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第1页

     

user avatar   qian-mian-46-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有些事情觉得自己做要好过和别人合作

在缺爱的环境下,更容易培养的是自我的独立,但更多的,这是一种病态性的不稳定性的独立

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这样对小孩好,今早培养他独立

那么我告诉你,你这样是养不出孩子的,但你可以养好一个人,或者另外一个……

我想各位家长应该知道自己与孩子最大的羁绊是什么

缺爱的结果很明显,你让孩子过早的从石壳里破壳。你以为他还是小孩,但他饱受摧残的心智说不定比你,比你的父母还要成熟

但其问题就在于不稳定性

他可以前一秒是个老人,下一秒是个孩子,在下一秒是个成人或少年

可以说精神分裂还是人格分裂都不恰当,因为这只不过是在他内心中,生成了替代你们的角色来关爱自己罢了

他永远是孤独的,因为他的内心被他自己的自我充斥着,他也永远是不孤独的,因为在他内心中,有些“人”一直都在身边

但那些人绝对不是没有给他爱的你们

不要在自以为是的认为给了他多少多少,他还这样没良心,从你们夫妻关系有裂缝开始,或者是你打击他自信心开始,亦或是你对他不理不睬那天开始,他就已经在精神上不需要你这个人了

他孤单,是因为他无所谓外界那些孤立,在他看来,远没有你们在他小时候给他的孤立严重

他只要有和自己喜好相同的同伴就行了,其实即使没有,也没关系,因为他自己可以充当

这样养成的人,内心很难被击破,因为他知道,就算死,也有人和自己在一起

他已经无所谓了

如果你觉得这样好,不错

那么不妨听我说完,很多父母让小孩缺爱的第一个毛病就是不听人把话讲完,认为自己掌握了全局,自以为是

他长大后,会深知自己的情况如何如何,他会花大把时间去做那些以前因为要得到你们物理上支持(经济物质等)而不得不在你们面前装模作样所花费时间占用的事的爱好。然后,他会厌恶自己,厌恶自己的经历,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各种(如果发展到这一步,找他谈心等任何都是没用的,唯一就是支持他在合法领域干自己喜好的事,说不定还要心智成长重新定格的机会),然后他就会拿他人生中唯一不怎么需要的时间去做这些事

那就是结婚

对他来说,理由很充分

1.结婚费时费钱费精力,对方还不一定真正喜欢自己

2.养小孩特别费事还费钱

3.梦想会因为家庭受到压迫,还要把生活中心转移

这些,都是他从自己身上得出,从你们身上映射出来的,最现实的东西

他不愿再创造一个跟他一样的孩子,以及一个跟自己父母一样累的妻子/丈夫

所以,这就是后果

在此,我先说明

我很荣幸,能够在此回答这个问题,并且,支持各位意见,但这即是我的意思,我的本意

然后,如果可以。

千万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缺爱成为这样的人,拜托了

世界上像我们这样的人已经够多了

让他们多学会什么是爱吧


user avatar   xxxfranc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底气 焦虑 易怒易躁 善良又冷血 自负又自卑 处理关系走极端

碌碌无为 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 矛盾且别扭 一方面非常渴望被了解 而一旦被了解便觉得无所遁形

在一段关系里 如果事与愿违了 一定要斩草除根 不留一点余地 你对我进一步 我就对你蹦三步 你退一步 那我一定会退10000步还要跑回家锁上门 我言辞犀利激烈 我一定不会是再被抛下的那个

我永远不会相信“我不会背叛你 我一直陪着你” 我永远不信

我内心很荒凉如同一片死水 不知身在何处 何为归宿 不管走到哪心里永远没有家

我什么都理解 什么都接受 我什么也无法相信 我一个人趟过浑水走过四季 面无表情

怀抱希望 半途而废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同学受伤了或者不小心摔倒,我都会轻轻的提醒她:小心一点,别摔着了。同学流血了,也会关心一下。然而我的内心毫无波澜,我所做的都是在敷衍,大概不想被人看穿冷漠的本质,不想被当成异类。我知道社会道德人情世故需要我这么做,其实我只觉得:和我有什么关系。敷衍的多了会觉得厌烦。

