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么多回答的问题竟然我一直没有发现。我来自爆一下。
一年左右时间背完新概念1234四册的飘过。从2016年12月开始,背到2018年三月份。
从2016年12月开始,到2017年4月份背完二册。二册文章在100字到200字之间。一天能背五六课。别的不说,春节七天我就背了20多课。
从2016年02/22开始,到2017年8月份背完三册。之所以和二册有冲突,是因为二册我背了两遍。每隔7天背第二遍。
从2016年02/22开始,到2017年8月份背完三册。这个只背了一遍。是因为我发现新概念是个教材。教材的意思就是,学后面的课程会自动复习前面的课程。没有必要背第二遍。
从2017年8月份开始,到2018年4月份背完四册。这个也只背了一遍。
一册是我在上班的时候,每天中午背的。没有记录起始时间。
一二册课数多,可是文章短,难度小啊。四册非常难。后面20篇,每篇都需要反复诵读才有可能背下来。最难的反而是三册,也就是被坊间盛传的三册后10课。那个是真的难。
背诵之前的状况是:看中国日报没问题。因为和新闻联播的内容一样。看经济学人非常费力。因为根本看不下去。就是看不进去的感觉。。小伙伴应该知道我说的什么感觉。
背诵一年之后,看经济学人还是有一点点费力。但是只是部分单词不认识。也就是一本红宝书的距离了。只要不是周围环境非常嘈杂,都是可以几分钟就默默地看完一篇报道的感觉。那个Feel倍儿爽啊!!!!
如果你看过《新概念英语》的第四册的前言。亚历山大大师第一句话就是英语水平就是一个maturity也就是熟练度。一个maturity解释了所有的语言现象。什么语感,maturity啊。什么阅读水平,还是maturity啊。什么听力水平,全是maturity啊。
新概念这个四本书就是一个循序渐进提高maturity的过程。
至于背完以后,能记住多少。其实没记住多少。
这个是孟庆伟大神对于这个问题,给我的回复:
背诵过后发生的遗忘是正常的。背诵的目的不是很久之后还能背出来,而是在大声朗读和背诵中体会和感知语言的用法、搭配、细腻性、韵律以及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连贯性。如果这样做了,虽然到头来会忘掉具体的文章,但留下来的会形成你的语感。
敲黑板,划重点。。语感。语感啊。。
就是你背完以后,即使全忘了,之后你看英语报纸就流畅了。
看老友记不用字幕了。看其他复杂美剧只需要英文字幕。
彻底告别中文字幕自行车。
至于全忘了这件事,这个其实一点也不重要了。对吗???
---------------------------下面是干货-----------------------------------
王江涛大神的英语速成六大步骤
1. 步骤一:中译英。先不看英文原文,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新概念的中文译文译为英文,练习写作及翻译,译完之后不看原文。
2. 步骤二:听写。网上下载英式或美式MP3录音,听四遍全部写下来,基础薄弱的同学听一句写一句,基础较好的同学听一段写一段,练习了听力。
3. 步骤三:仔细对比原文。对比两篇文章。一是自己中译英的文章与新概念的原文对比,提高了写作和翻译;二是自己听写的文章与原文对比,提高了听力,然后跟读模仿听写错误之处。
4. 步骤四:跟读模仿。一周模仿一课,务求惟妙惟肖,练习了口语。
5. 步骤五:背熟。将文章背至滚瓜烂熟,听说读写译全部提高。
6. 步骤六:默写仿写。默写背熟的文章,之后仔细对比原文改正错误;使用背过的文章去仿写别的题目,尽可能使用背过的表达,练习了写作。
我只完成了前5步加默写。。。
请注意:第三步对比自己根据译文的翻译英文和人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写的英文,过程非常酸爽。自尊心强的人要谨慎操作。哈哈哈。。。
下面是一个网友的补充。过几天我去试试。
-----------------------------------------------------------------------
至于很多人心心所念的语法,可以利用赖世雄语法和旋元佑语法解决。
终于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
2017年8月2日,也就是今天,我把新概念第4册第48课背下来,默写一遍并修改,标志着背诵新概念英语这一自我设定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体验就是:
1. 玩quora不卡了,玩twitter也比较顺,很多英语文献都能读个大概。
