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地缘优势?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喜马拉雅山是我国一道天然屏障,它背后的青藏高原一起组成一个天然阻隔,使我国免受西南方向外国威胁。然而因为缺乏一定军事常识,绝大多数人也不明白它到底是怎么阻隔的,为什么能够阻隔。


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地缘优势其实鲜为人知。

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卫星地图上你能够发现很多这种细小树枝一样的“毛刺”,这些小“毛刺”实际上是山脉南侧正在发育的河流


一条河流也是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的,尽管非常长也非常不确定,不过确实有从小溪流长成大河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跟我们人类的成长差不多,有的人就能长成大人,有的半路夭折了。河流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充沛的降水,没有水哪来的河呢?有了水之后,具体河会怎么生长就要看地形和其它地质条件了。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同时也最年轻的山脉,南侧面对南亚次大陆,印度洋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会在其南侧变成降水。地球上降水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就在这里,这个地区一个叫“乞拉朋齐”的地方曾经有录得年均降水量1270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2990毫米,换句话说,这地方一年从天上掉下来的水有十几二十米深。


作为参考,上海的年均降雨量是1123毫米,差10倍。


同时这个地区的地形极为特殊,单位距离内海拔高差巨大,往往在100公里距离内,平均海拔从6000米以上降低到几十米。


作为参考,青藏高原东侧有横断山作为过渡,北侧有昆仑山作为过渡,海拔下降并没有这么剧烈,基本上是呈梯度下降的趋势。


再同时这个地区的地质条件非常特殊,南侧裸露岩石更多,青藏高原非常年轻,到现在地质抬升都还非常剧烈,在更为年轻的南侧土壤根本来不及风化出来,还有大量裸露的岩石直接就那么暴露在外面。


作为参考,北侧相对而言土壤要厚的多,更冷、更干、更高的珠峰北侧因为土层厚可以开展大面积农耕。然而一个山头翻过去、同样属于中国的绒辖乡更暖和,降水量也更大,海拔更低,却因为留不住土壤没办法种地,只能搞一搞狩猎、畜牧。




这一切条件决定了喜马拉雅山南麓就是一堵“叹息之墙”。


在充沛的降水之下,极大的海拔高差以及更少的土壤,使得喜马拉雅山南侧发育的这些数量庞大的小河流具有非常强烈的下切作用溯源侵蚀作用。

这些地方一些河流你不要看它水流量不大,在剧烈抬升和充沛降水下,一条小溪也能给你搞出个深不见底的深渊。同时泥土少,淤积作用不明显,那些又深、又窄、又破碎的深切峡谷无疑就是一道又一道天然的“反坦克壕”。


这就是一条位于我国吉隆县吉隆镇附近的“反坦克壕”,可见对岸岩壁是90度垂直的,我这一侧实际上也是如此,下面是一条小河吉隆河,两侧以一道吊桥连接。


这张照片看的更清楚,对岸岩壁是十分坚硬的玄武岩山体,上面几乎没什么泥土,我这一侧也是一样。河床里几乎没什么淤积,全部是巨大无比的玄武岩大石头。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办法修建公路,河床里、两侧岩壁、上面台地都没法修路。


十分不利于重型装备通过

实际上喜马拉雅山南侧到处都是这样的地形,在大陆板块和降水的作用下整个山体都被切割成了纵横交错的“反坦克壕”、“陷马沟”,山体极其支离破碎,只能沿着极其狭窄的“通道”慢慢往上攒部队。


也许有可能几十万上百万年之后这些刚开始发育的河流会蚀穿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抵达青藏高原,迅速淤积出一条有着宽阔河床的大河,形成宽阔可供大型部队通过的河床,不过至少在100万年之内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最多最多也就只有几条小溪能够完成这个壮举。


目前来看“宽阔河床”这种东西只有雅鲁藏布江那边有点雏形,不过咋说呢,那地方又是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的交界点,地质活动更加剧烈,这个梦想中的“宽阔河床”估计也是几百万年的事情了。


总之,在人类文明可以预见的未来,喜马拉雅山都是“叹息之墙”。




喜马拉雅山北侧可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喜马拉雅山北侧是大片大片的宽阔平原,十分有利于大型机械化部队战场机动和穿插迂回,还有利于大型机场建设,有利于大型炮兵阵地展开。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只能捆着手脚拿一根绣花针戳我,我能叫上几十个兄弟每个人拎着一把大板斧抡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这个就是喜马拉雅山北侧的典型地形,在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扎西宗乡附近。实际上在希夏邦马峰那边看起来还要典型一些,南侧都是深沟、峡谷,北侧全是这样的大片大片的平原。

对面那就是希夏邦马峰。


喜马拉雅山南侧不管是谁,费劲巴拉沿着峡谷、深沟爬上来,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地形。防守方不是傻子,你“一字长蛇阵”爬那么久只要不是MDZZ都知道摆开了阵势等着你。


对于现代军队来说这就是一边倒的大屠杀。在军事爱好者中间很多人对青藏高原的地缘优势理解是错误的,总以为就是个简简单单的“居高临下”优势,实际上不是的,山地大纵深上的居高临下实际上并没有太大优势,现在人类科技水平还达不到那个程度。现代军队的火力覆盖范围也就是半径几十公里的样子,上百公里的火力属于是“远程精确打击火力”,只能起到个“点穴”的作用,指望远火决战是不现实的,没那么多,威力也没那么大。一枚远火的杀伤半径也就100多米,用子母弹也就几百米的样子,青藏高原随随便便一个山头就几十公里出去了,那得要多少远火?

真要决战还得靠传统炮兵阵地,靠机械化部队展开。


可能你比我们这些当兵的都要高明一些,我们都是纸上谈兵,您是战术高手战略专家百万年都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一天兵都没当过却掌握了战争的精髓。我们一般的大头兵都没有您这么天才,我们都是摆开阵势一板一眼的打,没那么多奇兵可以出,也没那么多脑洞可以开。


我们就知道在通道口子外面的大片平原上面摆机械化部队、大型炮阵地,纵深再摆几个可供重型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起降的大型机场。等着敌人从通道里好不容易钻出来,在通道口狭窄的地域内攒够了一定数量的部队,然后一个集火给他扬喽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两侧的极高山是无法通行部队的,最多给你通过几个人的轻装小分队搞点特种偷袭,大部队只能走中间的通道。


但是我们这边摆的实质是是个“关门打狗”的阵势。


一个防御阵地用于“堵路”,迫使敌军上来以后不得不缩成一团;


两只穿插迂回部队负责“关门”,迂回机动之后堵住通道;


炮兵群用于“打狗”,我都把你关起来了我为什么还要跟你肉搏?那是因为我傻。我并不傻,都把你关起来了我拿大炮轰、拿飞机炸,它不香么?




当然印度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也不是完全的傻子。从1962年挨了这么一套关门打狗成套动作以后他也学乖了,没再敢动用大兵力集团翻过喜马拉雅山找事儿,以后不管中国这边怎么样他都没敢这么搞,怕的就是在喜马拉雅山特殊地形之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上来,却只能傻站着挨一顿打狗棍。


印度人也是不会读历史,类似的事情从清朝就不断的发生了,那时候还没有“炮兵群”这个概念呢。廓尔喀人数次犯边都是惨遭关门打狗,被清军把通道一关,进来多少死多少。福康安那次还被反杀了,不但进来的全部吃掉,还在吃掉全部精锐的情况下一个反杀直接杀到首都城下。


1962年实质上也是一回事,为什么在“关门打狗”完成之后解放军一个反扑就让印度政府直接烧文件迁都?因为送进去的精锐部队都被吃掉了,国内实际上无兵可用,尼赫鲁不得不考虑全国总动员。


什么叫“战略防守反击”啊?(战术后仰)


印度一方如果胆敢拼手一搏把主力部队、精锐部队送过喜马拉雅山,解放军就敢依托喜马拉雅山特殊地形给你一锅端喽,一把扬喽,关起门来给你打喽。然后你国内的精锐主力老兵实力最强的部队都被一口吞,剩下二线、老弱、新组建的部队,我想要反扑那就反扑,我揍你一顿撤回去就撤回去,那就由不得你了。




课程总结:


1、喜马拉雅山地形极为特殊,南侧通道狭窄、北侧平原宽阔;


2、只有精锐才能通过通道到达北侧,而且代价巨大;


3、过来了就会被“包饺子”,关起门来打狗;