2.看到甜甜的恋爱会很羡慕,但第一想法总会是:最后会分手吧?向往爱情却又抗拒,因为自己不会爱,容易用力过猛或者程度太轻。觉得有男生喜欢我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我自己认为自己缺点太多。总是喜欢不喜欢自己的人,如果得知喜欢自己的人也喜欢自己,就会很快失去新鲜感,也不会再喜欢他。如果知道自己不喜欢的人喜欢自己,会本能的抗拒,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但这些绝对不会表现出来。

3.比别人更早的独立成熟,喜欢自己独处,不习惯和别人结伴而行。同学说会给人一种很高冷的感觉。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一些很深刻的问题,比如死亡和爱。

我觉得缺爱的人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冷漠吧,骨子里透着的冷漠。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表现出来,比如我。大家对我的印象都是温柔的、善良的,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些都是伪装的。小时候父母天天吵架,我哭着求他们别吵。四年级的时候他们偷偷背着我离婚了,但他们却还没有分居,以所谓的为我好的名义。可这样有什么意义呢?天天吵架。初中有一次舅舅来我家,目睹了爸妈吵架的过程,他一直都在劝架。最后他批评我: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做女儿的,父母都吵成这样了你还在那边看电视,不会帮忙劝一下吗?我没说话,内心想的却是:你不知道他们吵了多少次了!你不知道我刚开始劝架却没用时内心的绝望!久而久之,就变得很冷漠。不会和妈妈撒娇,也不会有太多亲密的举动。后来妈妈说出他们离婚的事,我只是“哦”了一下而已,内心没有任何波澜。

我知道自己有很大的性格缺陷,在父母的影响下我对爱不抱任何希望,想法很悲观。大概如果有人接触我的内心会被凉透吧,我知道这样不好,但好像很难改变。

现在我的生活看起来很棒,满意的大学满意的专业,和同学们关系都很融洽,也被人夸懂礼貌情商高,然而内心的疏离感从未消失,一切都是在演戏,演一个正常人,不被孤立而已。


user avatar   wu-nan-36-98-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会培养出一个对爱需求很小的人。

并且会变得很敏感,这个敏感不是指对他人的看法很敏感,而是指对生活中别人对他流露出来的善意很敏感。因为需要其他方式替补他部分所需的关爱。

这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会遭遇一段巨大的孤独,如果他没有选择去依赖别人,去从别人身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关心,而是靠自己去习惯,去做其他事情来缓解这种孤独,那么他一定会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会是个很独立的人。

缺爱必定代表着需要从小自立。每当别的小孩遇到困难时,总会有父母对他的关爱来鼓励他解决,而他没有,只有靠自己脑子思考去如何解决,久而久之,他对于想从父母身上获得爱的欲望就会减弱。

所以习惯这种方式的孩子对家里的归属感必定会很弱。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就经历了巨大的孤独、自力自重,那么他对于以后的困难的恐惧就会减弱很多,这样会导致什么呢?

他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理想。可能别人的理想是找到一份工资过万、朝九晚五、周末双休的工作,然后安安定定地过生活。而他的可能会找一份自由工作,然后生活就是出去体验各种新的东西,新的运动,不同的美食等等,总之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他一定会更注重精神灵魂上的保养。

而一个这么自立强大的人在同龄人中几乎肯定是处于付出关心的一方。肯定会是那个平常笑嘻嘻,遇到事情冷静得一批的家伙。

这种人在生活中就是平时跟你一起上上课,但是一到下课之后,可能除了回宿舍睡觉那一段时间外,你都不知道他跑去哪里了,即使你知道他在哪里了,你也搞不懂他为什么会去那里。

当然你也不可能搞得懂这种人在想什么,你唯一能知道的就是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永远都嘻嘻哈哈,神经大条,比如机场飞机延误了四个小时,他不但没有满脸哀怨,他可能会开开心心地叫一辆出租车跑电影院去了。