2. 心中了基础的语法体系,对于复杂长难句不再害怕。
3. 背诵单词有了新概念课文作为载体,而不是依靠单词书,这样背单词不容易忘记。
4. 学英语的信心大增,因为有了体系化的课文作支撑。
当然,还需要持续提升:
主要是单词量,我估算新概念的单词大概是6000-7000词左右。我买了新概念一系列的书籍:包括1-4册课本、单词手册、语法手册、课文联系、自学导读等等。其中单词手册按每一课的形式罗列了课后单词,单词量是看单词手册估算的。虽然背完了新概念,但我在读一些比较深的英文书籍或一些看一些大牌的英文杂志,感觉还是比较困难。问题出在单词量还不够。
2015年12月开始学习新概念第2册,一直持续到今天,将近20个月(除去春节、工作培训累计3个月左右的时间,大概17个月),我大部分空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新概念英语。至于背诵,是从第2册的40课左右背起(具体哪一课还得回家翻翻第2册的标注),再到完成第3册,最后到第4册的背诵。
每一课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看课文和查看单词;
2.看授课视频;
3.背诵;
4.默写并修改。
每天早上7点到单位,利用7点至8:20这个时间背诵课文,因为这段时间最连续,也是我精力最好、精神最集中的时段,还是环境最安静的时候。工作中的空余时间和家里的一些休息时间,我也都利用上,比如看课文、看视频或默写等等。
这段学习的过程对于我来说,非常的艰难。首先是背诵非常消耗精力,极其需要专心和耐心。其次,每一节课都要经过上述的流程,真的枯燥,虽然新概念的不少课文很有趣。
心中有无数次放弃的念头,但想到只要坚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就能基本掌握一种英语这个世界性的语言,就初步具备阅读自己心爱的那些英文科普书籍的能力,就能畅行于全世界的网络,汲取最新最潮的文明成果。一想到这些,再苦再累也顶住了,把这些学习行动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不会再去经常想漫漫征途何时是终点。
网上的英语学习方法五花八门,为什么我会选择学习和背诵新概念英语,因为我自己经历过很多种方法,感觉都行不通,比如:
买单词本背单词,用单词APP背句子和单词,持续不了多少天就坚持不住了。
直接看英语书籍和文献,很多简单的语法现象理解不了,陌生单词多,也坚持不住了。
看美剧,自己感觉更不靠谱。
往往返返多回。觉得学习没有捷径。想走捷径,最后效果不好,还浪费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知乎上也不少网友背新概念英语,看到了这些榜样的力量,也下定了学习和背诵新概念的决心。在定目标上也不再高大漂浮,把每一篇课文看作是一个小目标,就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去完成。就这样一步一步积累,终于一册一册的背完。其中第2册从40课左右起背,于2016年6月完成;第3册全背诵任务,于2017年1月完成;2017年8月2日完成了第4册的背诵。
所以也有一些个人的心得和建议:学习英语最好选择并且只选择一套体系化的教材,集中完成这套教材的学习。仅一套就够,切勿贪多。今天书虫系列、明天美剧系列、后天电影系列、然后又到Ted、再到经济学人时代周刊……网盘爆满、资料太多,精力分散,最终没有一样能学成的。
学习时间一定要保证1小时以上安静连续的学习时间,尽量每天坚持,否则效果不佳。
我有这样一个感觉,学英语有点像赢者通吃,输者一无所有。必须坚持学习,直至从量变到质变。如果没有到达质变这一步,即使之前量变这一环节投入的再多再大,时间一过,又会全部忘记,会清零。
那什么时候是质变呢?对于我个人来说,质变就是可以自由无障碍阅地读英语世界的网站、报纸、杂志,自由无障碍地看英语电视节目,就像我们看各类中文日报、都市报、时政生活杂志。这个时候,你只要每天保证一点阅读时间,看看英语新闻、电视、或浏览网络,就能形成英文输入的良性循环。
而我自己,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还是为了看英文的科普。我是个科普爱好者,读了很多中文科普著作后,发现其中很多内容都是照搬英文的资料。如果要有深度的英语阅读体验,那就必须掌握英语。 几年前,有一本书我是很想读的,那时候中文世界没有这个书的翻译(我也是今天才发现这本书去年翻译本出来了),这本书是E.O威尔逊的《Consilience:The Unity of Knowledge》。曾经过尝试用词典一个个词的查,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去读这本书,读了十来页后发现,很多长句和复杂句理解不了,或多简单的短语也理解不了。要掌握英语这个想法别的强烈起来。
