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
“我在生活中,不算特别有规律,也不算特别有纪律性,经常看手机,听音乐、看头条、刷抖音西瓜,跟外界传说的不大一样。有时候晚上计划做一个工作,但后来被西瓜上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了,看了很久。睡前又有点懊恼,诶,我要做的事情没有做,然后报复性地工作一会儿,但又导致晚睡(我真心觉得睡眠很重要),第二天重要会议上精神很不好。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赶紧去休息。我现在虽然还经常没计划,但是至少发现太迟了,不懊恼,马上去睡了。”
他还谈到,所有的消极心理都是对当下的否定,不安、焦虑、紧张、压力、忧虑——一切的恐惧都因过于关注未来;愧疚、遗憾、怨恨、委屈、悲伤、苦涩——一切的不宽恕都因过分关注过去。
预期或标签都是束缚
当你特别在乎结果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发挥得不好。
比如我们在射箭,瞄准的是靶心,但如果你想着“我要拿十环”的话,其实不容易发挥好。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我们带着预期的时候,就会动作扭曲,容易搞复杂。
不要把当下视为未来的目标的一种手段
如果你一直把当下视为达到未来目标的一种手段的话,你也会把你碰到或与你相关的人当成达到你目标的一个工具,那么你们的关系、那个人,对你而言就是次要的或根本不重要的了。
我年轻时候也特别爱看大佬写的东西,什么乔布斯,任正非,张小龙,马云之类的,感觉他们有深度,有思想,能引起共鸣。年纪大了,越来越少看这类文章。偶尔刷到了就扫两眼,绝不会去仔细研究。因为发现大佬们说的基本都可以归结到正确的废话这一类,有些是极其个人的感悟,路径完全不可复制。除了看的时候代入自嗨一下,没啥L用。跟看歪歪小说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在他们那个时间点,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都做了类似的事情,但能活下来让你看到的只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人,而且绝对有比他们更优秀的人泯灭其中。历史很多时候都是玄幻无常的,赢的莫名其妙,输的也莫名其妙。所以很多大佬都特别迷信,他们知道他们说的东西并不是他们成功最重要的。
人类朴素的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你自己身上就完全具有了成为大佬的潜质。不同的天赋、经历的因子在一个大背景下,产生一些奇妙的变化,类似于生物培养皿,有些细菌孤单的死亡,有些形成了菌丝,有些形成了菌核。即使初始条件一致,重来一次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结果。
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平常心看待生活,并不一定会让你获得世俗的成功,但至少会让自己幸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