4、狗子被打,国内空虚,一个反杀就是亡国。


现在印度人大概也明白过来了,最多最多搞点边境小摩擦制造点话题,打仗是不可能打仗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只有靠制造话题炒作选票才能过得了日子这样子。


所以这一套才是青藏高原的地缘优势。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方大平原与南方多个小平原

人口分布1拖4,华北平原+关中盆地+四川盆地+两湖平原+长三角平原
*两湖平原为湖北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合称

好吧,说人话,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一个超级中心加上多个次级中心的特点。比如看下图

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以及江苏安徽北部地区同处于华北平原,人口之和近4亿,毫无疑问的超级人口中心。当然,这是现代的分布情况,不过在古代,华北平原的人口占只高不低,毕竟南方各省的开发远远晚于华北平原。排除与中原远隔重山的两广和福建,和华北平原联系紧密的次级人口中心还有关中盆地,四川盆地,两湖平原,长三角平原,前两者在秦汉时期已经号称粮仓,后两者借着衣冠南渡也逐渐积累了大量的人口。更有趣的是,华北平原与这四个次级人口中心间均有天险阻挡,进入关中需要走潼关或函谷关,这两处天下雄关,不必多说;进入四川需要假道汉中,蜀道之难,亦不必多言;进入两湖平原需要过义阳三关,此三关是中原与南方的分界点,北可望中原,南可眺江汉,然而极为险窄,甚至不能并马而行;进入长三角平原则需要渡过长江天险。

这结构就是一个主基地+四个分基地啊!

历史上不止一个蛮族打进中原,推掉了主基地,这时候他们会发现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中央帝国的残余力量缩在数个分基地里面,并伺机反扑,由于天险的阻碍,一时半会儿无法克竟全功。而在僵持阶段如果不能安抚华北平原,就有可能会被分基地爆一波兵推回老家,但想要安抚华北平原,就得和地头蛇合作,被迫或主动采用中原的统治方式,本族人口几代下去就被稀释在华北巨量的汉族人口中。
中国历史上几次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都遇到了这个难题,比较逗逼的比如羯胡建立的后赵,在华北倒行逆施,结果全族殄灭。狡猾一点的比如鲜卑族,主动变法,与汉族地主豪强合作,成功的给北魏续了一波,可惜的是胡太后自己作死,引得尔朱荣进兵洛阳,把北魏皇室和百官公卿全在河阴给剁了。
当然我觉得最可惜的还是南宋,北方被金人占据后,南宋政府分出四个战区四川、京湖、江淮、沿海,除去沿海战区以外,其余三个正好分别对应四川盆地,两湖平原,长三角平原。岳飞就是京湖战区的最高负责人,一方面和江淮战区的友军一起反推,另一方面联络河北义军,金兵发现自己完全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要不是赵家人自己作死,兀术大概已经被爆菊花了。

成功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元清,元朝依赖的是北方汉人世侯的支持,再以此为助力推平南方甚至中亚,这也导致了元朝对地方的控制力不强,管理粗放,续了九十几年就完了。清朝的办法更加高明一些,建立八旗以此作为基本盘,但是结果仍然是八旗人口被巨量的汉族人口稀释乃至同化,例如广州的八旗子弟到康熙年间已经没几个人会说满语,和广州土著已经几无分别,参加满语考试集体不及格,把康熙气了个半死。

除了可以同化入侵者以外,这种地缘也很适合扩张,南方那三个分基地,人口爆满了就再往南开拓,遇到菜鸡就单刷,遇到稍微硬一点的就两基地一起出兵,先占点,再控制交通线,慢慢攒人口把土著往山上挤。土著小打自己搞定,大打出手就招唤分基地,南方的少数民族就是这样上的山。有时候赶上中原板荡,巨量人口南下,那就更刺激了,武装移民直接占领大片区域,胡建和客家地区就是这么打下来的。

在农耕时代,中国这套地缘加上人口基本就是个无敌的存在,持续两千年都在不断的吞并同化帝国边缘的土著或者国家,最终形成了一个超级帝国并且延续至今。亏得现在进入了文明社会,不然以广东一亿常住人口的规模,你要是东南亚某小国,就问你怕不怕?


user avatar   tian-xing-liang-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果然是大数据时代,我刚回答关于中国的地缘劣势问题,就给我推这个问题,本质一样,那就把我那个回答修改了一些。

收回凤梨岛之后,我们基本没有什么缺点,或者说没有重大缺陷,中美俄大国里地缘最好,美俄都有重大甚至致命缺陷,我们目前环境一般,主要是美国没有撤出东亚,依然在周边有力量投射,不久的将来,美国支撑不住撤离之后,亚洲重新洗牌,排队送世子进京求封的会很多,阿富汗的事情和前苏联解体后的大撤退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力量投射的基础不是军事而是经济,经济完蛋什么都完蛋


上老图,图侵删

一 看地形图就大概知道,地形地貌土地气候问题高赞答案都说了,我强调几点:

1.中国核心区被西部高原沙漠,东部大海包裹,相对来说非常安全,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作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边缘带的核心国家,非常适合大文明的安全发展,并因为独特的地缘环境和东西向的两条大河,发展出与世界其他文明都不一样的中央集权的非封建的独特的非神权世俗文明,这点几乎有且仅有中华文明做到这一点,也最早完成社会有效上升渠道的构建以及官僚非贵族化构建,封建庄园和领主经济过早消亡,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流,中东欧洲文明都被一神教洗过,印度保留的依然是多神教文明,决定文明形态的最大原因就是地缘。

2.中国只要控制青藏高原(或不构成威胁)+河西走廊+辽西走廊,那么大概领土范围也就奠定下来,400~1000万平方公里+就没问题,也意味着东部核心地带能被有效保护并建立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缓冲,并能形成对北方的包围态势,能牢牢控制这三点的王朝基本都是大王朝,反之则非常被动。

3.说一个很多人可能不注意的中国地缘局部劣势,和中国近代史关系很大,还是牵扯到辽西走廊问题,就是东北问题,东北本身的地缘看似很好,东西两条山脉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北边是黑龙江,南边是渤海,但实际这些屏障都非常不可靠,缺口和突破点实在太多,所以一旦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之后,第一考虑的就是如何处理与关内王朝的地缘矛盾,辽西走廊到底要不要,如果不要中央王朝一旦国力稳定就会突破,对于中央王朝来说,幽云十六州是梦魇,一旦被少数民族在华北平原北部建立前进基地,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无天险可守!所以就安全角度来说,东北就不可能稳定的建立一个地方政权,历史上也是如此,无论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还是唐和明经略辽东,都是这个原因。所以为什么当年甲午海战之后,日本占领高丽半岛后不过30多年就占领了东北,一旦占领东北这个地缘问题就又出现了,所以77事变即使是偶然也一定是必然!也能看出来为什么半岛有事,中央帝国必须出手,所以即使冒着刚建国就亡国的危险,教员也要在半岛出手!东北不保,华北不保,华北不保,亡天下

4.南海方向,本来我们处于劣势,因为这个大口袋的几个重要进出口都不在我们手里(凤梨岛、菲律宾、大马新加坡),太平岛也处于凤梨岛的管控下。但对于基建狂魔来说,一旦改变思路,转换思维就不一样了,七星阵造岛真是点睛之笔!地缘形式一下子逆转,中心开花!不但南海军事态势逆转,更由于七星阵本身也处于东南亚的地理核心位置,三代机作战半径正好覆盖整个东南亚,这和中程导弹覆盖而形成的威慑是不一样的,更直接!所以美国最后一搏的南海危机之后,已经五六年过去了,南海基本风平浪静,东南亚不再主动在中美之间挑刺,更不敢直接挑衅我们,既然美国都没办法,周边国家就更没办法。所以定海神针的效果非常明显。

5.现在最大的地缘禁脔是凤梨岛,好在中美联合抗苏之后,美国从凤梨岛撤军了,我曾经在凤梨岛的问题上做过详细分析,不多说了,只强调一点,凤梨岛现在和未来美国都不可能真的直接动手,因为只会招致“阿富汗撤军”一样的难堪。收回凤梨岛之后,以凤梨岛为核心的西太经略就得心应手了。不过在利用凤梨岛做扣和美国博弈完之前,我们也不会动手。

5.外蒙古不是问题,至少在中强俄弱的情况下,不是问题。

6.中美之前的地缘战略缓冲是凤梨岛和HK,去年开始的战略缓冲是凤梨岛,不远的将来(5年左右)战略缓冲就是日韩,准确说就是日本,再过20年左右吧,就是关岛澳洲了。中俄的地缘战略缓冲过去是外蒙古,现在的缓冲是中亚+外蒙古,一段时间(20年)之后是西伯利亚。

