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小会背《诗经》的答一下。
题目是如何「深入」地学习诗经,我就假设非指泛泛背诵一些「文学常识」,或抄抄文艺的句子,而是想要了解《诗经》研究的底层逻辑。那么即使不在此有所发明,至少在听到一些关于《诗经》的论断时,能迅速判断其根据与合理性。比如去年一批新的战国竹简《安大简》公布,其中「窈窕」写作「要翟」,有文章因之怀疑「窈窕」乃「腰姿姣好」之义。六月,我和北大一位教授吃烧烤,酒过三巡,他就突然拿出这篇文章问我:「你觉得有道理吗?」
类似的关于《诗经》的新说,每年都会出现很多,其中有精辟的见解,也有很扯淡的论证,但初学者堕入其中很容易失去方向,在不断的科普、辟谣、再辟谣中被弄晕。所以理解其底层逻辑十分重要,这就像足球比赛,各种想法就是球员的随机游动,观众看着热闹,或喝彩,或倒嘘,或给人科普「帽子戏法」,或夸耀着梅西的传奇。而底层逻辑相当于拿到了裁判证,虽然身处球场,也可能比居高临下的观众更了解比赛的动向,甚至可以随时发几张红牌。
这个回答我想尽量少开书单,也不尬吹,而主要讲述其逻辑。顺着这个逻辑走,具体什么时候该看什么书,我认为读者心中会慢慢有自己的判断,不烦枚举。
现在我们分六个阶段讲述如何深入学习《诗经》。
就像足球,不了解足球规则的坑,一上球场就「手球」,就「越位」,是肯定不行的。同样,《诗经》也有它的规则。不知道通往《诗经》路上的小坑,则无法顺利跳入《诗经》的大坑。在学习《诗经》之前,一定要先避开几个常见的坑。
坑一:标准答案
我们高中学的文言文,大多集中于唐宋,其偶有先秦文章者,亦以文义浅白者为主。这些选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作者的情感、每个字的意思、哪个字通假哪个字,课本下都有注释,都有一个较公认的说法。其间或有争议者,课本编者也会选择一个学生易接受的方案。这种做法很容易理解——方便考试。
我并不反对这种教法,但它确实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文言文是有标准答案的。好似如果我能找到一本讲《诗经》的书,里面有每个字的解释,就能学好《诗经》。然而所有尝试过的人都会发现,这做不到,因为每本《诗经》的解释都不太一样。
那么如何判断谁更有道理?或者说,如何去找到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呢?——课本确实也没教过我们寻找「标准答案」的方法。
这种空白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就是答案是开放式的,好像怎么解释都可以,实在解释不下去的,讲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庶几也能蒙混过关。其实不然,这背后是有一套的科学方法的,也有很多背景知识,只是不在高中教学范围之内罢了,需要我们重新去学习。
这么看来,「标准答案」可能也没那么重要,通过有效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找「已知和未知的边界」其实更有意义一点。
坑二:不可证伪
首先我不建议初学者去考虑《诗经》中诗的主题,这是一个巨大的坑。
举个例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讲爱情,还是友情?
