有斗智斗勇,不过天天撒网肯定是能成功一些的。
怎么看呢?我不想对这些捡的和被捡的说什么恶言,不过我已经决定不去酒吧扩大交际圈,也不接受习惯去酒吧夜店的女孩做妻子。
某个前任是酒类爱好者,由于工作原因我们不能天天在一起,在一起时她的状态基本上是三分之一的晚饭要喝酒,三分之一的喝酒要喝醉,是断片的那种醉。
而我自己酒量远比她好,但是不爱喝,控制到每个星期跟相熟的兄弟喝一次,不喝醉。高尿酸,喝多了经常不舒服。
和她在一起喝酒,她喝断片了就照顾她,我喝多了不舒服,她也心疼,她也觉得喝多酒不好,于是让我监督她,我们一起少喝酒。然后她也跟我约法三章过,跟异性相处的底线是不能睡。
开始挺好的,后来渐渐地她控制不住自己了,还是想喝,我不在,或者我没法喝的时候,她就自己找朋友出去喝。
然后有时半夜会有我不认识的陌生男性打电话给她。
然后她对朋友介绍的、首次出现在酒桌上的男性特别热情,在我在场的情况下。
其他的我也没什么石锤,也不想石锤。
后来分手了,我也想了想,还是算了吧,爱喝醉的姑娘,无论好姑娘还是坏姑娘,无论抱着什么目的经常醉酒的,还是不要在一起为好。
其实我从小到大见到的残障人士并不是很多,小时候以为是残疾人数量很少,长大了才知道是因为我们给与他们的支持可能还太少,不足以让他们可以自在地出现在大街小巷。
所以看到这个康复师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样子,我觉得很高兴,因为他自信、耐心、温和,和大多数人没什么两样。如果我是一个听障患者,我一定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到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有他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听障朋友才能鼓起勇气走上大街,过正常的生活。
小时候接触到的残疾人士,大多不是这样。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哑巴爷爷,他应该是从小听不见,所以也不会说话,日常就是默默地坐在老城小巷的一个角落,勤勤恳恳地给顾客修鞋。我上下学常常会经过他,但是没什么交集。
后来有一次,我妈让我把家里的鞋拿去给他修,修完以后要给钱的时候,他居然摆手不要。旁边一个卖菜的大妈解释了我才知道,原来是爷爷看我年纪太小,不收钱。说实话,我日常经历的更多的是看我年纪小,多收钱的(比如买菜),第一次被“免单”,对象还是个赚钱不易的聋哑老爷爷。
结果回家我和爸妈说没给钱,我爸妈还开玩笑说以后都让我去,给我整生气了,后面家里有鞋要修的时候,我都让我爸妈自己去。
现在基本上也没人修鞋了,不知道老爷爷还在不在世,愿善良的人永远被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