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聊斋志异》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第1页

  

user avatar   lin-mo-72-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都在研究《聊斋志异》,有一个小故事我印象很深,可以说是细思恐极了呢。


这个故事叫《嘉平公子》,来自《聊斋志异》卷十一。


给大家梳理一下故事内容:说是嘉平有一公子,是个风度翩翩的美貌少年郎。他偶然路过妓院,被一美艳少女看上了,这少女于是夜夜拜访,两人夜夜笙歌美滋滋。

有天晚上夜雨忽至,少女脱口一句上联,等待公子接下句,公子却什么都不知道。少女这个扫兴啊,只好委婉劝说公子:“混蛋!别打游戏了!还不快给我去提高姿势水平(误)!”

(原文)

听窗外雨声不止,遂吟曰:“凄风冷雨满江城。”求公子续之。公子辞以不解。女曰:“公子如此一人,何乃不知风雅!使妾清兴消矣!”因劝肄习,公子诺之。


后来这个公子得知此少女竟是一个女鬼。女鬼还很贴心的设置了仅对他一人隐身可见的模式。可以说是赶也赶不走,撵也撵不动,百术驱之不去,整个儿一鬼缠身。公子是乐在其中了,公子的父母亲人都担心的不要不要的,就怕女鬼把儿子掏空。


后有一天,公子给仆人留了张便条,放在桌子上。女鬼看到了便条,发现公子竟然一口气写了三个错别字!这不能忍了!女鬼愤怒而失望的说到——“有婿如此,不如为娼!” 如此,女鬼一下消失得干干净净。

(原文)

公子有谕仆帖,置案上,中多错谬:“椒”讹“菽”,“姜”讹“江”,“可恨”讹“可浪”。女见之,书其后:“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为娼!”


发现了吗?

你看,没文化多可怕。

没文化鬼都不要你。

要警钟长鸣啊!因为,当你一下子打三个错别字的时候,你就会失去你的女朋友啊!少年!


user avatar   qing-qiu-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大后看《聊斋志异》,总会看到许多小时候不会看到的细节。

《犬奸》一篇,小时候看觉得新奇,长大了觉得可怕。这一篇讲青州一个寂寞的商妇,因为丈夫长年不在家,就养了只狗改善生活。一天商人回家,与妻共枕,妻子养的狗突然冲进来将商人咬死了。

邻居听到动静,就报了官。各种用刑,妇人还是不招(想来她是宁死也不愿意这件事传出去)。后来衙役将狗牵来,狗一见到妇人就过去撕她的衣服做交合状,妇人无言以对。

官府差两名衙役押着妇人和狗上解部院,一路上有人想看人狗相交的,就去贿赂这两衙役,衙役便会把狗牵过来与妇人交合。

所到之处,常有数百人观看,衙役以此谋利。

“有欲观其合者,共敛钱赂役,役乃牵聚令交。所止处观者常百人,役以此网利焉。”

如此情境,不敢细想。


种梨》一篇在整本书里可谓平淡,讲一个乡下卖梨人,他的梨是又大又甜。

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就赖在他车前想向他讨一个吃。卖梨人十分恼怒,就呵斥了这个道士。

道士说,你车里有数百颗,给我一颗对你又没损害,干啥这么小气?

咦,这个逻辑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围观的群众也附和道士,“你就给他一个不好的梨算了。”

卖梨人还是不愿,终于有一个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群众出了钱买给道士吃。道士吃完后说,“其实我想用一个核而已啦。”

于是就表演起了法术,将梨核埋入土中。一会儿就有树枝破土而出,俄成树、成花、成实,硕大方馥,满树都是。

道士倒是大方,将梨全部分于围观众人,并叮叮当当的把梨树砍了。

卖梨人也看呆了,待他回头,发现自己车上空空,一颗梨都没有,自己的车把也被砍断。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道士刚才分的梨都是他的啊。

街上的人听说这个事,都觉得很好笑。

蒲松龄也评价,这乡下人真是愚蠢可笑,他被街市的人嘲笑理所应当。

看,所以不要说什么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世风从来都是如此,道德也非今日沦丧。从古至今,慷他人之慨的圣母比比皆是。

人心从来都是一样可怕,现在应该还好些。

但是人心可怕,妖鬼就一定是好的吗?

妖鬼有情,也有凶狠残忍之流,人或卑鄙,但也多本分良善之辈。

《聊斋》里《尸变》、《画皮》、《贾儿》、《董生》、《庙鬼》……所谋害的不也是无冤无仇的普通人吗?

所以,不要说人比妖鬼可怕,大家都一样,鬼行善即人,人作恶亦鬼。只不过,我们很难分清楚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是人是鬼罢了。这也许才是整本《聊斋志异》最恐怖的地方。


user avatar   Lancelotrang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里面有一个故事,讲主人公魂游地府,忽然涌上来几百个厉鬼要来打他杀他,幸亏牛头马面挡住了这么多不速之客,后来才知道这些鬼为什么恨他。

他曾在当官吏的时候签发了一个命令,调拨几百士兵去辽东,坐海船过海的时候,遇到海盗,全部被杀,于是这些冤魂就觉得自己很冤,就不约而同地要找这个签发调兵命令的官吏算账。

我不禁叹息,这些兵魂的逻辑也是没谁了,面对海盗的战斗力如屎一般,你们是干啥吃的?被杀了还有脸去找调兵的官吏闹。咋不去找海盗们闹?

真是会找软的捏。

情节当然是虚构的。

但蒲松龄把这情节编进书里,说明这种思维逻辑是符合当时绝大部分民众三观的。

再看看今天,有些跑医院或衙门或学校闹事的民众或许的确有他的道理,但又或许,有些时候民众的思维模式也在起作用,这都是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中固有的思维模式。




  

相关话题

  为什么港漫和网络小说的反派会发出「桀桀桀」的笑声? 
  某语文老师讲古诗词遇到杜甫的诗作,言必称“窝囊”,作为学生该如何反驳? 
  有哪些曾经被我们当做黄书读的好书? 
  如何评价《为什么后宫嫔妃一定要争宠》问题中的梦娃写的《宫墙柳》? 
  李白的诗算无病呻吟吗? 
  写一章网文,写出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满意? 
  如何以【皇后娘娘怀孕了,可孩子不是皇上的】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李白见到克苏鲁之后,会写下怎样的诗句? 
  你见过最悲剧的穿越者设定是什么样的? 
  如何评价古龙的《欢乐英雄》? 

前一个讨论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在《自然》《科学》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有多难?发表了意味着什么?
下一个讨论
大陆哪些偏见是让港澳台民众不悦的?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