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皇帝明知谁是奸臣却不铲除他? 第1页

        

user avatar   liu-yu-hao-10-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奸臣”难道不是一个被铲除后追授的头衔吗?

不是因为是奸臣所以被铲除

而是因为被铲除了所以就变成了奸臣


user avatar   yang-yu-cheng-24-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一名大臣在开口或者行动前,我们无法确定这名大臣是忠臣的还是奸臣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薛定谔的大臣,也被称为大朝会测不准原理。(回题主)

2、大忠臣和大奸臣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场朝会里而不斗争,这是封建大臣不相容原理。(孔融曹操,王安石司马光二集团)


3、两广的一个奸臣做坏事会引起京师忠臣的一片哗然,这就是著名的中央集权蝴蝶效应。(田文镜,宁王,朱棣)

4、一个奸臣在众目睽睽的朝廷上呼吁皇帝攘除奸凶,呈现忠臣的性质;而在别人不注意的情况下疯狂卷钱,呈现奸臣的性质。这种现象被称为朝廷的忠奸二象性。(当代某些人)


5、如果你担心朝廷有奸臣,那么就一定有奸臣,这就是所谓的奸臣墨菲定律。(出师表)

6、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奸臣受到的权力的增加,他从该权力中连续增加的每一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越来越小的一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奸臣的边际递减规律。(朱温,王莽,南朝四国)


7、一个大臣永远处于忠与奸的叠加态,当你观察时,他会马上确定他是忠还是奸,这称为大臣的坍缩。(司马懿)

8、小奸臣总是自发的向大奸臣转变,不可能把大奸臣变成小奸臣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是为臣力学第二定律。(和珅,魏忠贤,王振)


9、选任意一个大臣,他同时处于忠和奸两种状态,你没有办法确定他的具体状态,除非他行动或开口。这叫大臣的忠奸二相性。当他手里有军队的时候,他会表现出大奸臣的一面,当他势单力孤的时候,他就表现出小奸臣的一面。(董卓,安禄山,三藩,候景,袁术,北洋军阀,新军阀)


10、两个相距遥远距离的奸臣,一个号召发动政变造反,另一个奸臣立即受到影响随之变得有造反倾向,这种鬼魅似的远距作用叫做地方奸臣的量子纠缠。(各种突然爆发的大起义,汉末天下大乱,十八路诸侯起兵)


11、奸臣的小喽啰们彼此之间可以替代,且对于效用没有影响。这是奸臣同质性假设。(广大奸臣的狗腿子们)


12、“忠臣”老觉得在全世界都是“奸臣”,这叫被迫害妄想忠臣综合症。(国民党与共谍,北宋党争集团)


13、在奸臣同质性假设下,在一个奸臣占多数的社会中,社会制度由奸臣决定,每一个忠臣都是lawtaker。这是奸臣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说。(孔融,狗货(荀彧))

14、 当一群奸臣和忠臣在一起时,奸臣和忠臣斗。当和另一群奸臣在一起时会互相斗,这叫奸臣磁场相斥定理。(西晋王恺石崇斗富)


15、 每当一个奸臣率先实施造反,总会带动群体内的多数奸臣仿照他的行为,也开始造反,这叫奸臣羊群效应。(八王之乱,七国之乱)

16、臣法三定律
一个奸臣和一个忠臣斗争,交换他们的职位,他们依然会斗争。是为臣法交换律。


三个立场不同臣子在一起,先让前两个人斗,或先让后两个人相斗,再同第三个臣斗,结果不变,都是只有一个人胜出。即为臣法结合律。


两个忠臣一起和同一个奸臣斗,可以把两个忠臣分别同这个奸臣放一起,还是会斗,结果不变。就是臣法分配律。


17、忠奸均衡斗争中忽然出现墙头草集团,这种含有墙头草集团的忠奸等式叫方臣式。


一个墙头草集团即为一元,该墙头草集团有一人即为一次,由此类推,二元二次方臣式即存在两个墙头草集团,每个集团最多有两人。


不存在无法辨别忠奸绝对中立的墙头草,辨别墙头草的忠奸,将之解开并让其加入自己的阵营,从而打击敌方的过程即为解方臣。(伟大的数学家李德胜在他的数学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用通俗的语言详细回答了解方臣的意义,并总结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在随后的实践中成功的把无数墙头草集团解为‘忠’;还将自称绝对中立的墙头草破解,笑称为‘中间路线的破产’,最终击溃了奸臣集团。这一解方臣法随后被称为‘统一战线’,为李德胜定律三大定理之一)




