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的社交领域已经到终局了吗?未来,社交领域可能会有哪些发展和创新?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社交的核心问题有且只有一个:我为什么要和你聊天?

这是一个很大又很小的问题。大就大在它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中流砥柱,围绕它衍生出无数产品和功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之所以大,因此浑身都充满着金钱的味道,因此从一种刚需蜕变成了多种非刚需的载体,而这些载体中的内容其实基本上已经和社交的核心问题八竿子打不着了。

真正值得注意的不是它的大,而是它的小。

这个问题小就小在,哪怕它拥有成百上千个可能的答案,但对每一个具体的用户来说,只要有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答案就能够支撑起社交本身。一个,就够了。

如何才能够找到那一个答案?

第一种思路是创造找到那一个答案的种种路径。物质层面的可能性已经被做了太多文章。比如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距离,合适的背景等等,在目前的大数据技术条件下已经没有任何匹配上的障碍。在精神层面,目前涌现出多种思路,比如心理测试匹配(soul),听歌历史匹配(网易云音乐)等等。其实知乎自己完全可以搞一个浏览和关注相似度高的异性匹配,效果也很值得期待。

独生子女的这几代人的内心我们的长辈和晚辈都不同。我们在物质层面上孤独且防卫,精神层面又在孤独且防卫的同时禁不住呼唤同类的诱惑。因此本质上,我们希望一个即物质又精神的社交存在。而这种矛盾需求从用户角度出发的筛选成本实在太高了,所以很多人宁可保持孤独且防卫,也不愿意付出太多精神打破距离感的平衡。

在这一情况下,我们要用正反两种问法来问社交的核心问题——不但要问我为什么要和你聊天,同时也要问我为什么不和你聊天?从反向问法出发,也许就能够开辟出一片社交领域的新思路——找到那一个答案的第二种思路就是把找不到的种种障碍一一消解。比如说不和别人聊天是害怕承担回应别人造成的社交压力。那么是不是就有消解这种压力的办法——比如取消任何已读的提醒,比如按照每个人的前置数据由系统主动提出问题。比如说不和别人聊天是害怕时间上不好安排,那么能否退出一种专门的线下见面匹配系统,用户输入自己合适见面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利用大数据算法借助上文中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匹配思路匹配出填入同样合适见面时间和地点的用户。

综上,只有真正找到核心问题,关心核心问题,且愿意好好回答核心问题的企业,才有可能在社交领域展开新的突破。


user avatar   kaiq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熟人最需要的不是社交,是通讯。微信做的最好的还是通讯工具,而不是社交。所以我不认为微信(或者说腾讯)能威胁到陌陌。

2)熟人只需要一个通讯网络,任何形式的通讯网络的分散都是低效和浪费的,所以除非硬件和科技发生大的迁移,以至于整体用户发生迁移,不然熟人社交是没有机会的。

3)为了内容而产生关系是社区,为了关系而消费内容是社交。

4)社交产品的核心是要做好搭建媒介、制造场景的事情。也就是说,产品要搭好台,让用户能自己唱好戏就好了。

5)一切的线上产品都是线下某种形态的迁移,哪怕在线下也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该怎么交朋友,所以到了线上也很难。

6)最好的交朋友的方式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是一起向着一个目标做一件事,所以两个都爱滑雪的人更容易聊起来并且成为朋友,而不是一个爱“滑雪”,另一个人爱“爱滑雪的这个人”。

7)大多社交产品的问题是,太结果导向,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把台子搭好,最终没有氛围、没有场景、没有媒介,用户上来就只能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约么?”,第二个是“微信多少?”。

8)很多工具产品都想讲后续做社区或社交的故事,但大多都失败了,自古以来基本没有成功的案例,非要挑的话,也许国内的快手算一个,国外的Instagram算一个?

