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棒球无论是参与还是观赏,其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比起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那些运动,都太高了。不懂棒球的人得很用心学习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从棒球中获得乐趣,而大多数人显然没有那么闲。
足球玩法:不许用手,把球弄进对方门里。
就一句话,这是世界第一运动。其他规则中,出界和不许踢人是常识,学习和理解成本几乎为零。其他如守门员的设置、越位等,业余者不需要知道这些也能正常踢起来,而且运用到的技术(踢、传、停、带、头球)和世界杯决赛的技术完全没区别,踢的就是足球。足球的一大本规则,绝大部分是职业比赛所需要的定量规则。
篮球玩法:不许用脚,把球弄进对方筐里。
看起来也只有一句话,但是和足球不太一样,篮球有持球走步、进攻计时等等规则,而且他们还对运动的性质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这些那就完全不是篮球了。
排球玩法:让球在对方而不是己方的场地内落地。
也是一句话,但是重要的补充规则比篮球还多。三次击球,轮转换位等等。而且排球对身体素质和技术的要求比足球篮球都高得多。也就是说,踢足球只要会跑就能跟着踢(而且能有一定的贡献!),打篮球也差不多,而排球你找个完全不会甚至练过一两个小时的人来都跟木桩子区别不大。
比如之前3个日本国脚vs100小学生的比赛,日本国脚不说使出浑身解数也是踢得很用力才2:1赢的,这要是排球,一个国家队球员发球,对面站满了小学生也回不过来球...
再看棒球呢?所以棒球能够流行需要为什么,不能流行不需要为什么。。。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