7青藏高原是天降宝地,第一给了我们巨大的地缘优势,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战役高地!第二给我了我们东部核心区充沛的降水,没有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季风气候,东部平原大概率是沙漠荒漠

中国是中美俄三大国里地缘最好的,俄罗斯和美国都有重大地缘劣势甚至是致命漏洞,中国地缘之好决定了即使近代以来我们被西方轮流殴打也没有被真正打散架子,铁桶一块的地缘本身保证了我们的文明火种生生不息,保证了我们的向心力和文化同化力。

1.俄罗斯本身的地缘漏洞太多了,巨大国土人口不够天然决定了其劣势,东欧平原一马平川,一旦被突破很难招架,二战希特勒闪击苏联,短时间内推进了几百公里到莫斯科城下,俄罗斯强大时的战略选择是向前推进到欧洲核心区,直接占领,并建立一系列东欧小国做缓冲,建立起三洋一海帝国!如苏联时代,不行的时候,这些小国倒戈,变成挤压俄罗斯的前沿阵地,比如最近跳的很高的小国立陶宛。失去乌克兰的俄罗斯不是俄罗斯,不但丢掉了肥沃的黑土地和诸多重要的工业,也丢掉了南向到黑海的屏障和前出阵地,虽然拿回克里米亚可以缓解,但始终是地缘禁脔。远东更可笑,我在俄罗斯相关回答里也说过,不多说了,反正就是远东600万人口能守得住那么大一片土地就怪了,寒冷的气候,遥远的距离,糜烂的基础设施都无法让他的远东安全,而遥远东方的强大中国如果一旦改变国家战略,就是俄罗斯的梦魇,比如80年代的中美联合抗苏!苏联就不得不在远东西伯利亚用极高成本保有大量机械化军队在前线抗住中国更害怕西伯利亚大铁路被中间截断!不但不是武力投射反而变成如阿富汗一样的帝国伤口不断流血。而如果同时欧洲对其发难,想不二次解体都难!就其广东省的GDP规模和不到2亿的人口,哼哼!现在之所以可以在远东还能玩玩北方四岛和石油管线什么的,完全因为中俄的准联盟关系,没有中国背书,不必中国出手,美日韩在远东要是玩点什么,就俄罗斯太平洋舰队那点破烂根本就不够看的。

2.美国的地缘只是看上去很好,如果亚欧大陆战火纷飞,文明衰落之时,美国那的确是世外桃源,用非常少的国防支出就可以有效保护北美的安全,并在亚欧大陆上大战之时狂卖军火和资源,世界近现代历史就是如此,欧洲大航海之后,尤其是到了18世纪之后,亚洲三大文明区,中东的奥斯曼帝国,印度莫卧儿帝国和大清帝国都被相继锤死,除了中国、日本、泰国之外,其它地区基本都被直接占领和殖民。然后就是被各种吸血,亚洲文明衰落,欧洲则到20世纪初之后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冷战开始之后,实际上美国的地缘优势就开始了逐渐下降,到现在看的很清楚,美国需要保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科技优势才能继续在亚欧大陆上打地鼠,才能做离岸平衡,一旦亚欧大陆崛起一个海陆复合的海陆兼备的大国,美国优势就没了。退回北美的美国可能过的不会太差,但想继续过现在这种高消费高浪费收割全世界的日子是不可能了。

一美元的炸鸡美国国家层面要付出高昂成本的,是在高昂的农业补贴里,是在收割全世界里的,是在盟友体系里的,是在美元霸权里的,是在10艘航母战斗群里的,不是那么简单的,高华们不会在意,当然也永远不懂,高华们只会告诉我们“民主自由”,可笑。

三,海权陆权,这里可以更深入一点探讨海权陆权以及中美地缘关系

事实上不管是古典时期还是工业革命之后,海权对抗陆权都是非常困难的,或者说用海军直接对付对方的陆军都是噩梦,因为无论是对付要塞还是港口,海军最大的问题是补给太困难,成本和陆军是悬殊的,不成比例的,即使大国对付小国也非常困难,战争必须迅速果断,拉长时间对进攻方的海军来说士气、补给、疫病等等都是难以想象的,以战养战这种事基本做不了,因为长途运输人力成本更高,就地奴役会招致更大反弹和消耗,都需要巨大国力去弥补,即使占领外海小岛,小岛的弱补给+远道而来的高成本补给+高昂修船费,这些费用远远高于对面大陆上的补给和造船效率。长期看不但打不赢,也一定将你母国的经济拖垮,简单说就是如果飞机没代差,航母飞机不可能打赢陆基飞机,还没说陆上可以布置N多陆对舰呢。当然工业革命之后就是另外一番场景了,一旦形成了技术代差+近现代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西方文明对其它文明就是降维打击,那么刚才说的那些就都不成立了,这也就是所谓海权时代的由来,西方凭借技术代差和工业化的国家能力,资本主义对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的天然要求,让西方在短短300年的时间里几乎占领了所有非西方的土地,建立了欧洲文明中心论,也建立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所谓海权时代的开始,即使英国远涉重洋,大清的军队也不是英国的对手,搞笑的是南京条约都签完了,大清还有部队在路上甚至没有开拔,总有人说如果大清集合全国军力肯定能打赢,我也同意,但是英国海军的迅速转场能力,决定了人家根本没必要跟你进行决战!或者说决战的地点是人家挑的,你没有主动的权力!帆船靠天气的时代过去了,这就是代差。

陆权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当然不会等死,另外一项西方自己的重要发明反而成为陆权翻身的技术契机!那就是铁路,我自己的观点,铁路的发明意义更大,也成为了欧洲各个小体量强国自己的掘墓人!工业革命初期的欧洲小国凭借技术优势+航海开拓+资本主义,迅速在海外建立了广大殖民地,带回的财富又在欧洲争霸,铁路贯通之后,可以让这些小国的国家实力快速集结和突破,形成比大国还要强大的军事力量配合以近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概念,迅速崛起!小而强悍!但问题是一旦技术开始扩散,意识形态和思想开始扩散,知识开始扩散,铁路也就开始扩散,小国的人口和在地化资源有限,大国则不同,大国一旦开始了国内铁路建设,他的人口和土地资源优势远非小国可比,铁路串联起来的大国的资源产地+城市群落+工业农业产区,辐射力度和乘数效应让那些小国望尘莫及,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产业链开始扩大,需要的产业工人暴增,生产效率极大提高需要更大的消费市场和人口,这点美国和后来的苏联就占有天然优势,当然还有更后来那个疯狂建高铁的拥有14.5亿人的基建狂魔中国,那是后话,这期间夹了一个德国的崛起,德国这个体量已经在那个时代把铁路玩到了极致,后来美国苏俄联都修了大量铁路,苏俄是典型的陆权大国,美国早期并不是海权强国,在太平洋还算能指指点点,碰上英国就是弱鸡了,一战甚至二战之前美国重点发展的是依然是内陆,依然是铁路!这时期美国修建了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铁路网!海外用兵不多,也就弄弄西班牙,殖民地远没有英法甚至荷兰比利时多。

这时期美国作为陆海复合型的大国重心在国内,在二战时期真正发展成为海权第一强国,前提是欧洲大战让各国打残,美国造改了100多搜航母,胖揍了日本,当然还有英国《帝国特惠制》的刺激,罗斯福转变了美国的国家战略,逐渐抛弃了不干涉政策和孤立主义,用租借法案和布雷顿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将大英帝国打成大嘤帝国,用马歇尔计划和重建日本达成了更大范围内亚欧大陆的离岸平衡手,彻底成为一个海权帝国。

时间来到二战后,美国国内铁路网基本凋敝,很多铁路被拆除,航空发展迅猛,但是货物上来说,因为去工业化,就是他国内的铁路无用武之地了,不需要那么多的铁路线了,海外生产制造的产品通过海运运回国内消费,美元走出去,货物走进来,完成美元循环收割世界,美国内陆经济和东西两岸经济水平相比越来越差,形成铁锈带和红脖子群体,直到2016年选出老特!那个原本的世界制造大国渐行渐远,也能看出来很搞笑的是,一旦成为海权强国则一定开始金融帝国化,英国和美国都是如此,二战前的英国工业能力已经落后美德,这仿佛就是宿命,欲带皇冠必成受其重!而且里根之后的美国比英国走的更远,美国国家实体层面开始金融帝国化和公司化。这点以后可以详细讲讲,就是为什么海权帝国走到最后一定是金融帝国化。