注:以上忠臣和奸臣为辩证关系,并非忠就一定是忠,奸就一定是奸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做皇帝不是玩p社游戏,全天下细枝末节数据一目了然,未必对奸臣以下的整个系统知根知底。
  2. 该奸臣具备其他人不具有的能力,不可替代。那贪污之类的就算额外工资了。
  3. 皇帝不是上帝,自己也有暗箱操作贪污腐败的需求。显然奸臣更适合操办或者由奸臣来“建言献策”。国库和內帑毕竟是分开的。

user avatar   handy-20-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我深有领悟,我来答。

每年草莓刚上市时候特别贵,但是我又特别想吃,如果我自己买回来,一定要挨爸妈一顿说,幸好我儿子爱吃,我就多买点,我们全家一起吃,其乐融融。没想到有一次,我儿子说啥也不吃,这可就急坏我了,他不想吃没关系,可我想吃啊,后来只好拽到草莓摊位,好一顿威逼利诱答应给他买玩具才就范,替我抗了这个黑锅。

看到没,在这么小的一件事上,我爸妈就发挥了类似言官的角色,我儿子就类似那个大臣,他是不是奸臣完全由我来决定,帮我实现了愿望的同时,他也能实现他自己的小心愿。

皇帝也是如此,想扩充后宫了,得有大臣识趣上折子,主子你子嗣太少,不利社稷。

想出去微服私访了,想兴建后宫了,这桩桩件件都不能自己挑头来说,一是容易遭到言官清流的抵制,二也是想落个好名声。这时候就得有个奸臣出来干这脏活累活,你不但不能铲除他,还得带他一起分点好处,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得拉他一把,不然下次谁来干这脏活累活。

自古以来君君臣臣,哪能分的那么清,皇帝也得求人不是。

反面例子,你看崇祯皇帝一辈子用人朝前,不用就杀了,可不就落个死到临头,没有一个人追随的下场了。

其实这个道理,小到家庭,中在职场,大到庙堂之中,无处不在,好好悟吧。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奸臣’实际上从未存在过,你不能铲除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就算我们老祖宗无论是文献里,传下来的文化里,还是祖传艺能里,都对人的多样性百般不尊重,

我们实际上还是必须面对人是多样的这个事实。

什么叫人是多样的呢?

就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去审视一个人的时候,

他是完全不一样的角色。

就拿昨天的新闻来说,我说我一点不同情那个猝死的。

为什么?因为他在猝死前,是比它先猝死的人的刽子手,所以他是‘奸臣’?

那对他的老婆孩子来说,他是奸臣吗?

对他的老板来说,它是奸臣吗?

对他的手下来说,它是奸臣吗?

对他的同僚来说,它肯定是奸臣没跑了。

我们习惯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衡量善恶是非。

但是,大家应当知道,这是错误而愚蠢落后的大脑想要偷懒做出来的行为。

分析一个具体的人,应当是多样性的。

皇帝很明白这样的道理。

什么样的人在他看来是奸臣,

和什么样的人在历史上会被称为奸臣,

是两回事。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是良臣,谁是奸臣,你以为这么好分辨吗?

书生义气,挥霍方酋,自以为自己读了几本书就全知全能了。

一个人告诉你,把你家的房子卖30万,全家人出去租房子住,10年后他保证帮你赚500万。你觉得他是良才还是骗子?

假设有100个人信了,把家财交给了他。结果其中50个人没有等到10年就家破人亡了,老婆要闹离婚,父母要闹矛盾,子女要闹父母无能。

还有30人眼看不对,撤资了,结果不但没有500万,连本金都要不回。

剩下的人一看,这就是个骗子啊,结果纷纷撤资。

剩下1人,由于消息闭塞,根本不知道情况。还有1人,自己有本事,很快就又自己赚了几套房子,结果只有这两人坚持到了10年。最后有一个人运气好,收到了900万,有一个人遇到了一些问题,只收获了300万。那么,这个人算什么?收获900万的那个,最后收官一投,结果最后一把遇到了经济危机,900万缩水成450万,他又算什么?

另外有一个人,没有卖房子,结果遇到大涨,什么都不做,结果房子涨到了700万,他又算什么?


治国,比一套房子复杂几万倍?又有谁干断言做一件事情能顺风顺水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最后100%能达成自己的目标的?出了问题,到底他是良臣,还是奸臣,谁能判断?

一个袁崇焕就是最简单的例子。袁崇焕说五年灭金,结果五年了,金人活蹦乱跳的,于是有人就说袁崇焕是个奸贼。袁崇焕在时,虽然也打不过满人,但至少防线固若金汤,耗死了敌酋,逼得满人只能绕开他从蒙古入侵。结果就是袁崇焕欺君。

堂堂大明,那么多军队和将军,大家都是吃干饭的吗?满人把袁崇焕绕过了,大家就歇菜了。到底是怪袁崇焕无能,还是该怪大明朝全是废物?

