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国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第1页

  

user avatar   ma-bo-y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刘皇叔的冷八卦吧。


在《三国演义》的开篇第一回,刘备一出场,就亮出了自己汉室宗亲的招牌:“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这个细节,是符合正史记载的。《三国志刘备传》里写的明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刘备的先祖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的兄弟。刘胜这个人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唯一特别值得称道的,就是一辈子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儿子多,血脉散布得广,所以宣称是他的后代,从概率上说很安全,根本不怕查证。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打起这块汉室宗亲的牌子,在中原到处游荡,谁见了都得给点面子,曝得大名。到了第二十回,刘备随曹操前往许都,跟汉献帝叙旧,自报家门:“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直接引了《三国志》的记载。


但罗贯中再往下写,就有点不对劲了:”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帝暗思:“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这个“刘皇叔”,大大地有问题。


罗贯中是个细节控,他为了让这段情节显得更真实,在书中添加了一段细节,把从汉景帝到刘备中间每一代的名字都补了进来:


“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如果他不添加这段细节,读者也许打个马虎眼,含糊过去就算了。但既然罗贯中这么认真,提供了如此详细的谱系,我们不妨就来算上一算。


先看汉献帝这边的世系传承。以高祖刘邦为第一代的话,第二代是惠帝、文帝,第三代是景帝,第四代是武帝,等等等等,这是西汉的帝王世系。东汉帝王世系里,光武帝刘秀是景帝一支,景帝是第三代,刘发第四代,刘买第五代,刘外第六代,刘回第七代,刘钦第八代,刘秀恰为第九代。


从刘秀这里继续数,明帝是高祖十世孙,章帝第十一代,殇帝第十二代,安帝第十三代,顺帝、桓帝同为十四代,灵帝十五代,到了汉献帝刘协,正是高祖传下来第十六世孙、景帝的第十四世孙。

那么我们回头检视一下罗贯中给刘备排的这个世系。景帝第一代,刘胜第二代,然后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然后是刘备。


排到刘备这里,是高祖第二十一世孙,景帝十九世孙。


人家汉献帝刘协是景帝十四世孙,你刘备是景帝十九世孙,前后差着五辈儿呢。别说皇叔了,你当人家玄孙都不够格,得叫来孙……


罗贯中本来是嫌三国志说的太模糊,有心替刘备正正汉室宗亲的名分。想不到编得激情过剩,笔下一打滑,刘备瞬间矮下去好几辈,真是太冤了。


不过罗贯中还算是好的,之前的《全相三国志平话》里头,汉献帝第一次见 刘备,这么写道:

“献帝见先主面如满月,两耳垂肩,貌类汉景帝。又问:“玄德祖宗何人?”先主:“本祖十六代孙,中山靖王之后,先君汉灵帝,因十常侍弄权,落于百姓之家。帝惊,宣宗正府宰相,检祖宗部。有国舅董成奏帝曰:“刘备,汉之宗室。”帝大喜,即加玄德豫州牧左将军汉皇叔。”


按这个说法,刘备是灵帝下一辈,倒确实符合本祖十六代孙的描述,可问题是刘协也是灵帝儿子,你们怎么就论起叔侄了呢……


user avatar   zhi-pai-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威胁曹魏基业的始终是孙刘,朝外是孙权、刘备,朝内是孙资、刘放。朝内孙刘更是曹魏灭亡的直接推手。

孙资、刘放均孝廉出身,刘放更是汉宗室。二人于汉末先后投靠曹操,因能力出众、一路升迁。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两人任秘书郎,曹丕代汉后,分别任中书监、中书令,该位置一直坐到正始七年(246年)年老致仕,二人在曹魏核心位置上典掌机要33年,“并管喉舌,权闻当时”。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睿病危,本已安排托孤大臣,但托孤大臣与孙刘二人有仇怨,二人趁机鼓动曹睿更改遗诏,刘放甚至亲自跳上病榻握着曹睿的手修改遗诏,诏令曹爽、司马懿为托孤大臣。

后来曹爽骄横跋扈、恣意妄为,严重侵害了皇室尊严和政权基础,司马懿一家更是弑帝篡权,直接灭了曹魏。

究其根本,曹魏的灭亡还是因为那纸遗诏,还是因为孙刘。


孙资、刘放在《三国志》有合传。补充一下《三国志》上没记的小知识。

孙资的五世孙叫孙盛,是东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大量参考引用的《魏氏春秋》《晋阳秋》,就是孙盛的著作。孙资的八世孙叫孙康,就是那个“孙康映雪”的孙康,他是孙氏“映雪堂”的始祖,也是孙姓重要先祖。

