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客观而没有偏见地研究政治是否可能? 第1页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研究政治,必须客观而没有偏见。

越是客观没有偏见,对于问题的认识能力就越强,就越有利于指导现实。

所以那些比较成功的政治人物,都是尽量使自己的认知客观公正。而那些主观主义,心怀偏见的人,一般都得失败。

比如抗战初期,有“速胜论”,也有“必败论”,前者没有客观公正的认识日本,后者没有客观公正的了解中国和世界局势。汪精卫、胡适等人就悲观失望,组织“低调俱乐部”,汪还跑到日本那边去了。

只有最大限度的做到客观公正,才能写出《论持久战》,正确的分析中日两国特点,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再比如九一八事变元凶之一,那个骑马被自己军刀刀把儿扎爆了屌的石原莞尔。

他称东条英机为上等兵,说以东条英机的智商,只配去当个会计军官,只适合管理十支机枪不出问题,只要超过十支,就超出了东条英机的智商范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分析一番,认为日本完了。

这就是客观公正的研究政治,所以得出了正确认识。比那些瞧不起中国人,鄙视欧美的疯子们强太多。可喜的是,当时的日本疯子太多,唯一的正常人也就被当成了疯子。


最理想的状态是,你的组织对敌人的认识客观而公正,敌人对你们的认识主观而持有偏见。

这样你们总是有正确的分析和决策,对方却昏招迭出。


为什么有人认为研究政治与“客观公正”很远?

因为你看到的,都是各自立场不同的派别对外界进行的宣传。

研究问题是一回事,对外宣传又是另一回事,决不能混淆。客观公正是史学家的责任,政治是为了阶级利益,怎么有利,怎么来。

这就是“学术自由无禁区,宣传工作有纪律”。


猜不错的话,很多人看了第二部分又会发出感慨:“政治不过是为了各自利益,毫无意义,我是倦了,不想谈了”

又错了。

为了各自利益不假,但是这个利益,要分成“少数人利益”和“多数人利益”。

要分成“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

大清和民国,较好的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对于整个国家民族而言显然是不利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伊始,造坦克不能吃。建铁路、发电厂不能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搞义务教育,把大批劳动力送进课堂,没有十年八年也成不了才。

但是眼前吃些苦,对未来是有利的,铁路、电力、教育、国防,都是前人吃苦,后人受益。如果能想到这些,政治也不是毫无意义的。




  

相关话题

  台湾现在还有黑帮吗? 
  中国有能力对印度打赢一场全面战争吗? 
  避免政治讨论是否尊重?如否,为什么我们总会避免去讨论政治(包括立场不同的问题)? 
  为什么美国从立国开始就摆脱了军人干政的问题?那些军人干政的国家,相对于美国而言有什么不足? 
  苏联在建国初期为什么把专家撤走? 
  特朗普会被弹劾么? 
  政治是什么? 
  为何看待当今社会的亲日派与反日派? 
  知乎上有哪些政治立场和你不同,但是却非常值得尊敬的人? 
  照目前的形式来看,两岸以什么方式统一的可能性最六? 

前一个讨论
解放战争中有哪些令人震撼的照片?
下一个讨论
如果你是《让子弹飞》中的小六,你怎么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





© 2025-04-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