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就是看立场的。
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与金尼阁合著),对明朝的评价大概是比较客观中立的,该表演的时候就表扬,该批评的时候也没有保留。
当然主要是偏向弘扬明朝正面的表述的。
大概这本书的原意,是“忽悠”其他同行来华传教,把明朝描述的符合“天朝上国”一点,才能更好的完成传教业务(当然也可能是原作翻译上的渲染)。
总之这本书算是中规中矩吧。
但利玛窦在自己的私人信件中,几乎全是对明朝各方面尤其是武备的吐槽,甚至就是鄙视和狂妄自大的表现了。
甚至还怂恿西班牙出兵征服明朝。
明朝的水师:
“这些看起来浩浩荡荡的舰只和水师,如果再仔细看一下,只不过是俗话所说的薄雾浮云而已,因为它们十分的脆弱。”
评价明军的炮:
“他们使用的炮,都是铁的esmeris,为数很少,没有一门炮有brocal,火药极差,并不全都实用。”
评价明朝的火枪:
“他们也有一些火枪,很差劲,短的很,火药多而铁少,依我看来,用随便一块胸甲就能挡得住。”
评价明军都是废物:
“一个国家的士兵这样乌七八糟,其余的人又全是奴隶,能有什么武力呢?毫无武力可言。”
评价明朝人的恶语:
“这是一些很坏、死气沉沉、没有心肝、耍流氓的人,即使成千上万,也不必害怕他们。”
怂恿西班牙人征服明朝:
“陛下只消出动不到五千名西班牙人,就可以平定这些王国(其实是指省份),成为他们的主人,至少可以占领沿海地区。”
你都不敢相信这是明朝官民老朋友利玛窦说的话。
他这封信大概可以有两个出处:
其一是《中华大帝国史》的序言部分有提到;
其二是《中国风物志》引《胡安·包蒂斯塔·罗曼的手记》中有转述。我上面的内容就是出于此。
所以这种事你没有办法去非黑即白的判断,完全就看评价的人当时是什么心态和立场,这才是关乎评价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说利玛窦和马戛尔尼评价明清的论调不同,或者所有来华的传教士、使节、海商等外国人,对于明清两朝的评价都泾渭分明的话。
建立在他们都是客观中立的基础上,仍然能得出褒贬不同的论调也很简单:
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欧洲才摆脱中世纪几年啊?跟明朝总体实力相比,确实能说成是个“弟弟”。
来到明朝后被震惊和吸引是没问题的,自然而然的也会有正面的评价,甚至鼓吹明朝各方面的成就。
到清朝中后期的时候,欧洲的工业革命都开始了,清朝仍然还是跟明朝的差别不大,马戛尔尼等只能站在“文明”的角度去批判。
没有跟上外界的进步速度,那就是在事实上的倒退,不需要对这个“老大帝国”羡慕,所以两者的评价也就很悬殊了。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