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不是进退维谷?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ya-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质是财富分配问题

本质上也是首陀罗、达利特和婆罗门的利益博弈,倒逼婆罗门让出部分财富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首陀罗和达利特低生育,自我毁灭让婆罗门成为悬空金字塔的光杆司令

是不是进退维谷,完全取决于最终的博弈结果,无非两种结局:

1.婆罗门让步,我觉得有个很关键的标志是基尼系数再度计算公开

2.婆罗门拒绝让步,参考部分小城市仅剩老人和婆罗门成为常住人口,即将成为光杆司令

不过从官方宣传口的老胡表态“都发钱等于没发钱”来说,个人觉得略悲观,可以惠及到底层的货币放水是最基础的消除贫富差距的方式,提高底层生活品质的手段,而不是现在从上至下酒杯塔式放水,进一步造成贫富差距,因为身处上层的酒杯很多扩大了自己的口子尽可能多承载酒水。


user avatar   li-zhu-7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里有人说不生孩子好,并用北京的老太太过得多滋润,广西生了一堆的老太太生活多悲惨举例。

其实恰恰是因为广西的老太太生了很多孩子北京的老太太才能过得滋润。因为北京老太太的退休金还有各种福利的钱是从哪来的?不是他年轻时候创造的财富,而且现在还在工作的人创造的财富划给了她,其中就有广西老太太的孩子。

如果没有年轻人,政府有税收有退休金发给北京的老太太?我们的养老金运行模式就是现在年轻人交多少,退休的才能领多少。如果广西的老太太没有孩子交养老金。北京的老太太的养老金从哪来?

河南农村老人交了一辈子公粮,结果退休金是一个月100块。北京的是多少?这其实就是通过财富分配方式造就的北京老太太生活滋润,而不是北京人不爱生孩子造成的。

财富不会凭空产生,老人的一切消费都是需要工作的人创造然后划转给他们。通过税收通过养老金。而老人的存款其实只是个数字而已,能拿来换吃喝的前提是有年轻人种地养猪。


1950年:1419万

1951年:1349万

1952年:1622万

1953年:1637万

1954年:2232万

1955年:1965万

1956年:1961万

1957年:2138万

1958年:1889万

1959年:1635万

1960年:1402万

1961年:949万


1962年:2451万

1963年:2934万

1964年:2721万

1965年:2679万

1966年:2554万

1967年:2543万

1968年:2731万

1969年:2690万

1970年:2710万

1971年:2551万

1972年:2550万


2000年:1765万

2001年:1696万

2002年:1641万

2003年:1594万

2004年:1588万

2005年:1612万

2006年:1581万

2007年:1591万

2008年:1604万

2009年:1587万

2010年:1588万

中国人口不是线性发展的,60岁为界限的话2022年后进入60岁的会突然比前几年暴涨近千万。

同样。2022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人口,同样也比1962年后出生的数量少近千万


所以退休潮会在2022年真正拉大大幕。一方面老人突然每年比前几年多增加一千万,另一面可以缴纳养老金赡养老人的,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也比往年少了近千万。 一增一减。意味着每年会消亡一千多万的劳动力人口。


预期平均寿命76岁(预期平均寿命不是实际死亡年龄,实际平均死亡年龄是低于76的,关于这点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知乎搜索关键词 平均死亡年龄)人口数量坍塌会在2035年左右开始。每年坍塌规模会大于1500万,十年减少近两亿人口。然后变缓大概维持在每十年减少一亿。 很简单的数学题,高峰期平均每年出生2700万,意味着高峰期中国每年也会死去2700万人。


这些都是已经注定的。改变不了了。因为女性是有生育年龄的,8090后女性渐次退出生育行列(中国平均生育年龄含二胎是29岁,80年的已经31了)已经开始接班生孩子的的00,10后女性数量上直接比8090后女性少了四分之一,生育意愿恐怕也降低了不只四分之一。今年新生人口应该不会超过 1300万,我乐观估计2030年代前后00后扛起生育大旗的时候中国能每年出生900万人(七普数据虽然还没出了,但是通过各方消息现在看我过于乐观了可能2030年只有六七百万)。2700万减900万 =1800万。这就是人口崩溃高峰期时候的状况

大部分老人都有躺病床上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所以独生子女家庭的8090后门。做好在病床前伺候你的岳父岳母的准备吧。我身边就一同事双独结合,老丈人住了小半年院,把他折腾的够呛。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什么是养老难题,连个替换的兄弟姐妹都没有。


当然这是小处。真正的大处还是年轻人少了,交养老金的少了。谁给老人发钱养老呢?只有一个办法学习日本压榨年轻人,让年轻人996来产出更多的财富就可以养活更多的老人。 不论日本还是韩国包括台湾地区。这些老龄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地方无一例外年轻人特别苦逼。没办法不压迫年轻人,那么多老人怎么办?不管了?

