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其实我不太愿意《流浪地球》变成一个政治立场话题的,我也有自己的一点小布尔乔亚私心,很不希望大刘的作品最终成为左右两派的战场。
但是,我感谢人民日报“钟声”能够站出来力挺《流浪地球》,因为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回去占领。文学、艺术、影视、娱乐,不该是法外之地,宪法上讲了,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爱憎,去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长久以来,对恨国党、对白左、对自由派精英太纵容了,以至于他们才是社会舆论的主流,普通人讲个共产主义、讲个爱国、讲个大多数无产阶级,居然成了犯罪一样,需要偷偷摸摸,稍有不慎,被精英们抓住了,“爱国贼”、“左棍”、“暴民”、“乌合之众”的帽子就扣下来了。合着这个世界只能听你们胡扯皿煮自由,我们就不能说话吗?
所有看过《流浪地球》电影的兄弟们摸着良心问一问自己,这部电影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有半毛钱关系吗?完全没有关系!这部电影讲的是世界人民大团结,讲的是中国人、俄国人、美国人、韩国人.....全世界人民一起救亡图存的故事。影片中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地球联合政府,主角团队虽然是中国人,但拯救地球的事情,却不只是他们在做,他们赶到苏拉维西的时候,发动机已经重启成功,他们提出要点燃木星的时候,以色列科学家早就提出了这个方案,当苏拉维西发动机喷射出火柱的时候,另外两道火柱也在升起,当刘培强和马卡洛夫在空间站玩命的时候,其他的宇航员也在玩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和皇帝,能拯救人类的,只有人类自己,这样的“普世价值”,难道不值得推崇吗?非要我们去相信有个穿着紧身衣的超人可以拯救众生?
为什么只有美国人的“普世价值”才是“普世价值”?为什么只有白左们所谓的“爱”才是“爱”?为什么只有好莱坞标榜的“自由”才是“自由”?人民群众都有脑子,自己都会思考,凭什么不能让人民群众自己去思考,去定义?
电影《2012》差不多是同类型的灾难片,但10亿欧元的方舟船票,和《流浪地球》的抽签进入地下城,到底哪个更公平?虽然他们不承认,但他们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所谓的人权,只是贵族、富翁、精英的人权,我们普通人,都不算人的。
洋奴们一口一个“包容”,但对待不同价值观的时候,恨不得把大家都吊路灯;白左们一口一个“人性”,但面对普罗大众的时候,却又宣布“暴民和乌合之众不算人”,我们从未反对过包容和人性,我们反对的是双重标准的伪善嘴脸。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自怨自艾、顾影自怜的小布尔乔亚情绪终将被大风吹散,随着国力的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眼界的开阔,人民群众需要更刚健、质朴、更雄心勃勃且脚踏实地的东西。
标志着官方认为一直期待着的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可以说在战狼2之前,中国电影界乃至文化节,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都采取的战略防守态势。
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
1、进入国际语境时迎合西方标准,表现为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古代化及农村化、思想主题的反思化与客体化。
创作题材与艺术风格:古典武侠/农村纪实占了大部分,如《英雄》、《长城》、《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对你们都知道我主要在婊谁)
思想主题的反思化:所有伤痕类电影,包括但不限于《活着》《霸王别姬》《孔雀》等
思想主题的客体化:中国人不能成为改造主体,包括但不限于《金陵十三钗》《长城》
2、面向国内市场的商业作品,主要选取西方、特别是好莱坞难以进入的题材及类型进行突破。
仙侠:中国式仙侠只有中国人懂。
魔幻:代表作:西游记的各种改编
喜剧:美国人不懂中国人的笑点
3、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影视界,会选取中国文化元素作为创作题材:
《花木兰》《功夫之王》等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完全无法和好莱坞正面抗衡,甚至连自己的领域都不断被侵蚀,最终只能在中式喜剧等跟中国语言及文化关系极深的领域勉强抵抗,保住若干根据地。
虽然偶尔也有一些非上述类型的电影出现,但只能是零星的胜利,就想平型关大捷一样,不能改变整体走势。
那么为什么说现在进入了战略相持呢?