袁崇焕没有达到五年灭金的承诺,只能说明他能力不够,但他是不是奸贼?他能力不够,是不是就该死?杀了他换个人来,结果更烂,责任由谁负?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是不是乱贼?是不是把他换了就能解决问题?最后把国家搞崩溃了,到底是因为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还是崇祯杀了袁崇焕?或者应该去怪孔子杀了少正卯带了不好的头?丘处机路过牛家村不应该多管闲事?

一个人能力80,吹牛说他有100,结果只有80。说要灭了敌人,结果只是防守。说要当忠臣,结果擅杀大将,他是否是奸臣?换了一个能力只有50的,不吹牛,只有50,敌人来了就躲,缺少利益就抢,领导要换他,他拥兵自重。那么,前后两人到底哪个是良臣,哪个是奸臣?你把后面那个再杀了,再换一个能力只有30的?


人崇祯也苦呀,遇到个袁崇焕,有点能力,但是不够用。换其他人,更是垃圾。想想人家汉武帝,李广全军覆没了,迷路了,人随便抓个裙带幸臣卫青,也能独当一面。匈奴人和卫青在大漠玩捉秘藏了,人随便抓个外戚霍去病,结果就是个捉迷藏天才。大家都是皇帝,为什么待遇就差这么远呢?你说我大明腐败,汉朝内斗了几百年,从西汉斗到三国,结果呢?架不住高手遍地呀,都分裂成三个国家了,依然是拳打匈奴鲜卑脚踩南蛮山越。这样一比较,整个大明全TM是奸臣,都应该铲除。待朕土过血,人换种,再造乾坤吧。


user avatar   yu-lei-16-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太宗有个大臣,叫宇文士及。

这人就是个投机主义分子,典型的墙头草。

他的哥哥杀了隋炀帝,还当过几天皇帝,他自己也被封过王。

但之前他曾暗暗给李渊送过一个金环,表示投诚。

等他哥死了,安安心心跑长安去了。

投了老李家,他跟的是李世民。这些都不说了。

天下大治之时,围绕李世民的都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褚遂良等人。

有次宇文士及跟着李世民游园,李世民看到一棵树。

说:真是棵好树啊!

宇文士及马上出口成章,这树好在哪里,哪里好……,果然是棵好树!!

可惜宇文士及遇到的是李世民,所以李世民说:

魏征他们常劝我远离那些马屁精,今天,我终于知道这马屁精是谁了。

宇文士及说:皇上,你每天被魏征那帮人怼得那么难受,我再不拍拍马屁,你这皇帝做的还有意思吗???

这个宇文士及后来是善终的,谥号“纵”,是因为他生活奢侈。

对了,他妹妹是李渊的妾,而且很得宠。

你觉得,唐太宗那么英明的皇帝,为什么不让他滚蛋?


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官吏可以被定义为“奸臣”。

这个“奸”,是对皇帝而言,还是对国家而言,还是对人民而言?

忠奸之间的辩证关系且不说。


对于用人,《资治通鉴》里司马光倒是给出了一个评判标准:

能力道德两项指标给官吏分了个层次,依次录用——

最优选择:能力、道德都是上品的。

其次:能力下品,道德上品。

再次:能力下品,道德下品。

最后:能力上品,道德下品

你没看错,最不能用的是能力上品,道德下品的人,

因为一个人道德越差,能力越强,官越大,对国家对体制的危害就越大。是坚决不能用的。

所以答主的“奸臣”指的大概是这类人吧!

我想,按司马光得理论,宇文士及应该属于能力下品,道德也下品的人吧,留着他也没啥危害。

所以不至于被铲除。


司马光这套理论看起来很靠谱,能力和道德都可以通过他们的言行来判断。

但判断的准确性就要靠皇帝的能力了。

皇帝首先要有“知人”的能力,但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多。

刘邦、汉武帝、光武帝、刘备、曹操,几乎所有的有为之君都是知人的高手。


我们假设皇帝具备了“知人”以及干掉奸臣的实力。

他也未必就会干掉奸臣


看易中天中华史,里面有这样的说法,我觉得很有意思。

高明的皇帝,善于用小人,也善于用君子。

他们用小人来夺取、巩固权力,来平衡政治关系。

他们用君子来治理国家。

所以君子和小人要兼用。

只是用小人是利用。

有利用价值的就留着,管它祸害谁,只要对皇帝有好处。

没有利用价值了,就干掉。

用君子则是任用。

可能因为某些局势,不得不给他降级,不得不给他处分,但一定不会干掉他。

随时留着时机让他东山再起。

当然也有不得已被干掉做牺牲品的,比如晁错,这只能说明景帝当时还不够强悍。

说到底关键是皇帝的知人能力,还要看皇帝的自身能力,以及对国家局势对政权的控制力。

最后,奸臣,绝大部分都是后人定义的,后人根据这些人的大致事迹给这些人一个评定。

但历史的细节,却何处寻找?