但是你会感觉得到,这个人在真正面对事情的时候,会用最合适的方式处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缺少足够的父母的关爱,需要自己克服困难,那他心理肯定会变得很强大,在人群一直处于付出关心的一方,可他也很需要别人的关心关爱啊,这可怎么办,只能伪装了,嘻嘻哈哈就对了。

你会发现这种人成长超快的,适应能力超好的,但他就是会尽量不让你看见他的变化。

在谈恋爱方面,这种人在初恋的时候会超超粘人,会对另一方超关心体贴,就是为了从ta身上获得更多的关心关爱,而当经历过之后,就会瞬间成长起来,变回之前生活的常态,再谈恋爱的时候不会再会从另一方身上疯狂地获取关心,反而只要一点点的关心即好,当然他对另一方的付出也会不多。

因为在这种人眼里,灵魂很重要,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另一方身上,没有自己做喜欢的事情时间空间,会让ta很不自在,所以想要和这种人谈恋爱,灵魂的适配很重要。

如果将这种人突然放在一个陌生的领域,而又不能选择离开,那么他从小就要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优势就会显现出来,所以他会很快的适应环境,但是是否会有所成就还要看他对这个领域是否有兴趣。

当然也会有缺点。

缺爱就意味着他和周围不缺爱的孩子格格不入,小时候被孤立的可能性很大,试想想,如果从很小开始就被人孤立、没朋友,那是不是会让他在以后习惯自己独自一人?也就是说如果他长大后想要交知心朋友就要从学会如何坦然面对朋友、如何和朋友交心开始。

我们大部分人交到知心朋友多半是从互相依赖,互相死皮赖脸的拉着对面一起怎么怎么样开始,但是他都已经习惯被孤立,换一个方面说也就是习惯不依赖,那么他要么没有知心朋友,要么就是长大以后学会死皮赖脸交到知心朋友,要么有朋友了解他这个人的优点,然后对他死皮赖脸成了知心朋友。

所以这种人挺让人既羡慕嫉妒又十分心疼。

分割线——————————————

这个回答好像击中了大家的内心。

我跟父母的关系更像关系有点平淡的朋友,参杂着些复杂的东西。他们跟我其实不会很多话,他们经常说挂念我,但我心里清楚,他们对我的思念有多少。

再多更新一点自己的理解吧。

这种倔强的人,一般不会把自己限定在某件事情里、某个位置上,比如ta不会把自己固定地为一个痴情的人,或者一个花心的人,ta只会给自己在心里划一个标准,行事在标准的上下浮动,所以他们不可能会是那种对自己十分严格要求的人,学习了一星期,当别人以为ta是书呆子的时候,ta跑去电玩城了。

而这种人,他们的生活一定会有一个精神支撑,不是说天天打会游戏过过日子也能活下去,而是指,他们这种人会对某一种目前不可得的事物(实体或非实体)有着一种像是要极尽人生的追求。为什么会这样呢?想想,如果父母在外面替自己包揽了所有麻烦事情,自己就可以安安心心地享乐就好,这是别家的孩子的生活状态,而他们要先自己克服困难,再得到安逸,可如果有一天他们发现有一段时间的生活(大学生活)十分安逸没有困难会怎么办呢?

眼前的困难没有,但是我可以考虑未来远的啊,那就开始从本质上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一个目标足够遥远,那便成了人生信仰,衍生出来的态度就是信念,信念形成鲜明的个性。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大学比其他人要更早努力的原因,瞎跑的原因,更有个性的原因,其他的人则会慢来一些或者不来。

#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与大家的交流沟通,逐渐读懂了这部分群体,对于很多反反复复咨询的问题,在此推荐大家去读一册书,叫《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十分契合我的回答,对自我了解有很大的帮助#此段文字更新于2020.2.5#

对于你们评论说,这简直就是我。

我对此表示很庆幸,随手写的一个回答把你们这一类人聚在一起,要是有必要的话,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可以建个群交流沟通鸭。我们虽然在精神上独活,但我们并不孤单,就像花花的 烟火里的尘埃一样,都期待着未来有一天像能烟花一样灿烂绚丽地腾空。