1、牢牢守住了阵地:
近几年以徐峥、黄渤、沈腾为代表的国产喜剧片不仅在阵地上存活了下来,还牢牢占领了这个领域,让其他喜剧片难以打开局面。
2、西方进攻受阻:
好莱坞大片已不再是“好片”的代名词,既有速激、复联这样比较卖座的片子,也有《变形金刚》、《环太平洋2》等众口一词的烂片,《钢锯岭》《敦刻尔克》等较为严肃的大片也不太能唤起中国观众的关注;而即便是比较卖座的大片,在票房榜上也是节节败退,不能引领风骚。
3、部分领域开始反攻:
以《战狼》系列和《红海行动》为代表的重工业军事片,开始在中国市场进攻原本被西方占领的军事动作片阵地,并一举成功;《流浪地球》作为重工业科幻片,也开始进攻原本被西方占领的重工业科幻片阵地,正在不断高歌猛进;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的创作题材与艺术风格,从“古典/农村”走向“未来/城市”,从“旧”中国走向了“新”中国;
思想主题方面,从反思变成了肯定,从向后看变成了向前看;
同时,中国人在电影中不再是客体,而是完完全全的主体;不再是被拯救者,而是拯救者或共同拯救者。
当然也要认识到,在中国市场上,好莱坞电影依然具备很强的战斗力,某些领域依然是国产难以突破的坚壁;即便是开展反攻的战红流,暂时还是“点”的突破,尚不能认为实现了稳定输出;
同时,在思想主题上,“对中国的肯定”和“中国人成为主体”这两点还存在极大争议,近期豆瓣事件便是激烈交锋的一个体现。
在电影行业内部,”投降派“也依然很有势力,比如那句”中国科幻现在应该是拍不了,我们对市场的掌握很熟悉,中国根本就没有这种机会。“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电影依然作为不大。
所以,只能认为,中国电影从节节败退艰难生存,进入了相互进攻互有胜负的阶段,从“绝对弱势”进入了“相对弱势”的阶段,也就是从战略防守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那么未来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吗?我不知道。
但我们为《流浪地球》等优秀作品的每一次呐喊、贡献的每一张电影票,都是在为反攻阶段的到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吴京、郭帆等人也开始买流量烂片了怎么办?
骂丫的,用脚投票,让能够拍出好片的人得到鼓励和支持。
我们支持的不是吴京,也不是郭帆,而是名叫“吴京”、名叫“郭帆”的认真拍片子的人。
最后,你问我为什么中国电影要防守、要相持、要反攻?
因为我想看到能表达我的价值观和审美倾向的影片,而好莱坞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在我映象中,这是中国科幻第一次以正面评价登上《人民日报》。
拿到报纸的时候,一滴久违的热泪啪嗒一声刚好不偏不倚的滴在“未来”两个字上面。快40岁的老头子了,还是这么不争气啊……
说老实话,从我的孩子降生以后,我就没有再关注中国科幻。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关注的是其它的东西,挣钱,养家糊口,事业,自我实现。科幻,成为像“理想”、“初恋”一样放在阁楼上吃灰尘的东西,偶尔看一看,想起自己年轻过。一个中年人需要照顾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家庭,事业,自己的身体,保温杯枸杞红枣,公文包饭局领导。面面俱到的人生分外的无聊,你就像一个陀螺,圆润、忙碌、周全,却没啥意思。
自从拉萨广场邮局旁边那家报刊杂志店转行卖鲜花和纪念品以后,我就再没有去买过《科幻世界》,而是订阅了《人民日报》。我需要了解这个国家在发生着什么,从鸡毛蒜皮的明星八卦到市井的柴米油盐,再到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你是一个生意人,你需要了解很多很多,像个嗅觉灵敏的狼,风里飘来的任何气息都要去分辨,去品尝,琢磨味道,想透背后的意思。
而今天我准备当一个少年。