正方辩友认为是爱情,因为我们一直都是这么用。反方辩友认为是友情,因为郑玄白纸黑字注释说:「从军之士与其伍约」。
我们当然可以反驳正方:「从来如此,便对么?」,同样也可以反驳反方:「郑玄说的,可靠么?」
所以这事情其实对初学者非常不友好,很多问题就是正反说都有道理。如果多翻一下古书,会发现古人吵来吵去吵了上千年也没个定型,根本说不清楚。而初学者论证不下去,很容易诉诸「我觉得这样表达更合理」、「我觉得作者是想说这么一件事」,通过给原诗加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种论证习惯更加要命。
面对这种问题最好的态度是暂且搁置。我简略地引用科学中「不可证伪」的这个词:如果一个问题,或者一个论证,怎么解释都是对的,甚至你根本无法说明他是错的,那就可以认为,它已经进入玄学领域了,建议暂时不要讨论它。当然,出现这种现象有几种情况:
1.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玄学问题;
2.这个问题已解决,但初学者能力尚不足理解之;
3.这个问题可能有戏,但目前还没有解决。
但无论哪种,建议在学习初始阶段都尽量不要碰。
类似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诗经》来源问题,《诗经》作者问题,《诗经》时代问题,孔子删诗问题,「风雅颂赋比兴」是什么等等,一个个都是大坑,建议早期都不要跳。这些问题就像贝克汉姆的任意球,令人神往,但初学者要是整天琢磨这个,肯定会出毛病。
坑三:错误常识
我们熟知的关于《诗经》的常识,很多都是极具争议的。
沿前文举个例子:
我们说「风雅颂赋比兴」是《诗经》的「六义」,其中「赋」是「铺陈其事」,「比」是「以彼比此」,「兴」是「先言他物」,这种解释深入人心,一般高中都会介绍之。
但是,这种解释是朱熹给出的,而所谓「赋比兴」则出现甚早,至少在战国就有,一直没有好的解释。朱熹是宋代人,其间隔了千年,他的解释的可靠程度不能不让人生疑。不仅如此,古代的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似是一种并列关系,和今天我们把「风雅颂」和「赋比兴」按照形式和写作手法分为两组也不一样。所以「六义」具体指什么,争议是很大的,甚至「赋比兴」是不是写作手法我们都不知道。记得专业小学副业革命的章太炎先生,就联系「删诗说」给出过一个神奇的解释。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诗经》的「四始」是什么,《诗经》是否民歌,今本《诗经》是否被删过,等等。不深入学《诗经》的话,这些东西当个文学常识吹吹水倒没关系,但如果要研究,一定要先把这些「常识」丢掉,轻装上阵。
这些知识就像各个球队的教练、球员名字叫什么,直接背下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装逼法,但没什么用。好好练球这些自然而然就知道了,甚至黑幕都知道了,前期不必刻意去背。
现在我们真正开始的踢球。
听足球解说并不能学会踢球,不如找个球踢一踢上手更快。同样,学《诗经》也必先看介绍性的书,兜圈子,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接触《诗经》文本本身。
如何做到熟悉呢?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全本背诵。
《诗经》大概四万字,不算长,而且《国风》部分有大段的重章叠唱,非常好背,唯《大雅》稍微难背一点。要之,三个月是肯定能背完的。
如何背《诗经》可参看我的这篇回答:
如果背不下来,至少也要熟读,说上句能接下句,这是研究的基本功。
需要注意,此时我们是没有看过任何注解的。也就是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死记硬背」。这就像背《新概念英语》一样,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培养语感非常重要,知识易记,语感难得。我学习青铜器铭文的时候,老师也会要求我们把铭文背下来,以期熟悉西周的语言。而且我们对《诗经》的注解,存在很多积非成是的错误,如果一开始接触的注释是错的,可能永远都跳不出来了。
「古音」,就是字在古代的读音,准确来说是先秦的发音。
「古音」就像控球,对优秀球手来说,控球如飞是必须的。
学习《诗经》,甚至一切先秦文献,都需要了解古音。这为我们解决通假字问题。可以这么说,近三百年学术之大拓进,古音学之研究乃凌烟阁上第一功。
「通假字」,不严谨地说,就是音近字间相互通用的现象,「音近」是其关键。但《诗经》时代至今两千多年,语音之变化亦大矣。彼时音近的,现在可能很远;现在读音相同的字,彼时可能迥异。
彼近今远的:比如初中课文里「入则无法家拂士」,注解说,「拂」通「弼」,这两个字现在读起来差别就很大了,但古代读音很接近。
彼远今近的:一说浙江的地名「余杭」,其实是「禹航」,大禹登陆之地也。但如果了解古代的读音,就知道这种说法颇有可疑,因为「余」和「禹」古代声母差得有点远,并非同音字。
1.方法概述
那么如何了解古音呢?