假如李世民没那么强悍,如隋炀帝的命运,那么同样一个宇文士及,历史的对他的评价将会改变,李世民不处理他这事儿也会被夸大。

最最后,官方修史的规律是,历史都有接替者书写,除了马后炮,他们最喜欢夹带私货。

就说大清朝,没有那些“卖主求荣"的货,一帮子光能打仗的蛮子能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到是功劳大大的吴三桂,被逼得反清,好家伙,当个标杆钉在耻辱柱上。真要按汉奸清算,岂止一个吴三桂?


user avatar   lu-pi-gong-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信息沟通极其低下的水平下,你判断不出来什么是忠什么是奸。

说个乾隆朝的事。乾隆这人一辈子出了名的刻薄寡恩,在他手下就是旗人要是稍有过错动辄都会出旗,清宫侍卫回忆录里说同治年间上了岁数的老侍卫还跟他儿子说你刚才说的话换在乾隆爷的时候叫人逮住了直接给你出旗。

但是乾隆一辈子却又非常好名,尤其好仁君爱民之名。乾隆一辈子最爱干的事就是赈济百姓,听说哪里闹了灾,往往乾隆第一反应就是先免除此地的赋税再说。至于私开粮仓赈灾什么的乾隆不仅不会追究往往还会给这种“心系百姓”的好官升官嘉奖。反而倒是严守程序的会被乾隆斥责,骂他百姓嗷嗷待哺你居然要先等朝廷指示才开仓放粮是何心肝。

嗯,这么看来乾隆是一位好皇帝,大胆绕过程序直接赈灾的官僚也都是有作为有担当的好官了吧。

但是一旦摸清了乾隆的性情,当官的就美滋滋了,我贪污,我腐败,我偷吃国家的储备粮,我帐做不平怎么办?闹灾吧,闹灾之后本官为了当地一方百姓甘愿冒杀头的罪过私自开仓赈灾,反正日后乾隆爷也不会追究。这一赈灾不就都把一切做平了。

于是,这么一路下来终于养出在乾隆四十六年的时候爆发了甘肃王亶望等人为首的冒赈案,案子说起来经过很简单,就是王亶望等人摸清了乾隆好名好赈的性情,到了甘肃年年都跟乾隆说皇上甘肃这边百姓太苦了年年干旱民不聊生不赈灾不行呀,乾隆看了立马指示赈灾,必须不遗余力的赈灾!于是在乾隆眼中王亶望就一直是个忠诚爱民的形象。直到阿桂到了甘肃平乱给乾隆上折子说主子爷不是奴才不赶紧回来而是这地方连降暴雨大军实在走不动呀,这时候乾隆才发现甘肃那边有问题,爱民如子连年赈灾的王亶望把他当猴耍了。

在古代那种信息沟通情况之下,你想从递交上来的海量的各种信息中判断远方情况的真伪,难如登天呀。所以答案就是往往一个人是忠是奸大多时候根本就无从判断。


user avatar   lizeyu.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养着可以借其势行制衡之道

活着可以借其手敛万民之财

杀了可以借其首赢万民之心

如此尤物

我也轻易下不去手.


user avatar   sui-xu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别以为在古代,皇帝就可以只手遮天。

有权倾朝野的权臣,根本就不会把皇帝放在眼里。

汉朝的大将军霍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昌邑王刘贺上位不过27天,就被霍光赶了来,转头让刘病已上台。

第二,臣子们在皇帝眼中是什么?只不过是工具人而已。

你是忠是奸是其次。关键是用起来好用。

和珅贪钱归贪钱,但办事能力强啊。有些是乾隆皇帝就只能依仗他,什么刘罗锅,纪大烟袋通通不好使。

皇帝也喜欢那种有清廉又正直,办事能力还强,说话还好听的臣子。但是这种人少啊。

有的时候没办法,明知是奸臣,但是用起来好用,那也就凑合着用吧。

和珅最后也没什么好下场,乾隆皇帝把他当做了送给自己儿子的新手大礼包。

可见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是了如指掌的。我并不是不铲除你,只不过在你还能用的时候,我不铲除你,等到你没有利用价值了,我就铲除你。

说着,我都有点同情起这个大贪官来了。




        

相关话题

  神宗这个庙号为什么是明褒暗贬啊,求达人解读? 
  如何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历史 ? 
  中国的历史教材真实性、客观性如何? 
  反董卓联盟,为什么无刘表,刘焉,刘虞? 
  历史上有哪些英年早逝的人?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 
  为什么三国粉中蜀派的这么多?特别是诸葛亮粉? 
  如何评价美国一战的总统威尔逊? 
  中国有哪些别具特色的古城? 
  近代中国革命为什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深圳健牧跑团成员在公共体育馆大吼跑得慢挡道的中学生?
下一个讨论
双黄鸡蛋可以孵出两个小鸡吗?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