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
没错,我就是“粉红”,只可惜年纪已经不小了,现在是一名老粉红了。
作为一名资深“粉红”,我一般不屑跟他们在网络上逞口舌之利。那我是如何践行我的“粉红”价值观的呢?我去当兵了,直接武装保卫xxx。虽然现在退伍了,但有需要的时候,还是随时能够响应召唤,打爆国内外各种敌人。这样做,算不算把他们口中的“非理性爱国”践行到极致。
对了,我这样的粉红还有几千万,只要我们在,他们永远翻不了天。就是这么不理性,你打我啊?
气不气?怕不怕?
50年大庆的时候,我们学校参加游行。一开始每人给了一条鲜红色的红绸子用来挥舞,结果到活动前几天突然集体把红绸子的收走,换成了粉红色的绸子。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粉红全面取代鲜红,小粉红的作用大概就是用来取代小鲜红的吧。
鲜红色是可怕的、是理论化的、是坚定的、是理想主义的。
粉红色是时尚的、是情绪化的、是摇摆的、是现实主义的。
小粉红这一称谓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出现的,是随着国力的提升而逐渐发展的。他们的爱是随着物质的丰富程度而提升的。举个例子就是我爱我爸爸,但我更爱有钱的爸爸,如果爸爸没钱就没那么可爱了。
但小粉红是可以作为小鲜红的后备力量的,他们爱国虽然是有条件的。与那些在国家贫弱的时候还能公开爱国的小鲜红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毕竟他们没有去爱更富强的美国,这就说明他们的底层意识还是健康的。只不过还没有克服慕强心理的羁绊,没有从真正的劳动人民立场去无条件爱国,只是站在他们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去有条件爱国。
但小粉红的危险之处在于,因为他们依靠的是自己朴素的情绪,所以他们既可能成为列宁说的那种“满怀民族自豪感”的无产阶级爱国者,也可能成为受到大资产阶级操控的法西斯主义者。
其实小粉红是一种因为年龄、阅历、知识不足而产生的中间态,以后随着其中每个人在生活中遭受的命运不同,或者随着他们中的人接受了不同的思想体系,而会演化出各式各样的人群。但如果说有人故意制造小粉红,模糊他们的阶级意识,想让他们永远保持半成品的状态,这就是别有用心了。
阅读了数个答案,感觉不同回答之间牛头不对马嘴。这个问题的割裂处在于,“粉红”只是个模糊概念,有的人眼里沾一点爱国说一点中国好就叫粉红,有的人眼里只有无脑护政府容不得批评、认为用苹果不用华为就是不爱国才叫粉红,二者之间差距太大,而提问者和多数回答者都无视割裂,强行将其合一讨论,势必造成评论也两极分化。建议回答前先阐明自己的评价标准,“粉红度”有多少,例如方方之流的公知眼里的“极左粉红”粉红度是–100,而主张应该烧掉所有耐克鞋的人(假设不是反串)的粉红度是+100,如此量化才好让人信服。
更新几句吧:
我也是经历过十几年前的公知时代的,那时候确实很多极端公知动不动就给所有表现了一点点的爱国观点的人戴帽子、谩骂;
但今天在极端粉红群体中,也已经出现了给所有说zf有问题的人戴帽子、谩骂。
你不能因为批评zf的群体中有部分人是收了钱的卖国贼,而否定批评的意义,而质疑所有的批评者;
也不能因为爱国的人中有些是无脑极端好心办坏事,而否定爱国的意义,而质疑所有的爱国者。
我反对一切极端化的、扩大化的谩骂行为,反对以偏概全、恶意揣测、无差别谩骂。世界不仅0和1,世界不是二极管:这应该是每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的基本素养。
扣帽子还扣出骄傲感。这是病,得治。
不管你是什么立场,如果你觉得这些话有任何一句错了,指出来和我辩论,别动不动就扣帽子谩骂。
以及,极端粉红们别自己对号入座,如果这种中性描述,你们都觉得是在说你们,那你们的内心是有多脆弱啊。
删了删了。。。
有1000个赞,我觉得我的传播也到位了。
已经有人私信我说在和小管家举报我了。
继续放着怕号没了。
以后就写写男情女爱,电影游戏、娱乐八卦、带带货吧。
最后说一句:请爱国的粉红们,多去墙外喷那些真正的恨国党好吗?不要只会在墙内给同胞扣帽子。
以及,我玩知乎以来没有举报过任何一条评论,哪怕和我的观点完全不同,哪怕是对我扣帽子和人身攻击的。
“小粉红”这三个字得拆开来讲。
我们倒着捋。
先说“红”,这个不多说,那么多伟大的革命者,先行者,实践者,建设者,思考者……大家都懂。
再说“粉”。意思不是说在“红”里掺了点白,把颜色冲淡了,变成了“粉红”。不是这样的。这里的“粉”要作动词理解,就类似于成为粉丝,“粉某某明星”那个意思。
最后说“小”。限定程度的。
如果只是看个热闹,尤其是看“伟大成果”那一块的热闹,他们是乐意的,与有荣焉。
但是,要正视不足与困难,就不乐意了。有些甚至会倾向于“粉饰”。
至于“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干兴邦,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多半也是难以做到的。
总结起来就是——小小的,稍稍的,粉一下“红”。
╮(╯_╰)╭无论去过多少次都很难,星巴克店员总是特别热衷于纠正我在点餐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我要个小杯……”
-“您是说中杯吗?”
-“对对对,的冰红茶”
-“您是说红茶冰摇吗?”
-“对对对,加桃浆,不加糖”
-“您是说冰摇桃桃红茶吗?”
-“………今天可以不问这么多问题吗?”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你作为物理研究工作者起码应该给这个哲学思潮泛滥做下说明或者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