曾几何时,科幻还是“毒草”,后来稍微好了一点,被归结到“儿童文学”的范畴。说白了要么就是黑五类,是要批倒批臭的东西,要么就是只能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大人是不屑一顾的。但是我依旧深深的记得那个上午,我父母在乡里的邮政所忙得一塌糊涂,处理着各种业务。送邮件的叔叔来了,他们没工夫去迎接,叫我去接邮件。我从一辆破破烂烂的邮政用摩托车的邮包里拖出一捆杂志,面上一本杂志封面上画着些让人害怕的东西,用呆板的黑体字写着,科幻世界。
我打开了它,里面真的有一个世界。
我在这个世界里徜徉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这个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过去的反思,有细致到生活的辨析,有宏大到宇宙的哲理。它在满足了我一切好奇心的同时,还能给我带来我从未想到的东西,我第一次感觉科学与我是如此的紧密连接。它教会了我科学的思考,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迷信的,什么是严谨的,什么是散漫的。
这一捆杂志里面还有很多很多别的东西,比如《气功》、《UFO探索》、《今古传奇》之类的,我很庆幸我打开的是这一本。
这是我和“赛先生”的第一次握手。他是个一丝不苟又无比慈祥的老头子,只要你说的对,经得起验证,你就可以骑在他脖子上,他带你去看普朗克尺度的微末,去看光年尺度的浩渺。他没有什么架子,不管你的出身、年龄、地位甚至是学历,你拿出证据来,配合以严密的逻辑,他就认同你。没有任何歧视的可能,也没有任何吹捧的可能,事实就是事实,这里只有绝对的平等。
对于普罗大众,赛先生会给你网开一面,允许适当不严谨的开脑洞。在承认和遵守现有基本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允许在科学尚未触及的地方天马行空。这样可以引起读者对科学的兴趣,鼓励人类探索未知的领域,吸引更多的人仰望星空。赛先生虽然一丝不苟,但是并不古板,他尤其喜欢跟小孩子一起玩耍,在这些毛孩子变成油腻庸碌的中年人之前,在他们心中埋下进步、探索与勇气的种子,萌发多少算是多少吧。
于是我们可以登上月球,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前往别的星球的物种;
于是我们可以去往月球背面,放下属于人类的探测器;
于是我们可以走向未来,总有人在抬头仰望星空。
然而赛先生在中国的行程并不那么的顺利,甚至可以说是跌跌撞撞,一度我曾经以为他水土不服。有太多的人对他抱持的是敌视的态度,有更多的人对他抱持的是功利的态度。如果你砸了我的饭碗,那么你就是邪恶的;如果你不能立刻为我解决问题,那么你就是没用的;如果你立刻为我解决了问题,那么你以后就没用了。有人怀疑着,有人揶揄着,有人观望着,有人谩骂着,有人嘲笑着,赛先生看起来像个“孔乙己”,没有人去理解他,他可笑而孤独。你看他衣衫褴褛,肯定没什么用,你看他单纯幼稚,肯定只能哄哄小孩子,你看他心思纯良,肯定只能为我所用。
他满脸污垢,一群小孩子跟在屁股后面起哄笑闹,像极了一个老疯子。
于是我们打鸡血;
于是我们练气功,拿个钢精锅扣在头上接受“宇宙信号”;
于是我们吃“权健”。
不知道是谁在疯癫,不知道是谁在嘲笑谁,不知道谁是老疯子,谁是小屁孩。一切都不知道,世界蒙着灰蒙蒙的雾,路在哪里,不知道。
我就在这一片灰蒙蒙中逐渐变成一个油腻无聊的中年人的。
我知道有人在灰蒙蒙中蹒跚前行,试图找到一条路。我也知道有人不想要他找到路,在给他使绊子、下陷阱。但是这些东西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找路太艰辛痛苦,挖坑太猥琐卑劣,我怕累,却也还有良心。
我心里那颗种子死了,发了一点芽,终究还是枯萎。
城市的灯火辉煌灿烂,再也看不到一丁点星光。实际上任何一颗恒星释放的能量都比这些城市的总能耗高出去好多个数量级,然而我离城市更近,离星星太远。卑微的人类喧嚷吵闹,置身其中实在是太容易忘了星空了。
然而他们成功了。
在赶往地球发动机的千千万万救援队中间,我失败了,他们成功了。他们点燃了火种,等离子火焰一飞冲天,恭喜他们,感谢他们。感谢刘慈欣,感谢郭凡,感谢吴京,感谢吴孟达,感谢《流浪地球》7000多名制作人员,恭喜你们,感谢你们,祝贺你们。
千千万万个中国科幻人,包括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作者,包括《科幻世界》杂志社多年来排除万难坚持不懈的出版人,包括所有的读者,恭喜你们,感谢你们,祝贺你们。