《诗经》本身就是了解古音最方便的渠道,因为《诗经》是韵文。古音的研究就自《诗经》始,我们可以顺着古人的研究轨道纵览一瞬。
需要强调一点,我们此时所谓的古音研究,并不是要弄清楚一个字古代究竟读什么。而是把汉字根据古代韵母是否相同,进行「分类」,分成很多个「韵部」(此处说法略不严谨)。事实上,终有清一代,学者对于古音具体读什么的观点都是错的,而且错的很离谱。但他们的「分类」是正确的,所以不影响他们丰厚的研究成果。
而我们此时,做的就是「分类」。
(若对「分类」的过程不感兴趣,只想知道结果,亦可直接跳至下文【d.王力:《诗经韵读》】)
这样说可能很抽象,但我们做一下就明白了:
(前置知识:最好对唐宋音(中古音)稍有了解,会查《广韵》。查询《广韵》可移步: http:// ytenx.org/kyonh/ ,当然不会也可)
翻开《诗经》的第一篇《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找到第一段韵脚的位置:「鸠」、「洲」、「逑」,查询一下发现,这三个字在中古是押韵的,可以猜测在《诗经》也是押韵的,丢到一个韵部集合里:{「鸠」,「洲」,「逑」};
再看第二段的韵脚:「流」、「逑」,这两个字也丢到一个韵部集合里:{「流」,「逑」}。
虽然以上这五个字其实都是押韵的,但谨慎起见,还是一段一段地分类,以后有机会再合起来。分得细总比分得粗要好。
我们可以在此引入一个「公理」:「形声字的声符相同,则属于同一个韵部」,简单说叫做「同声必同部」(这个不见得全对,但此时可以引入),比如「逑」是一个形声字,声符是「求」,所以「逑」和「求」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于是这两个集合可合并为一个:{「鸠」,「洲」,「逑」,「流」,「逑」}。
细心的同学这时也许会问了:你怎么知道「逑」的声符是「求」?
这是个好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查《说文解字》,《说文》说「逑,从辶,求聲。」证实了这一点。(查询《说文》可移步:http://www.shuowen.org/)
我们再接着往下做,又得到一个集合:{「得」,「服」,「侧」},我们查中古音,发现「得」和「侧」是押韵的,但是「服」不是。我们只能揣着疑惑,先很不情愿地承认他们属于一个集合。不过随着我们的推进,会发现「服」确实经常和这几个字押韵——疑惑渐冰释了。
读完这篇诗,我们还可以得到两个分类:{「采」,「有」}、{「芼」「乐」}。
2.方法总结
我们总结一下,「分类」依赖于两条公理:
a.押韵的字属于同一个韵部;
b.「同声必同部」。
不断重复这个做法,就可以把《诗经》押韵的字按韵部分类。不过实际情况会复杂一些,主要原因也有二:
a.押韵的字判断错误。比如《关雎》的第二段,要是认为「菜」也和「流」「求」押韵,就错了。
b.《诗经》有「读音不同但是读音相近的韵部」相互押韵的现象。举个现代例子,「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雨」和「你」韵母不同,但因为读音近也押韵了。这会把不同的韵部混到一起。
想要排除这两种错误,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科学谨慎的分析,和对中古音的熟悉。不过初学者大可不必用力于此。
3.推荐书目
a.陈第:《毛诗古音攷》
强烈建议读者用这个方法做一遍,虽然可能有点费时间。
做的时候可以参看明代陈第的《毛诗古音攷》,这本书是陈第对一些字古音的看法,其排列顺序就是按照《诗经》的韵尾来的,所以做的时候参考这本书非常方便。
不过从现在的观点看,陈第很多论断是不对的,有些推理也不太科学。特别是所有「某字古音读什么」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甚至延续了整个清朝,读的时候不要太信就行。
但他很有想法,方法也非常值得学习。这本册子很薄,很容易看。他还有一本《屈宋古音攷》我觉得不必读,写的没有这本好。
b.顾炎武:《音学五书》
把整本《诗经》的韵脚过一遍,就可以看顾炎武的《音学五书》。
这本书是顾炎武对古音的一些看法。从方法上说,对古音细节的处理基本是按照陈第的路子,但更严谨,更详尽。宏观上,陈第是零散的笔记,而顾氏的结果是系统性的。
不过顾炎武的一些论述也是有问题的,而且他把一些不同韵部的分到同一类里了(犯了上文b错误),读者不要尽信即可。也不厚,好看。
《音学五书》在《顾炎武全集》里有,可单卖。
c.段玉裁:《六书音均表》