刘放是汉室宗亲,是汉武帝子燕剌王的后裔。汉室宗亲掌握着曹魏核心机要,回手又搞死曹魏,诡异不?刘放的世系为:汉武帝刘彻—燕剌王刘旦—广阳顷王刘建—西乡顷侯刘容—……—刘放。1974年北京市丰台区发掘了大葆台汉墓,经鉴定是广阳顷王刘建的墓葬,算是刘放家的祖坟了,20211214中央10的《大葆台汉墓探秘》解说了发掘过程,博物馆现在免费开放,可以一看。燕剌王刘旦的墓葬,专家估计在石景山。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天看着历史地图发呆,突然想起一个问题:

中国有没有跟智利版图一样的朝代?

换言之,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地图形状最扁?

于是我用谭图算了一下,结果是曹魏。

像素点宽2063,高652,比例3.16:1

那么还有其他备选么?有

中央大契丹国,宽1925,高851,比例2.26:1

北魏,宽1286,高587,比例2.21:1

我刚准备将这仨作为前三甲发布呢,电光火石之间突然想到另一个!

十六国后秦,像素1406:548,比例2.57:1,跃居第二

那这个思路一打开,顿时焕然一新。

沮渠蒙逊的北凉,像素宽245,高645,比例1:2.63

前凉、后凉一致,像素宽3832,高1539,比例2.49:1,西凉丢了张掖武威,所以东西有所收缩,像素宽3534,比例2.30:1。

刚想收手呢,突然发现了一个漏网之鱼——北燕

比例1:2.50

当然,这种活动如果考虑非标准图的话,怎么能少得了伪齐呢?

宽782,高334,比例2.34:1

所以,中国历史政权狭长度排名应该是曹魏>北凉>后秦>北燕>前凉=后凉>伪齐>西凉>辽>北魏


【彩蛋】最方正的版图

南宋:长宽比1.07:1


user avatar   yinshou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位同学再邀请我,我真的要来不及写了……

最简单地说,如果一个孩子只读过《三国演义》,那么,当他翻开《世说新语》以后,满满的都是冷知识了。基于世说的我就不讲了。再列五个,考考大家知道几个。

1

有个人,黄巾之乱他在打,讨伐董卓他在打,官渡之战他在打,北征乌丸他在打,赤壁之战他在打,西凉举义他在打,汉中攻防他还在打,诸葛第一次北伐他在打,第二第三次北伐他竟然还在打,终于,第四次北伐,他被干掉了。

黄泉之下,面对三国群英,他大概要说:“比我猛的人,也许很多,但这个全勤奖,难道还有人跟我争么?” 这个人是张郃。《三国志》中,或许没有了;但《三国演义》里有,这个人从黄巾之乱打到蜀汉灭亡,他叫廖化(感谢

@金泽

的评论)。

2

很多事情的起源都被追溯到三国,馒头啦,算盘啦,都是乱讲的。有一件事情恐怕真是三国时候行出来的:中国人用洋文名字。

比如《爱情公寓》里Lisa Rong,Peter Zhu什么的,听着很洋气。那是因为大家没有文化。什么皮特啊,希腊文就是石头的意思。大家见过佟石头吧,这才是真的Peter。

三国时的沛国谯县出过很多人,比如曹操,还有他一家门。但还有个小生,这人了不得,给自己搞了个洋文名字,还是梵文的呢。但是当时大家还不会写天城文,还是要拿汉字写,就写成“华佗”。听着很洋气吧,那是我们没文化。有文化的人一看,这不就是梵文“药”的意思嘛……

这个有文化的人就是陈寅恪。就这样,华佗开创了中国人取洋文名字的先河。

3

我们今天大家都没文化,读过的书少。以前人就不一样了。有一本大家经常读的书里有这样一行:

骚曹操糟

这什么意思啊?曹操原来很骚?这就糟了?看看书名吧:《韵镜》,考察各种风流韵事的魔镜?可惜不是。这是一本韵书。这四个字要说明的是,他们虽然声母不一样,但韵母是一样的(且都是一等韵):


