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楼叫“国主”,
家里有房叫“城主”,房子叫做“xx城”,
家里没房叫“无城”,暂时住的地方叫“阵屋”,
楼下保安室叫“出丸”,
家里的防盗门叫“大手门”,
阁楼叫“天守”,
储藏室叫“藏”,
厕所叫“雪隐”,
在阳台上养花叫“大名庭园”,要从中国古籍里找典故命名为“xx园”,
楼下的街道叫“城下町”,
户口本户主叫“当主”,
家里管事的叫“家督”,
公司给分房叫“大名知行”,不算平方米算“石高”,
搬家叫“转封”、“国替”,
新搬的房子变小的叫“减封”,
新搬的房子变大的叫“加封”,
房东赶人了被迫搬走乃至睡大街叫“改易”,
领到房产证了叫“安堵”,
量自家面积叫“检地”,
圈占公摊面积叫“新田开发”,
没收危险玩具叫“刀狩”,
和某个人约战单挑叫“一骑讨”,
和若干人一起打群架叫“合战”,
孩子成年叫“元服”,
招待客人叫“茶会”,
家庭内部纠纷叫“御家骚动”,
孩子离家出走叫“脱藩”,
自己被赶出门叫“出奔”,
在家宅着叫“蛰居”、“闭门”,
给亲朋好友报仇叫“敌讨”,
殴打隔壁老王叫“妻敌讨”,
传统艺术爱好者叫“数寄者”,
杀马特叫“倾奇者”,
赶走家门口奇怪的流浪汉叫“打拂”,
出门住的宾馆叫“宿场”,
即便是百货大楼也只能叫“市场”,
囊中羞涩叫“手元不如意”,
看得不是大夫是“药师”,看算卦的也叫“药师”,
骂人只骂“愚者”不骂“马鹿”,
嘲笑别人不自量力说“片腹痛”,
各打五十大板叫“喧哗两成败”,
称呼自己为“拙者”,
称呼父母为“父上”、“母上”,
称呼朋友“xx+殿”,或者“贵殿样”,
称呼朋友的太太叫“奥方样”,
称呼老板为“上样”,
称呼老板娘为“御台样”,
称呼老板的爹为“大御所样”,
称呼老板的妈为“大御台所样”,
称呼老板的儿子为“若样”,
称呼老板的女儿为“姬样”,
老板的小秘叫“腰元”,
老板的男秘叫“小姓”,
给老板打工叫“奉公”,
给老板干活叫“奉行”,
老板的命令叫“御用”,
老板发工资了叫“御恩”,
老板克扣工资叫“上米”,
无偿加班叫“普请”,
老板发的聘书叫“朱印状”,
去老板家送礼叫“参勤交代”,
去总公司出差叫“上洛”,
跟老板有亲戚关系,那么你是“亲藩大名”,
父母那一代就在这家公司工作,那么你是“谱代大名”,
啥关系都没有的,那么很遗憾,你只能是“外样大名”,
没房住公司宿舍的那是“直参”,那不是大名。
经常能见到老板那是“旗本”,
见不到老板的是“御家人”,
住的地方叫“屋敷”,
即便是直参也不要紧,万一哪天有房了你就是大名了,所以上面的叫法也可以提前用着练练手。
嗯?这是近世大名?不全是战国大名?快醒醒,平成都完了,当啥战国大名?(逃)
===============
使用了评论区内@Rico 、 @黑色裂变、 @爱洲移香斋 、 @黑满月 、 @犀利的逆袭 、@方向等的一部分意见,在此表示感谢,实在是@的不到请见谅。
不说别的,你能不坐马扎直接在家里跪床上所谓正坐坚持半个小时是基本要求,这关过不了,别的都别扯了,我试过,别说跪半个小时,我盘腿坐十几分钟就受不了了
之前一个新闻我记得是说,日本下围棋传统是正坐,也就是对面跪下,棋盘很矮,现在日本人都不太讲究这个了,认为太累
我,“灯市口之龙”、“东四的大傻逼”、“北王府井第一弓取”、“东华门十二台柱”之一的“多福巷之大黑柱”,从五位上天海朝臣如月东华门守千早入道法华轩柒弍,
是称霸东华门、景山、交道口三国二十七郡,户数四万四千户,贯高十一万贯的超级大名。
有人可能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概念。战国时代分为“五畿七道”,“五畿”指的是靠近紫禁城的五国——东华门、景山、交道口、西长安街和什刹海。“七道”指的是在外围保护拱卫的七个道(道指的是沿着主要街道形成的大区划,比令制国要大。日本直到现在还保留了一个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也就是北海道)——安定门街道、北新桥街道、东四街道、朝阳门街道、建国门街道、东直门街道以及和平里街道。“五畿”里属于东城公方治下的三国都在我手里,说句“超级”不过分吧?
