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国人吃狗吗?
答:吃。
问:你吃过吗?
答:吃过。
问:为什么吃狗?
答:狗肉好吃。
问:你们不觉得残忍么?
答:我觉得和吃牛肉一样残忍。
问:可是狗是人的朋友。。。
答:有的狗是朋友,有的狗是食物。
问:你不担心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吗?
答:不担心。
问:可是世界上有很多人觉得吃狗肉很残忍。。。
答:世界上有很多人觉得吃猪肉很恶心,有很多人觉得吃牛肉很渎神,有很多人甚至觉得吃肉很残忍。。。你并没有因此停止吃猪肉牛肉。我只不过和你一样,为了吃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老外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求证。毕竟媒体总是拿这个说事,他们见到活体中国人了就想问问是不是真的。
“真的”,我说,“狗肉好吃,我们就吃狗肉”
“你们是不是觉得狗肉算是药材,所以才吃呢”
“狗肉的确算药材,但我们吃狗只是因为馋”
然后老外基本就不说话了。我也懒得解释,倒是看着他一脸吃屎的表情很爽。
有个好玩的例子:以前公知总在吹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得好,国内盗版视频盗版音乐让原创作者损失惨重。后来有个日本创作者的音乐在国内被盗版,算是火了一把,他看了看自己FB上10w多的粉丝,果断来中国捞金。日本媒体的评价是:日本保护版权的法律太严格,已经严重影响音乐的发展,以及音乐人的生存。我们应当学习中国当前的营收模式,即先用免费音乐招徕粉丝,再图变现。
讲这个故事,就是想说:当你有钱了后,周围自有人给你洗给你舔,为你唱赞歌。
同样的,之前公知也批评中国人素质差劲,比如说坐手扶电梯应当左行右立,结果国内都是乱七八糟的站着,没法赶时间。你猜日媒怎么说:分散站位有利均衡,为电梯节省耗电,且因分散站位,行人保持不动,所以减少摔倒等受伤概率。
所以真心没必要惯着外国人,跟你不熟的,跟你眨眼睛就是为了嘲讽你眯眯眼,跟你谈狗肉就是为了嘲讽你残忍,何必满怀热情面对不怀好意呢。他们愿意自我安慰就让他们自我安慰好了,有本事一辈子活在梦里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其实最初豆瓣的私密小组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人讨论一些不方便公开讨论的事情的——比如各种癖好,sex相关,甚至情侣建一个只有两个成员的私密小组留一点“纪念”。后来变成这个样子,不知道阿北有没有想到,反正我当初是没想到。
豆瓣建立之初有相当强烈的自由主义甚至是无政府主义——比如说小组的管理,官方对小组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谁先到先得,组长最大,组长干什么官方都不管,其他用户不服你就自己建一个相同话题的小组。
对于言论方面也是,2008年的时候豆瓣官方删影评书评的理由从来都是一条:对网站生存造成威胁。甚至曾经发过的通知邮件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删你评论的原因是因为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删除,别怪我,不是我想删的。
阿北其实是一个有自己的洁癖价值观并且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人,或者至少曾经是。比如说当年豆瓣“足迹”项目组爬了穷游网的数据被爆出来,他直接承认,也没有推到临时工头上,并且保证再也不做旅游类产品——至少至今9年了,他还没有违背这个承诺。
他很有可能认为绝对的言论自由是正确的,别人说什么都不该管。如今他应该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再这么下去网站怕都要没了。
更何况结合之前锁分锁评,就算曾经有什么理想主义,也早就败给了地心引力。
毕竟都快十年过去了,豆瓣早就不是那个豆瓣,互联网也早就不是那个互联网,世界更不是那个世界了。
对于这个没有什么收益,带来的流量又都是危险流量的产品,其实还是早点砍了好。
其实我一段时间也是持“绝对言论自由”这个观点的,但是没有边界的自由言论开始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行为的时候,言论自由是否应该有边界,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十多年来目睹的一切让我愈发感觉,有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天然的永久正确,向前一步是奴役之路,往后一步是万丈深渊。
其实最初豆瓣的私密小组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人讨论一些不方便公开讨论的事情的——比如各种癖好,sex相关,甚至情侣建一个只有两个成员的私密小组留一点“纪念”。后来变成这个样子,不知道阿北有没有想到,反正我当初是没想到。
豆瓣建立之初有相当强烈的自由主义甚至是无政府主义——比如说小组的管理,官方对小组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谁先到先得,组长最大,组长干什么官方都不管,其他用户不服你就自己建一个相同话题的小组。
对于言论方面也是,2008年的时候豆瓣官方删影评书评的理由从来都是一条:对网站生存造成威胁。甚至曾经发过的通知邮件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删你评论的原因是因为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删除,别怪我,不是我想删的。
阿北其实是一个有自己的洁癖价值观并且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人,或者至少曾经是。比如说当年豆瓣“足迹”项目组爬了穷游网的数据被爆出来,他直接承认,也没有推到临时工头上,并且保证再也不做旅游类产品——至少至今9年了,他还没有违背这个承诺。
他很有可能认为绝对的言论自由是正确的,别人说什么都不该管。如今他应该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再这么下去网站怕都要没了。
更何况结合之前锁分锁评,就算曾经有什么理想主义,也早就败给了地心引力。
毕竟都快十年过去了,豆瓣早就不是那个豆瓣,互联网也早就不是那个互联网,世界更不是那个世界了。
对于这个没有什么收益,带来的流量又都是危险流量的产品,其实还是早点砍了好。
其实我一段时间也是持“绝对言论自由”这个观点的,但是没有边界的自由言论开始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行为的时候,言论自由是否应该有边界,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十多年来目睹的一切让我愈发感觉,有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天然的永久正确,向前一步是奴役之路,往后一步是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