没有别的办法的,我们的生育率上不去的。木已成舟。我们没有那么多女性了。所以无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都没用的。

说一个有趣的数据。日本成年人纸尿裤销量是高于儿童纸尿裤的。原因就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太多。德国为了面对老龄化,现在21%在德国生活居住的人都是外国人或者是移民以及的后代,法国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是一向排外的日本,也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移民国了,而且日本也计划加快引入移民应付老龄化。我们是不可能的因为按照西欧国家的标准我们要引入几亿人,即便按照日本现在的标准也需要引入几千万劳动力。根本不现实。所以还是只能立足于国内。

自然延迟退休是必然的,不是你支持或者反对,而是不延迟要么降低养老金发放标准要么扩面让更多的年轻人缴纳养老金,两个都很难,否则就要加税。税谁交?还不是年轻人交。国家无法凭空创造财富。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不是。

进退维谷的意思是真有2个两难的选择。

而现在已经没得选,或者说中国人口问题只剩下很差和崩盘2个结果,还说什么维谷。现在网上网下所有还活着的海专精都没有一个好意思出来预测一个中国人口能达到正常更替或者哪怕是缓慢下降的场景。

还是指望闽粤桂人民多生一点吧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敢说题主一定还没有参加工作。

因此上才会天真的以为祖国会像自己的亲妈一样爱自己。

你不会以为国家搞扶贫开发是可怜穷人吧!人家其实目的是货币化山水林田湖。只不过是在这个过程中顺便改善贫困地区的人。

美国才三亿人,还不是照样打遍全球。


user avatar   liu-da-yang-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得不说真的是有国运。如果放在过往,这种人口坍塌那绝对是无解的大灾难。

而现在,人类可能面临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契机。技术路线日渐明朗:人工智能。而5G,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革命已经提供了基础设施。

例如,结合最近自动驾驶的新闻[1]来看。自动驾驶技术即使是在最悲观的预期里面,也可以在一代人内实现。而中国的大货车司机有多少人?据新华社的消息,全国货车司机人数是1560万名[2]。这里面会有多少人失业?

很快,目前很多岗位都会消失掉。首当其冲的就是运输行业的各种司机,另外马上低端制造业的普工也会被替代掉。人口问题固然严重,但是倘若正好赶上这一波工业革命,也不见得非是祸患。

智能化导致大量的人口再也没有参与社会生产的价值了。社会的稳定如何维系呢?在这方面就不得不提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了,即给每个公民发低保,保证基本支出。而中国的电子货币的推行,恰恰为UBI的可实施奠定了基础。见我之前一个答案:

UBI的最大问题就是发钱的政府并不能保证拿了UBI的人们就把这个钱用于基本生活保障。所以美帝现在的政策是给穷人发食品券,保证了穷人确实只能拿来买吃的,不至于饥荒。而按杨安泽的说法的UBI,很容易导致最有争议的养懒人。
中国目前在推电子货币。在电子货币体系下,我们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是可以被国家检测到的。这样一来,也就为UBI的推行有了物质基础。
而美国这种还是匿名的现金,不可追查,随心所用,是不可能能够推行UBI的。
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可行吗?

这不是国运吗?谁能运筹帷幄,几十年前就针对未来社会设计出这一套正好适应未来智能化导致的“大失业”的体系呢?以至于连计划生育这种昏招都可能显得瞎猫碰上死老鼠了。

参考

  1. ^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4-16/doc-ikmxzfmk7233197.shtml
  2. ^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0-09/09/c_1126471953.htm

user avatar   pureri-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口老龄化加速,针对房地产这个行业,一句话就是:没有需求,房地产已然完蛋了!

