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战」中法国有无督战队开枪阻止逃兵的行为?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

从带兵规律上来说,兵变后法军军官与士兵间的信任遭到极大破坏,从此严重丧失主观能动性,并永远没有恢复到14/15年的状态,这一严重后果是二战苏军所没有出现的。所以只能说法军兵变对军队这一组织的运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一点上是远超过二战苏德军的。

说完法军说苏军。二战东线是极端残酷的战争,双方部队极少有充分时间进行补给与恢复,齐装满员满状态是极为罕见的,部队往往在严重超过后勤极限与组织极限的崩溃情况下进行作战(美军就非常不擅长打这种残缺编与低组织度下的作战)。也就是说,即使不缺枪不缺炮,不缺状态良好的士兵,但是在战线某个局部,作战的部队是啥都缺也没啥士气的。军队在这种状态下,出现什么情况都可能。


user avatar   Ekis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27日更新,关于某位同学(ID不想打是因为懒)质疑“真实性”“广泛性”的回答:第一,引用近卫军炮轰溃兵一文仅是表明苏军在战争中的确有过炮轰或者射击逃兵来阻止溃散的行为,和兵临城下引用机枪扫射而言的确更为过分且真实,不知有何不可,至于斯大林格勒等战役中督战队处死的逃兵我相信毛毛熊的资料已经说明的很清楚,读者看来广泛不广泛大概就是个屁股问题,请你不要自己先入为主代表我的观点。

第二,这位同学使用大量语句质疑张大卫文章真实性,却根本不知道第一篇出自于何处,只是在脑补该文与苏方资料是否存在直接关系,而炮轰逃兵的资料出处确是马斯洛夫文中关于阿基缅科回忆录,这段回忆录依Maslov的引用,出自于TsAMO,F.1047,Op.1,D.12,LL.11-12,属于实打实的苏方记载,不知道这位同学在那脑补些什么“德军材料”???之后这位同学又以微波炉关于督战队记载中有部分资料出自“德方对督战队记载”就凭空下定“减弱该书可靠性”结论?这很显然就是个视力不好和屁股歪了的问题。

第三,你在最后文段中提出的引用文献皆为“二手资料”,与你之前的论调完完全全相悖,该文引用文献除了第二篇除了出自回忆录和非苏方记载外,克格二人在研究东线方面当然比某些“军事纪律没甚关注的人”强到不知哪去,我相信只有作文水平仅限于初中或者阅历堪忧的人才会说出这种话,我还是请您回去详读相关书籍再做评判,不要急哄哄的跳出来被某些气急败坏的精神某国人当了枪使。

督战队出自法国明显是国内精神某国人“拨乱反正”的后果,事实上吧。。。。。兵临城下那部电影我觉得还是蛮客气的,开枪算啥,人苏军可是拿着大炮(不仅仅是机枪哦)轰击自家逃兵来阻止溃败的(笑):

步兵第395团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防线,并以火力支援着步兵第875团。但一大群敌军坦克却从火车站方向杀来,直捣步兵第395团和步兵第535团的结合部并冲进了两个团的阵地。尽管战士们英勇抵抗,但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混乱和恶劣事件:当敌坦克攻入我军战斗队形时,大群来自库尔斯克的补充兵,总人数约有900人,背叛了祖国!他们就像接到了什么命令一样集体举起手来,扔掉手头的步枪向敌军坦克投降!我在前沿指挥所亲眼看到了这一情况,显然这对我军其他部队造成了很坏的心理影响,但我缺乏必要的手段来挽救局势,把这些叛徒送上军事法庭。但叛徒就应当立刻得到其应有的惩罚,于是我下令两个炮兵营向这些叛徒和敌军坦克一并进行火力覆盖,大群叛徒非死即伤,敌军坦克也被打散。

我将这一极端事件以密码发报的方式报告给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这些叛徒来自库尔斯克的一个预备旅,前不久近卫步兵第2师刚刚接受了来自该部的5000名补充兵,这些补充兵训练低劣,在思想觉悟上更为糟糕。库尔斯克州党委已经得知了这些叛徒的情况并对思想工作没有做好承担了应有责任”