从我的领地最南端走到最北端,要耗费足足一个小时的时间,领土广阔之极,号称“阔如如月,日半走到日落山”。
我的居城长这样
八层大天守,四面铁炮橹,对面的你足轻不是爱爬墙吗?爬啊,爬上来算你牛逼。
精巧设计的坡道,可以有效加大阻拦敌人的作战面积。敌人在爬墙不能之后肯定会来爬坡,这时候上面的武士拿着长矛就是一顿乱捅,而下面的人因为在低处,只能被动挨打,没法反击。
筑城千万条,防火第一条。
城墙不耐烧,家眷两行泪。
战国时代,火灾、地震时有发生。吸取了“归云城的天下人”内岛氏理的教训,本家安排了完备的逃生路线。再也不用担心仓皇逃跑的时候马背上洒大酱汤了。
而且,为了防止出现“本能寺之变”那种尴尬状况,我还特意挖了地道,地道出口前面有一影壁墙,不往这特意瞅肯定看不见这有出口。必要的时候可以从地道溜走。什么武家尊严不尊严的,人死了啥都没了。
就算地道出口也被封死,地道里面还有岔路,穷途末路的时候,可以带着家眷全家移民朱辛庄。
饭团啊腌咸菜之类的都是足轻和下级武士吃的,我身为大名和武家栋梁,当然不能吃这种东西。看看我每天的食谱
“豆腐东华门风煮”“唐辛子鸡手羽”“信(lv)玄(da)饼(gun)”“海淀玉泉御米”“鱼元出汁煮”
什么你说武士不能吃肉?你不说出来谁知道我吃了肉?
偶尔也可以在居城吃到南蛮式菜肴。上面的是春卷、肉竜和玉蜀黍。下面的分别是下总国产的千葉豆腐,和平里国青年湖郡的青年湖里捞的海老和湖蟹(和北方安定门、和平里两国开战的时候会断供,但是也可以从筒子河或者通惠河里捞),还有从荷兰远渡重洋送来的南蛮细面。吃的时候要像南蛮人一样用刀叉,原则上不可以用箸,但是你非要用的话对面的座位也有一双。
作为大名,还需要多练习茶道。茶道在和其它大名进行外交的时候,以及和家臣茶话会的时候,都非常有必要。
茶器重于简朴,不一定非要用曜变天目这种顶级茶碗,用玻璃杯也是一样的。再说了玻璃杯在《太阁立志传5》里可是7级道具(最高级),跟蚂蟥绊差不多贵。
日本战国是大争之世,俗话说“武士必争”,想要资源,得去抢,抢不过别人,你就得立正挨打。可以说整个战国时代,就是日本疯狂内卷的时期。在内卷的时代当然要吃内卷的食物压压惊。
这是下级武士们住的阵屋,看上去还不错吧,可惜这是战争的时候用的临时阵屋,战斗结束就要拆掉搬到下一个战场去,毕竟我们的建筑材料有点不够用。
家老成员名单。当然由于本家隐私原因,每位家老的姓名和一些重要信息被我糊掉了。不过这个都是贴在城门口的,人人都能看到。
一家当主居住的地方被称为“馆”,和“城”不同,“馆”不以防御为目的,所以不需要很多守备施设。日本战国历史中有很多知名的馆,比如甲斐武田家的踯躅崎馆,虾夷武田家的胜山馆、花泽馆,大内家的山口馆等。
这座位于东华门、景山两国交界处的馆,因为位于诸国之中央,装饰又极尽华丽之能事,因此被命名为中国美术馆。
大名在战场上不能乱喝酒,只能喝点糖水代替酒了。上杉谦信就是喝酒喝多脑溢血死了,我可不能蹈他的后尘。
像这个甘酒,喝起来有酒味,但是几乎没有酒精,我就很喜欢
我们家的家徽长这样
打仗的时候,要用军配来指挥战斗。为了防止军配被砍断(参见川中岛),我准备了好几支。
偶尔也要记得上洛,要维持本家在朝廷的存在感。
除了上洛之外,还要去东城御所谒见东城公方,这可是将军家的重要支流,怠慢不得。
@安国大将军 写得很好,但太过硬核,不好模仿,我来写个简单易学的——改名字。
首先把姓改了。我们熟知的日本武士姓氏实际上叫做苗字,不理解的可以当做代号。举个例子,我们熟悉的武田信玄真正的姓氏是源,他的祖先源信义搬到一个叫武田的地方后自称武田信义,好与家族中其他支系相区分。战国大名的苗字基本来自地名,例如织田信长的祖先据说是越前国织田庄的神官。所以建议把姓改成自己居住的街道办、社区、学校、小区或者其他标志物的名字都可以。这样一来,你的名字就可能变成滨江德华、北门学友、万达思聪。