《钟声》为《流浪地球》发声,被网友戏称为“钟声成就奖”。很多人不明白这个意义和价值,钟声意味着黄钟大吕,意味着大雅之堂,意味着科幻不再是毒草,不再是儿童文学,而是庙堂之上国之重器之一。这几天为了豆瓣一星差评撕来扯去的网友们口中神秘莫测的所谓“资本”,在钟声里面连蝼蚁都算不上。爆发的民意可以逆势把票房顶到天上去,也可以让庙堂公开发声,这是压抑已久的呐喊,是赛先生脸上的微笑,是从此不再可以忽视的秋风起于青萍之末。
秋风必将扫落叶,神州已是大不同。
同一个版面,专属于《流浪地球》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左边,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
中老铁路与《流浪地球》,一实业,一文化,交相辉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铿锵有力、势不可挡。这样的步伐连美国都挡不住,遑论区区几个跳梁小丑乎?
被保温杯、公文包和“商务正装”搞得灰头土脸疲惫不堪的我,也为此热泪盈眶,竟然萌生出一点点少年的滋味,青涩勇猛、无畏无惧。
少年强则中国强。
很不简单。
人民日报有专门的政治文化部,如果一部优秀电影获得这里的评论,可以认为“自然而然”。
但“钟声”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的重要笔名,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所谓“警世钟声”,“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它的评述对象较为宏大,有时是存在争议需要表态时的发声渠道。举例而言,2017年中印边界争议时,钟声要写出《揭露印军非法越界真相》。
不妨浏览一下“钟声”发过的历史文章(钟声--观点--人民网) 除了《流浪地球》这篇,“钟声”负责处理的话题包括反恐、中美经贸摩擦、中东治理、全球气候治理、达沃斯、金砖合作……和这些话题并列,《流浪地球》是凭借什么?
个人认为,是《流浪地球》蕴含在电影中的东方思维——集体主义、家国同构、故土情结,那是宣传家花了很多功夫也难以让西方理解,也是“钟声”多少年花费口舌去说明的东西。然而,它在电影里似乎成功传达了。
想起2018年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时,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了中宣部——北京也看到了电影的功能,未来的中国电影,或许要承载更多。
经评论区大佬提醒,《流浪地球》之前,《战狼2》《红海行动》《二十二》获得过“钟声”评论。相比《战狼2》《红海行动》“穿着中国秀肌肉”,《流浪地球》克制了许多。在这个未来世界的政治中心——地球联合政府里,中国的地位没有被刻意渲染。向刘培强讲述“火种计划”的首脑,则是一位说法语的人。但《流浪地球》的文化内核是反西方套路的,是很中华文化的,这种传递确实又更加高明。
既收到官媒点赞,又获得国内外观众认可,还是技术实现突破的硬科幻,可谓殊为不易。对得起电影的原作者——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拉升到世界水平的刘慈欣了。
标志着中国电影已经完全解决了“科幻片如何处理国家意识形态”这一重大问题。
北京交通委、联合政府等设定为更多科幻作品走上大屏幕指明了方向。
这是在经历“建国之后动物不许成精”的巨大挫折之后,我国文艺创作领域取得的一个振奋人心的突破。
事实证明,文艺创作的空间一半来自政策规定,另一半则是优秀作品开拓、引导的结果。
广电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资本大潮下,无数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给了广电理直气壮干预创作自由的借口。因为要论干预创作,资本只会比政策更加变本加厉。
以下文字来源于著名编剧汪海林的采访:
我经历了各种投资人,有煤老板、房地产商,到现在是互联网企业,但最好的还是煤老板。
他们除了要求找女演员以外,没有别的任何要求,他根本就不干预我们的创作……
房地产商也还好,他们也不干预你创作,但是他喜欢管理。