自然在这一番战斗中,近卫步兵第2师损失极为惨重,9月20日-24日仅仅四天的时间里,步兵第395团一个团便损失了超过1500人,其中有150人阵亡或淹死在沼泽地里,405人受伤,50人失踪,另有850人“被打散后不知所踪”,多半是变成了德军的俘虏。一份苏军内部报告指出来自步兵第44旅的补充兵“格外不忠”,在围绕切尔涅沃村一天的战斗中,步兵第535团一个团便有100人投敌,而在格罗斯曼小说中表现格外英雄的步兵第395团“夜里有半个连投敌,白天又跑了600多”。就在整个苏联上下都在为第一批苏联红军近卫军部队诞生而振奋时,刚刚诞生不到一周的近卫步兵第2师就这样极不光彩地溃散在了乌克兰/俄罗斯交界处的这个小村庄附近······嗯,扯远了。。。

而1917年法军的哗变和骚乱并非可以与苏军的溃败相提并论,而是一种对自家将军无视客观条件瞎进攻送人头的抗议,而所谓的督战队,很抱歉法军当中没有具体文献或记载表明法军创建过类似单位(宪兵另当别论),在凡尔登和香槟等高压战役中为了防止逃兵扰乱军心,法军使用过集团军或军属部队(一般是连或营)拦截往后开溜的逃兵,职责是逮捕逃兵交给军事法庭审判或监禁,这种使用直属部队拦截逃兵的方法交战各国都普遍(包括英军和德军)使用,而很多人脑补的架机枪随意射杀纯属子虚乌有。

军事法庭处决了多少人之后会列,或者看隔壁那位朋友的资料,也算是很详细了,zhihu.com/answer/605934

在骚乱中法军官兵并没有逃避保卫祖国的职责,之所以骚乱会如瘟疫一般传播正好是因为法国政府内一些支持和平的议员瞎报伤亡人数,搞的国内军内人心惶惶。


尼韦勒下台后贝当接任他的职务,走访各师安抚士气,调整士兵的心态,并开始在法军体系中启用新的战术,并在进攻行动之前作充分准备。1917年法国针对骚动处理了23839名军人,其中大多数人很快恢复军衔重返前线,最终,只有55人因触犯军法和严重的一般类型犯罪被枪决,从1917年6月起,德军向法军防区趁火打劫时,法军都坚守岗位并击退了德国人,迫使鲁登道夫不得不准备来年的新攻势。



user avatar   slava-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名质疑 @开千岁 的回答。

首先我必须承认我之前从未专题涉猎布党及苏联军队中对于军事纪律的维持的研究,但是根据近十年来欧美学界对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恐怖政策的研究,所谓“督战队”,即Заградительный Отряд在战时苏联恐怖政策中所占的比重已明显下降,对军队中恐怖政策的研究反而倾向于对СМЕРШ单位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言归正传,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知友开千岁的论述。论述主要建立在其引用的一篇关于1941年秋季红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近卫步兵第2师的描述。经过搜索,这段描述出自网易历史专栏作者张大卫于2018年2月22日发表的“真实的苏联督战队:近卫军用重炮轰击逃跑士兵”一文,有兴趣的知友可以查阅。该篇文章全文无任何脚注与引用标注,文中所提及的所有一手资料也均为标明出处,仅以“回忆录”或“解密档案文件”泛指,在缺乏符合要求的引用时几乎不具备任何作为学术研究材料的价值。

其次该文文末所提到的三篇参考文献,第一篇为1996年发表于The Journal of Slavic Military Studies第9期的题为“How were Soviet Blocking Detachments Deployed?”的文章,原作者为A.A.Maslov,译者为著名的David Glantz,即著名的《巨人的碰撞》一书的作者。在该篇文章的导语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在文章写作当时,苏军方面有关“督战队”的记载与一手资料十分匮乏,而Maslov的文章则是最初几篇基于红军文献的论文之一,其受时代的局限性需要考虑。

