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者许宏的个人意见:
作为二里头的考古队长,一位拿着洛阳户口本和身份证的学者,仍然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令人深感敬佩。
据b站up主洛斟鄩说,许宏这样说,是因为受到了西安人的胁迫,迫不得已而为之。
许老师你要是受到了威胁,你就眨眨眼(狗头)
咋又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把我的帖子重新发一遍好了。
不问问人家唐朝人怎么回答这道题的吗?这道题唐朝人做过啊,而且这道题在唐朝有答案的。
隋唐都是二都制(两京制)。哪有什么鬼的陪都制?哪有“都”不是首都的意思,哪有洛阳不能叫”京“,哪有长安不叫”西都“,都是来搞笑的吗?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哪有皇帝屁股坐在这这就是首都,前脚拍屁股走人立刻就不是首都了,还有这样状态秒切换的奇葩回答。那么说皇帝一到洛阳,西安立刻就被剥夺首都身份了?你当首都是你切换输入法呢?
隋唐“二都制”空前绝后,隋以前没有,唐以后也没有。这种制度和“五京制”不一样。
有一个唐朝人,李涪,无比地热爱长安,完美的回答了“二都制”的来龙去脉,写了一篇雄文对这种奇葩的制度提出了无情的批判,认为二都不能并存,应该就保留一个长安,你这二都制就是胡搞就是异端!
————————————————————————————————
《二都不并建论》
等等,二都,你竟敢把长安也叫都。说好的洛阳才是“都”呢?
予少读历代史,每考沿习,自夏殷迄于周齐,未闻两都并置,东西互处者。夫殷之五迁,盖建国不安之为也。商都于亳,底绥四方。武王克殷为周,成王卜洛。幽王为犬戎所败,平王东迁,自是不复都丰镐矣!更于秦、汉、晋、魏,但处一都。
人家商朝不安定才到处迁都,成王克殷后卜洛。都不是胡搞,秦汉晋魏(这个魏按顺序应该指的是北魏,北魏一统北方,被认为是正统朝代)都老老实实一个“都”。
隋以奄宅区宇,公私殷富,恃此繁盛,遂创两都为巡幸,不常用都为憩息之所。
隋朝人家搞了两都并列,是因为人家有钱啊,就爱到处跑着玩。
洎乎我唐高宗,以伊洛胜概,每乐巡幸。是时武后杀萧妃,冤出宫室不安,竟因登封,遂成都洛。
高宗先皇就爱在洛阳呆着,是个妻管严,于是定都洛阳。这是闹哪样?
武氏革唐为周,乃立武氏崇先庙于东都。
武周都洛阳,立宗庙“崇先庙”于洛阳。
神龙初,中宗反正,迁崇先于西京,乃以其地为太庙,欲使四海之知我唐复有宗庙矣!尔后中宗还京,复享太庙。
中宗反正,迁武周的“崇先庙”于西京,率先在洛阳原址立了李唐宗庙(洛庙),让天下人知道我李家的宗庙又有啦。然后还于长安,又把秦庙恢复了。
时朝廷多事,不暇议去东都,权朝但而勿享。元宗巡狩驻跸,复淳洛庙。是时君臣安于清泰,曾不论及宗庙定制,遂使后人皆曰两都不疑矣。
之后安享太平,没有人论及宗庙和定制,使得天下人都认为的确是两个“都”。
夫以出征则载迁庙之主,亦有所禀。既言载主,则郡国岂宜复有庙主耶?今二都并建,各立神主,都洛则有洛庙,还秦则有秦庙。
庙是祖宗社稷所在,是皇权所在,郡国是不配有的。然而现在搞了2个都,配套的宗庙长安一套,洛阳一套,你究竟闹哪样?
则是便于人而不敬其神也。以是而言,毅然不移,以朝万国,不亦宜乎?
你就是胡搞这就是异端不敬神!