还有小伙伴跟我倾诉说男/女友就是这样的人,而我不是缺爱长大的,我跟ta是不是不合适?我想说的是,既然你们都捕获对方成男女关系了,那么就不用再想自己和ta合不合适了,应该去思考怎么把握相处的最佳距离、方式,生活中该怎么让双方活得精彩(沙雕),记住喔,是双方,不是单方。


抱歉,我不再拉人进群了,因为有些进来的人让我失望透顶了,继续拉人会污染前面的群环境。

而且我精力有限,没法帮助那么多的人。

抱歉。



其实,我确实也是在写华晨宇 。——2019.4.11


近一千条评论我都读完了,抱抱你们。

群是不拉人了,你们可以来星球玩玩,当然免费的


2019.8.10

今天,我的暑假,终于有空了,你们来吧

我的微信:17368681916

(因为之前留微信名你们老加错而骚扰了某个大妈快一年时间了,于是换成手机号/狗头)


2019.8.14

你们不是第一个加我微信的,别怕.......我这里已经有一大堆在群里唠嗑了半年的小伙伴,我没有微信公众号让你们关注,知识星球是一时兴起建的,随时可以解散。

加我的原因一是让你们有一个群,哪怕平时不冒泡,但哪天心烦,刚好有一个可以装你情绪垃圾的群让你倾诉,还有伙伴互相慰藉,这其实挺好的,二是我感觉自己好像个能量体,朋友圈总是莫名其妙地让人感觉很理智鼓舞(我也不知道原因),希望这样能冲散一些你们的负能量。


user avatar   love-sala-94-77-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要对“爱”给出一个定义。

什么是爱?

心理学家Fromm(1956)认为爱是主动给予的行为——它并不是指物质上的付出,而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给对方。

用大白话解释这句话:

1.只有对方开心,你才会开心。

2.只要对方开心,你也就开心。

3.为了对方麻烦自己,你心甘情愿。

4.不会去计算自己的付出。

生活中很多父母把自己拥有的一切都给了孩子,但不是“爱”,他们往往伴“要求回报”。最长听到的话:“我对你这么好,我为了你付出了什么什么,你必须听我的。"潜台词:我对你好,不是无条件的,你必须要回报我。

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

1、讨好型人格

别人对他好,他第一反应是“别人对我这么好,是有求于我(想害我),或者,我吃人家嘴短,我需要在某一方面回报他。”

很多女孩子被渣男骗身骗财就是这样的心态,别人对她好,她心里面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想着,怎么等价交换?因为他从小就是缺“爱”,在他的世界观里面,别人对他不管怎么样,都是有目的的,不单纯,需要你做出回应。

凡事都会自己去解决,除非真的解决不了,才会麻烦别人。

2、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切行为模式以自己的利益为先。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出发点都是自己,我对你好,你必须要有好处,预先考虑回报,否则就不干了。

不会去憧憬什么,因为在他的世界观里面,这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


user avatar   liao-zhao-hui-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自卑且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2.渴望爱,又抗拒亲密关系。不懂得怎么去爱人,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都不高。

3.有些甚至极度冷漠,极度自私。

4.没有安全感,缺爱的一般很难做到感情专一,她们一辈子都在寻找爱,容易劈腿。

5.不会识人,缺爱的女生容易被渣男蒙骗。

6.如果从小父亲角色缺位,女生容易成为les,性别意识错乱。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user avatar   knowyourself-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内在资源不足的孩子


内在资源,亦有文献称为本我力量/资源(ego strengths),本质上是一个人在面对痛苦、压力和冲突时保持自我意识(sense of self)、整合自我的能力(Cherry, 2018)。

面对世事的复杂多变,有些人的感受可能是“还好”,但内在资源不足的人感受或许截然不同。他们似乎总是疲于应对生活的起落,甚至有时会陷入一种婴儿般的无助,出现下面这4种情况——


1. 失去信心

常常感到莫名的恐慌和无助,认为自己必然会受到伤害。对他们来说,成功或失败、快乐与难过都是不可控的。比如,在进入新的恋情后,他们可能会毫无理由地觉得,对方总有一天会突然离开或是出轨,而自己无法做任何事来阻止悲剧的发生。