中国则完全走了另外一条道路,就是一带一路,就是亚欧大陆铁路化!今年的中欧铁路货运量暴涨就是典型事件,海运是点对点,铁路运输是网络化,一旦大陆上铁路可以将经济区块整合,海运的优势就下降了,也预示着未来内陆经济的发展不可限量,因为现在依然是海运最便宜,但未来就未必了,基础设施一旦具备,铁路运输的优势将非常明显。这也将是未来中国恢复天下体系后,中国需要维持的最大公共产品(类比美国体系下的海运港口全球关键海运节点驻军的体系)。也就是说,海权是点对点,陆权是网络互联,陆权不但是网络互联还是生产地和最终产品购买者,在速度不及铁路的情况下,点显然对付不了网,但短期内陆权国家的一个大问题是,这个体系建成之后成本不高,但前期建设成本非常高。一带一路的意义也就在这里了,这些落后国家用未来的钱去建设现在的路,再用运行之后的收益还钱,当然作为基建狂魔和机电设备大型机械等第一生产大国的中国,当然就可以用低息贷款将我自己的产品输出,甚至是产能的输出,铁路沿线自然也需要修建公路吧,修建新兴城镇吧,需要建设新居民点吧,有些加工厂就进来了吧,商业中心也建立起来了,更需要4G/5G信号吧,这里面的生意大了。

同时在军事战略上,为什么美国必须维系的几十个国家的盟友关系,必须联盟!因为强如美国也不可能管理这个世界的全部沿海,作为海权国家必须保证没有陆权或者新的海权国家崛起,那么就必须监控所有关键地区和战略节点!依靠联盟关系显然更划算,不然别说10艘航母,50艘也未必能看的住!你不能与所有地区强权为敌。但显然中国不需要这种基于盟友小弟分蛋糕的联盟关系,因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作为第一贸易大国和拥有全部工业体系的国家,中国在你美国维持的世界贸易体系下我只要和其它国家做到贸易关系就可以,这样我的运行成本最低!即使未来中国接班,亚欧大陆作为世界财富和生产人口中心,一旦一带一路全面串联起来,中国的军事支出成本将远远小于美国,陆军可比海军便宜的多!陆上运兵速度远高于海军,更别说后勤补给了,同时中国身居东亚,海军需要控制的区域也远没有美国那么大,只要掌握亚欧大陆的几个重要沿海港口通过铁路串联到新疆就可以通过掌控欧亚进而掌控世界(所以为什么美国对新疆这么感冒了,呵呵),凭借世界4/5的人口,美国一旦撤离欧亚大陆,美国就没有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再说“我还会回来的!”同时因为现代工业链条的庞杂远非20世纪可比,需要的产业工人和工业体系之复杂全面以及规模性更不是北美三国可以自己消化和运行的,即使美国玩计划经济自成体系,你的效率和技术水平只能越来越差!而玩市场经济,那你就更没有能力与东亚东南亚竞争了,因为就算你先进,中日韩东南亚之间的海运成本也远小于你从美国本土远道而来的成本,欧洲?未来走铁路了,这就是现代海权衰落的秘密!

阿富汗光腚撤军已经将这个序幕拉开!我们可爱的历史终结者福山最近在《经济学人》发表的文章是《阿富汗撤军意味着美帝国霸权的终结》,反正都是终结,随你说吧!逃回美国的是美军,可美国的那帮金融资本也许正在思考怎么逃离美国,不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风险呢!


user avatar   leolin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美这两块土地应该说各有优劣,都是当今大国中综合最好的两块土地,没有第三个,对于一些国人,我只能说确实不可妄自尊大,但也不必对自己脚下到这块土地妄自菲薄


单纯从农业生产条件来讲,有地形、土质、降水、温度、日照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不是简单的一两个方面就能评定好坏与否的


从地形来看,美国本土平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远多于我们的120万,这是美国最大的优势,平坦连片的中东部大平原,有利于现代化大规模的机械耕作,不过中国由于山多还有大量盆底山谷以及浅丘,加上这些也有200多万平方公里,但从可大规模农耕的面积看确实不如美国,只是差距并非平原的差距而更接近耕地面积的差距,即近200万平方公里和120万平方公里的差距


从土质而言,中美都有世界上最大的三块黑壤区之一,棕壤黄壤红壤分布面积也都相近,原生土地肥力中国整体虽不如美国,但千年农耕下来熟地较多,且大量次生水田的土质肥力比原始地状好弥补差距。美国由于农业生产压力小,虽生地多但有条件休耕轮作保护土壤肥力,但不过PH值上美国大平原只有中北部中性,东部东南部强酸不适宜主粮种植,而中国华北东北中性,南方虽是酸性但非强酸,因此总体而言土质条件条件美国略好但有限


从降水条件而言中美也大致相当,连丰雨区少雨区的分布面积比例都差不多,总体降雨量也差不多,不过美国几乎四面环水,又有加拿大丰沛水系支持的五大湖,降水温定因此旱涝灾害较中国依赖东部季风少,但中国有大量的冰川潜在资源,且地形高低起伏的特点有利于水资源的自然涵养,蒸发量要比美国平坦的平原地形低,这也算是地形因素两面性的另一面吧


从温度而言,美国整体纬度比中国偏高但由于有大洋暖流,整体温度并不低,不过一般来说中国均温冬季较冷夏季较热,且昼夜温差大,这个特点比美国更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且由于有部分热带区域对农作物而言生长周期长,因此一年两熟三熟的要更多


更重要的是中国华北以南由于有东西山脉横亘,阻挡西伯利亚寒潮,因此冬天寒灾较少且弱,而美国山脉是南北走向,加拿大寒潮虽没西伯利亚猛烈,但一路畅通无阻,而夏季南部的暖湿气流也是如此,因此美国冬夏均温差虽小于中国但极端温度更多且强烈,因此温度而言中国略优于美国


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有世最典型分布最广的雨热同期,雨季热季完美搭配且横贯国土南北,这点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热带雨林草原温带大陆等气候也算雨热同期,但都不如季风气候典型,而热带季风常年高温,因此亚热带或温带季风才是最典型的雨热同期


世界上亚热带季风主要是华南美国东南南美潘帕斯三块,温带季风主要是华北东北,因此雨热同期在我国分布最广,而美国大部分地区的雨热同期在世界上也算显著,但各月雨量温度变化及同步性相对却没有中国搭配如此典型,因此综合而言中国降水温度等雨热条件略好


从日照而言,除了中国四川盆地日照条件较差外,中美的主产粮区也都有不错的日照条件且相差不大,整体而言虽然美国日照辐射总量要略高于我国,但对于农业生产尤其是主粮生产而言,中美这样的日照条件都是适宜且足够的,并没有质的差异,再加上中国有着日照条件极好的青藏高原,因此总体上说中美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日照条件相当


而从历史上看,几乎从有人类文明历史以来,中国就是世界农耕活动最活跃的中心地带,几乎每个和平时期都养活着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口规模,这在古代农业地位极重的情况下绝不是偶然,而美国历史上却没有孕育出同规模的农耕文明,即便考虑缺乏旧大陆交流的便利条件,美国也不是当时美洲古文明的农耕中心,可见还是有一些更深层次的自然条件制约的


因此单纯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美国地形土质上有优势,而中国在温度降水搭配的雨热条件上较好,而日照等其他方面双方相当,因此单就农业生产而言,这两块土地的先天条件是各有优劣的,放在世界上几乎是综合最佳的两块土地,二者目前的农业生产压力主要不是土地质量的差别,而是人口压力的差别,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4倍,因此带来的压力也就随之而来甚至放大,这是中国农业生产紧巴巴而美国轻松惬意的主要原因


如果中国只需要养活3亿人口,地理条件能不优越?美国如果要养活现有4倍人口,还能淡定地休耕轮作?而如果要大规模伐林扩大耕地面积,随之而来的生态、气候、水土等影响对农业生产则会有不利的一面,并抵消相当部分耕地面积的扩大,因此不能简单说平原大几倍就能多养活几倍人口,二者关系并没有那么直接


