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代武人职位的顶峰。
北宋高级武官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是走枢密院的行政官僚路线,二是走禁军三衙的职业军人路线。北宋中期以后,殿前副都指挥使就是职业军人路线的顶点。(见下表)
殿前副都指挥使①←马军副都指挥使②←步军副都指挥使③
→→→→→→→→→→→→→→→→→↑
↑ 殿前都虞候④←马军都虞候⑤←步军都虞候⑥
→→→→→→→→→→→→→→→→→↑
↑ 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⑧
以上这八个高级军职也称为“管军八位”,既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高级军衔,也是全国禁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集团,更是首都卫戍部队的主要掌控者。
洪迈《容斋五笔》卷三《三衙军制》:“以祖宗之制论之,军职之大者,凡八等。【除都指挥使不常置外】,曰殿前副都指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步军副都指挥使, 曰殿前都虞候、马军都虞候、步军都虞候,曰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秩秩有序,若登梯然。”
上面引用的宋人文献提到,北宋中期以后,三衙的“都指挥使”已经不常置了。所以,殿前副都指挥使成了实际上的禁军最高级军职头衔。
北宋建国初的旧三衙时代,在管军八位之上,理论上还存在“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等另外八个职位。由于赵匡胤登基前的职位、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历史原因,这几个军职逐渐废置,仅存在于理论上——比如“殿前都指挥使”这个头衔,仅适用于重大活动(如皇帝登基等)时,对于现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的加恩升迁——注意!北宋中期以后,殿前司的最高长官要么是都指挥使,要么是副都指挥使,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位置都有人的情况。
正因为管军军职“秩秩有序”的特殊性,使得他既是差遣,又是高级军衔。一旦做到禁军顶峰的这个位置,什么节度使、爵位、封邑都是随之而来、自然而然的附加产物了。
下面 @朱武镐 的回答也说了,电视剧里男主顾廷烨的官职大概率是抄的宋代的李璋,完整官职如下——
翊卫功臣、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洋州诸军事、洋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平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四百户。
对比电视剧中的顾廷烨——
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使持节洋州诸军事、洋州刺史、上柱国、宁远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电视剧主创团队可能是为了突出男主的军人背景,去掉了功臣号、武散官、检校官、宪衔等内容。但这个改编的问题还是在爵位上。电视剧里的这个“宁远郡侯”是从他爹那里袭来的……
我以前就说过,宋代爵位不世袭,不值钱。所以如果父亲是“宁远郡侯”(虚构的郡名),那么以男主的功勋,完全不用继承这个名号,随便找个郡名封一封就完事了。宋代袭爵的,要么是宗室(而且是宣祖、太祖、太宗以及嗣濮王这些大支),要么是前朝柴家、曲阜孔家这样的门面摆设,总之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里要批判一下 @丧心病狂刘老湿 的这句话“理论上军机大事是由枢密院来决定的,枢密院是三衙的直接上级机构”——这话让不管哪个枢密使听到都得虎躯一震,三衙的直接上级只可能有一个人,那就是赵官家。宋人说“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就是把军事权一分为三。秦桧长期以宰相同时兼掌枢密院,只有一次尝试插手过三衙事务,都能让宋高宗紧张的夜不能寐。
上面说过的顾廷烨官职抄的是李璋,李璋以宋仁宗表弟的身份,在其病笃时执掌三衙,并且在其驾崩后,成为与宰相韩琦并列的定策元勋。宋代枢密使实际是军事方向的副相,位在政府行政系统首脑宰相之下;而殿前副都指挥使则是军队系统的最高首长,其人选要么是皇帝亲信、要么干脆是外戚出任——双方根本不可相提并论:依宋代的习惯,到了禁军高层位置,只要不作大死,下一步就是与皇室联姻,正式成为赵宋朝廷的股东阶层。而大多数的宰相、枢密使再扑腾也永远只是高级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