昔隋时有上言者,一帝二都,实非旧典,遂改为“京”。始创之日,已有讥者,足显二都之设,可谓不经。
关于“京”和“都”的来源:隋朝时候搞2都制,因为一皇帝都两个“都”,有大臣进谏这样没有旧典可循。于是隋朝改长安的名字为京,一个叫都,一个叫京,你看这可不是2个“都”了嘛!但当时就遭到世人讥笑,还有这种骚操作换汤不换药。这充分说明二都制就是乱搞。
高祖武德七年正月,改东都为洛州,是知稽古之帝,必考是非,置郡罢郡,垂法后世。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乾元殿,以备巡幸。给事中张元素上书:“陛下顷平东都之始,层楼广殿,皆令撤毁,天下翕然,同心归仰。岂有前则恶其侈靡,后则袭其雕丽?每承德音,未即巡幸。此则事不急之务,成虚费之劳。国无兼年之积,何用两都之好?”“昔汉祖将都洛阳,娄敬一言,即日西驾,岂不知地推中土。贡赋所均。但以形势不如关内也。”太宗遂止。元素机奥学达,为魏文贞推重,请罢修建是也。
我太宗皇帝英明神武早就把洛阳隋朝那些摩天大楼给拆了以示节俭,并说再也不造洛阳的那些高楼大厦了(太宗要知道小老婆/儿媳妇穷天下力在东都搞史无前例的摩天大楼群的话非气死二遍)。这是浪费民脂民膏。
两都置宗庙不殊。侍御史颜标上议:“东都宗庙,天宝建中两度贼陷东都。神主散失之外,臣据见在十一主,并已瘗于两陛之间,向来疑迟未去东都之号者,盖以旧庙存焉。”则颜标所引原庙,述汉失礼亦至矣!旋为巨冠焚爇,庙室悉成煨烬,况乎城阙崩坏,宫室邱墟,废之有时,契于至理。今请制为藩镇,以汝洛节度使为名,选帅实兵,遏东夏(阙)
关中之外的地盘已经无力管辖了。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东都已屡次被贼攻陷。不如在关中续命。之前没放弃洛阳,是因为洛阳有宗庙。现在刚好被烧了,多省心,那就放弃洛阳吧,留给节度使刚好。
综上易见:
1、隋唐时候搞过双都制,长安洛阳都是“都”,也是天下人认可的二都并列。洛阳在安史之乱后宗庙被毁。什么“陪都”制度还是歇歇吧。这是拿”陪都制“强套隋唐”二都制“的思维,得出的奇葩结论。根源还在于强行用”一都制“的思维来强套”二都制“。
2、也不是说皇帝驻洛阳了,洛阳就是都,离开了洛阳忽然就不是都。这种状态切换来切换去的奇葩逻辑也是扯淡,这是拿“一都制”的思维模式硬套隋唐二都制的奇葩结论。首都是国家制度,皇帝不管在长安还是在洛阳,长安洛阳都是隋唐并设的二都制度。诚然盛唐后东都沦陷并被卖于回鹘人三光政策,其辉煌时间并不能和长安并提,但因此不能改变唐、尤其是盛唐,东都的地位无论是国家体制还是民间认可程度上的重要性。
3、还有人提东京是指”五京制“里的东京。这又是强行拿“五京制”的思维模式硬套隋唐“二都制”的思维,得出的奇葩结论。唐人平时所说的“东西二京”“东西二都”是指二都制的长安和洛阳,并不是五京制的凤翔府和洛阳。并不能把五京制又强行套到二都制上。
4、“京”和“都”:“京”这个名字是隋朝的时候改的名字为了区分东西两都,来堵住反对二都制的大臣的嘴,但遭到了讥笑。并没有说洛阳不叫”京“。事实上,在唐朝人眼中,京=都。长安洛阳被叫做二都,也被叫做二京,”东都、西都“、”东京、西京“,司空见惯。例如:
唐 赵嘏 “两京尘路一双鬓,不见玉泉千万秋。”
唐 宰相张九龄 ”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
唐 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唐 薛能”汲汲复营营,东西连两京。”
唐 杜甫“有使归三峡,相过问两京。”
东西两京并称,谁告诉你洛阳不是”京“?
唐 曹邺 “常言爱嵩山,别妾向东京。”
唐 李颀 《东京寄万楚》。
唐 白居易 “东京收粟帛”。
直接称洛阳为”东京“,谁告诉你洛阳不是”京“?