如果不止考虑农业生产条件,那很多优劣条件就有两面性了,比如地形,中国虽然平原少山多,但地形多样性带来了物种资源多样性,便于水源涵养、国土守御等,而且国土平展面积世界最大,有数据称超2000万平方公里甚至大过俄罗斯,数据虽未必准确但中国平展面积高于投影面积的比例肯定是面积大国中最大的,因此在一些缓坡浅丘可种植多样化的经济作物、科研观测试验、建设机密设施等,且可用的土地甚至超过投影占地,而随着科技进步对自然利用能力的增强,一些现在看似无用的展开面积将来可能就是潜在的土地资源


而美国的光热温度条件从农业生产角度似乎略差于中国,比如雨热同期没有那么明显,夏天均温低而冬天高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比中国略短等,但除了龙卷风和飓风外洪旱等自然灾害较少,月均温差和昼夜温差较小,全年降水相对中国较均匀,从居住生活的舒适性来说则可能体验更好


而从战略价值来看,美国陆上邻国少周边环境稳定,东西两面和南部的墨西哥湾三面临海且直通大洋,甚至北部通过五大湖也可直通大西洋,在海洋文明兴盛、海上贸易繁盛时期,美国可从海路直通世界各地,而且四面机会均衡有利于各地平衡发展,在国力强盛时期可借海上优势控制影响世界各地,建立全球霸权,扩张能力强影响范围广,这点是陆上强权很难做到的,而且这种三面环海陆上邻国少的地缘状况有利于国防,即便美国国力相对衰退也可以依仗两个大洋把欧亚列强隔绝开来,在美洲搞封闭王国


但如果美国一旦衰弱到海上优势不在,在现代远洋能力的面前,三面环海和平坦地形则几乎变成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而且很容易在亚欧大陆被迅速边缘化而退出世界政治舞台中央,因此要保持对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和能源中心的影响和控制,需要美国一直保持顶级国力并在旧大陆东西两端扶植英日等岛国作其踏板,并且要保证足够优势的全球海军以弥补距离过长的软肋,这对国力的要求和消耗是极高的


相对美国而言,中国几乎只有一面临海,而且还被岛链锁住难以直通太平洋,海上力量的发展先天条件远不如美国,而且中西部内陆地区发展没有出海口发展难度大,地区不平衡的问题也更突出,更不利的是海陆邻国众多,陆上更是邻国最多,因此周边关系复杂,这点尤其在国力薄弱的时候,简直是强邻环伺,即便国力强盛时也没有足够的海上通道对大西洋沿岸等地区施加影响,很难成为美国这样的全球霸权


但中国国界上有高山、高原、沙漠等诸多地利,而且腹地有重重关隘可层层设阻,因此本土自身防御纵深大,外敌不易深入,即便国力衰弱也要天堑地利可守,而且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因此虽一面临海但大陆海岸线有1.8万公里之长,仅略短于美国本土三面临海的2万多公里,加上1.4万公里岛屿海岸线就更长了,因此天然良港众多利于开展国际贸易


更重要的是中国东临最大的太平洋,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且领土直伸入世界岛腹地,这种地形在国力弱时固然压力极大,但在国力稍强时即可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有相当影响力,当国力强盛时一出国门即可控制世界海上交通要道、世界岛能源中心等关键节点,所需成本远比美国低得多,影响力控制力也不容易迅速衰退,可以说美国将海权发展到了全球极致,而中国则最有条件成就首个海陆复合型的强权


总而言之,应该说弱的时候,在相对衰弱期美国比我们进退自如,周边无大国压力小,可以通过两洋隔绝退守美洲伺机而出,而我们会面临周边小强很大压力,但在绝对衰弱时中国的底线保障更牢固,自古中国天然形成华北一个主基地,加上关中湖广江南四川四个分基地的格局,到现在又加上了华南东北两个分基地,几个分基地和主基地之间天堑隔绝但又紧密相连,容易形成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相当的体量足以在主基地沦落时自保且互相呼应,在统一时又无法挑战主基地的地位,这样即便短暂分裂也会最终走向统一,因此绝对衰弱时外来者很难横扫中国内陆,而美国缺乏这样的格局,一旦有超级外来强权美国很难形成类似中国这样层层递进首尾相望的拱卫格局


在强的时候,美国比我们更能通达四海发展全球影响力,毕竟相比各种民族文化纷繁复杂的陆地,通过海路更有可能将影响力触及全球各地,而两面直通大洋的美国要比被周边岛链环绕的中国更具优势,因此中国再强盛也很难达到美国全球制霸这种高度,但美国达到这种高度的条件是要付出极高的军事政治成本来维持,一旦其中某个环节链条断裂那就会有颠覆性影响


而中国全球性影响可能达到的高度虽然不及美国,但维系强盛时所需的成本也低得多难度小得多,毕竟中国西北已经直抵世界岛中心,可以低成本地通过其影响世界各地,只要国家一起势,不需要太多的人为因素这种影响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往欧亚大陆扩展,没有美国那样高成本的投入也能继续延续和推进也不易被干扰打断,同时中国相比俄罗斯还可以通过台海南海的国际贸易主航道进行海陆之间的配合,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蹦要方便轻松得多


因此中美地缘战略的好坏,要根据各自国力强弱、世界各国形势和海陆文明发展状况结合起来看,并没有简单的好坏之分,二者都有成为世界顶级强权的地缘优势和条件,关键看如何趋利避害发挥所长了,在世界发展大势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了


祖先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年代,经过不断扩张和反复争夺留给了我们这片先天具备成就世界强权的土地,与任何国家包括美国相比都不逊色,与美国可以说是世界综合地理条件唯二最优的国家,二者互有优劣大体相当,从国土条件而言我们没有任何将其作为不如他国、成不了世界顶级列强的理由,如果真做不到,原因更多也在于人出问题了而非这片土地不够好


至于欧洲,因为分成太多国家,并非一个整体国家的概念,单一国家无法像面积大国那样在人口市场体量和资源完整性丰富性上具备先天条件,虽然合起来按区域看很不错,甚至可媲美中美,但不属于我们单一国家的讨论范围,至于其他的面积大国,多少都有些较致命的缺陷


俄罗斯国土面积广大,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黑海里海周边有大量肥沃的黑土,战略纵深极广极深,这些条件都很好,但架不住纬度过高温度过低是一个致命伤,冬季时极端低温天气和西伯利亚寒潮,使得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在冬季难以生长,加上大陆性气候降水偏少,日照条件也一般,没有雨热同期,因此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一般制约了人口增长,人口相较广大的国土一直偏少,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俄罗斯经济规模、市场腹地等因素。而在地缘上俄罗斯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出海口,虽然俄罗斯有大量海岸线但大多长年结冰且远离国际贸易主航道难以利用,其历代一直扩张寻找其他出海口,然而毕竟偏居亚欧大陆北部,圣彼得堡海参崴等港口离欧洲东亚核心区也仍远,不在主要国际航道,通航效益有限国际贸易难以开展,而黑海到地中海的出入口又被土耳其捏着,因此虽然其体量和位置使其在地缘上对周边小国容易产生深刻影响,但无法完全融入亚欧大陆上东亚西欧两大核心区,又容易被这两块区域围堵排斥,因此强如苏联时拓展全球影响力也很吃力,仍是玩自成一体的一套,其条件虽然在亚欧大陆上举足轻重不成问题,但要制霸全球就差一口气


加拿大地理情况和俄罗斯类似,国土大资源多,尤其是水资源很丰富,但纬度高温度低降水偏少日照一般,属于大陆性气候没有雨热同期,但又没有俄罗斯的优质黑土,土壤条件一般,而且国土中相当一部分是北部群岛,不像俄罗斯能连成一片,因此农业生产条件远不如俄罗斯,导致国土虽大但承载人口有限,只有在南部美加边境的地区才能有比较适合的人口聚集,开展社会经济活动。在地缘上加拿大则和美国一样偏居新大陆,虽然也和美国一样有安全距离保证不受欧亚大陆战祸影响,但却缺乏美国那样有众多港口可以通过两大洋前出世界各地的优势条件,而且在国际贸易航道中也更为偏僻,更易被边缘化,更难以影响世界岛,加上南部可利用土地有限,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受限,无法掌握国际贸易主动权,因此一直都无法登上国际舞台中央。而在美国这个强势南邻身边,连获得区域内主导的可能性都几乎为零,更别提国际强权了。所以加拿大做偏安一隅的富国绰绰有余,但是国际强权不可能,客观条件决定了,当然加拿大也是如此定位自己的,并没有太多非分之想