这个书貌似没有单行本,都是附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的最后面,所以买本《说文解字注》就行了。
段玉裁是清代古音学的高峰,韵部分得非常细致,是对《诗经》韵脚研究的极致。如果不从事专门的古音研究,段氏的结果是完全够用的。
同样书里也存在一些错误,不全信即可。这本最薄,几个小时就能看完。好看。
d.王力:《诗经韵读》
这本观点就比较现代了。书中第一部分叙述了清代学者的成果,还有一些新的论断。其中「阴阳入对转」的概念必须得学习,是继段氏古音学后又一次高峰。第二部分对《诗经》的押韵现象讨论得非常详尽,后面还附有《诗经》的押韵表,得多看几遍,弄熟。
前面abc三本主要学习了解的方法和动机,王力这本可以顺便把之前三本书里的错误纠正过来。而且我们现在常用的术语都是用的王力的,所以必须看。即使前面三本不看,直接看这本也可以,就是会失去一些乐趣。
这个表要背下来(后面的拟音仅供参考,别当真),书里的谐声字表也要背下来(不过由于我会背《诗经》,这个自然就会背了)。
以达成成就:几乎随便给一个字,都能立即知道它在哪个韵部。
这个其实不难,按上面的做法过一遍就ok了。
这四本我觉得够了,都很薄,也好读。另外王力的《清代古音学》也可以看看,了解一下古音学的学术史。
学了以上,基本看到别人在用通假的时候,你知道是怎么回事——球的主动权在你了。
但其实以上只讲了韵母,声母没怎么涉及。要想了解声母的变化,需要更多一点的音韵学知识,得从《广韵》开始系统学起。不过传统音韵学对声母的分析,总的来说还是很少的,毕竟声母不涉及到押韵。
如果对古音特别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音韵学。不过也是个大坑,学界内部还有学(yì)派(qì)之争,慎入。
补充一句,古音只负责控球,并不负责进球。有些学者用古音辗转相通,最后弄得所有字之间都可以通假,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进球自有进球的技术,详见【四】。
现在我们需要带着球往球门跑跑,路上会有对方的围追堵截,也有队友的协力合作。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他人的想法,才能完美地配合和过人。
这得从《毛传》开始。
1.《毛传》是什么
先简略介绍一下什么是《毛传》——这个「毛」指的不是伟大领袖哦。
按照当时的习惯,《诗经》是「经」,「经」的注解叫做「传」,比如《春秋经》的注解有《公羊传》、《谷梁传》。而《毛传》是汉代出现的一本注释《诗经》的书,据说作者叫毛亨,所以叫《毛传》,全称《毛诗诂训传》。我们知道《诗经》有不同版本,《毛传》里《诗经》这个版本,也称作《毛诗》。当时通行的还有另外三个版本及注释,但现在都失传了。所以《毛传》是现存的最早的注解《诗经》的书,里面保留了很多原始的说法,所以不可不读——因为其实没得选。
《毛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写在每首诗前面,是介绍每篇诗写作的原因,这部分叫作《诗序》;一部分写在正文之间,注解每个字是什么意思,这部分一般也可以叫狭义的《毛传》。
《诗序》通常也分为两部分,写在《关雎》前面那篇叫《大序》,写在其他诗前面的都叫《小序》。
这样说感觉绕来绕去,不如我们翻开诗经第一页,是这样的: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也。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笺云:挚之言至也,谓王雎之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笺云:怨耦曰仇。言后妃之德和谐,则幽闲处深宫贞专之善女,能为君子和好众妾之怨者。言皆化后妃之德,不嫉妒,谓三夫人以下。
「《关雎》,后妃之德也……是《关雎》之义也」是所谓的「诗(大)序」部分,之后(加粗部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经》正文,后面的「兴也……朝廷正则王化成」就是《毛传》对正文的注解,后面的「笺云」(斜体部分),则是汉代学者郑玄补充的注释,我们一般称为「郑笺」。明白这个就可以读《毛传》了。
版本的话,18年中华书局出的《毛诗传笺》不错,或者17年国家图书馆出的《宋本毛诗诂训传》。
2.《毛传》怎么读