最差的是互联网企业进来以后,他有很多他的想法,大数据啊、各种流量、大IP啊,越来越离谱。现在煤炭企业也不景气,我们特别呼唤他们再回来。
需要有更多《流浪地球》这样既有市场又具开创性的优秀作品,才能为广大创作者争取自由的空间。
其实论这篇文章的影响,并没有一些知乎高赞回答详细有据,但可以说是给小破球定了性。
人民日报第一党媒的意义不必多说。从影片的本身价值高,聊到背后科幻电影工业成熟,再到中国航天工业发展匹配,再到中国特色文化的对外输出,无一不是给予了极高评价。特别是象征“中国之声”的“钟声”署名,更是代表着一次对全世界的中国民族复兴演讲。
即使小破球除了前期宣传片,本身并没有爱国主题的宣扬,上映后郭导也多次强调它的票房成功,并不能代表“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但这篇报道一出,相信今后国内审查部门必定会对科幻题材电影放宽标准,什么“毁灭北京杭州”、“盗窃公用财产”之类的敏感剧情,在保持正面主旋律价值观情况下,不再会被卡审核。甚至可能会出台扶持科幻电影的政策,政策上的绿灯也将吸引一些资本的进入,并且催生电影工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中国科幻电影将迎来一次爆发性增长。
小破球背后的7000人以及郭导吴京,可能只是为了完成身为科幻迷或者中国电影人的“作品”追求,但它的影响将是巨大且深远积极的。伴随小破球出现产生的一些负面声音,也将会因为种种主动或者被动原因渐渐销声匿迹。
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科幻迷喜爱小破球,要你文艺小清新去批准干什么?
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作为一个豆龄大于知龄的互联网人格,我真的很感慨.
尤其是看到豆瓣用户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时,让我认清了一件事,这次豆瓣对于《流浪地球》的贬低,就是一场民间意识形态战场的斗争。而人民日报钟声的文章,对此次民间斗争做了官方的定性。
这次官方定性不仅为中国电影工业中真正的创作者们铺平的道路,也震慑了混迹在中国电影界,资本圈里的西方代言人。相信今后的电影创作环境会有极大的改善,一定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作者和电影作品。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中国文艺界的首要问题。
电影工业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他天然受到资本集团的青睐,而资本其实是从来没有国界的。它看上去追求利润之外别无其他的目的,其实那只是在资本统治下的所谓“自由世界”中的通则,面对尚未被征服的非西方国家时,它往往会显露出狰狞而狡黠的另一面,随着利润而来的欲望之外,还掺杂着意识形态输出的野望。
因为资本清楚,只有人心膺服,它才能攫取更大的利润。
这种算计与狂热造就了天价流量明星,而意识形态的输出则造就了豆瓣的铺天恶评。
长期以来,在影评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一方面将电影创作的失败归咎于总局,继而引申到政治体制问题上,要么归咎于群众素质低下,将矛头指向民族与传统。而当他们面对西方作品时,却又不禁淡化其宣传色彩,人格化的美国精神“美国队长”拯救世界却成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而战狼冷锋举起红旗时,则成了大逆不道继而忌惮友邦惊诧了。
这些人从不吝啬用显微镜审视中国作品,要将其挤过正确“价值观”的牙缝,吹毛求疵地要挑尽每一处不满,而除了批评之外,别无一长,拿钱写字,却美其名曰“影评是一种严肃文学的体裁”。当顺从他们价值观的作品受到批评时,则拿“电影是纯粹的艺术”来搪塞,不符合他们意思的作品受到褒扬时,则又挥舞起冷战意识形态的开始文攻武喝了。
《流浪地球》电影本身气度恢宏,思想立意都中正平和,并没有战狼那样突出的民族主义色彩,更多体现的是东方阵营的“普世价值”,既集体主义,奉献主义精神。而这种非西方的“错误”价值观,触动了一大批精神“西方人”的敏感神经。