统计局数据,目前在施工住宅面积超过65亿平方米(一半以上在经济较好地区),人均40平米够1.6亿以上居住,生15年以上才能消耗这库存,还不算房地产公司囤地尚未施工的住宅。

仅2020年新开工住宅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6.4亿平方米,人均40平米算,意味着2020年一年就建造了足够4000万人居住的房子。

人口老龄化加剧和负增长近在咫尺,已经是明牌了,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应对!

当人口负增长的预期变为实打实的现实,经济会如何调整方向?

房地产又当何去何从?很多人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解太浅薄了,还停留在对劳动力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是全方位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养老、外交,房地产只是其中之一。

关注我半年以上的朋友应该有印象,我并不担心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的影响,我担心的是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的打击。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我曾在公众号“悟空新之助”发布过一篇文章《2020年中国第7次人口普查的深远意义!》,文章的结论是:

经济的运行归根到底是人的生产与消费,我们国家当前的一带一路、消费升级(亦或扩大内需)、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养老制度、房地产都与我们的人口结构息息相关。

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将直接影响政府未来的政策制定,当下的人口结构也是我不看好18年之后的中国房地产的根本因素。

《孙子兵法·谋攻》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第七次全人口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就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两次“知己”大调查。

记住我的一个观点:人口结构将是理解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人是核心,是重中之重!

前几天,公安部公布了《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报告里的关于户籍登记人口数据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

对比同样公安部发布的《二〇一九年全国姓名报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9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179万”。

也就是说,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念新生儿锐减约176.5万。

我前面也说过,出生人口减少10%以下是fake news,减少15%乃情理之中,减少20%也不过尔尔。

有些人还在臆想一线城市不受人口老龄化影响,真天真。中介的话术当作真理的人,人生注定坎坷曲折。

不管怎么说,我们出生人口骤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全国各地已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可能减少大约150~300万,以减少15%算就是减少大约220万,2020年新生儿大约为1250万。

划重点,潮州这个喜欢造小孩的地区新生儿都锐减啦!

当人口负增长的预期变为实打实的现实,经济会如何调整方向?房地产又当何去何从?很多人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解太浅薄了,还停留在对劳动力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是全方位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养老、外交,房地产只是其中之一。

关注我半年以上的朋友应该有印象,我并不担心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的影响,我担心的是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的打击。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19年末的旧文《浅谈应对我国人口锐减和老龄化的几种方法》。关于我国人口的研究,我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公众号就写过不下10篇相关文章。

可以这么说:我国最大的对手根本不是什么美国,而是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决定了,我国能不能成为世界强国,只有大约10年时间窗口期,所谓的世界强国就是指科技实力、经济底色以及人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与欧美日齐平。

打赢人口老龄化,中华必然复兴。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房地产玩完了,而且,如果处理失当,有可能造成经济(甚至国家)整体衰退。

记住,人口老龄化就是王牌,这张王牌下,没有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可以幸免,房地产算个啥,全国经济都会受到冲击,何况你房地产。

关于人口老龄化下一二线城市都无法幸免的阐述,我已经在旧文《老龄化无可逆转,一二线幸免于难?》讲述过,但是,还是有很多朋友重复提问,我再次复述补充讲述一下:

中国各个城市和地区就是一个金字塔(也有说是埃菲尔铁塔)结构,塔尖就是北上广深,塔的地基是最广大农村和18线开外城镇。

人口老龄化下,地基没了,塔尖也别想独活!

其中,还没有考虑到人口回流影响,因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二线不值得,三四线经过人口老龄化重锤,房价会率先腰斩至友善价位,但是三线城市生活也足够方便,那么,人们可能会离开一二线城市,回流到低线城市。

如果一二线的房价以及生活成本保持高位,甚至上升很快,那么就会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差距越发显著,这样的差距更会凸显一二线城市的不值得,反而加剧中下层人口逃离一二线城市。

当中下层的人们逃离一二线城市,那么一二线城市即便是最底层的工作都会成本上升,那么,对于小企业就会处于成本的考量,有一些就会搬迁到三四线城市发展(甚至直接搬迁到东南亚印度等成本洼地的国家或地区),这样也可以给逃离一二线城市的人们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关于产业转移,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分析,详见我的旧文《中国之后,未来将再无世界工厂!

