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因为西方学者和西方民众,以及西方媒体等等,这些都不可能等价齐观。
但是,即使是学术,马克思主义也只不过是一支,他肯定不可能上升到一个意识形态的高度。当然也只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起来。
BBC有个报道,
马克思是对的:他为你做过的五件事
一、马克思要孩子去上学、而不是去做工
你也许会问,谁不这么想?
但是在1848年,也就是马克思撰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童工是常态。即使现在,世界上仍有十分之一的孩子必须去做工,帮助养家糊口(2016年世界劳工组织数字)。
时至今日,这么多的孩子逃离厂房走入学校,部分功劳要属于马克思。
岳琳达(Linda Yueh)是《伟大的经济学家:他们的观点如何帮助今天的我们》(The Great Economists: How Their Ideas Can Help Us Today )一书的作者。她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10点设想中有一点是:所有孩子都能在公立学校接受免费教育,禁止工厂使用童工。
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是争取儿童权益的第一人,但是岳琳达说,19世界后期,英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工厂禁用童工,马克思主义也是为儿童争取权益努力的一部分。
二、马克思要你有自由时间,要你有权决定如何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
好了,你肯定不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时吧?来段午休怎么样?你希望有朝一日能拿着退休金享受夕阳红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去谢谢马克思吧。
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的萨维奇教授(Mike Savage)说,只能无休无止地工作,你的时间就不属于你了,你就无法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马克思写道,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了活下去,人们只能出卖他们仅有的——劳动力,以此换钱。马克思说,这通常是不平等的交易,会导致剥削。马克思希望工人能得到更多,比如独立、不被异化。最重要的,是要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
萨维奇说,"简单看,马克思说的是,我们的人生不应该用工作来界定。我们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自己决定如何生活。现在,这种观点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理想。"
"马克思有句名言:早晨打猎,下午钓鱼,晚上养牛,吃完晚饭后讨论哲学。他坚信自由、解放、反异化。"
三、马克思要你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如果人们能够在自己的产品中看到自我、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工作就会成为快乐的源泉。
工作应该给我们创新的机会,展示我们最美好的层面,无论那是我们的人道,我们的智慧,还是我们的技能。
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很糟糕,与感性脱节,那么你可能就会感觉诅丧、抑郁、被异化。
这可不是硅谷哪位励志大师最近的演讲,这是19世纪时马克思说过的话。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和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见解,让他成为把工作满足感和人生幸福感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位思想家之一。他的理论是,既然我们花这么长时间工作,我们必须要从中获得一些幸福感。
马克思认为,从自己的产品中找到美、或者获得自豪感,才能带给你幸福所需的工作满足感。
马克思注意到,资本主义一味追求速度,增加产出、利润,结果分工越来越精细。
如果你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螺丝上刻出3个圈儿,每天好几千次,一做就是好多天、甚至好多年……
这样的工作,可能很难让你开心。
四、马克思要你成为变革的一分子
如果你所在的社会有毛病——如果你觉得存在不公、不正、不平等,你要发声,要组织起来,要抗议,要争取变革。
但是,19世纪的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对权力被剥夺的工人阶级来说,更像是坚不可摧的磐石。但是马克思坚信变革,鼓励他人争取变革。后来,他的这个想法广泛流传。
在许多国家,有组织的抗议示威带来很大的社会变革:立法禁止种族歧视、同性恋歧视、阶级歧视等。
"伦敦马克思主义节"组织者尼尔森(Lewis Nielsen)说,"需要革命改变社会;我们抗议是要争取社会进步。普通人正是这样得到了'全民保健系统'和八小时工作制。"
马克思通常被称作哲学家,但是尼尔森并不这样认为。他说,"那样说好像他所做的只是把问题哲学化、写出些理论。如果你看一看马克思一生的所作所为,你就会发现,他也是活动家:他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参与支持贫穷工人罢工的活动;他提出的'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是真正的号角。马克思留给我们的遗产是通过斗争获得改善的传统。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管那些抗议的人是否把自己看作马克思主义者。"
尼尔森还说,"女人怎样获得投票权的?并不是因为议会里的男人于心不忍了,而是因为女人组织起来去示威。我们如何得到周末休息日的?工会组织罢工争取来的。"
看起来,马克思通过斗争实现社会变革的倡议真的扎了根,1943年,英国保守党政客霍格(Quintin Hogg)承认,"我们必须给他们改革,否则他们就会给我们革命。"
五、马克思警告过你国家和大公司的关系,提醒过你小心媒体
国家和大公司关系紧密,你什么感觉?谷歌给了中国后门钥匙,你是不是有些不舒服?脸书把个人数据泄露给一家研发影响投票意图系统的公司,你怎么看?