2. 逃避现实

在遇到逆境、矛盾或危机时,总会希望问题可以自行消失。在他们看来,问题是他们无法解决的,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逃离。比如,如果结婚后感到不适应,他们会一心扑在工作上,长期疏远家人。在极端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酗酒,或用其它成瘾行为来麻痹自己。

3. 过度理想化

对这个世界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当他们觉得他人或者外部世界是好的时候,他们容易对此有着过于极端美好的评价,但又会在发生一点不如意时,就感到巨大的覆灭和理想的破碎。

4. 情绪失控

容易情绪失控,即使受到很小的挫折,也会感到非常焦虑或不安。他们可能会无法自控地大发脾气、砸东西,甚至做出自伤或伤害他人的举动。


为什么缺爱会造成内在资源不足?


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及比昂的观点,人们最初获得内在资源的起点,是在婴儿期和养育者的沟通关系当中。

小婴儿没有能力容纳自己的情绪,所以在感到痛苦和不安的时候,只能通过哭泣或扭动身体来表达。Ta需要养育者来帮助Ta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例如,婴儿因为想要打嗝而感觉难受,哭了起来。如果母亲自身情绪稳定,尝试拍抚Ta,帮Ta顺利完成打嗝的过程,婴儿就会感到自己的情绪被母亲接纳、理解了。同时,母亲也通过和婴儿的互动让Ta明白,Ta是为什么会感觉不舒服,以及这种不舒服只是暂时的,是可以被移除的。——这就是婴儿形成内在资源的基础。


所谓的内在资源,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当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痛苦的情绪发生了,一个人有信心、有能力,通过一定时间的摸索和努力,最终理解并处理好这些情绪,从而得到应对情境的具体策略。最初,是有智慧的养育者替我们做了这件事,在他们的示范下,我们也习得了这种能力。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养育者长时间无法接纳Ta的情绪,甚至反过来向Ta投射更强烈的痛苦,就会影响到Ta内在资源的形成。

有些养育者耐心不足,或者自身很容易焦虑,面对孩子“无理”、“莫名其妙”的情绪,会强行解读:你一定是累了、饿了、尿了,甚至会呵斥和愤怒。幼小的孩子会感到加倍的痛苦和困惑。同时,由于养育者没能将Ta的情绪体验理解、并用语言传达给孩子,Ta可能会因此陷入一种“无名的恐惧”,既不知道这些感受是什么,也不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


从精神分析上来说,最让人痛苦的就是无名的恐惧,因为这些东西没有被理解,被用抽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语言、艺术等)——在我们理解和表达情绪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部分处理了他们。无法被理解的痛苦则会长期折磨我们。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在精神上是虚弱的。

需要留意的是,童年只是内在资源形成的关键起点,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一生。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依然有机会通过其他途径发展出一定的内在资源。


如何重新获得内在资源?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内在资源可能是不足的,那么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些努力:


1. 自我觉察

我们经常在文章中谈到,觉察是一切改变的基础。对于内在资源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如前文所说,内在资源缺乏的人,会格外难以应对环境以及周遭人事的变故,因此,能够在痛苦复杂的情绪中,依然维持一个相对整合、功能完好的自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理解好这些情绪,是指向这个目标的第一步。下一次,在你下意识逃避、否定现实或情绪爆发之前,试着给自己一个提醒,而不要立即做出反应。同时,你可以通过写长长的日记,来帮助自己梳理、表达内在世界。


2. 阅读文学作品

Margot Waddell在《内在生命》一书中提到,优质的虚构文学可能描绘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在资源,或是展现出主人公修复自己内在资源的过程。

如果你自身内在资源不足,你可能并不知道内在资源充裕是怎样的体验。而阅读则是获得这种体验的途径之一。另外,书中的文字描述也可以作为示范,帮助你了解如何用言语表达感受,为情绪赋予意义。


3. 寻找“足够好的”客体的帮助

我们可以在成年后,认识一些内在资源丰富的、愿意帮助我们的人,在和他们的关系中重新获得内在资源。

他们是让你感到,愿意并且也能够好好倾听,平和温柔的伙伴,他们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并反馈于你。如果有这样的人在你身边,记得要珍惜他们的存在。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内在资源是匮乏的,好像很难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建议你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为你提供好的客体,接纳你的痛苦和无助,和你一起处理童年时期未解决的问题。


以上~


References:

Cherry, K. (2018). Characteristics of Ego Strength. VeryWell Mind.