巴西乍看似乎是媲美中美的优质区位,平原面积大,也有相当一部分位于温带且降水充足,但实际上平原所处的亚马逊属于热带雨林,全年降水太多气温太高,容易造成腐殖质分解过快因此土壤肥力差;而南部热带草原虽也算雨热同期但不明显,全年各月温差不大而降水干雨季反差过大,加上全国基本都是酸性土壤,缺乏低温条件也使得农作物生长周期短养分累计不够。而且亚马逊平原大规模开发难度很大,很可能造成生态灾难,对其他地区气候也有难以预估的影响,亚马逊地区唯一发展条件较好的东北部又不临海,同时南部高原的巴西地盾使得沿海平原狭小,沿海港口与内陆腹地交通联系难以一体化,再加上地处新大陆和南半球,二者叠加下虽然更能在战乱下独善其身自成一体,但离世界岛也比北美更远更偏,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更是处于边缘地位,南美人口也不够多,市场腹地规模有限难以产生全球性影响,这也是巴西无法像美国那样立足新大陆而前出全世界的原因所在,但巴西成为区域主导型国家倒是压力不大


澳大利亚地处亚太,离亚欧大陆和国际贸易主航道不远,相比加巴更易融入世界经济主体,与欧亚大陆四战之地又保有一定安全距离,不远不近其实挺合适,且四面环海港湾条件好,对全球影响力的施加似乎也更便利,国土大半又处于温带。但澳大利亚中西部内陆大片国土因地形和副热带高压影响,降雨很少,是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境内缺乏大江大河孕育文明,只有东部东南沿海一小块是适宜农耕的季风气候,广大内陆地区难以开发,而沿海承载能力有限,人口严重不足,偌大一个大陆人口还不如许多中等国家,这样的人口市场规模使得相对孤立于南半球的地理区位被往边缘化的方向放大,而本身规模国力的限制又使得其原本的相对安全性弱化,毕竟对于其他地区的全球强权来说,你国力与其差距大,四面环海的特点就从便利前出的优势变为四面不设防的窘迫,这就是澳大利亚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对中国反应特别敏感的原因了,因此澳大利亚也跟加拿大一样,凭借丰富的资源和相对少的人口生活富裕绰绰有余,但要成为国际强权则力不从心


印度农业条件确实也很好,否则不可能自古孕育那么大规模的人口,挑刺的话主要的问题是降水过多温度过高,虽然也是雨热同期但恒河流域过多的降水导致洪涝灾害过多,过高温度又造成土壤腐殖质分解过快肥力不高,缺乏低温条件也使得农作物生长周期短养分累计不够,同时德干高原虽然土质较好但降水又过少,土地产出低,但这是相较于中美,相较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些都只是瑕疵而已。而地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战略纵深,从西北部可以自上而下横扫人口和经济重心恒河流域,而南部德干高原又临海难设防无法作为可供偏安休整和反击的战略纵深,历史上这是印度多次被重复打击的致命伤;而从经济上讲,人口和农业中心的恒河流域也没有广阔的出海口,出海口大部分被孟加拉占据了,以致工业化发展所需的产业人口与物流速度无法有机结合;再有就是印度毕竟领土面积不比中美,虽然耕地面积第二,但是在工业化较低的情况下,如果大规模工业化,必然挤占大量农业用地,而如此人口压力下农业生产如何继续保证,是一个两难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地缘优势是咱们的祖先拼命打下来的。

我们的四邻全是缓冲带,高原、沙漠、寒原、大洋,若非天然屏障隔绝了境外恶势力,中华民族更加危殆了。


user avatar   kengqiang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回答是为了实名反对

@空一格

的回答,以及其将不利于自己的评论直接删除的无声"赞扬"。因为反对就删评,这么玻璃心的答主第一次见……

——————————————————————————————————

港口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取决于大量综合条件才能决定某个位置是不是一个好的港口选址地。如果仅拿海岸线的弯曲程度就说中国有着优良的港口建成条件,未免太片面了。这种反例很好举,丢给你一个挪威峡湾慢慢品尝就足够了。请仔细品尝挪威西海岸。


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众多的峡湾和近十万多个岛屿、岩礁形成了世界上最曲折的海岸线,长达两万多公里。

由上图这曲折程度,全中国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得上吧,那我们就可以说挪威的地缘优势足够优秀建成港口了么?事实肯定不是,从历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来看,中国港口无疑全球第一,但这是由于所谓中国海岸线曲折造成的么?

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来自维基百科)

从中国优良港口分布来看,他们首要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在市场庞大的地区,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形成三个港口群,这正是中国工业区最发达的地区。众所周知中国海岸线最曲折的地方——浙江福建沿海,除宁波舟山港外,没有一个上榜,主要原因在于浙江南部至福建,受地形交通因素影响,纵深较小,难以形成世界级吞吐量的港口。

空一格 所说的“良港无数”

另一个重大不利条件,受水文、海洋洋流等影响,中国绝佳的深水港实在紧缺。国内大量优质港口深受淤泥回淤影响,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疏浚港口。在所谓海岸线弯曲之处,中国大量自然条件就是淤泥质海岸,天生不利。中国在这种条件不利的条件下,利用淤泥质海岸岸外潮汐水道建港,是全世界的创举。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果中国港口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要在远离大陆很远的地方建立洋山深水港呢?随便发展一个“良港无数”中的一个不就可以了么?洋山港仅第一期就投资了143.1亿元来建设,前两年第四期才刚结束。国家花这么多钱跑到大海外面一个岛上建港口,你告诉我这是因为海岸线条件太好了?

洋山港10年吞吐过亿 连续5年位列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孤悬海外”洋山港

实际上,不是妄自菲薄,中国海岸线条件在世界上来说真的不算很好,比起欧洲美国的一些世界级良港,自然条件差太多,但架不住中国进出口量大,才催生了一系列港口。

现实的情况是,以中国的基建能力,哪怕再不好的海岸条件,中国人基本都能找到方法,建起一座港口的。也就是说,国家需要你这个地方有港口,你哪怕是片泥沙淤积的死港,也是有能力建成的。举例天津新港在70年代之前几乎就是死港,根本不适合开港,经过清淤,现在也过得很好了。海岸线条件已经渐渐不再是制约港口的先决条件了。

要非说中国地缘条件好在哪里,其实很多人忽视了,中国最大的地理优势就是处在世界岛(大陆)的东段,中国陆地邻国无数,从单纯陆地位置来说位置好到爆,世界一半的人口都在中国周边地区,与中东、东南亚等咽喉要道相邻,是一个适合强国生存的位置。反观美国,如果其经济条件如果不够大,缺乏盟友和代理人的话,其地理位置必将不利,无法形成有力辐射。

引用一句话:

中国这种位置,也意味着,在中国衰微的时候,我们将受到各个方向的攻击。因此,中国的地缘政治条件,对弱国不利,而对强国有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国力只要有一点起色,在世界上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而美国必须要不停地积极向外拓展,否则就只能退回到19世纪的孤立状态(美国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孤立主义,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地缘问题造成)。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海是东亚与欧洲贸易的比走通道,青藏高原俯视着中亚,南亚和东南亚。

把这两个地方抓到手里,中国在防御时有极大的战略纵深,前进时不出国土就有极大的战略威慑力。

有了这两个出口,中国土地强大的供养能力(农业,矿产,能源),通过工业化能够彻底释放。

感谢自古以来。


user avatar   xie-zi-hang-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有数条具有卓越地理区位的河谷。从中国古代的军事史料中不难发现,占据了河谷上游,往往在军事上能够获得极强的主动权。这一是因为河谷往往是高山峻岭中的唯一通道,占据了河谷上游能起到居高临下的战略作用。更为显著的意义在于,河谷上游控制了水源,一旦对水资源进行控制、切断,下游明显是处于很强的不利位置的。


1.伊犁河谷

伊犁河谷是中国面向中亚的重要门户。学过地理的人知道,伊犁河谷对于新疆乃至中国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它因天山向西展开人字形缺口,遥远的大西洋盛行西风一直向东吹至此处,受到最后的地形抬升形成充足的地形雨。加之高大天山产生的冰雪融水,这里一直都是新疆气候条件最好、水汽最为充足、物产最为丰沛的区域。历史上,伊犁经历了塞种、大月氏、乌孙、柔然、突厥等不同部落的统治,在西辽时期,伊犁地方开始有契丹人、汉族迁入,随后的蒙古察合台汗国时期又有蒙古人迁入。明朝随着农业的发展,又有大批维吾尔农民从阿克苏、叶尔羌等地迁入伊犁。到了清朝时期,统治者对新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从甘肃总督到伊犁将军,中央对包括伊犁在内的新疆控制力增强。但随着清政府晚期政治力量的减弱,位于边疆的伊犁河谷遭受到阿古柏等民族分裂势力和沙俄外部势力的蚕食企图,好在前有左宗棠对新疆反侵略的坚决斗争,后有民国转向共和国的政治趋稳,中国保有了伊犁河谷这片新疆最好的水土。

