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马拉松的起源、为何马拉松是42.195公里、有哪些著名的马拉松赛事、怎样完成一场马拉松——
很多人知道马拉松运动源自古希腊的一个传说,当年希腊士兵菲迪皮得斯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传递战争胜利的消息,而后倒地身亡。人们就发明了跑相似距离的长跑活动来纪念这位士兵。
马拉松的起源因而充满了英雄色彩——为了完成这个距离他付出生命,人们却前赴后继要追随像他那样奔跑。不过这毕竟只是传说,在很多后续严谨的科考中发现不管是距离还是事件都与史时有较大出入。
现代马拉松最终开始是在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当时的马拉松距离没有明确规定,大约为40公里。后来几经修改,最终在1921年确定马拉松距离为42.195公里。
马拉松与其它运动不同,诞生上百年规则几乎没有变化,即要求选手不借助外力、独自通过跑或走完成这样的长距离。迄今马拉松更多规则的修订也只是针对赛道和比赛组织。
虽然后来出现了比马拉松更考验体能的超马(ultra marathon)和铁人三项,马拉松依然是公认的最代表人类耐力的运动。
现在的马拉松除了全程,也有半程和各种“小马拉松”,严格来讲,真正的马拉松依然只指42.195公里这个距离,无论身体天赋如何,马拉松意味着对体能极大的考验,只有长期训练过的人才能完成它。
1908年伦敦奥运会前,马拉松距离都在40公里(25英里)左右,当时英国的亚历山德拉王后(Queen Alexandra)为了能让皇室小成员都能在自家城堡看到马拉松发枪,就提议比赛设在温莎城堡前的草坪上。
这样从温莎城堡草坪到终点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皇家专属包厢前),距离测量确认为42.195公里(26.5英里)。奥委会最终确定了这条路线。
13年后,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也正式将马拉松确定为42.195公里(26.2英里)。
至此,从1921年开始迄今,所有标准的城市马拉松距离便统一都以42195呈现。
波士顿马拉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马拉松,诞生自1897年,也就是首个奥运会马拉松后第二年,每年于爱国者日(四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举行。因为有严格的成绩门槛要求,只有达到该成绩的人能参加,以18-34岁为例,男子需在认可的赛事中跑进3小时05分、女子跑进3小时35分才有资格报名。这样悠久历史加上高门槛,波士顿马拉松是诸多跑者心中的殿堂级比赛。
某种程度上波士顿马拉松本身就是世界马拉松的缩影——上百年来跑者在变,它们身上的装备在变,但马拉松依然是那个极度考验耐力、每个人持之以恒努力才能突破自己实现目标的比赛。
波士顿马拉松也是WMM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一员,另外5场比赛依次是东京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和纽约马拉松,可以说它们代表了世界马拉松的顶级水准。这些比赛需要通过抽签等方式得到参赛资格,名额非常稀缺。
六大里,离国内最近的东京马马拉松,中签率8%左右,即100个报名者中只有8个人中签(2020东京马拉松报名信息:
金字塔顶端WMM除外,全世界每年有数千场大大小小的马拉松。其中有国际田径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Federations,IAAF)和国际马拉松长跑协会(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athons and Distance Races
,AIMS)两大组织,所认证的赛事基本都代表了较高的水准。如IAAF为马拉松制定了金、银、铜标标准。
目前中国有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上海马拉松、扬州半程马拉松、香港马拉松、黄河口(东营)马拉松、重庆马拉松、兰州马拉松、广州马拉松、衡水湖马拉松、太湖马拉松、杭州马拉松等金标赛事。
亚瑟士也是很多知名马拉松的赞助商/运动装备提供商,除了六大马拉松大满贯的东京,比如国内春季的无锡马拉松和秋季的西安马拉松、南半球第一个国际田联金标赛事黄金海岸马拉松、欧洲的巴黎马拉松、斯德哥尔摩马拉松,等等。
即便都是42公里,每场马拉松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东京马拉松以其平坦的赛道和热情服务闻名,7小时的关门时间也比较充裕,跑者无论尝试突破PB还是一路享受42公里都会是很好的选择——前提是你能中签。
对所有人而言,马拉松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这里的所有人既包括目标站上领奖台的精英选手,也包括只想安全完赛的爱好者。任何轻视42公里的想法,都可能变成赛道上的痛苦回忆。
每个人的运动基础和天赋不同,完成一场马拉松的难度也会相差极大。大体上,马拉松需要体能、力量和技术三方面的能力:
体能既指耐力运动最需要的有氧能力,也包含对身体能量的经济利用;力量包含肌肉和关节等力量,以及强大的身体核心;良好的跑步技术除了能让跑步更轻松,也能避免伤病的出现。
——所以与其说完成一场马拉松是跑完42公里的过程,不如说,本质上它是你从一个慢跑者逐渐将自己身体和精神打造成马拉松跑者的过程。
马拉松跑者的能力提升,也是在不断提高体能、力量和技术水平,补齐三者中的短板,再结合日常饮食休息作息和比赛备战经验的累积,实现更轻松、更快完赛的目标。
一般而言,从0开始准备马拉松需至少给自己留至少一年或更长时间,从5公里、10公里慢慢提升到能完成半程马拉松距离的水准,而后再去尝试25公里或者30公里这样的长距离。
针对马拉松的备战周期尽量能达到3-6个月,备战期的跑步训练应包括有氧、长距离跑和力量练习等。可以参考:
有个不成文的说法,一个马拉松跑者备战期每月的月跑量需达到至少200公里。跑量因人而异,但足够的训练一定是必要的:
跑马拉松需要付诸很多时间和精力,完成一场比赛多数人只需要几个小时,而整个从计划、准备、报名到参赛可能是数月甚至数年的筹备。
马拉松并没有捷径。
关于马拉松的很多故事&技术细节都可以单拎出来再作文章。任何与马拉松及亚瑟士有关的疑问,都可以在评论中留言。
知乎机构号:ASICS亚瑟士
内容汇总:ASICS亚瑟士知乎内容汇总