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相比其他非小众语言,汉语的严谨性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he-wen-bo-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德语专业的。对于楼主的想法,表示很难苟同。语言说到底是一种工具,把语言运用到何种程度,主要是看用工具的人。一个严谨的中国的搞科学研究的人,写出来的中文基本上也是严谨的。一个荒唐的德国人说出来的德语也是破败不堪的。

德语有框架结构,大概这是众口传说德语“严谨”的来源。但框架结构的要点不过是在陈述句中固定动词在第二位。实际上,由于主语和宾语都有可能出现在第一位,当第一个名词和第二位的动词出来时,你并不能确定主语和谓语。比之汉语,这里误解的可能性更大,你要往后听完,才能确定你的第一判断是否正确。如果不幸后面又跟了个从句,或者从句之从句。。。徒增理解之难度。汉语与英语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当然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有趣的是汉语的语序与英语基本一致,主谓宾结构井然。你不觉得这样更顺么?

德语的框架结构,主语宾语都可能在最前面,那么就容易产生谁是主语的疑惑。当然,这个语言也有自己的拯救手段。就是变格。父亲打了儿子,Der Vater是第一格,den Sohn是第四格,哪个词放前面都没关系,看见den就知道是被打的那一个了。所以Der Vater schlägt den Sohn,跟Den Sohn schlägt der Vater,意思一模一样。但是如果两个单词是中性或阴性单数,或复数,Die Maus sieht die Katze,到底是老鼠看见了猫,还是猫看见了老鼠,从这个句子里面是压根看不出来的。倒过来写Die Katze sieht die Maus,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此题无解的。

此外,变格变位,每种语言都无定数,学一种语言都必须完全适应其格与位的特点,事实上很多外国人是无法很好地掌握的,多少都会犯一些错。而中文无此难点,所以很多把中文学进去的人,反觉得中文的语法简洁易懂,容易掌握。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这种问题下,何必抖机灵呢,不会答就不要答了,免得误导别人。

[2014年1月23日补充几句话:对于不认真看答案内容,断章取义的知友们,请您劳驾再看一遍我的答案内容,当然,如果通篇您就看懂了那个联合国的例子,其他的都没看懂,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用,请您尽情滴~~~~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狭义语法范畴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语法意义是从各种具体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中进一步抽象出来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广义语法范畴是一个比语法意义更广的概念。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由词形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具有的。(此处引用自百度百科,因为懒得去翻教材了,感兴趣的可以翻阅《语言学纲要》。)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语法意义上的性、数、格、时、体、式、态、人称、级都是最常见的语法范畴。大家提到的法语、俄语等等体现出来的所谓的“严谨”不过是体现在语法范畴的层面上。就是说:印欧语系很多种语言存在多种语法范畴,汉语相比较而言比较少。

从构词形式上看,汉语属于孤立语,并不具备像屈折语(如拉丁语、德语)和黏着语(日语、韩语)那样的词性变化,但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汉语中词与词的关系是考虚词来确定的。

那么这些是否说明“汉语缺乏严谨性”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想绝大多数人混淆了“严谨”的适用范围,我们提到“严谨”一词的时候,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使用它,“严谨本意是形容态度严肃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它是一个判断性的词汇,我们可以说某段文字、某篇文章“行文不够严谨”,我们甚至可以说一本书、一套法律体系是否严谨。

但仅仅是因为存在一些歧义现象(而且这些歧义一旦放入语言环境中,就消失了,或者换一种说法,就可以避免歧义),就说汉语,这一种语言不严谨,这种说法本身就不严谨,当然,也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把个人的、场景化的、语言运用上的失误(有事根本不是失误、因为不影响交际),归罪到一种优秀的语言身上。

如果硬要用“严谨”这样的词汇来判断一种语言,应该对比使用不同语言写成的法律条文,看看是否会有一种语言因其本身的特征导致了行文上的不严谨,或者看一看,在表意清晰完备的情况下,哪一种语言更简洁。 你就会发现,汉语何止是严谨,简直是高效与严谨的标杆!一个无法考据出处的经典说法是:“有人戏说,盲人都能简单的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本中摸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必定是那最薄的一本。”

不使用那么多语法范畴,不是不严谨,而恰恰是几千年的运用中逐渐选择的一种最精炼途径。汉语在运用中摒弃了语法范畴(我想学过法语、德语和俄语等语言的人,一定能理解的),而使用语序和虚词来明晰句意,这使得更多普通人、即使是只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可以阅读大量书籍和文献。(请不要抬杠说文言文,这里指的是普通的文本)。

(此处本来引用了一段文字,但经知友

@Dean Zhang @mihawk

提醒,我查了一下,尚无确凿出处,因故删除,对此我表示很抱歉。如果能查到具体出处我会再添加的。)

如果说遗憾,那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缺乏对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系统教育,人们的语法知识往往是学习外语的时候才逐渐接触的,也因而会对“语言的严谨性”产生误判。再者,传统语文教育重情不重理,很少教学生如何写正式的公文、函件,也导致大家对行文严谨性没什么概念。但这些,并不是语言本身的错。

我们正在使用着世界上最悠久也最精炼的语言,却浑然不觉,我为汉语感到委屈。

================================================================

有知友让推荐关于汉语语法的书,我的推荐如下:

如果是初学者的话,先看《语言学纲要》,结合黄伯荣廖旭东版本的《现代汉语》,辅以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基本上就可以有个初步概念了。语法书不需要看太多。

我只是专业略相关,看过一些书而已,看得也不透彻。其中概论性质的书我有几本目前比较通行的,都读过,其实大同小异,挑一本来看就好。

(照片是 我从书柜里找出来的几本书,懒得打字一一写了。)


user avatar   Yifengwind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是举一些双关语的例子能回答这个问题?

1. He is not a grave man until he is a grave man.

2.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3. -- Do you serve crabs here?

-- We serve everybody. Please sit down.

4.

-- Is this my train?

-- No, sir. It belongs to our company.

-- Don’t be silly. Can I take this train to Toronto?

-- No, sir. It’s much too heavy


user avatar   yuqi-li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现在来谈赢家还为时过早,因为几个能决定战后格局的重要因素还无法确定。但有两点可以基本确定了:这场战争没三个月无法结束,北约方面不会派兵直接干涉。所以从这两点来看,欧佩克等能源输出国(除了俄罗斯)将肯定是赢家;同时国际资本将向美国回流,美联储终于有了加息的物质基础。

至于未来的国际政治秩序和金融格局等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甚至俄罗斯过两年熬到懂王上台后咸鱼翻身也不是没可能。唯一可以确定被严重打击的就是现有国际秩序将会礼崩乐坏,我们又要回到霍布斯丛林了。




  

相关话题

  中国人为什么有的人存在这么一种自我歧视的状况? 
  中国的史料对周边国家历史研究有多大作用? 
  怎么看银川阿拉伯语路牌? 
  至少要掌握几门现代方言/语言,才能在不查资料的情况下准确推出一个字在中古汉语中的读音? 
  为什么文人相轻特别严重? 
  为什么在高纬寒冷地区人们普遍不吃辣,而低纬炎热地区很多爱吃辣? 
  什么时候会觉得中国的软实力还有待提升? 
  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韩语很难听而日语很好听? 
  为什么明明英语跟法语更像,但是却还是把德语和英语归为一个语族? 
  达利语,塔吉克语和波斯语的相通程度如何? 

前一个讨论
精英主义的最大问题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当今世界还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中国的繁荣吗?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