伊犁河谷作为新疆气候条件最好的地方,也是中国面向中亚、直面欧洲最直接的领土。从地理位置上看,它确实是中国西北部的战略要地,良好的气候使得这里能够有效产生土地资源供给,中国对伊犁河谷水力工程的修建也充分利用了天山融水、大西洋的水汽。这里在地形上对中亚也是居高临下,和平年代发展经济,战争年代也可以成为堡垒。


2.雅鲁藏布江谷地

伊犁河谷接收到大西洋的水汽,而雅鲁藏布江谷地则是接收到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而且这股暖湿气流实力强劲,延绵不绝,硬是把青藏高原的沟谷里吹成了江南。其实从地图上看,墨脱县有效统治的最南端背崩乡,海拔已经非常之低了。这里根本不能用我们传统印象的青藏高原气候来定义,事实也是如此。墨脱县宛若热带,降水量可以比肩海南岛,这里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都可种植。

但是可惜的是,背崩乡以南的地区,我们现在未能保持有效统治。尽管如此,控制雅鲁藏布江谷地的上游,从地缘战略、军事部署、水资源安全上,都对印度是一个严重威胁。也正是雅鲁藏布江绵延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诞生了林芝这样的小江南。


3.澜沧江河谷


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北麓(青海境内),源头分为札曲和昂曲两条河。札曲、昂曲在西藏昌都汇合后称澜沧江。澜沧江也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中国的青海、西藏和云南,在流出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后称湄公河;它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除中国外,还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全长4880km,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流域第二大河。

澜沧江河谷既是云南各族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补给,也是悬挂在下游东南亚各国之上的重要战略重地。控制了澜沧江河谷,不仅对东南亚有居高临下的战略军事作用,更从水资源的来源上,抑制着下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富饶的湄公河三角洲。先今中国在澜沧江进行了大规模水利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对整个东南亚而言,都是战略意义上的钳制。


4.红河谷地/元江河谷

元江发源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哀牢山东麓。上源称礼社江,东南流,与左岸支流绿汁江汇合后称元江,流经河口瑶族自治县进入越南后称红河。元江为红河上游主干,位于中国境内,红河主要支流黑水河、明江均发源于中国境内,这部分位于中国境内的河流通称为元江水系。元江流域面积7.9万平方公里,国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84亿立方米,全程天然落差2519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元江河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有着军事、水源的双重震慑作用,还在于它本身为中国的西南打开了一条垂直而非水平的对外通道。抗日战争时期,红河河谷的滇越铁路,提供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对外联系,在历史上是可以书写的一笔。而河口瑶族自治县的最低海拔,也依赖于河谷的独特位置,只有数十米,这里是整个云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


5.察隅河谷

察隅河是西藏东部大河之一,属双干河流。发源于德母拉山,源头海拔5475米,全长295公里,流域面积1.7827万平方公里。察隅河峡谷是印度洋水气北上的大通道,带来丰富的降水,在河谷和附近山地形成西藏江南气候。因海拔不同而有多种气候,下游有热带气候,而察隅县城温带气候,高山上则是高寒气候。

“江南风情”有“青藏高原暖都”之称的察隅近年温度一直攀高,主要是由于这里的察隅河峡谷地带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季风影响,且地处高原,日照充足,才会呈现“冬季里的江南风情”景象。察隅境内崇山峻岭,峡谷高差达千米以上,海拔最低的地方还不到1400米。察隅民风淳朴。下察隅镇峡谷里 海拔不足千米,亚热带气候特征明显。山上和田野之间生长着芭蕉和仙人掌,居住着僜人少数民族,这个民族极为少见,有其特殊的生活习俗及生活方式。

长久以来,人们关注的都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其实察隅河则是另一条通往南亚的河谷。这里印度洋水汽也十分充沛,仿如世外桃源。


6.亚东河谷

亚东河谷是西藏亚东境内亚东峡谷。亚东,藏语叫“卓木”,意为“旋谷或急流的深谷”。所谓亚东县素有西藏江南美称,就是指亚东沟周围。亚东沟是夹在两座山的山谷里,沟里面有一条水流相当湍急的亚东河,河两岸的风景有点象四川沿路风景的味道。亚东沟南北落差近二千米:从海拔4700多米下行,南部海拔2800米。植被从高山草甸到低矮灌木丛,到高耸的乔木林。从帕里至亚东县府所在地下司马镇的46公里。

亚东沟居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四面环山,东与不丹接壤。大山的南麓,都有很长峡谷,受印度洋暖流的强烈影响,形成雨水丰富、植被丰富的环境。因为亚东沟这条狭长的气流通道,年楚河两岸之所以成为西藏最大的米粮仓。

中印洞朗对峙的焦点就在亚东,亚东如同一把剑刺入印度的东西走廊。而亚东河谷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已经翻过了喜马拉雅山,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对印度来说,这个河谷去悬之剑。


7.霍尔果斯河谷

霍尔果斯河位于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为中哈界河,自北向南流入伊犁河。两汉时期这一带称乌孙,历史上该河流域归唐朝、西辽、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与明朝并存)、清朝前期(1644年--1864年)管辖,一度为中国内河。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五个勘界子约的签订,割去了该河西岸地区,遂成中俄界河,在该河东岸立有清俄18号界碑(今犹存)。1922年苏联成立,成为中苏之界河,1991年苏联解体后该河西岸地区划归哈萨克。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条河的水源十分充足。而中国人也利用到这条河丰富的水源,灌溉了霍尔果斯的土地。而河对岸的哈萨克斯坦则没有充分利用。因为中国技术的相对先进,使得中国在对河谷水资源使用的效率明显处于高水平,进而也充分利用了霍尔果斯河的水资源。


8.怒江河谷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称为黑水河,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齐那桶涌入怒江,当地的怒族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怒江谷地南北走向,比科罗拉多大峡谷长。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支流巴利亚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长也不过440公里。怒江大峡谷单云南段从龙陵的老卡起到贡山的丙中洛,足足600公里,西藏境内还有多长,无法精确统计,从地图上看,最少也是四五百公里,两段加起来超过了1000公里,是科罗拉多的两倍多。怒江大峡谷也远盛于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达1830米,而怒江大峡谷深都在2000米以上,大多数地段突破了3000米。再往北,太子雪山海拔6054米,梅里雪山6748米,峡谷更深了。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水急,两岸白花飘香,山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冬春两季冰雪覆盖,景色如画。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怒江峡谷直接下游就是缅甸的萨尔温江,这条河接收到的是印度洋季风带来的水汽,无论在军事或水源上,怒江的开发、利用、军事部署对缅甸而言都是威胁。不同于澜沧江、红河注入南海,怒江-萨尔温江水系直接抵达印度洋,在遥远的未来,或许这条水路,是中国通向印度洋的最佳通道。


9.哈巴河谷

哈巴河县境内有额尔齐斯河、哈巴河、别列孜河、阿拉克别克河四条主要河流,年均径流量116亿立方米,干流总长433公里。哈巴河是额尔齐斯河支流中仅次于布尔津河的第二大支流,自河源至哈巴河汇入额尔齐斯河汇合口全长约216.3公里,流域面积722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1.74亿立方,年均流量68.9立方/秒,天然落差2637米,河道平均比降为12.19‰。

从卫星图上看,你一定会震撼中国人对哈巴河谷水源利用的极致。高山峡谷里水坝的修建,使得准葛尔盆地里温带大陆的干旱沙地变成了一片片农田。沙地转为绿洲,正是极佳地利用了哈巴河的水源,也使得下游额尔齐斯河出国的水源不至于浪费。其实新疆表面看起来缺水,但实则高山冰雪融水资源十分丰富,对北疆而言,阿尔泰山水系甚至可以接受到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如果对哈巴河谷这样的河谷进行良好的利用,北疆的农业、生态发展可以媲美美国的加州谷地。