就拿深圳为例,如果房价永远涨,人工成本涨不涨、消费涨不涨?如果不涨,那么深圳打工人永远买不了房子,这样的深圳,将没人为其付出;这样的负激励,只会让非玩资本的企业和中下层人民走完。

因为对于非玩资本的企业来说,深圳的经营成本太高了,就不适合做实业。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即便赚了钱,也攒不下来,那个时候,深圳的清洁工可能都需要高薪资维持,城市的运营成本大增,这将让城市陷入死循环,城市空心化、哥谭化。

永远不要低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永远不要孤立的看待人口老龄化。

未来几十年人口老龄化、人口负增长以及生育率等词汇将长期占据中国热点新闻前列,国家大小会议也将频繁出现“老龄化”“养老”“促进生育”等词汇。

关于人口相关的文章,18年以来陆陆续续写过十几篇文章了。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移步阅读。


user avatar   volunteertrav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少子化,毕竟目前的年轻人20岁到40岁的人口数量在5亿以上,

如果仅仅用工作职位数量来衡量的话,劳动力是充裕的,也就是所谓的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还可以用很多年。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医保的问题。我想之前的医保账号家庭共享就是为了缓解这一问题。

但是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国内房价已经到了一个顶点,由于房价和房租带动的生活成本的飙升,也让用工成本不得不提高,这种情况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是一样的问题。

国内的劳动力市场目前依然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同时也出现很多公司招不到人的奇怪现象。

大部分都是因为公司给的待遇很多都无法确保求职者能在城市里有个稍微体面的生活方式。

而公司的工资水平也是根据自身的利润水平来决定的。长期以来大部分国内公司做的东西大多都是中低端低附加值产品,利润率本来就很低,从2000年到2012年间是大部分人工资增长最快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国内工资因为刻意压低汇率本来就很低,房价也快速增长,但是大部分人的工资增长是可以化解房贷压力的。但是从2015年开始随着房价的进一步上涨,人民币汇率上涨,产业升级无法实现,大部分产业依然处于低附加值的局面,这时候再提高工资水平是非常不现实的。

总结下来:人口问题是表象,养老金医保问题是目前就可以看到的问题,社会生产力,产业升级处于停滞状态,房价已经绑架了经济,骑虎难下是本质问题。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拖时间,祈祷社会科技生产力能大幅改善,一方面稳定房价,一方面提高工资,化解目前的经济困境。

但是现实总是很残酷的,长时间被欧美掌控的市场,品牌,技术不是三五年能轻松取代的。


user avatar   ni-zh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的总和生育率本来就会降低,这是客观现象。

工业化进程中,社会整体受教育程度会上升,而一个社会中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这个社会的总和生育率就会越低。

老龄化和少子化对工业化社会带来的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短缺完全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来弥补。人口老龄化最大的威胁是需求降低,进而出现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

因为人变老了之后,需求会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而自然下降。而没有需求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

除了劳动,还会消费,消费的行为代表着需求。没有需求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

举个例子,如果明天突然没人吃外卖了,美团外卖业务今天再值钱,明天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如果车辆全部变成电动车了,那石油就只剩下了工业用途,必然维持不了现在的价格,也不需要现在的开采规模。没有需求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物”被人的劳动生产出来,同时也因为人的需求才变得有意义。

过去,发达国家有一个年轻而庞大的中产阶级,是世界最主要的消费力量。

但是这二十来年情况变了:

首先,发达国家国民年龄结构变老了,需求降低了;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框架下,富人可以到各种避税天堂躲避征税,同时将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降低生产成本。那么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就“缩水”了,消费能力变弱了。 当然,因为产业转移,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上升,这一部分就抵消掉了一点。

综上,中国的面对的威胁其实可以拆成两个部分:

①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下降压力

② 目前分配方式下导致的国内中等收入群体不够大,消费仍然不足

那么怎么解决问题?