当然,古人读起来是按照精清从心邪的字母顺序的,即“糟操曹骚”。但曹操二字并列是逃不过读者的眼睛了。苍天有眼!这种欺负汉室的人,就是韵书都不放过他。

4

继续说篡汉。

司马氏对曹家很够意思,所以,一定要把篡汉的屎盆子扣在自己脸上。他们坚信,自己取代了汉朝。于是,刘氏对晋朝的复仇就开始了。

司马炎搞出了个晋朝,没过多少年,被刘聪灭了。

司马睿说,行,你狠,我到南方去继续搞我的晋朝,没传多少代,被刘裕灭了。

后来有个人,他不信邪,他说,“我还要建立晋朝,这回我让契丹人来帮我”——他叫石敬瑭。只有十一年,被刘知远取代了。这次,真的恢复汉室了——那是公元947年。所以诸葛亮是伟大的预言家,他说:“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但是后汉只存在了四年,就让位给后周了。说到底,这后汉就是上天派来复仇的。你信么?反正我是信了。

5

看一看这两个字:“華”,“葉”,像么?还好吧,简体字,一个念“华”,一个念“叶”……

华雄,其实叫叶雄。

这庶几是没有问题的。《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八胡三省注作:“都尉叶雄”。吴金华老师说:叶讹作华,当在南宋以后(v.

depthis.ccu.edu.tw/doc/

)。现在可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了:关羽杀了华雄——这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呢?

这个……没有学过一点语言哲学,讨论起来还不太容易。


user avatar   gezi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对三国时期的奇葩君臣,孙权与张昭

众所周知自打赤壁后,张昭的软骨头般的主降小尾巴暴露后,孙权同志就开始漫漫吐槽路,有事没事就要吐槽张昭一下

有一天孙权设了个丞相的位置,问大臣们,你们说谁适合当这个第一任丞相啊,群臣毫不犹豫说张昭啊,孙权说丞相太累了,可别累着我们张大爷,张大爷不喜欢苦嘞。于是选了孙劭当丞相

后来孙劭挂了,孙权又问大家,你们说谁来当这第二任丞相咧。群臣说张昭啊(张昭人缘确实不是吹得),孙权说丞相事务太繁琐,可别苦着我们张大爷,张大爷不喜欢繁嘞。于是选了顾雍当丞相

孙权称帝后,群臣祝贺孙氏企业终于上市了,张老爷子被当时的气氛感动,拿起酒杯,正准备给孙权赋诗一首,孙权立刻吐了句天下名槽:别,我不敢听您说话,要是赤壁听您老那句,我现在估计在要饭咧。(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

这不还不是高潮,这二位的闹剧在孙权处理公孙渊的事情上达到了巅峰。

公孙渊是辽东的一个小霸王,他派了手下向孙权称臣,其实就是想找个保护伞。孙权很嗨皮,想封公孙渊为燕王,张老爷子不甘寂寞的跑出来说,公孙渊就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这种人绝对不能对他那么好,这话错没?当然没错,公孙渊的一生就是反复的一生。当既然是你张老爷子自己蹦出来,那孙权的点就不是公孙渊了,孙权就跟张老爷子在大堂上你一言我一句的互相吐槽起来,最后孙权急眼了,说:老爷子你过来啊,江东的士大夫现在入宫才拜我,出了个宫就拜你,这我忍了就忍了,但你屡次这么公开顶我,什么意思!(吴主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常恐失计!”)

张昭看气氛不对,立马说:我知道你不会听我的,但我为什么还每次冒死顶你,说你不爱听的话呢,我想到了你妈吴太后临终时候,叫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心辅佐你,所以我就是死也要说上两句忠言。

这一说到亲娘,孙权的泪点一下被击中了,两个人据说是抱头痛哭,群臣们看到也是感动的一塌糊涂。

哭完后,孙权一抹眼泪,封公孙渊为燕王。

好嘛,大伙儿算是白哭了。张昭一气之下称病回家了。

你以为这个故事结束了?好戏还没来咧

孙权看老头儿玩倔,心想你还拽上了,来人给我把他家门用泥糊起来。

你以为这就是高潮?当然不是

倔老头儿在家听着门外叮叮乓乓的,叫人一看,说门给孙权糊上了,老头大怒,做了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事情,大喝一声:来人,把门从里面给我糊上!