10.鸭绿江河谷

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上游旧称建川沟,流向在源头阶段先向南,经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后转向西北,再经临江市转向西南。干流流经吉林和辽宁两省,长白至临江段,两岸高山连绵,河谷切割较深,河道弯曲,行船困难。临江以下两岸山势逐渐降低,河道坡降变缓。

鸭绿江中上游纵深的河谷即为中朝提供了充足的水能电力资源,其也从地形上成为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天然屏障。当有战争需要时,在河谷我方一侧的山坡战略部署,将比河流两侧是平原的话好得多。因此从地缘上看,我们需要与朝鲜半岛有这样的河谷纵深,而大自然的地形安排正巧满足了我们的战略需要。近年来,水利开发,也在鸭绿江河谷高山出平湖,成为东北居民渔业生产的重要来源。


11.樟木沟(波曲河谷)/吉隆沟(吉隆藏布江河谷)

樟木沟在樟木口岸周围,位于我国西藏聂拉木县境内的希夏邦马峰东南侧,总面积6800多公顷
,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沿公路顺着弯曲的河谷,穿入幽深的峡谷,绕过葱绿的林涧,行走在诗画之中。吉隆沟是日喀则地区5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从这里往西,印度洋暖湿气流愈发稀少,无力沿着山谷挺进,因此由此往西,沟也就是山谷并不罕见,但像吉隆沟这样温暖湿润的地方却不见了。4000多万年前,这一带地壳的变迁是以“撕裂”的形式完成的,吉隆沟恰到好处地发育在断层中。在喜马拉雅山被“撕裂”的山体中,吉隆沟是一条又深又长的沟。

樟木沟、吉隆沟的突出意义在于,它们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意味着中国对青藏高原的控制已经跨过了喜马拉雅山最高的山麓,翻过山丘到达山脉的另一侧。这对南亚国家来说自然是十分戒慎恐惧的。吉隆沟和樟木沟以下是尼泊尔而非印度,这里的战略紧张度要小于察隅河谷和亚东河谷,是打开中国同尼泊尔经济交流的重要陆路途径。


收获很多赞,再来更新!

中国除了多很多位置优越的河谷,还有一点在于中国边疆的战略位置,往往是依据已经跨越了中国传统核心区之后的山川形势。并且,占据了地形制高点的同时,还翻越屏障,在山脉的另一侧占据有利位置。

之前所举例的察隅河谷、亚东河谷、樟木沟、吉隆沟都是这样的。首先中国占据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制高点,因此有着明显居高临下的俯视意味。但关键的是,中国居然利用这些河谷,翻过山区,到了喜马拉雅山南坡!南麓!当我是高中生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中印、中尼的边界就是依赖山峰最高的山棱而划分的。可是多年后当我来到樟木沟,尤其是顺着喜马拉雅山从聂拉木县一路向下海拔直接下了几千米,直接接收到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国的先人,真是占据了绝佳的地理位置。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以东的区域:

呼伦贝尔地区从地形图上看,它是相对隔绝的地理单元,从中国的东北平原到这里,要穿过大兴安岭山脉。即使从内蒙古自治区内部到这里,也被山脉所阻隔,但是这块土地就是中国的地缘优势。一则它占据了蒙古高原最东的位置,能接受到较为充足的水汽,水草也最为丰美,二则它几乎把持了从大兴安岭山脉发源的所有河流的上游,也囊括了呼伦湖这样的湖泊资源,为呼伦贝尔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优势。

呼伦贝尔草原:


持续更新,麻烦您给个赞,感谢!


参考阅读:


user avatar   hong-se-su-wei-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是真正的唯一的海陆复合型国家,其他国家都没有中国这样的海陆均衡。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地理结构和地缘格局是所有大国中最好的,甚至没有之一。

作为蓝星超级大国,美国是典型的海权国家,依靠强大的海军舰队和遍布世界的军事基地对重点地区进行干涉和控制。但是再强大的海权国家海洋实力也有消散的那一天。第一代日不落帝国西班牙,第二代日不落帝国不列颠,最后都把海外实力丢了个干干净净。美国人可以在东亚,在东南亚建军事基地保持政治军事存在几十年,但是不能保证几百年以后还在。美国的海权还存在一个大bug,美国的海岸线并不是连续的,面对两大洋的同时也承担着两大洋的防御任务。分散式的布局在本身国力强盛的时候可以拓展自己力量,但是一旦国家衰弱,分散的海岸线就会让自身首尾不能相顾。处处防守,却处处挨打。

最为蓝星最大国家,俄罗斯是典型的陆权国家,沙俄依靠的是蒸汽压路机趟平半个欧洲。塞瓦斯托波尔,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海参崴,打了几百年获得的出海口各个不相链接。一个方向出事儿,其他方向根本无法支援。尤其是黑海和波罗的海,作为大陆的边缘海,舰队出了门周边全是敌对不友好国家。但是要命的是,只有黑海和波罗的海有比较好的经济腹地,才能发挥一些陆海联合的优势。至于摩尔曼斯克和海参崴,荒凉的北极和西伯利亚根本没有经济腹地,只能观赏一下北极熊龇牙表演。由于历史上的鲸吞成性,沙俄包括现在的俄罗斯简直就是众邻疑惧,每个邻国都被吃掉过领土。就算是这样,沙俄也没能构建出一条依托地理条件的有利国防线。对目前的俄罗斯而言,只剩下两个最后的战线,一个是白俄罗斯,一个是哈萨克。丢了白俄罗斯控制权,西方势力相当于把战线从“巴巴罗萨”直接推进到“台风”;丢掉哈萨克,相当于自己柔软的下腹部门户洞开。

相比较美俄,中国才是真正的海陆复合型国家。本土向西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如果把轰6K(作战半径3500公里)部署在新疆喀什,向西可以直达叙利亚大马士革,向南可以到达阿拉伯海,向北可以到达乌拉尔甚至莫斯科。如果是部署歼20(作战半径2000公里),向西可以到达伊朗东部(喀什距离德黑兰2100公里),向南涵盖整个巴基斯坦,直达印度中部。

中国整个本土海岸线是连成了一条线,从鸭绿江到北部湾,亚欧大陆东端几乎所有的良港都在中国本土。解放军海空军可以前出至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三大海军舰队可以相互支援配合。任何一个方向有事,其他两个方向要么可以分散佯动,要么可以快速集中。2016中美南海对峙,就是三大海军舰队精锐汇集。如果按照俄罗斯的地缘格局,波罗的海舰队怎么支持黑海舰队?怎么支持太平洋舰队?只能各打各的,被各个击破,下场参考日俄战正。即便是现在凤梨岛还没有实际控制,解放军海空军照样天天前出太平洋进行训练,视第一岛链如无物。

更让人绝望的是,中国的陆上边界线完美的包裹了中国的经济精华地区,而中国的经济精华地区又完美的跟海洋相融合。新疆西藏内蒙东北刚好构成了中国长城内核心区域完美的战略防线,而中国的核心区域又直面太平洋。这种地缘结构简直可以让毛熊流口水啊,俄国西部一马平川,从维斯瓦河到莫斯科,根本无险可守。经济核心区域基辅-莫斯科-圣彼得堡又远离大洋,远东倒是直面太平洋,然而并不是人口经济的核心区域。


user avatar   lei-she-6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我认为中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地缘优势”是:中国拥有长江。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国内河流,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具有非常优越的航运条件。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水量大,季节变化小,干流和各大支流之间可以直接通航,构成了一个总长超过7万公里、庞大而便利的水上航运网。3000吨级海轮可以上溯至重庆,5000吨级海轮可以上溯至宜昌,万吨级海轮可以上溯至武汉。从交通上来说,这相当于将中国的海岸线向中国国土腹地延伸了一大截,在经济、军事上,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关话题

  历史上最牛的富婆是谁? 
  弓的起源与发展是怎样的? 
  从乌克兰的角度看,乌东是勾结外国侵略本国的叛国一方吗? 
  如何看待教育部发文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皇道派和统制派观点的核心差别是什么? 
  刘邦为什么没有污名化项羽? 
  正妻死了,把生下长子的妾扶正,会不会妾生的长子称嫡长子,正妻生的儿子由嫡长子变成嫡次子? 
  如今历史文明越悠久的国家发展越差吗?是的话为什么? 
  怎么评价抗日战争中的国军? 
  拿破仑、希特勒和成吉思汗这三个人有什么异同点? 

前一个讨论
第一次去女方家买国窖1573还是五粮液?
下一个讨论
假如中国像美国一样,资本家掌握国家权力,百姓会幸福么?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