唐 高适 ”一离京洛十余年“
唐 张谓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京洛,直接把洛阳和”京“联系起来从汉魏时期就有了,两千年下来直接把”京洛“这个词演变成了”首都“的同义词。谁告诉你洛阳不是”京“?
唐 杜甫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唐 宰相李义府 ”东后方肆觐,西都导六师。“
唐 李涪 《二都不并建论》
谁告诉你长安不能叫”西都“?
5、另外什么“京师才是首都”的说法都是瞎扯淡,还是歇歇吧。
唐 杜审言 ”京师旧西幸,洛道此东巡。“
”京师“是旧时皇帝在西边呆的地方,唐国初的京师就是长安,早就用来习惯上称呼长安了。洛阳是新的首都,是皇帝在东边呆着的地方。你说怎么可能习惯上把京师再称呼洛阳,神经错乱吗?你把京洛追加到长安头上可能吗?
但事实上,作为"首都”意思,京师依然可以被唐人用来称呼洛阳。
今国家定周秦两地,为东西之两宅,辟九衢而立宫阙,设百官而严拱卫,取法元象,号为京师——《唐会要》
恒彦范在一次上书中提及洛阳:“臣闻京师喧喧,道路籍籍,皆云胡僧慧范矫佛”
唐代笔记《朝野佥载》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张守珪大破契丹的记录里也提到”守珪亦惜其骁勇,乃改执送京师。”,将契丹首级悬挂在洛阳天津桥上。后另有张九龄奏议秋收后行驾为证。铁板明证此为洛阳。
不是说洛阳不是“京师”吗?虽然洛阳是盛唐新立的首都,安史之乱被毁,但是留下的“京师”的记录还少吗?
6、最搞笑的是上面有贴子宣称洛阳不过清朝时候的承德,这是出来搞笑的嘛还有人点赞?请问承德于大清法典朝廷制度上有叫“北都”吗?请问承德在天下有被认为是与北京并称两京吗?请问承德有宗庙社稷天坛地坛和北京并行一套吗?请问皇帝有一个登基大典是在承德吗?请问承德有天子五门三出阙吗?这种拍脑子的贴居然还有人点赞。
7、唐朝皇帝在安史之乱后,光复长安的时候激动的写了《收复西京还京诏》,之后在光复洛阳的时候,又激动的写下了《收复京师诏》以及《收复两京大赦诏》 ,请问洛阳哪里不是唐朝的京都了?人家李家天子明白,还是某些网友是大明白?
8、有人在杠《收复京师诏》跟洛阳无关,请问为什么人家李家天子闻讯洛阳收复的时候下这道诏书呢?在诏书里写的清清楚楚 “今西土罢兵。咸以宁辑。河雒氛祲。一朝剪除。”,就是因为”河雒“被收复才下的诏书,认识汉字的人应该都能看懂吧?诏书里还白纸黑字的写着:”今复宗庙于函雒。迎上皇于巴蜀。“,这个”雒“字应该都认识吧。
9、李家天子在安史之乱后返回长安时激动的颁布《御丹凤楼大赦制》昭告天下,再次说道:”今两京无虞,三灵通庆,何以昭事,宜在覃恩。待上皇到日,当更处分。咨尔有众,知朕意焉。“ 这里的”两京“李家天子比某些网友都清楚是哪里吧?
综上,回答这道题,切忌用”一都制“强套”二都制“,切忌用”陪都制“强套”二都制“,切忌用”五京制“来强套”二都制“。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大家思维定式就是习惯了“一都制”,首都就得必须一个,并不能理解“二都制”这套奇葩的制度。这也难怪,唐六典里记载了一堆大臣们对这种奇葩异端制度的无情批判。
至于某些人长期不停散播一些编造的伪史,诸如:
长安是“京”洛阳是“都”论。“京”和“都”意义不同论。洛阳只叫“东都”不能叫“京城、京师”论。洛阳只是“陪都”论。“京师”只能被用来叫长安论。洛阳在唐朝被称为“京师”的次数为0次论。甚至“天子五门”是指五个门洞论。
长期以来对群众认识历史了解历史造成了极大的蛊惑和扭曲。实令人汗颜。
吴蜀地广人稀呀,就像现在中国胡焕庸线以西领土占64%,人口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