一堵大门,两面糊泥,绝唱江湖~

然而江湖的风依然不会停止,孙权听说倔老头把门从里面又封起来了,心知如果不干个更大的,还镇不住老头了。

于是,孙权放火烧门。。。

同志们,孙权当时也年过半百了,也是个老头了。俩老头这么互掐,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就是张昭的儿子们。

这帮小家伙很明事理,心想老爷子是托孤重臣,有本钱这么玩,但你这百年之后,我们怎么办。众人赶忙把老头子架起来,快马加鞭的送到吴王宫,参加朝会。这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这就是一对相亲相爱又相恨的倆老头


user avatar   yu-huan-8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说的,应该都没人说过。

我说的故事,都是有史料出处的,不是胡说八道,就算有脑补情节,也是合情合理地。


董逃歌

在汉灵帝中平年间,在雒阳城流传一首儿歌: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行谢恩董逃,整车骑董逃,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望京城董逃,日夜绝董逃,心摧伤董逃。

等到初平年间,董卓执政时,在长安城内又有人传唱这首儿歌。

董卓听到后,思想活动很激烈:这“董逃”是什么东东?

最后怎么就“日夜绝”,怎么就“心催伤”了?

这明显是在嘲讽我嘛!

在这个时局还传唱这首歌,是那些不服我的人诅咒我被关东那帮混蛋打得到处逃窜是吧?

于是,董卓指使司隶校尉刘嚣四处抓捕传唱这首儿歌的人,据说有数千人因此丧命。

董卓顺便跟刘嚣说:刘司隶,你写公文汇报案情的时候,都不要提这首歌的歌名,要提也行,就叫“董安歌”。领会精神!就酱。

曹操好人

兴平二年末,汉献帝刘协东归时,在曹阳涧(曹阳,亭,有涧)被李傕的追兵追上,王师大败。

这一战后,据说献帝逃至前面的陕县时,虎贲兵不足百人。总之,就是好惨。

建安元年九月,曹操迎献帝入许后。

【脑补剧情】大概是宗正刘艾在补写《献帝纪》时写到这件事,完稿后要先给曹操过目一审。

曹公一看:嗯?“天子败于曹阳”,这句话怎么感觉怪怪的。

这书要是传出去,有人借题发挥肿摸办?(因为东汉时讖纬盛行)

于是,曹操上书朝廷:要求把“曹阳”改名为“好阳”。

这里的潜台词是:我曹操就是一个好人啊。

忽然我想到了一个素质巅峰。 @成刚

曹操求人

曹操在建安初,相对来说,还是很低调的,因为袁绍袁大哥比他强。

有一次,太史令王立跟宗正刘艾说:“我夜观天象,觉得大汉的气数将尽,在并州、冀州一带将会有兴起替代之人。”

这个王立是个大嘴巴,又多次跟皇帝刘协说:“陛下,据老夫推算,代替汉的应该是魏,能安定天下的人应该姓曹,目前来说,朝廷大政委任给曹公吧。”

曹操听说后,有点崩溃。派人去跟王立传话:“我知道老王你忠于朝廷,但是天道深远,有些话你就少说两句好吗?”