目前看到的方案是:改善人口政策,改善分配方式,一带一路带动后发国家、发掘外部需求消化中国生产力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未来几年内,个人认为可能出现:

① 人口政策的全面放开;

② 最低工资标准、人均收入的改善

③ 世界主要国家可能会联手整治现存的“避税天堂”

不用太害怕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其实也是技术进步的动力之一。多种方式促进分配改革,保证需求侧不萎缩,我们会有长久繁荣的。


user avatar   liulida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的中国人口出生数据公布了。

毫不意外的,数据雪崩。

根据公安部门公布出来的数据,2020年出生并已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总共1003.5万人。

这个数据并非最终的人口出生数据,因为很多人会拖半年甚至一年才去给新宝宝上户口。

去年同时间点报出来的2019年户籍登记人口是1179万,而最终统计的出生人口是1465万。

以此进行推算,2020年的最终出生人口,大约在1246万左右。

这个数据,太低了。

要知道,2020年全国高考人数都1070万了,结果同年的新生儿居然才1246万。

三波婴儿潮

2020年参加高考的人,大约出生于2002年。

那一年,中国出生了1647万人,是中国第三波婴儿潮的起点。

中国的出生人口,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建国后总共有3波婴儿潮。

第一波,大约是1962~1972年。

第二波,大约是1982~1992年。

第三波,大约是2002~2012年。

第一波婴儿潮,是新中国建设10年后,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后带来的人口出生。

那时候的国家政策,是鼓励生育,因为人多就是力量。

1955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要控制人口,发表了一篇名为“新人口论”的文章,建议国家进行计划生育,限制婴儿数量,在当时遭到了非常严厉的批判。

国家鼓励,生活条件也允许,家里也有口粮了,婴儿的数量自然就上来了。

每年,出生约2700万人,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数量。

后面二波婴儿潮,其实都是第一波婴儿潮的延续。

婴儿会长大的,20岁左右就该生孩子了,这就是第二波和第三波婴儿潮的来源。

按理说,第三波婴儿潮在2012年之后就停止了。

根据中国历年人口出生图进行推断,2013年左右,中国人口就应该开始大幅下滑,出现第三次雪崩走势。

但人口出生数据居然死死的维持在1500~1600万。

2013年左右发生了什么?2013年12月,中国实行了单独二孩政策,这导致从2014年开始,二胎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

2015年10月,中国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这些政策带来的新增婴儿,托住了中国的人口出生数量。

很久以前,我就根据三波婴儿潮的规律,预测过第三次人口滑坡的到来,同时也分析了二胎政策的影响。

延迟了4年,到了2017年之后,该来的还是来了。

人口政策,曾影响了中国几十年,分析中国人口必须要分析政策。

人口政策的来龙去脉

刚建国的时候,中国号称是四万万同胞,实际5亿多人,国家鼓励生育,因此带来了第一波婴儿潮。

为什么第一波婴儿潮只持续到1972年?因为每年2700万人口的出生数据实在是太夸张了,国家承受不了。

1970年,周恩来总理做出指示:

“计划生育属于国家计划范围,不是卫生问题,而是计划问题。”

1972年,国家开始鼓励晚婚晚育,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晚、稀、少”。

所以这第一波的婴儿潮大概持续到1972年就停止了,出生人口开始下滑。

但这种下滑速度,不够。到了70年代后期,中国的人口已经膨胀到了10亿,国家非常焦虑。

1980年发布的《公开信》中是这么说的:

“现在我国每人平均大约两亩耕地,如果增加到十三亿人口,每人平均耕地将下降到一亩多。在目前条件下,在这样少的土地上,要生产出每人平均八百斤粮食,还要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经济作物,是相当困难的。”

简单的说,以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养活4亿人口是很轻松的,养活10亿也勉强,但是要是再多,比如说13亿以上,那是很难养活的。

甭管你有多少钱和多少钢铁,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那一切都是空。

1979年,年已98岁的马寅初得到平反,中央组织部门正式发文称:

“实践证明,您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

1980年2月,新华社公布了百年人口预测报告,指出如果中国按照当下的生育率,中国人口会在2000年破14亿,2050年破40亿。

如果到时候国家拿不出足够40亿人吃的粮食,那将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人口会被大量饿死,直到粮食够吃为止。

这种事如果发生,会直接导致整个国家崩溃。

1982年9年,计划生育被定为了基本国策,同年写入宪法。

计划生育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之前,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4.5亿人左右。

从实际结果看,计划生育的控制目标完成的很漂亮。

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新变化。

生育倾向被根本性扭转当初做计划生育时,希望中国的人口保持在更替水平线以下,但不要偏差太远。

人口更替水平线,是一对夫妻生育2.1个孩子。

在1980年的执政者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很难,因为当时中国的生育率接近6,也就是一对夫妻生育6个孩子。