首先,《诗序》部分,就是讲每篇诗的写作原因的的那部分,可信程度较低。宋人就不太信《诗序》,清人讨论的也比较多,初学阶段不必太放心上。
然后是《毛传》注释部分,需要认真对待。所谓「认真对待」,不是说他说什么都要信,而是其中确实记载了一些比较古老的解释,是要注意的。
比如《诗经》中出现了很多「言」字,像《小戎》的「言念君子」,《毛传》都把「言」解释成「我」。但从清人开始,一直到现代,都认为「言」是「语气词」,《毛传》说的不对。然而在出土的《安大简》里,这句写的确实就是「我念君子」,说明「言」和「我」之间是有关联的,并不是那么不靠谱。
但全信《毛传》也不可,其中的解释肯定存在很多问题。但即便如此,《毛传》和《郑笺》也需要经常看,最终做到熟读。哪些靠谱,哪些不靠谱,之后慢慢会有自己的判断。
3.《毛传》到《说文》
如果碰到《毛传》看不懂的怎么办?
查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这本书是段玉裁对《说文解字》作的注,《说文解字》是汉代许慎编纂的一本字典,是学习先秦文献必由之路。段氏的《说文注》里面有很多漂亮的想法,更是清代学术的经典。而且其间不少注,正是针对《诗经》和《毛传》的。藉此熟悉《说文》也是大有裨益。
此阶段先熟悉《毛传》,再通过《毛传》熟悉《说文》。这样,我们把《毛传》过一遍。如果过完一遍你就都记住了,那你确实太神了。没记住也没关系,第一遍留个印象,到需要的时候现查亦可。同时也可以翻翻《尔雅》。因为这个东西是要反复看的,每一阶段理解都会不同。
经过以上阶段,基本的运球已经学会了,现在开始研究怎么进球。
先举个经典例子:
《诗经·终风》的第一句话:
「终风且暴」。
所谓「终风」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查《毛传》,说「终日风为终风」。
这种说法看起来很合理,但其实有问题。这个解释在「终」和「风」之间,加了一个「日」,我们通常把这种做法叫做「增字解经」,是一种不太靠谱的做法。
那该如何研究这个问题呢?
——列举《诗经》中所有「终……且……」的句子:
终温且惠。(《燕燕》)
终寠且贫。(《北门》)
终和且平。(《伐木》)
终善且有。(《甫田》)
可以看出,「终……且……」是一种固定的搭配,表示「既……又……」,除了「终……且……」这种搭配以外,《诗经》中其他「终」的用法,也多有「既」的意思。所以「终风且暴」就是「既「风」又「暴」」。《尔雅》里说「暴」指的是日出时的风。
此精彩的论述详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
家大人曰:《终风》篇:终风且暴 ,《毛诗》曰: 终日风为终风。《韩诗》曰:终风,西风也。 此皆缘词生训,非经文本义。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也(《尔雅》曰: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 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焚轮谓之颓,回风为飘。以上六句通释诗词而 不及终风。又曰: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阴而风为噎。以上三句专释此诗之文而亦不及终风。然则终为语词明矣)。《燕燕》曰: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北门》曰: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小雅•伐木》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商颂•耶》曰:既和且平)。《商颂》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正终艿永怀,又窘阴雨。终字皆当训为既(《王风《 葛蕌》篇:终远兄弟。言既远兄弟也。《郑风•扬之水》篇:终鲜兄弟。言既鲜兄弟也。 《鄘风•定之方中》篇:终然允臧。言既而允臧也。《列女传•楚昭越姬》曰:昔吾先君庄王淫乐三年,不听政事,终而能改,卒霸天下。言既而能改也)。既终语之转。既已之既转为终,犹既尽之既转为终耳。解者皆失之。
举出详尽的例子,分析词句的用法,从而得到语言的规律,而不用主观感觉和经验去论证。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方法,也是清朝学者成就远胜前人的原因。——此其「大数据」之谓乎?