就说这三个故事。

最后宣传一下本人的三国故事专栏。

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 - 知乎专栏

里面有很多小故事,都是前人都未曾注意到的细节。


user avatar   hui-liu-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大家可能不太感兴趣的冷知识吧——三国时期是瘟疫大爆发的时期,我们看到的三国纷纷扰扰,实际上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瘟疫。正好Kaiser答案中第一个说三国时期比现在冷。这个“冷”迁延影响巨深巨远。在此不惮浅薄,展开说明。
看过正史《三国志》都知道这样的记载:《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北还。”;《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而曹操南征赤壁军中大疫并非孤例。
实际上从公元119年(汉安帝元初六年)至公元217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这一百年内史书有记载的大瘟疫有几十次之多。仅东汉末年三国初的三十年内,有记载的全国性大瘟疫就有十二次之多。曹植《说疫气》“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亡,或覆族而丧。”而璀璨文坛的建安七子有四子在此时也死于瘟疫。后来“七子之冠冕”王璨也得瘟疫死了。如七子士大夫之冠冕,高门重楼,仍不免于瘟疫眷顾。华夏大地上千万蝼蚁之民,其情景若何,可以想见。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东汉末年发生了这么多次大规模瘟疫。
因为冷啊。
在殷商的甲骨文里已经有了对瘟疫的记载,记录人们去用龟壳占卜,祈祷瘟疫不再流行。从公元前674至公元1949年的2600年内,史书记载的程度不等的瘟疫有772次,每四年就有一次。历史上远去大漠,北击匈奴的霍去病,就因为“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诅汉军。”军中爆发了瘟疫,凯旋之后英年早逝,这一次的瘟疫应当是霍乱。 法定的39种传染病,其中尤烈者如天花、鼠疫、白喉、猩红热、霍乱、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均在历史上肆虐过。
而作为一个农耕文明,在生产力低下的中古时期的中国,其实质上是采用一种小国寡民的社会组织方式。郡县制的行政机构建制只到县这一级,而往下则是乡村的地方自治。每个乡村就像一个圆环,中华大地就像无数个圆环,而这种社会组织最大限度的阻碍了瘟疫的传播。 但是到了汉安帝时期,Winter is coming.一切都不一样了。
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记载,东汉末期,我国正处于气候大寒的小间冰期。全面气温都较之以往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而从长城以北直至江淮之间,中华大地就像和个巨大的草履虫一样,其身体的一部分鞭毛感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开始了它的应激反应。
先是少数民族纷纷要求内附,对,你没有看错,他们不是来不定期抢掠,被征伐就远遁大漠了。伴随着温度线的南移,牛羊和人大量的冻死,草场线在南推,异鬼在长城之外横行,用冰冷带走生命。而这个时候,越过长城去,活下来,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你看五胡乱华的匈奴、羯、氐、羌、鲜卑,前四个都是内附的民族,最后过了小间冰期,鲜卑拓跋才从大兴安岭,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来加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而这个时候,辽阔的北方也已经不再适合农业耕作了,在此彼时北方主要种植小米,因为产量低所以需要大量的土地,而土壤肥力的下降加上寒冷的巨大打击,少数民族的内附,这里已经养育不了多少子民了。怎么办,走,向南方去,开发我们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好江南。
这是汉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江南开发。其开发范围包含了整个长江沿线,云贵地区,古交州北部部分地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一下彼时的交州有多大。不是说这些地方以前没人住,是北方佬的大量南涌提高了土地开发强度和土地价值。这也是吴蜀国之后面临的侨民与土民的矛盾来源。
实际上这个应激反应从安帝末年就开始了,而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补齐了瘟疫传播的最后一个要素,于是瘟疫就不可抑制的横行在华夏大地上,“死者不可胜计”,“丁尽户绝”“户绝村灭”。 哪是什么封建社会一兴一灭的范式,这人间地狱的两百年,只不过是华夏大地子民对于气候变化的反馈,被瘟疫趁火打了劫。
顺便提一下,今人据张仲景《伤寒论》中对症状的描述,推断东汉末年爆发的瘟疫是流行性出血热。而张仲景出于朴素的思想,鉴于当时气候寒冷的现状,从《黄帝内经》“素问”篇“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而灵感勃发写出的伤寒论,竟能愚昧至今,被巫术中医奉为医圣继续害人,诚为可叹,我们看看这个被王叔和冠了个长沙太守职位的张仲景在彼时的情景: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呵呵
而要到下一次瘟疫大爆发的时候,才有人对传染病提出一点对路的看法。明末自万历开始至崇祯末,全国性的大瘟疫再次爆发。这次是鼠疫,其惨烈如黑死病时期的欧洲。时医者吴有性著《瘟疫论》云:“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虽然还是有浓浓的巫术味道,但至少说到了鼠疫的致病源和传播方式。
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1400年。


user avatar   gu-hun-ye-gui-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user avatar   huai-jian-ting-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2016 年 11 月在洛阳发现的曹魏墓葬? 
  如果关羽一直跟随曹操,能取代于禁成为外姓第一将吗? 
  关羽被活捉前为什么不自杀?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底给马谡提前安排了什么作业去抄? 
  王朗称霍去病为中才之将,他凭什么这么认为,难道曹魏有比霍去病更厉害的人吗? 
  如何看待吕思勉评价岳飞? 
  为什么人们不喜欢被批评? 
  怎么说服女朋友一起洗澡? 
  隋炀帝手里的牌面,是不是亡国之君中最好的了? 
  学习UI设计,请问自学与培训,线上与线下培训对比,各自有什么优势?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刘亦菲明明通过提升演技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和认可,却始终无法进步呢?
下一个讨论
锦衣卫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