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只在古中国自成一大艺术,天才辈出,用功到了不近人情,所以造诣高深得超凡人圣神秘莫测。“书法”的黄金时代过去一个,又过去一个,终于过完。日本的书法,婢作夫人,总不如真。中国当代的书法,婢婢交誉,不知有夫人。
说一些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影视作品中的书法
在我们的电视、电影中的书法,很多都是较差的作品,很难找到像样的作品。一般而言,我们能看到的多是所谓的“大师”写的江湖体,奔放夸张注重视觉的冲击力,更加注重的是显性的艺术感的表达。我想,日本影视中的书法应该和我们差不多,图一的书法明显有太大的问题,可以看出没有很多技法上的修养,纯属写字。图二则是学习魏碑一路又强调书写的意味,是典型的日本式书法。图三的作品应该较早,像禅宗墨迹,意在有法无法之间。图四则是比较重视线条变化,墨色变化,重视视觉冲击的少字数书法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中日书法的发展情况
中国书法是日本书法的源头,而发展到后来有了很多日本独特的特色。
书法的发展在中国和日本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越往近现代发展越显示着不一样的艺术追求。因此我们看到的日本书法会合中国不一样。
在美院读书的时候,大学本科期间我们班就有四位日本来中国学习书法的同学,其中三个交换生,学习一年,一个跟我们一起读了四年。
研究生期间,我的同学里有一位日本博士,跟随我的导师韩天雍先生做民国时期中日书法的交流研究。
我发现,除了跟我们一起读了四年的同学写得很“中国化”外,其他几位都比较“日本化”,他们比较喜欢的是赵之谦篆书、魏碑(《龙门二十品》中的《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一路书风)、黄庭坚(《松风阁诗》),自由式的行草(我曾问过他的取法,答案是学的王铎)。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书风不柔和,大胆落墨,但不加修饰。魏碑写得雄强,刀味浓。
我导师韩天雍先生致力于中日书法比较研究,经常去日本讲学,他说日本人学书法以学老师为主,直接临摹老师的作品。比如说写魏碑,老师写一个,学生就照着老师的临摹来写,而不是借鉴老师的写法照着原帖写。这与中国大不一样,至少中国没有这么明显和直接。来楚生给弟子写临摹,通常要说:借鉴借鉴,你们还是要看原帖。(大意),我们学书法强调直追古人,学习原滋原味的古代经典。
这里面有个区别:学老师,好上手,很容易学像,因而老师写得怎样学生就是怎样的,因为学得近,所以风格也比较现代。;啃经典,不容易上手,入门周期长。
在中国,传统书法的临摹和创作是主线,学习的过程中讲究取法乎上,学习的对象是古人,以二王,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智永等为主,清代又掀起碑学热潮,汉碑北碑也渐为书家学人所重。总体看注重忠实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应该说是比较保守的。
日本书法则不太一样,日本早期的书法从中国学习过去,尊崇的是晋唐法度,清代民国杨守敬对日本书法影响极大。
杨守敬于书法造诣有三:一是见多识博,二是碑帖并重,三是取法汉魏六朝。其书法对日本影响甚大,开日本现代书法之先河。——《中国书法》杂志
日本人喜欢写魏碑,喜欢那种猛利生辣的书风,与杨守敬推崇取法汉魏六朝不无关系。同时从日本的很多书法作品看,他们直接受到了杨守敬书法的影响。
近现代日本书法还受到王铎、吴昌硕、赵之谦和徐三庚等名家的影响,很多书家学习以上诸家。
但日本受西方艺术的影响,较早地进行过书法的现代化运动,夸张也好,变形也好,少字派也好,墨象派也好,追求视觉的冲击和水墨的效果,比较先锋。
日本推崇王铎、吴昌硕等清代名家,尤其是王铎那种张扬的书风,用墨的效果。
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