9)上一条的一个潜在答案是,工具是给个人使用的,人们用的时候只会想这个东西怎么才能解决我个人的需求,而不会想别人看到了会怎么样,所以创造出来的内容大多时候不具备可消费性,也就不能让ugc的内容变成社交货币,也就不能用来产生关系链接或用来被用户日常消费。

10)人们使用社交产品的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陌陌、摇一摇类的需求,是我要解决当下这个时刻,即时性的无聊,我不在意是谁在回复我的帖子,但我希望我发出去的东西能够马上得到反馈。

还有一种是长期的社交关系的转化和培养,比如豆瓣、知乎、Linkedin 这类产品,我发出的信息可以接受几天甚至更久时间以后的回复。

所以,所有的社交产品来说,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要解答,那就是你要解决的是用户同步还是异步的交友诉求。

11)以上的社交产品理论还可以再总结升级成 维度+媒介+效率 的三段论。

效率:任何社交产品的最终目的都是最高效率的促成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媒介:要促成连接,社交产品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搭好媒介。

维度:每一个媒介都是基于某一个或几个维度之上的,而某一个维度里最多只会存在一个媒介。

效率是结果,媒介是方法,而维度才是一切的基础。LBS是维度、图片是维度、直播是维度、短视频是维度、唱歌是维度。


所以,要做社交,先要抓住一个或几个维度(维度是可以拆分组合的),然后思考有没有创造一个更好的媒介的机会,最后再看是否达成了最高效创造连接的结果。

但仍然,熟人的社交需要的是通讯工具,陌生人的社交才需要社交软件。半熟人可能是最有机会的,比如二度人脉。硬件和科技的颠覆性创新才能带来通讯工具的迁移。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卧槽,大新闻啊,头条这是要搞事情啊?!

刚开始以为是个常规问题,结果点进去看了下提问者的主页:

这是今日头条CEO陈林???? 还认证了,看来是没跑了。

大概是两个月前,陈林接任今日头条CEO。这么快就有动作了?


这个题目是“中国的社交领域已经到了终局了吗?未来,社交领域可能会有哪些发展和创新?”


这是要在太岁头上动土了啊?前段时间头条腾讯大战刚刚消停。现在头条是打算直接进攻腾讯的大本营——社交领域了?


赶快跑去搜了一下:

这应该是头腾大战2.0了吧。


喜闻乐见。吃瓜群众稳了。请准备好瓜子板凳。

「头腾大战」第二季,马上要开始了。

这次跟上次不一样,这次是头条先动手的。而且一出手,就直接进攻腾讯的社交大本营。

上次历时半年多的「头腾大战」,曾引发无数关注和口水。没关注过的人,可以先补补课。


当时,腾讯在微信上封杀头条的抖音转发,引发双方大战。随后推出了自己的微视。当时大部分媒体文章都在分析过后得出结论,腾讯是要在短视频赛道上,向头条发起进攻。


但是从今天的情况看来,36氪还是挺牛逼的,提前大半年都能算到今天的局面。



互联网行业的大格局,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了。

作为吃瓜群众,突然觉得有点小激动。毕竟,互联网行业中,这种头条针对腾讯社交大本营的进攻,已经很久很久,没看到过了。

哎,板凳走起。


user avatar   li-ao-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口径差异?当场没死就不算?


  

相关话题

  怎么看待B站舞蹈区和某些卖肉up? 
  7 月 13 日,B 站疑似崩了,无法刷新出内容,发生了什么?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如何看待 CCF 以「NOIP2021 代码中存在暴戾性语言」将 5 名选手禁赛一年? 
  有哪些看似不起眼却月入几千的小生意或者兼职? 
  「鲁迅如果活在当代就是一个喷子」是否正确? 
  如果穿越回明朝时期,有什么可以制作出的近现代武器科技? 
  如何看待一晚 2800 元的环球影城酒店被曝「马桶不刷」「枕套不换」「水杯不洗」?反映了哪些问题? 
  从薛之谦人设崩塌事件始末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中国网民规模达 9.89 亿,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文章「阿里没有勇气」?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罗辑思维说给员工发年终奖是懒政?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018起点十二天王?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