Waddell, M. (2002). Inside lives: Psychoanalysis and the growth of the personality. London: Karnac.


user avatar   renfish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父母辈,尤其是父母辈中的女性,她们中的许多都是严重缺爱的。家境本身不宽敞又生得多,重男轻女,四五岁的年纪就开始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烧火做饭的家务了。在那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性,不是说她们的父母不想爱她们,是没有更多爱的能力。


一个穷字当头,隔三差五的还会饿肚子,白米白面是奢侈品,糖块都没怎么见过。省下点好的来父母自己舍不得吃,要留给家里的小儿子。在生活质量难以保证的年份,每户人家本来就贫乏的食品资源都要供三四个孩子瓜分,当然还有兄弟姐妹更多的家庭。在当时别说给你关注给你爱,给你食物养活你,就已经是爱的最大表现。


到现在我妈妈为了表达她为我付出过很多,还常常对我说这样一句话,“从小到大没少过你一顿饭。”在她看来,给你充足的食物,那就是最大的爱了。


一个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她可能没受过太多教育,没有读书习惯,甚至还会干涉他人读书,因为她的原生家庭没有女孩应该多受教育的意识和资源。她没有好的审美,因为长期都是受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影响,认为能省则省。她动辄口出脏言,因为父母辈一直都是这样对待她的,她见识过父亲不够爱母亲,只是把女人当做生育机器的一面,见识过母亲的反抗和忍耐,也遭遇过因为年龄太小做不好家务,被拿烧火棒追着打的事情。是这种环境陪伴她长大。在许许多多过去的故事里,女孩都是家中地位最低的那个,不仅仅父母,就连兄弟也有资格对她动粗。那时大部分家庭成员都承担着相当繁重的劳动,烧火用的木材靠斧劈,饮用水要靠肩挑,一桶一桶把挑来的水储存到家中水缸里。洗衣服趁放了学后去小河边洗。有时洗全家人的衣服到半夜,突然听到河水中有异响被吓得哇哇大叫,稍后又反应过来那是鱼跃出水面透气的声音。


那些年她们的母亲在每隔几年生一个孩子同时不停顿劳作的负担中度过,她们的父亲,有自己的牌友和酒友,在短短的居家时间中则并不怎么重视和过问她们。幸运的话,家中会有一个疼她的老年人,可能是姥姥也可能是姥爷,她会在年长后反复的想起她,“当时家里有一块糖,姥姥都会偷偷藏起来拿给我吃。我曾说过工作后要让她过上更好的日子吃上饱饭,谁知她怎么就等不到了呢?”那是她心中的一盏星辰,虽然蒙尘已久,却是曾被真实深切爱过的记忆。


我小时候也是挨过烧火钳的,当然不是被烧红的,只是沾满了黑色煤灰的。我的脸上常常挂着五指印,那是毫无心理障碍的出手。我所有的课外书都要偷偷藏起来找机会看,画的画不留神就会被撕掉... 很多年不能被看到穿任何新衣服新袜子,会被质问为何消费,穿任何样式色彩的服装都会被找理由嘲讽。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有问题的,但你还不能什么都不做,那将会带来新一轮的麻烦。如果发生争吵,最终结论几乎一定会落到是所有人亏欠了自己的方向,试图干涉一切又拒绝对话,这些问题不止是我母亲的,父亲也有。我曾经认为我的原生家庭问题已经很严重,后来见识到更严重的——一位有着一儿一女的母亲,至今逢人就拿自己早已工作的女儿小时候偷过家里钱开话题,以此来博得自己拉扯孩子辛苦不易的认同。