19世纪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在表述类似的担心。
当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用社交媒体,但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犯罪学教授、纽约教授研究员维斯(Valeria Vegh Weis)说,他们是发现此类危险、并加以分析的第一人。"他们仔细研究过当时的政府银行、商家和重要的殖民主体之间的合作网络,并且追根溯源,一直到15世纪。"
他们的结论?维斯这样说:如果某种做法—无论是否恶劣,被证实对商家、国家有利,比如,贩奴是推进殖民化的手段,国家就会制定于此有利的的立法。
马克思对媒体影响力的敏锐观察,在21世纪的今天看起来也依然新鲜。维斯说,"在影响公共舆论上,马克思懂得媒体的重要性。现在我们经常提假新闻,媒体恐慌……但是,马克思早就见过了。"
"马克思研究过当时发表的文章,得出结论的是,对穷人的小偷小摸、犯罪活动,不仅报道太多、而且有所夸大,白领犯罪、政治丑闻提的更少。"
媒体也被用作分裂社会的工具。
维斯说,"指责爱尔兰人偷走了英格兰人的工作,让黑人和白人对立,男人和女人对立,移民和当地人对立……穷人忙着窝里斗的同时,有权有势的人继续为所欲为。"
但是BBC还有个报道
很多西方学者指出,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共产主义经典理论文献的马克思当年所憧憬的天下大同、无阶级社会、平权、民主等共产主义理念,后来在俄国化、苏联化,以及中国化、朝鲜化和古巴化之后,与马克思主义还有多少关系呢?
但至少在以英国为例这样早已将马克思主义归限于学术研究范畴的西方国家,即使是最左翼的学者和社会精英,即使他们再笃信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也不会有人以马克思主义英国化为由而倡导威权与人治。现任工党党魁米利班德就出身于共产世家,父母均是共产党员,自己也是公开的社会主义者,他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反对的最大表现也仅局限于议会辩论和竞选前的执政纲领制定上。
这些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原则就是革命需要等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工业化和布尔乔亚资本主义需要发展到相当的水平,要有相当觉悟的城市化工人阶级领导。
英国学者指出,苏联、中国、朝鲜、越南和柬埔寨等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尽管都曾经尝试拔推动苗助长式的激进工业化进程,但最终都因没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而沦为极端主义的“坯子革命”,对各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明发展都造成巨大创伤。
特里尔市中心的交通信号灯用马克思的漫画形象作为信号标示。
再看看东德,尽管东德改旗易帜,但是东德的共产遗迹都被保留下来了,
除此以外,政治剧变、两德统一在地名上几乎没有什么痕迹。与二战后两个德国都实行彻底的去纳粹化完全不同,冷战后或统一后的德国从来没有搞过符号上的“去DDR(民主德国)化”,尽管极右反共人士一再呼吁清除那时的一切,但民主体制下绝大多数德国人对DDR就像对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王国或威廉帝国那样视为一个历史时期。
今天在柏林东部和新联邦州各地,以马克思、恩格斯、倍倍尔、李卜克内西、卢森堡、梅林、蔡特金、台尔曼等共产主义名人命名的广场、街道、桥梁、公园等仍然比比皆是,柏林电视塔下的马克思恩格斯塑像、柏林普伦茨劳贝格公园的台尔曼塑像、开姆尼茨市的马克思巨型头像等都照样矗立着,如同俾斯麦、布吕歇尔等帝国时代的人物塑像也到处可见一样。
自信的德国人并不认为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就会威胁到他们如今的制度,当然更不在乎那些地名的存在。很多人都知道柏林有名的谴责前东德特务政治的斯塔西博物馆,却不知道它的旁边不远处就是仍然开放的德共先驱李卜克内西博物馆,那里仍在进行东德式的“革命传统”宣介,只不过门可罗雀。
早在5月5日生日前夕,4月27日,德法共同文化电视台Arte就推出53分钟的纪录片《马克思与他的遗产》(Karl Marx und seine Erben)。同日,德国中央电视台ZDF与文化电视台Arte联合推出52分钟的专题片《偶像马克思》(Fetisch Karl Marx),学者讨论马克思与今日社会的关系。5月2日,德国中央电视台又单独推出长达88分钟的大型文献片《马克思,德国预言家》(Karl Marx - der deutsche Prophet),称赞马克思是“最有影响力的德国思想家——而且直到现在。”而其它德国电台、报刊介绍、讨论马克思的节目不计其数。