第二篇引用资料为2013年出版的由Lev Lopukhovsky和Stuart Britton(该书译者)合著的The Viaz'ma Catastrophe, 1941: The Red Army's Disastrous Stand Against Operation Typhoon 一书,张大卫在引用时甚至忘了还有其文章写作时已经于2016年3月出版的第二版,不禁更让我怀疑张的学术能力。Lopukhovsky和Britton主要聚焦在1941年9月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红军的军事表现上,结合Lopukhovsky曾任苏联战略火箭军上校的背景,该书的学术价值颇高。然而在该书引言中,作者提到其写作本书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寻找其失踪于维亚济马战役中的父亲N.I.Lopukhovsky,时任第120榴弹炮团团长,而由此导致的可能的个人感情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该书的可靠度。

第三篇引用资料则为著名的由克里沃舍耶夫上将所著的《20世纪苏联武装力量伤亡与战斗损失》,在此不做赘述,但该书是否包含张所引用的所谓“回忆录”和“解密档案的内容”,还请读过该书的读者加以甄别(本人未能读完这本书,暂不做评判)。

由此可以看出,网易专栏作者张大卫的学术素养堪忧,甚至缺乏基本的正确引用资料的能力,而其文中作为理论依据的一手资料,由于缺乏引用,其可靠性更是大打折扣。然而张在文中也指出,“苏联红军......自然不会不堪到需要靠日常机枪扫射溃兵来维持部队的凝聚力,更不会愚蠢到这样徒劳无益的消耗宝贵的人力资源”,强调了其文中所试图指出的“大炮轰逃兵”行为的极度偶然性。然而知友开千岁在未指出明确引用源的同时,引用张大卫具有多处漏洞的文章作为第二手资料,并得出了“兵临城下那部电影(开千岁)觉得还是蛮客气的了,开枪算啥,人苏军可是拿着大炮轰击自家逃兵来阻止溃败的”这种将尚未明确真实性的“大炮轰逃兵”事件扩大化的结论,以此证明苏联“督战队”在二战中以直接击毙方式维持军事纪律的普遍性,未免是荒谬可笑的。


user avatar   wen-ruo-xu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回答一个问题,最后的解题方法就是代入法。

这我们就要来讲讲西帝的故事了

他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中的场均数据是

15.9分8.3篮板8.0助攻1.7抢断0.7盖帽

和题目设定的【得分10助攻10篮板10抢断2盖帽1】是差不多的

所以你可以想象出来题目的设定是一个怎么样的球员了吧??

就是一个得分更差但是助攻和篮板要稍好一点的“本西蒙斯”

当你找到那个代入点之后,问题就变成了这样

一个得分更差但是助攻和篮板要稍好一点的“本西蒙斯”,可以进名人堂吗?年薪是什么水平,可以做带队单核吗?

答案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

年薪嘛,顶薪有望,3000万打底吧(目前的工资帽)

单核??NONONO,你绝对不想

名人堂??看他能和谁一队咯。要是能累积一些团队荣誉,名人堂没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团队荣誉,只靠他的数据,基本不太可能




  

相关话题

  为什么卡佩家族要分家以至于最后绝嗣? 
  《波斯语课》男主趁军官走出去偷偷拿桌上的笔写了什么?森林里的老兵又是谁? 
  如何评价电影《孟买酒店》? 
  如何评价电影《类人猿行动》? 
  中国的影视为什么不买国外的大ip来拍成电视或者电影? 
  有哪些令你惊艳的电影台词? 
  电影《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称「用错了鹿晗」,换成另外的男演员主演会更好吗? 
  如果诺曼底登陆失败,法国最后由苏联解放,战后的世界格局会怎样? 
  为什么詹粉喜欢围科救詹? 
  为什么有人说《无间道》里梁朝伟的表演压住了刘德华的表演? 

前一个讨论
战争时期获得的他国文物在和平时期是否应当归还原国?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影《窃听风暴》?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