见识到更可怖的,我才知道有些个体问题放大环境中看真的很普通。前面说的女人,她的原生家庭比我母亲的更窘困,那个村子在当地是出了名的重男轻女,父母都没有给过她识字机会,她的弟弟被全力供读到大学,她和姐妹则是一天学没上过。在她的女儿离婚后,她拒绝女儿再回到家中过年,认为“丢人”。其实相近的观点我的母亲也曾提及过,“离婚过的女人就是个丢人”。什么是爱?怎么表达爱?这些课题,许多人也许一辈子都无法触及。


妥善表达爱本身已经很难的事情,更别说对童年有过大缺失的人。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没受过太多生活上的苦体力上的难为,最多只是被父母小小的虐过,社会总体保障还是有的。有学上,有书读,有片看,有wifi,有比起当年来多得多的工作机会,有数不清可供学习的渠道可以培养的爱好,对外沟通求助的门一直是敞开的。但即使在现在,我们爱人的能力依旧很弱。妥善的付出与接受,做好情绪表达,让自己和对方都感到舒适,这些事对此刻的我们还是太难。


爱是什么?在今天爱不仅仅是给你食物和资源,还是给你尊重,给你窗口,给你选择的机会。缺爱的人,在感受爱和传达爱的环节可能一直都会很难受,她找不到一个令自己舒适的点。别扭乃至拧巴,患得患失,忽而热情忽而冷淡,过度付出,不断考验,自私与过度无私,容易感动又难以被讨好,这些都可能是她或他要遭遇过一遍的问题。


我也见过不缺爱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我当真羡慕她们。新一代孩子的感受会越来越被重视也是我愿意去相信的。时间会沥去曾发生在上一代人身上的匮乏,虽然过程可能很慢,但终究是在改变。说来你可能不信,在我的童年,是多次看到不同家长找到老师,对老师说出“请不要给我面子,该揍就揍,替我好好教训他”这种话的。这种在当时的普遍正确,放到今天看已是特例。从一个更久远的过去看过来,明天会更好,你要敢于如此去相信。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缺爱跟缺钱一样,

有人会去偷,有人会去抢,

有人会拼命节省,有人会竭力伪装,

有人会花一辈子笨功夫去挣,

有人会找意想不到之处补偿。


user avatar   nuttie-tin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丘吉尔是个缺爱的小孩子。

他的英国贵族爸爸忙于政务,美国富豪女儿妈妈忙于社交,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情人,据说他妈妈有200多个,包括国王。

爱社交的美国母亲,婚姻对于那时候的美国富豪家庭,无非交易而已。

丘吉尔多次在学校给父母写信,希望父母能来参加学校活动,但是都不了了之。

他是个顽劣的儿子,成绩一直不好。

所以后来他家里送他去了哈罗公学,因为据说这个公学对智商要求最低。

进去之后,还进了成绩最差的班,这个班老师都快放弃了,也不教拉丁文,只教英文。

后来,上过牛津的爸爸觉得这样下去肯定是去不了牛津的,于是让他报考军校。

丘吉尔于是和俞敏洪老师一样,复读三年才考上。

还没等他毕业,他爸爸就得梅毒去世了。


丘吉尔在学校的时候,没什么朋友。毕竟他是如此矛盾和不温和的一个人。


但是从纪录片来看,丘吉尔一直渴望成为父亲这样的人物,毕竟他父亲曾经是英国财政大臣。

所以这个缺爱的小孩,在军校毕业后开始积极激发自己的潜力,主动去参加战争,在做战地记者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写作的爱好,开始大量阅读哲学,开始写书。

在南非的时候越狱,然后成功通过自己这样一个heroic deeds获得政坛资本

他在纪录片里说了一句话,让老子又失眠了(其实之前失眠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我一生中碌碌无为的日子,我能用手指数出来”

这个人,尤其在学校毕业后,没有一天不是超级高效率地在为自己奔走。


一个人的工作经验才是更大程度上决定他三观的因素,而不是父母。

正如我在群里分享的那位牛津大学quoran说的那样,丘吉尔一会儿又自由主义,一会儿又保守主义,一会儿又反对印度人独立,骂别人是没受过教育的民族,一会儿又说怕少数民族主义受欺负,一会儿倾向于福利国家,一会儿又坚决维护帝国主义,还一个人支持爱德华八世。