当然,coursera、edx、可汗、MIT……视频课程网站,有许多优质的课程,我都非常想学。这也是促成我要体系化学习英语的原因。
先写到这里,空余时间再来补充完善这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不觉,两年时间过去了。我完成了自己设定的英语学习任务。
5月28日那天,我完成了《语法俱乐部》第二次学习。
5月31日那天,我完成了BBC的pronunciation tips音标学习视频的第三遍观看学习。
这两天,心中是如此的平静,并没有出现那种完成巨大任务的兴奋感,不知道为什么,反而有一点点伤感。
还是回顾一下这段长时间的英语学习历程吧:
2016年-2017年8月,学习背诵了新概念英语。
2017年8月-2019年8月,粗读《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万物简史)一遍,精读两遍。
2019年9月-2020年3月,精读了《Consilience》一遍。
2020年3月-2020年6月,学习了《赖氏经典英语语法(新版)》、《语法俱乐部》各两遍,学习BBC的pronunciation tips三遍。
在这长达四年半的时间里,经常浏览CNN、BBC、Youtube、Twitter、Quora、instagram等平台资讯和文章,还在edx上学习了大学写作等课程。
这就是四年半来,我利用业余和休息时间,所完成的英语学习内容。
我曾在知乎“真正背完新概念英语全四册是什么体验”这个问题,有这样的回答:
“我有这样一个感觉,学英语有点像赢者通吃,输者一无所有。必须坚持学习,直至从量变到质变。如果没有到达质变这一步,即使之前量变这一环节投入的再多再大,时间一过,又会全部忘记,会清零。”
“那什么时候是质变呢?对于我个人来说,质变就是可以自由无障碍阅地读英语世界的网站、报纸、杂志,自由无障碍地看英语电视节目,就像我们看各类中文日报、都市报、时政生活杂志。这个时候,你只要每天保证一点阅读时间,看看英语新闻、电视、或浏览网络,就能形成英文输入的良性循环。”
现在,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可以说,我基本拥有了自由无障碍阅地读英语世界的网络平台、大众书籍内容的能力,只要有空,以放松娱乐的心态阅读,便能维持和缓慢提升英语阅读的能力,并在需要的时候查阅英语世界的资料。
有时候,我在想,自己是怎么做到的,因为这种长时间、不间断地学习,会伴生疲倦感、厌倦感,因为没有输出,在别人眼里也没有产生有金钱价值上的利益(世俗的怀疑)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属于“无用功”。
现实是,我确实做到了,或许,让我坚持下来达到目标的,就是这几条信念。
一、追随自己的价值观和乐趣
当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身边的人或许会质疑你“这有什么用呢”、“有什么意义呢”。对于这样的言论,我们不需要放在心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于每一件事物,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意义。
在《阿甘正传》中,阿甘喜欢跑步,跑了将近3年,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个奇怪的人,也有很多人跟着阿甘跑,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其实,阿甘就是仅仅喜欢跑步而已,他没有想太多(不知道我自己又没有看懂)
我觉得英语是一把“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带我通往更加精彩的大千世界,所以我觉得学习英语很有意义,是一个值得坚持的方向。
二、把英语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很多人英语学习,刚开始会有些兴趣,但不用出半个月,兴趣就会消失。
我也是一样,刚开始凭兴趣,后来发现兴趣越来越弱,很难坚持。
但好在,我几乎每天都会抽出半小时到一、二小时,在固定时段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习惯。大脑会在这些时段自动有一定的紧张和焦虑,启动学习。