生育繁衍是人类的本能,要压制这种本能实在是太难了,更别提中国还有流传几千年的所谓传宗接代的思想。

连生2个孩子,一个男孩都没有的概率是1/4,也就是4个家庭就会碰到一个这样的事,这绝对不是什么小概率。

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人口出生率绝对是会超标的,至少1980年代的执政者没有信心让这些地方的人只生1个,甚至没有信心让他们只生2个。

为了对冲这一影响,保证全国总人口出生数量达到控制线,在执政力强大的城市地区,中国普遍执行了独生子女政策。

尤其是党员团员和编制内成员,一律要带头,以身作则。

如果全国都执行独生子女政策,那中国的人口将是421的结构,最后1个孩子将会抚养6个老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断崖式减半的人口,会对社会造成极强的冲击影响。

和房价一样,稳定才是最好的,暴涨暴跌都不是好事。

所以中国计划生育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每对夫妻只生1个孩子,而是生2个孩子。

城市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只是为了对冲农村里多生的。

但是40年后,中国人的生育倾向,出现了根本性的扭转。

1980年代的执政者,默认生育是本能,如果放开一定会大生特生,万万没想到居然有一天中国人会主动不生。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计委专家成员翟振武教授发布论文称,如果全面放开二胎,那么未来4年出生人口将分别达到3540万、4995万、4025万、3540万,生育率达到4.5,累计将多出生9000万人,这种爆发式人口增长是中国社会无法承受的。

卫计委采纳了翟振武的看法,但被国家否决了。

2015年,全面二胎还是开放了。

但出生人口的数量之少,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全面二胎实行后的头三年,出生人口仅为1786万、1723万、1523万,对比开放二胎前几乎没有增加,人口出生数据被拉成了直线。

翟振武的学术预测成了一个笑话。

难道是人们不愿意生二胎?

并不是,全面放开二胎后,的确刺激了二胎的出生数量,增加的数量很明显,但不够多。

二胎数量不够多的同时,一胎数量却出现了明显的断崖式下跌。

自2016年开始,代表二胎的橙色柱子明显增长,而代表一胎的蓝色柱子则明显缩短。

两者互相对冲,导致出生总人口稳定不变。

但全面二胎政策释放的,是累积了几十年的生育需求,是一次性且不可持续的。

从2018年开始,不断增长的二胎出生数量陷入了停滞,但一胎出生数量还在萎缩。

这就导致了2018年之后中国出生人口的大幅下跌。

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其中一胎仅仅只有593万人,二胎数量高达872万人。

这很明显不成正比,也能很明显的看出二胎的出生数量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必定大幅萎缩。

而不断萎缩的人口,会出大问题。

谁来给你养老

人口萎缩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问题,同时也会给我们的养老带来巨大的问题。

谁给你养老,你靠谁养老?靠养老金?

还是靠国家?

请注意一个事实,他们都不能帮你养老。

养老金没有办法帮你洗澡,国家也没办法给你换衣服。

不管你多有钱,不管国家多有钱,最终给你养老的,都是人。

只有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帮你养老。

要么是你的儿女,要么就是别人的儿女。

2040年进入养老第一线的战斗人员,就只有1246万这么多。

不管他们是生产粮食,还是生产衣服,还是负责理发,亦或者直接去当护工,总数量就只有1246万这么多。

你再有钱,最终还是得由他们来负责照料你生活中的一切。

所有的财富归根结底都是由人口创造的,在粮食可以负担的范围内,人口越多越好。

这不是零和游戏,是双赢游戏。

对于今天的中年人来说,我们必须鼓励新生儿数量的增加。

不断下滑的出生人口,对我们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但刺激人口的出生,很难,非常难。

谁才有资格生三胎

想刺激人口的出生,中国有三个办法。

第一招是开放三胎,第二招是完全不设任何限制,第三招是采用经济手段鼓励生育。

现在中国还没放第一招,也许是因为某些砖家计算出来的所谓数据。

翟教授这样的砖家,数量可能超过我们想象。

但我想说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生三胎的。

谁才有资格生三胎?