一个接触面非常广,又遇到高度变化时代,而且比较理性的人,观念会不断地变化,也会产生一些很明显的矛盾之处,因为我之前说过了,真正聪明的人不会一直坚持什么左派或者右派,一定是具体事件具体分析,一定是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耗子就是好猫。

所以,我看的资料里写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每隔50年,对过去领导者的意见就会发生一次变化,因为时代变了,他当初政策的更长期影响能够客观显现

这也是为什么,quora的老外们开始对张伯伦同情,他们开始感叹一个像丘吉尔一样的帝国主义者是如何让帝国走向衰落,一个像丘吉尔一样热爱自己祖国的人让自己祖国走下坡路的。


丘吉尔这样缺爱家庭成长起来的小孩,其实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配偶。

所以,我从小就看不起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扭曲不能找“这种说法。

踩过坑的人知道如何避开坑以及把所有坑填上。

丘吉尔和夫人很恩爱,每天都要互通信件,和自己的父亲母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他母亲,后来又找了个小鲜肉,岁数比丘吉尔还小。


另外一个我原来在群里分享过的例子也是证明了这一点:维多利亚女王死了都要爱的“完美”老公—阿尔伯特亲王,也是出生在缺爱的家庭,所以他一直跟维多利亚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虽然在教育孩子上他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和维多利亚女王的感情可以从她下令制作的阿尔伯特亲王的石膏假手看出来,人都走了,手也要在,对不对?


所以,缺爱的丘吉尔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1. 对于成功来说,你的学校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成功欲望。丘吉尔在做战地记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爱写作,这个时期开始大量阅读书籍,于是,一个曾经在学校成绩很差的孩子,写出来的书帮他后来不仅买了很多豪宅,还让所有英国人以家里有本他的书为自豪。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 你的工作经历塑造了你的三观,而不是你的家庭。你可以看看我写的丘吉尔的各种观点,你很难和他父母双亲联系上,因为平时他们都没有什么接触的机会。他的三观,是自己多次战争,从政的经验积累而成的。
  3. 有人昨天在quora问说为什么他这个青少年会对油管的网红上瘾。我回答说:因为你一没有人生榜样出现在身边,二是从来没有自己靠努力成功过。所以,即便缺爱,丘吉尔目睹了一个重要的人生榜样活生生出现在自己生活中:他的父亲。 这样的榜样,会激励一个人勇往直前,因为你的终极目标,是超越他。
  4. 朋友少没什么可怕的。你作为一个思想独特的人,朋友少是正常的现象。随着你像丘吉尔这样落魄的官二代一样靠自己努力社会地位上升,经验增加,见识增长,你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和不同人交往,我们要增加的是接触面,吸收更多思想,而不是把每天的时间都倾注在一个所谓的朋友身上。
  5. 单亲家庭不是必要因素,但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加敏锐识别他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更加珍惜自己的婚姻。所有父母犯过的错误,会帮助聪明人反省,我强调聪明人,一个会观察,会总结的人。

最后再附上首相大人美美的照片一张

好了,我要去商场买芒果奶茶然后遛一下我自己减肥了,毕竟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我最近已经开始伤悲起来。不写了,记住点赞。


推荐一些关于家庭,爱情的好书








我的其他高赞回答










     

相关话题

  有一对睿智且有长远眼光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体验? 
  为什么很多天才长大了之后都变普通人了? 
  女生会更喜欢外国人吗? 
  一个关于该不该吃鸡的问题 ……? 
  当孩子做对事时过度夸赞,又在孩子做错事时贬低地一无是处,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富裕者有哪些烦恼?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怎么教育? 
  如何在逆境翻盘,有什么逆境翻盘的好例子? 
  为什么中国式父母不爱夸孩子? 
  未婚妻无法接受我已婚的姐姐偶尔住到我家里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旅游的时候你去过的最爽的地方是哪儿?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郑州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优势在哪里?郑州真的是一个被低估的城市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