其次,选个通称。如果同学你还没成年,可以把你父母叫你的小名拿来用。例如前田利家幼名犬千代,前田犬千代这个名字和前田二狗子没啥区别。如果已经成年就别这么干了,中日两国人民都认为这是很丢人的事。成年人有通称,通常还是代代相传,许多人的通称比本名还有名,例如竹中半兵卫(本名竹中重治)、柳生十兵卫(本名柳生三严)等等。通称没什么特别要求,你要叫次郎、太郎或者太君都可以,个人建议选个喜欢的动漫角色名拿来当通称,例如一护、鸣人、路飞之类的。
然后最好加个官名,这是战国大名装逼必备。这个官可以是你自己当过的,也可以是你祖先当过的,也可以压根凭空冒领(不要太离谱就是)。以我为例,我大学时当过团支书,所以我可以给自己加个团支书或者团长的官名。我爷爷当过明月村15生产小队的队长,那我可以自吹爷爷是明月村村长,于是我可以从团支书、团长和明月守三个名字中选一个。
如果你有了儿子,自己对逼格要求又比较高,可以出家要个法号,然后把法号放进名字里,有了继承人或者信佛的大名经常这样干。例如武田信玄的名字来自法号德荣轩信玄(德荣轩是斋号),上杉谦信的则是来自法号不识庵谦信。
取名结束后,还是以老朋友武田信玄为例,他小时候叫武田胜千代,长大后取名晴信,通称太郎,官名大膳大夫,所以又叫武田晴信、武田太郎、武田大膳大夫、武田太郎晴信、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出家后全名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入道信玄,大家习惯称为武田信玄。
那么你的名字依样画葫芦就是:滨江二狗子、滨江德华、滨江一护、滨江团支书、滨江一护德华、滨江团支书德华、全名滨江团支书德华入道悟能,大家习惯称为滨江悟能,真是个很有战国味道的名字啊。
一顿一小碗饭,一条小鱼,不能加饭,鱼吃完一面不许翻过来吃另一面。
不吃其他食品,不得上脚气病不是贵族
谢不邀
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一定要找几个俊美小青年(男性)日夜服侍你,如果对方吃醋了,你还得写充满海誓山盟的书信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什么,你只喜欢女性!一看就是祖上没有高贵的武士血统,只有猴子那种乡下泥腿子出身的暴发户才会不喜欢众道
在北京买一个大house,然后把大部分家眷安置在那里。
借上海商人的高利贷,还不起,再找最高法让他们判欠债无效。
生两个儿子,一个败家子沉迷兰学奇技淫巧,一个送去学朱子学。
2010年之后,南方媒体和ngo组织下,有些地方看东北就跟欧美看中国一样。带着一些东北人自己都贬低东北,何必呢?
东北由于时代的原因,建国初期没把财富留下来进行产业升级。但80,90后的城市东北人应该都是挺幸福的,城镇化早,父母基本都是双职工,重视教育,物质生活基本不愁吃穿,高考也不难,普遍大学都考的不错。东北没有互联网企业,又不是金融中心,重工业设备比人贵,自然人才回来的少。
东北轻工业建国初期还有些保留,后来因为地理位置不便出口,再加上税率比南方中基本走的走破产的破产。吃的用的基本都是长三角和珠三角造的,叠加现在物流这么方便,财富的转移更加明显。
最大的就是人口问题,三四线东北城市人口还不如南方县城人口。没有高端产业留下人才,密集型制造业又没有那么大的人口基数,产业升级错过了最佳时期。国企逐渐衰败,10年之后的四万亿跟东北基本没啥关系,东北的城建08年左右就完成了。
政策没有倾斜情况下,只能自救呗,不求回来工作支援家乡。但有创业需求首先考虑东北,快递优先考虑东北商家,多在本地消费,在外不诋毁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