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阿富汗”这个译名是旧译名,而其他国名里带“斯坦”的,都是20世纪产生的新译名。
也就是说,这些原文里带“斯坦”的国家,之所以在中文里不是都带着“斯坦”,其原因在于不同时代翻译,并形成了常用习惯。
补充:有人说“印度斯坦”,这个在回答最后补充解释一下。
具体来看——
目前的“斯坦”,有七个,即中亚五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斯坦。
(巴勒斯坦虽然中文里也音译为“斯坦”,但是原词结构并非是xx-斯坦,而是因为汉语音译成了xx斯坦,与其他七个不在一个范畴内,故不讨论)
-斯坦,原词出自波斯语,本义即“地方”“地区”“之地”,一般指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后随拓展到波斯周边的相关语言中。渐渐地,很多语言中对某一地区,开始习惯以xx斯坦命名。如果xx是一个民族名,那xx斯坦就是xx人聚集之地的意思。有些国家的省区,以xx斯坦命名,也用xx斯坦指代某一地区。例如库尔德斯坦一词,不仅可以指某些国家设立了库尔德斯坦省,也可以指库尔德人分布的一个广泛地区。
由于xx斯坦实际上是xx地的意思,因此我国最早给Afghanistan这个国家起译名的译者,可能就没有把斯坦翻译出来——最早的译者可能认为Afghanistan就是Afghani—stan,即Afghani—之地或Afghani—国。所以就翻译成了阿富汗。在清末,这个阿富汗的译法就已经比较固定了。因此成为了一个习惯用法。
在清末,世界上除了“阿富汗斯坦”,还没有其他以斯坦为后缀的国家。因此,阿富汗不带斯坦,没有其他的例子可对照。
到后来,大概中文对外国地名的翻译绝大部分都是走纯音译了。因此,后来的巴基斯坦、中亚五斯坦,都带着斯坦了。
具体来看————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一个新的斯坦地名横空出世——这就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是英国人造出来的词,指的是印度地区信伊斯兰教的地区。英国佬以英属印度四个地区的首字母和一个地区的尾音组合而成,这五个地区分别是经济大省旁遮普Punjab,阿富汗尼亚Afghania,克什米尔Kashmir,信德sindh,俾路支Baochis-tan,来个五合一就组成了现在巴基斯坦的英文名称Pakistan,于是就有了巴基斯坦这个称呼。而且,正好在波斯语里,Paki是“清真”“纯洁”的意思,正好与这些地区信奉伊斯兰教对应,也是清真—斯坦的结构,意思上也是清真之地。到印巴分治独立建国的时候,中文翻译外国地名基本上都是纯音译了,因此巴基斯坦这个国名也就留了下来。
中亚五斯坦,本来名字里是没有“斯坦”的。中亚地区分为五个国家,是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进行民族识别,按照主体民族,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里划分出的五个新国家。
苏联成立时,当时在中亚故地的,是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下面四个联邦主体——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和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注意,这里面的几个国名都是沙俄时期的总督区沿袭下来的。“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领土范围大致是今日的哈萨克斯坦,而不是今日的吉尔吉斯,其原因在于沙俄弄错了该地聚居民族的名称,把哈萨克误作了吉尔吉斯。这里面的带斯坦的国名也是沿袭了沙俄时期的一个习惯叫法。
1924年—1925年,苏联决定在中亚进行民族划界,避免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民族走向极端化。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将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布哈拉和花剌子模下属的土地按照民族聚居重新划分。划分后,有的地区成立了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有的地区只是成立了俄罗斯下面的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两个新成立的加盟共和国的国名里,都没有用了“斯坦”——即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期间,把那个名字错误的“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改了过了,改成了“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国名不再带“斯坦”,也是为了消除掉一些特定的泛化民族影响。1929—1936年,中亚地区新升格的加盟共和国,也都不带斯坦。1929年,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下面的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加盟共和国;1936年,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原为1924年重新划分后成立的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升格为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年哈萨克也从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加盟共和国。