冷战中,东德及整个东欧世界,将马克思视作圣人,东德甚至将19世纪德国工业起飞时最重要的工商城市之一开姆尼茨(Chemnitz)都改名为“马克思城”。即使两德统一后迄今,东德还有550个街道或广场是以马克思命名。而西德民众一直以平常心对待马克思,将马克思看作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所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一直将马克思视作该党的祖师爷,1928年该党就买下在特里尔、建于1727年的马克思故居。过后被纳粹没收,1947年该故居对外开放。1968年马克思诞生150周年时,社民党将故居扩建成对外开放的博物馆,由当时的党主席、外交部长勃朗特亲自前来剪彩。
5月4日晚上在特里尔的古罗马建筑康茨旦丁大厅中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1000多位客人前来。欧盟理事会主席容克亲临大会作开幕词,“马克思是一位非常有远见、有特性的哲学家,我们要从那个时代的背景来理解马克思 ……抵制社会不公正现象,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义务,也是任何崇尚民主的人的义务。至于那些后来者利用马克思的一些价值观和语句来作为压制他人的武器,不能把这些罪恶都写到马克思头上。”“欧盟大厦在摇晃,就因为在社会领域做得不够,我们必须改变。”
这次凑巧的是,这届特里尔市长、该市所在的莱茵州州长、甚至德国总统都是社会民主党人,都可称为马克思的政治后裔,所以马克思在这个时候过200岁生日,是撞上了天时地利人和。尽管如此,在纪念大会场外极左党派的支持声浪和人权团体的抗议声浪不断。州长Malu Dreyer发言中表示:“在20世纪,以马克思的名义而镇压几百万无辜者的犯罪行为,不能都写在马克思身上!我们要从马克思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理解马克思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和他的著作……这次活动搞得左右摇晃,但这也好,人们在这里享有观点自由。”
5月3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邀请了500多位客人前来柏林总统府座谈马克思。这位总统1991年在吉森大学完成的所谓“法学博士论文”就是典型的马克思问题:“国家消除无家可归者的历史与前景”。总统作开场引言时,长篇讨论马克思理论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马克思是一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一位记者和主编;一位政治家、工人领袖和教育家;一位流亡者、政治受迫害者……无论他的理论有多少矛盾,产生了多少后果,有一点是肯定的: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德国思想家。出现马克思离不开19世纪德国历史,德国历史也同样少不了马克思。在当时这样封建专制、全社会走向贫困的时代,他以人文主义激情呼吁新闻自由,呼吁人性的劳工环境,八小时工作制,工人及其子弟的基础教育,承认妇女的地位价值,直到对环境保护的抗争……
但施泰因迈尔也尖锐地指出,尽管马克思自己声称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斯大林等专制者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歪曲、利用马克思的许多观点,但从社会责任角度来说,从马克思的语言暴力到后来专制者的行为暴力,并不能说马克思对这些后果就没有任何责任。例如马克思早就分析到资本集中对社会的危害,更反对政府参与经济运作。但马克思1881年给俄国Vera Sassulitsch女士的一封信中写道:“取消共有财产……让大部分农民转变成通常的无产者。”就这么两行字,过后马克思自己都废弃了,所以那封信都没有放入信封。但这两行字却落入列宁、斯大林之手,他们以此为“理论依据”,残酷剥夺了几百万俄国农民的财产,把他们强制移民到其它地区。
所以施泰因迈尔最后认为:“我们身处2018年的德国人,既不要拔高马克思,也不要把他从我们的历史中驱除。我们既不用害怕谈马克思,也不用为马克思塑造一尊金像。就保留马克思作为一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冷战时期,东欧世界都号称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与西方对峙。所以无论东方西方,人们潜意识地排斥马克思。现在冷战过去了30年,至少年轻一代已经没有了这样心理,马克思也将逐步回归到一位哲学家或政治经济学家、而不是革命家的角色。而且有意思的是,恰恰在新时代,马克思又有点热了起来。从来无人问津的伦敦马克思墓地,现在也收4英镑门票,墓园地图上唯一红色圈上“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