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星团中形成的白矮星和黑洞会留在星团中,而中子星会被踢出星团? 第1页

  

user avatar   sp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大于8个太阳质量)在标志其生命终结的超新星爆炸后残留的致密核心。由于超新星爆炸不可能完全对称,而只要稍微偏离对称,这场爆炸就会给残留的中子星——它的质量较小,一般小于约2个太阳质量——充值以巨大的动能。据 Lyn & Lorimer 1994 估计,这“一脚”踹出的速度,平均为450km/s,远大于球状星团中心处的逃逸速度(一般约为50km/s)。

所以人们预期,球状星团中的中子星在诞生的同时,绝大部分都会被产生自己的爆炸踢出星团之外,漂流到银河系场星之中,甚至逃到银河系之外。

但是对球状星团的实际观测发现,其中残留的中子星数量比预期的要多,也即并没有那么大比例的中子星真的被踢走,这就是所谓的球状星图中子星“保留问题”(retention problem)。Pfahl+ 2002 对此提出了一种解释:当中子星属于一对双星的成员时,由于有伴星拽着,在超新星爆发时比较不容易被踢飞。所以通过调整双星的比例,可以解释球状星团里中子星的保留问题。


同样由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坍缩形成的黑洞,也有被自己踢飞的问题。但是 Mandel 2015 总结认为,黑洞诞生时把自己踢飞的速度一般不超过100km/s,比中子星的要小很多,这样会有大得多的比例不会超过球状星团的逃逸速度。


白矮星的形成则可以通过和平得多的方式——在中小质量恒星演化晚期,逐步抛出外层大气,最后剩下的就是白矮星,这样的形成过程不会给白矮星那样激烈的临门一脚,所以白矮星诞生时往往不会有很高的速度。有人(Davis+ 2006)也发现了球状星团中的白矮星在诞生时有一点小小的初始速度,但只有几个km/s,远小于球状星团的逃逸速度,所以白矮星基本上都可以在球状星团中留下来。

但是也有人指出,如果白矮星参与 Ia 型超新星的形成,它也同样可以被炸飞到100km/s以上(Hansen 2003)。




  

相关话题

  黑洞真的是吞噬了物体吗? 
  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正中心,这是巧合吗? 
  假如地球毁灭了,而宇宙中又没有别的星球有生物存在,那宇宙不是很寂寞? 
  在其他星球的一星期,应该是根据 7 次昼夜周期,还是根据公转一圈的 1/52,还是其他的算法? 
  为什么小时候听说50 亿年后太阳会氦闪觉得很压抑,现在对此完全无所谓? 
  椭圆星系比螺旋星系熵值高吗? 
  如何看待“牧夫巨洞可能是由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创造的”? 
  如果地球消失五十立方米的空间,消失哪个地方影响会最大? 
  请问这个是陨石么? 
  如何看待 2020 年 12 月 23 日青海玉树的陨石事件? 

前一个讨论
学生能否指导自己的导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简要介绍 sign problem in quantum Monte Carlo method?





© 2025-02-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