至此,形成五个不带斯坦的中亚加盟共和国。虽然加盟共和国国名不带斯坦,但是在非正式行文里,通俗叫法里还是有人叫他们xx斯坦。因为毕竟这一地区是受古波斯传统影响较深的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亚五个之外,其实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内的苏维埃自治共和国也有两个国名是可带斯坦的。一个是位于喀山的鞑靼斯坦——苏联成立后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时候,去掉了斯坦,称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又恢复了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名称。还有就是高加索地区的达吉斯坦,不过达吉斯坦在苏联时期的正式国名也是一直带斯坦的,是个特例。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独立。按照道理来说,新国家国名应该还是以民族名来命名。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独立后大多都是这么改,例如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解体独立后就是阿塞拜疆共和国。
但是中亚五国为了脱离俄罗斯影响,强化本土民族意识,由于中亚地区受古波斯一些传统影响较大,因此还是习惯通俗里带“斯坦”的名字来做国名。有四个选择在民族名后面加上“斯坦”来作为本国的新国名,即xx族之地。
例如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解体后最直接的改名方法,就是改为哈萨克共和国。但是加上了斯坦,就变成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文在翻译时候,也考虑到了中亚这些国家国名的变化,因此将“斯坦”也原封不动译出。
唯一的特例是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独立后没有加“斯坦”,就是吉尔吉斯共和国。但是由于其他四国都加了“斯坦”,尽管吉尔吉斯的正式国名里没有斯坦,但是人们习惯上将吉尔吉斯共和国称作吉尔吉斯斯坦。但是注意在十分正式的官方行文里,提到吉国的正式名称的时候,都是不加斯坦的。一般来说,不加政体名,可以说“吉尔吉斯斯坦”;加了政体名,就必须是“吉尔吉斯共和国”,而不能说“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所以,阿富汗不带斯坦,原因是因为“阿富汗”这个译名形成的时间早,还没有形成在翻译xx斯坦国名时一律将其译出的翻译和使用习惯。
———————关于印度斯坦解释的分割线———————
印度斯坦的问题,其实有两个原因。
第一,“印度”是已经形成的固化翻译用法。第二,“印度斯坦”从来就没有被印度官方确定为正式国名。
印度人如何称呼自己的国家?其实不是印度,而是“婆罗多”国。如果把印地语“印度共和国”这个词拿出来,让印度人读,去掉“共和国”这个词,实际上的发音是“巴拉特”。按照中文传统译法,这个词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词:“婆罗多”。
那么“印度”是什么?其实【印度】一词,是河的意思,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河。梵语里这个词就是指代那条河。【印度】就是【河】。我国称呼该国为印度,英国人称呼该国为India,都是以河代国名。原因是古时,我国和希腊语都是从古波斯人那里学来的这个国名。古波斯人用Hindhu指该国,源自梵语的Sindhu(河名)。我国从古波斯人那里学会这词,最早叫身毒,后来美化为天竺,唐僧去了一趟天竺,确定了“印度”实际上是河的名字,但是考虑到习惯用法,只是从梵语本身发音出发,校正了新译法“印度”,沿用至今。英语也是从古希腊语——古波斯语这一条路线衍生出了India。
当然,古印度从未统一过。说是“一国”肯定不准确,这地区各国用自己的名字,但是用印度来泛指这一片地区,不仅中国人、波斯人这么用,古印度人也有过这么用的。中国古籍里提到天竺、印度,肯定不是指的具体一个政权,而是这一大片地区。
印度人不自称印度而是婆罗多,就像日本人自称是“霓虹Nippon”而不是“这盘Japan”一样。
而印度斯坦一词,也是英国殖民开始后,才逐渐出现的。受古波斯“斯坦”用法的影响,和英国人的“India”的影响,新出现的一个词,并且在印度独立运动中被赋予了一个民族主义的意义,进而现在也成为了许多印度人的自称。但是翻译上,我们早就习惯了“印度”(河名)。如果要严格按照对方的国号来翻译,那应该是把“印度共和国”翻译成“婆罗多共和国”……
看现在一些外国资料简介的文字里,说“印度国名得名于印度河,印度也别称婆罗多”,实际上应该是“印度,该国自称为婆罗多共和国,中文、英文均习惯以印度河名为该国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