过去他们不在意,是因为在高楼上俯视着别人,深知我们的努力是无力的挣扎,甚至还有些可爱,有时也生出了怜悯之心,虚言鼓励两句。而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与好莱坞匹敌的创作能力,从此,电影意识形态的表现技巧不再为美国所垄断了,这才是撼动高楼根基的雷管,一旦引爆,西方电影的宣传机器就会开始崩解,好莱坞编织的文化种姓对世界的禁锢就会土崩瓦解。
高堡寡人们第一次尝到了恐惧的滋味,愤怒歇斯底里起来了,一个个走上台前嘶吼,在大家面前亮了相。然而他们高估了自己的思想,低估了群众的力量,当一亿国民走入影院时,票房的数字自然会告诉我们未来的方向。从此中国的艺术不再流浪,只因为我们选择了希望。
这次以豆瓣和知乎两大平台围绕这部电影的评论斗争,是多年来中国民间两股思潮之间角力的一次大爆发,是代言西方思想的自由派同代表本土利益的广大群众之间的一次激烈交锋,这是资本与人民的一次文化战争,而最终谁赢得了胜利,一目了然。
因此《流浪地球》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次中国文艺的成功,在政治层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人生参差百态,矛盾斗争无常,我们永远不可能统一所有人的思想,所以豆瓣这块宝地, 要留住,要让大家说话,要百花齐放,说的越多,我们就越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估计一些认识我的豆友看到这篇文字,会对我感到失望,不过:
我无所畏惧,更不怕得罪别人,因为我们走在人间正道之上。
@郭帆 导演,辛苦了!
我感觉,中央等这一天很久了……
这有点儿像佛教的变文啊,解释佛经的小故事。佛经看不懂是吧,我给你讲鹿王本生,我给你看九色鹿动画片。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懂是吧,你去租流浪地球的dvd看。
看了一些关于电影创作过程的八卦,充满了各种机缘巧合。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必然——当然这没有否认主创人员功劳的意思,我也很希望郭帆能成长成中国的詹姆斯卡梅隆。
有点像物理历史上牛顿,麦克斯韦还有狭义相对论里的爱因斯坦。他们都是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前人已经在各种零碎的知识点上有了突破,新的理论体系呼之欲出,而他们三个则是將各个碎片融会贯通,最终盖起了新的大厦。
现在中国情况是达到了近代以来的一个高点,而且还在继续上升,很多方面都有了突破,经济也好,科技也好,体育也好,都做的不错,唯独这个电影,或者说文化领域影响力还是太小,甚至连好的作品都很少。不管是政府还是平头百姓,都有这个需求,而且条件也基本具备,就看谁来一针捅破这个窗户纸了。当然这个针得大点儿,大概有电影中那么大吧。
就拿电影来讲,好的科幻片都是科技发达的国家拍出来的。谈科技首先的排除美国,那个确实是世界第一没什么可比的。剩下国家里,中国现在貌似就理科弱点儿,应用技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传统的科技强国可以拿出一些点比中国强,全面实力都不如中国。
好的本子,刘慈欣没什么可说的。
拍摄场地,据说用了万达的影棚。虽然影棚这事儿属于那种砸钱一定解决的,但那也得有人来砸。往前推二,三十年估计就没人砸。
特效是流浪地球一大亮点,用有限的经费作出了不错的效果。这也得是国内有现成团队的。而且往远了说,电影里机械设计很有特色。美工也没法闭门造车,但咱们是机电产品第一大国……
所以说,这个电影的成功有偶然——比如说吴京临门一脚,没有他电影成色大打折扣,怎么觉得那么像电影里刘培强——但也是必然: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国家只有美国一个)搞出这样的电影是必然,搞不出来是意外。好比说做菜,原料都有,就差好厨子了。当然等来这个集大成者的导演也不容易,得有野心,得有能力,还得傻,把一个高风险的事情干下去,要不然都去挣快钱了。
这个世界是傻子建立的,从来不是聪明人建立的。
三、二、一,抬头,你就可以看见爸爸了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