当学习成为一项习惯的时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痛苦。
三、业余和休息时间只做一件事,目标也只有一个
因为业余和休息时间比较有限,我们是很难完成多项学习目标任务的。
有些人在学英语的时候,会学健身,学编程,学理财,学写作,学厨艺等等,各类有用的兴趣爱好,但要同时学好,难度很高,也会很容易导致英语学习中断。
一旦学习中断,前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就白白浪费。
四、要认识到英语学习有巨大的时间成本
英语学习,如果从一个初学者,要成为一个能自由浏览英语网络平台的学习者,这里面需要投入大量的学习时间。
我自己这四年半来,平均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一年下来最少也365个小时,四年半算下来大概是1640个小时的学习量。
五、英语学习方法
这四年半下来,我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虽然我一直坚持着比较严格的学习计划,也执行比较严格的学习任务,但这个方法确实是太辛苦了,可以说,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在学习旋元佑《语法俱乐部》的时候,我在这本书的序言《我学英语的经验》中,我看到这样一段话,这也是我认为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
“只要找你爱看的书来,不必查字典、不求甚解,知道大概在说什么,能维持你阅读的兴趣就好了”——旋元佑
以上,就是我四年半来,集中业余和休息时间,学习英语的一些感想和经验,和大家共勉。
现在,写完这篇分享文,也标志着我这个学习任务已经完成和结束,仅以此作为纪念。
这段艰苦难忘的学习经历,弥足珍贵,我已把它打包收拾在人生旅程的行囊。
休息一段时日,走向一段新的旅程。
不知不觉,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到现在,又过了一年了。
从我开始下决心学英语到现在,已经接近六年。可以说,学习英语确实为我的成长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有很多网友问我,是不是学了英语后,没有用起来?
不是的。
一方面,我经常看英语网站和app,读英语新闻,看老外博主的视频,了解老外的生活日常,去了解其他地区人们的生活感受不同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就是学习写作技术。读一些关于写作技术方面的书籍。是的,我学习英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学习写作。
为了学习写作,中文关于写作的书我买了十几本,英语的也买了将近十本。这些书,我逐一学完了。体会是,老外这方面研究的更深一些。
现在就分享几本收获比较大的书。
1.《The Essential Guide of Writing》
这本书是牛津出版社的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是非常传统的教科书。
它讲了写作的目的、文章的类型、构思的技术、文章的构成,段落的扩展,词汇、句式、语法,修辞,描写、叙述,标点符号的用法。
属于全方面介绍写作本质、技术、形式的书。而且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全面而且更接近底层知识的写作书了。比叶圣陶的《文心》《七十二堂写作课》《国文百八课》阐释的更透彻些。但叶老的书优点是,文风活泼,讲解亲切,让人更容易结束。而这本书,相对呆板些,不过内容扎实,且有丰富的案例支撑。
这本书阅读难度高,是它引用的案例都是英文小说,比如狄更斯、海明威等,所以不太好读。我都是拿着有道词典,一边读一边查词,进度很慢,一般一天也就读几页。
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是,我的写作基础知识得到全方位的巩固。
2.《美国大学写作教程》(标题我待会儿再回去核实一下)
这本书在美国是一本比较受欢迎的写作教材,目前已经出到第9版。
这本书,和上面那本书一样,也是比较基础的写作知识。
它的特点侧重在文章如何扩展。
这些扩展包括:举例子、因果、正反、类比、数据、下定义、分析、流程等等。
(未完待续……)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