是有钱还是有房?都不是,是你必须先生了二胎才有资格生三胎。

如果你只生了一胎或者一个都没生,那当然是没资格生三胎的。

看待中国人口的问题,不能单看总出生数量,一胎出生数量的急速萎靡才是最可怕的。

一胎数量都拉不起来,哪来的三胎。

从全球范围的经验来看,城市化是最大的避孕药。

只要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一定很富裕,但生育率也一定暴跌。

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只要进了城,不管你有没有钱,生育率都高不起来。

没钱的工薪族只生一个甚至不生,但就算是亿万富翁大部分也就生两个三个,只有极个别例外。

与其指望城市的里人生孩子,还不如指望农村里的人多生点。

给城里人发补贴刺激生育,效果是很微弱的。

高度城市化的日本,在2015年做了一个调查,全日本在25~29岁这个阶段,男性的未婚率高达72.7%,女性的未婚率也达到了61.3%。

七成的男性和六成的女性,到了30岁还没结婚。

而35~39岁这个阶段,男性的未婚率还有35%,女性的未婚率23%。

这是很可怕的一个数据。

30岁是个什么概念?

古人15岁结婚生子,30岁都可以当爷爷了。

而现在连婚都不结,更别提要孩子了。

这是今天日本的现状,而中国的各大城市,类似的情况早已出现,并逐渐强化。

一群不愿意生孩子,甚至不愿意结婚的人,你开放几胎都没用。

要不是父母催娃,中国很多小夫妻真的可能连一个都不生。

三胎政策乃至于无限制,说穿了就是放弃那群不想生的人,让想生、能生的人多生点,把总人口数量补回来。

但一家公司,如果怎么打广告都拉不来新用户,只能指望老用户不断消费。

那将来的业绩肯定是没啥指望的。

该开放三胎了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中国人注定越来越富。

但根据全球经验来看,这种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富,不仅不会让人多生孩子,反而还会让人少生孩子。

所有国家都是这样,没有一个是例外。

不要指望中国的传统观念能刺激生育,这是不可能的,和中国文化很相似的日本和韩国,生育率甚至还不如欧美,是生孩子最少的国家。

回到改革开放之前的穷日子,反而是刺激生育最有效的手段。

越穷越生,是全球的一个普遍规律。

但我们不可能回到那样的穷日子,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可能把生育率给拉回去。

按我的看法,别说三胎了,直接全部放开计划生育,都未必能带来多少新增人口。

二胎和一胎差别很大,但三胎和二胎的差距就很小了,四胎五胎那早已是传说。

八九十年代还有很多家庭这么生,但今天还有这种生育倾向的家庭已经很少了。

不是生不生四胎五胎的问题,人家连这个想法都没有,甚至连一胎都是被爸妈逼着生的。

一个太少,两个刚好,全民生育率达到2是最完美的。

什么都需要稳定,人口当然也是。

但很多人不想生,以欧美日的经验来看,用经济手段刺激生育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那么他们的缺口,就必须靠生育倾向高的人来补上。

开放二胎的效果已经看的很清楚了,积蓄了几十年的生育能量也就勉强填补了一胎的缺口而已,并且这个能量衰减的非常迅速。

而现在出生人口都已经塌陷成这样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还不开放三胎。

那些人口砖家的话,不能听。

虽然我觉得开放三胎也不太可能挽回塌陷的出生人口数据,但总比没有好。

人口的数据需要稳定,所以是时候全面放开三胎了。

因为你要知道,只有生过二胎的人,才有资格生三胎。

在总人群中,符合这个资格的人,并不多。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相关话题

  低生育率是否是文明发展的过滤器? 
  中国每年出生人口达1800万以上,而日本不到100万,为什么中国人口红利会消失? 
  为什么有些人对生育率降低感到很爽? 
  超低生育率的韩国为何房价还这么高? 
  如何看待美学者称「中国人口比官方数据少九千万,出生率被高估近50%」? 
  如何看待我国将减少非医学需要人工流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是否能提高生育率? 
  生育率真的下降了很多吗? 
  为什么现在生育率降低,却觉得上学比以前还难? 
  如何看待韩国总和生育率连续两年全球垫底?为何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和韩国相比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人脑由粒子构成,而粒子遵循物理规律,那人的意识还自由吗?
下一个讨论
被热刺解雇后,穆里尼奥的下一站会是哪里?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