这也说明,要弄清楚某一首诗的问题,经常需要对整本《诗经》的熟悉。这是研究先秦文献的一个特点。
到这里,建议阅读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毛诗》,不必死记里面的结论,当学习其中的方法和论证。如果有空,最好是自己可以研究一下类似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这阶段结束之后,就可以上场比赛了。
补记:突然想到去年我的一个想法:
我们看到《诗经》的《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其中「摽有梅」的「摽」是什么意思?一般都如《毛传》解为「落」,认为是从「摽」字「付与」的本义中引申出来的,「摽有梅」就是「落梅(酸果)」。我一直觉得这样讲不太通,于是穷举《诗经》中所有首句为「……有……(某种植物)」的句子:
南有樛木。(《樛木》)
南有乔木。(《南有乔木》)
山有榛,隰有苓。(《简兮》)
墙有茨。(《墙有茨》)
中谷有蓷。(《中谷有蓷》)
丘中有麻。(《丘中有麻》)
山有扶苏,隰有荷花。(《山有扶苏》)
野有蔓草。(《野有蔓草》)
园有桃。(《园有桃》)
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枢》)
墓門有棘。(《墓門有棘》)
隰有苌楚。(《隰有苌楚》)
南山有台。(《南山有台》)
我在这里只贴了首句是这个句式的句子,其实还有大量散落在文段中间的。可以看到,「有」字前的(南、山、墙、中谷、丘中、山、野、园、墓门、隰)都是「某个地方」,所以「摽有梅」的「摽」大概率也应该指「某个地方」,解释为「落」不通。
不过能上场比赛不见得是优秀的球员,大局感和控场能力很重要。
《诗经》虽然重要,但毕竟只占先秦文献总量的一小部分,我们还需要站得更高——熟读文献,对先秦的语言、思想、政治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才能进一步研究。
文献分两类,一类是传世文献,一类是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首先可读《左传》,再读先秦诸子(《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因为有《诗经》打下的基础,这些上手会容易很多。《尚书》《易经》《三礼》这些较难读,可放在后面。
出土文献里,直接帮助最大的当然是战国竹简,较著名的有《郭店简》《上博简(9册)》《清华简(9册)》和去年出版的《安大简》。此时可以着手补古文字学的知识,有之前《说文》的基础后,进入古文字学应不难,另外金文和甲骨文也需要学。
还是举个例子: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最后一句「谁之永号」一直不太好理解,和前文也不搭。
但出土的《安大简》的《诗经》里,这句话写作「隹其永号」。而出土楚简中,「隹」字有两种很像的写法,一种是「隹」(见下图),一般等于现在的「维」;另一种是「隹字底下多一点」的一个字(见下图),表示的是「谁」。明显这是当时对「维」和「谁」两个字进行的有意区分。
以故这里的「隹」应该读为「维」,不能如今本的《诗经》读作「谁」。而「号」通为「敖游」之「敖」,所以这句当读为:
乐郊乐郊,维其永敖。
这样这句话就讲通了,这是联系出土文献研究《诗经》的一个例子。(此说来自陈剑教授)
如何研究传世文献和古文字,已不在这篇答案的范围之内,如果学到了这里,可以一起讨论。
到这个阶段,基本功已经打好,另外一些学术史的内容,比如「今古文学派」的恩怨情仇,得空补补就行。
此时应该已经具有较好的判断力,看什么书,关心什么问题,按自己的兴趣随便来就好了。
p.s.文中所有关于足球的类比都是我脑补的,不要较真,如有异议,你是对的。^_^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